📖 ZKIZ Archives


學者變CEO 創3D地圖王國

1 : GS(14)@2010-12-17 17:36:55

2010-12-11 iM
地圖,喜歡的,會覺得趣味盎然。不喜歡的,會認為那只不過是一件工具。鄧淑明(Winnie)屬於前者,而且非常狂熱。

當別家的小女孩都在讀童話故事、玩玩芭比公仔,Winnie只愛捧着世界地圖左看右看,還會蒐集各式各樣的地圖、地球儀。

她中小學最愛地理科,入讀香港大學順理成章主修地理,亦因此與GIS(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結下不解緣。

今時今日,全港超過九成的電子地圖,包括黃頁地圖,都是由她一手創辦的ESRI中國(香港)所研發的軟件驅動。她亦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是I.T.行業極少數的女精英。

推動本港電子地圖發展已15年,她的目標就是在最快1年內為香港繪成首幅3D數碼電子地圖,讓世界各地人士只須一按鍵,便可感受到香港的大都會魅力。

走進Winnie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盡是大大小小的地球儀,擱在梳化的,也是一個淺藍色地球咕?;牆上還掛着一幅手繪的中國地圖,她最喜歡是一本像兒童畫冊般的立體世界地圖。怎麼會愛上地圖?「我覺得每幅地圖都好靚,細細個去圖書館,因為個子小,行到書架前,只夠高拿地圖看。」Winnie爽朗一笑,還向記者解釋牆上那幅中國地圖的奧妙之處:「這幅地圖只用上兩隻顏色,用魚麟表達海浪……」

她說自小最喜歡的科目就是地理,所以大學時,也主修地理。「當年來了一位客席教授,是美國Cartography(手繪地圖)的權威。」他來港講授GIS,但只挑選20位精英入讀,而Winnie是其中一位。

「好難讀!那個年代(八十年代),個人電腦在香港仍未普及。最後,在20個同學中,只得我一個繼續進修GIS。」她亦因此成為首批土生土長掌握GIS技術的香港人,兼且是唯一的女性。

放棄教席推動電子地圖

Winnie在香港大學先後完成學士及博士課程,並留在大學當講師,傳授GIS技術。「教了兩、三年後,見香港還停留在手繪的紙地圖層面,覺得行業應該朝Digital Map(數碼地圖)方向發展,才可提升競爭力。」

她心想,每年在大學最多教出20個學生,但他們又未必每個都向GIS方向發展。「要令技術得以持續發展,就要擴闊商業的應用。」她自大學時期,已在使用美國公司的GIS軟件,遂想到引入該軟件,再因應不同的企業需要,提供度身訂造的數據整合服務。

心意已決,她遂於1995年放棄港大薪高糧準的教席,在上環租了一個小小辦公室,開始為她的電子地圖發展大計四出敲門。可以想像,這種事業的起步,絕不容易。「經歷了11個月無糧出的日子,還要放下尊嚴。不過,我深信GIS技術是可以Make a Difference的。」

政府牽頭技術廣泛應用

轉捩點是獲得政府這個大客戶,「當時地政總署要把印在紙張的大小比例地圖,所有資料及土籍紀錄數碼化,建立電腦化的土地信息系統。結果,就由我公司提供軟件,把最精確的1比1,000,以至1比20,000的地圖,逐一抽取資料數據,進行電腦數碼化的工作。」

其後,Winnie再與渠務、土地測量,甚至飛行服務隊等多個政府部門合作。「幾乎所有政府部門都用得上GIS技術;如漁護處用來防紅潮、土木工程處用於斜坡監察。事實上,如果無政府部門提供的數據及資料,空有GIS技術,亦無法繪出電子地圖。」

說到創業以來,最困難並不是愁無生意,而是憂人才缺。「最初只能從外國輸入人才,因為香港根本就未有GIS這學科。」於是,她努力游說各間大學增辦相關課程。「最先是中大開辦文憑課程,後來港大地理系亦有辦碩士課程。」時到今天,多間大學包括理工大學、科技大學等都已有開辦相關的學位課程。

期待港首幅3D電子地圖

過去15年,最令Winnie雀躍的,不僅是全港逾九成的電子地圖都是她公司的軟件驅動,還有所有旅客到港,都可下載暢遊香港的電子地圖。「15年前,GIS是要用Workstation運算,後來個人電腦可以查看電子地圖,近年發展至手機版。可以見證着GIS技術的發展,都幾有滿足感。」

目前,單是GIS軟件,全球業務總額已逾20億美元(逾150億港元),並衍生出數據銷售、GIS支援服務等相關業務。

香港市場的發展有餘未盡,但Winnie直指,內地發展潛力更大,尤其是GIS在手機的應用。「目前內地約七成的商業電子地圖都用我公司的軟件,但在內地,地圖資料仍然較為敏感。」惟有透過教育,說明GIS技術的重要性,才能推動技術在內地的應用。Winnie也經常與中國科學院攜手舉辦GIS技術培訓講座。

放眼未來,最期待是全港首幅3D電子數碼地圖的誕生。「特別之處不只是3D的影像,而是鍵入個別地標性的大廈後,便可以看到該棟大廈的建築結構及特色之類,感覺猶如親身走進大廈般。」她讓記者看尚在研發中的部分地圖樣辦,那3D影像的震撼絕不遜於《阿凡達》。「希望在這一、兩年內完成吧。」

----------------------------------

點止地圖咁簡單

遇到不懂去的地方,大家自然想到電子地圖的方便。只要鍵入街道號碼,或者大廈名,就可以找到目的地及直達的交通工具;近年還有街道照片提供。

不過,電子地圖的商業應用範圍,未必是你我可以想像。「我公司的客戶還包括連鎖薄餅店、炸雞快餐店,甚至是便利店。這些連鎖店在為新店選址時,要先了解競爭對手的所在位置,以及街頭街尾人流的分布,甚至是舖位附近一帶的人均收入、男女比例等,以確保新店可接觸到目標客群。」

Winnie笑言,電子地圖的應用早已不限於找方向、位置。「廣告公司替客戶揀選位置落戶外廣告前,也會要先了解不同的巴士站或隧道口的車流量,甚至是人口分析等資料。」

當然,還是要數政府各部門的應用最廣泛。「起橋起路起樓,統統都要用它。簡單如要鋪馬路,都要利用電子地圖,詳細了解那些喉渠管道的位置。」電腦科技一日千里,電子地圖蒐集的數據亦愈見精密。「譬如一幢大廈的男女比例、教育及收入水平,繼而是一條街的人口分布,以至一個區的數據分析,都可以透過電子地圖反映出來。」

地理資訊系統(GIS)

歷史發展

生於1933年的英國人Dr. Roger Tomlinson,被譽為「GIS之父」,於大學時修讀地理和地質學。當年,地圖仍是手繪為主,但他卻已有遠見要把不同資訊放在一起,擴大地圖的用途,並於1960年代為加拿大政府發展首個GIS系統;直到1980年代,GIS才開始受注意,並先後有商用軟件推出市場;及至九十年代初,結合數據庫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GIS在歐美獲廣泛使用。

地圖製作三部曲

˙蒐集資料︰結合眾多資訊,除了傳統紙製地圖上的城市、道路、鐵路、地形等的資料外,還可以輸入人口特質(年紀、個人及家庭收入、教育程度);樓房性質(如學校、教堂、戲院、公園);公共交通(巴士、小巴路綫);地下水管電綫分布;電訊天綫發射,甚至罪案率、染病率等資訊

˙綜合整理:把上述的原始數據整理,統一為同一格式,以便分析

˙分析:按使用者需要,提取相關數據加以綜合分析

功能:

由查詢交通路綫、追蹤閃電分布和海上紅潮移動,以至政府在規劃如西鐵等的大型基建走綫,到國際貨運機場「超級一號貨站」的貨物監控等,都可派用場

資料來源:ESRI 中國(香港)

﹏﹏﹏﹏﹏﹏﹏﹏﹏﹏﹏﹏﹏﹏﹏﹏﹏﹏

鄧淑明Profile

事業:

˙ESRI中國(香港)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香港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系榮譽講師

學歷:

˙1999年取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

˙1992年取得香港大學榮譽學士學位

獎項:

˙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04年獲香港美國商會舉辦的「具影響力的女性」選為「年度傑出女青」

˙2001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

專業職銜及部分公職:

˙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資訊科技界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委員

˙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

˙教育局資訊科技及通訊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8年至2011年度葵青區議會委任議員

˙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