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淘金熱 靈活港人 創意突圍

1 : GS(14)@2010-12-05 15:34:40

2010-11-27 iM

滬、港國際金融中心之爭沒完沒了,商家們卻懶理最終誰勝誰負,一於向錢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當大家都知道上海在中央力谷內需下,商機處處,問題是該從哪裏切入,今期本刊記者直飛上海,追訪到該地覓食的4個「淘金個案」,看看這幾位港人如何在申城中脫穎而出。

早在上海着先鞭的「淘金族」,包括賣乳酪雪糕的港人夫婦、把舊城改造成「8號橋」做到連國家主席胡錦濤都特別到訪的「舊區魔術師」黃瀚泓,還有當上「品牌經理人」的DBHK陳耀華,全力在創意十足的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替港產設計師打品牌。至於專走高檔新潮中國服,將傳統棉襖、中山裝以及旗袍變「時髦」的源(Blanc de Chine),亦密鑼緊鼓在進軍滬京,再闖東北。

他們的真實個案告訴有意勇闖「東方明珠」的港人們,要在黃埔灘站穩腳,必須有一個充滿創意兼靈活變通的腦袋,最重要的是做個真正的上海人,沒能成為上海人,就甭說要成功搶灘。

中國是全球首個走出衰退的國家,而作為直轄市的上海可說是功不可沒,到底上海這個城市,憑甚麼走出困局?港人對上海所知的,離不開滬、港國際金融中心之爭,又或是上海將建迪士尼。過去半年,吸引港人眼球及按捺不住要到上海走走看看的,當然是已落下帷幕的世界博覽會。

上海又稱申城,因為主辦世博,令這個本已是外商兵家必爭之地的「東方明珠」變得更具魅力,單從世博舉行前、後的市容、交通秩序就可一窺全貌。縱使中國到底用了多少錢打造世博是「不能說的秘密」,惟外界普遍推測,世博共投入近千億元人民幣,當中包括改進上海地鐵、機場設施,全市的花壇和草坪,均被統一整修,整飭一新。

就是因為傾盡全力,整修後的外灘以至四周環境都教人耳目一新,站在外灘遠眺對岸的浦東明珠塔,及一座座光亮的商業大樓,紙醉金迷得令人目眩。浦東的新大樓不乏港人投資,諸如由新地(00016)發展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而大笨象滙豐(00005)的上海新總部亦佇立於浦東陸家嘴。浦東的急速發展,令昔日十里洋場繁華盛世重現眼前。

為向外界展示美好形象,上海市政府實在不遺餘力,下達了嚴管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等條例,當中光是禁止穿睡衣上街更讓人拍案叫絕。從數字可以看到,市政府的努力沒有白費,10月份最新的「上海市世博城市文明指數」得以由2008年12月的78.95全面提升至91.08,就知道上海這城市的確因為世博而文明了不少。一場「世博盛宴」,不單令上海經濟起飛,亦重新吸引外資急欲搶佔這個新興的「內需市場」。

海嘯後靠內需力保增長

雖然不能說一場世博會就能令滬再次閃耀於世,但因為世博而來的7,308萬人,在見識過上海活力一面後,都有留下來尋找機遇的衝動。從以下4個港人進軍上海圖打出一片天的故事,上海如何能戰勝衰退,或許答案已不言而喻了。

2008年以前,上海GDP按年增長一直保持雙位數字,約10%至11%,經濟增長一直領先於全國,但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當時上海市市長韓正見勢色不對,已積極急謀對策。

沒料到,海嘯的殺傷力非常驚人,單看經濟數據每況愈下就知道不可小覷其所帶來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上海的GDP增長仍為10.3%但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0.4%。9月以後,連財政收入、工業生產、外貿出口等重要指標都錄得負增長,就業壓力加大,社會矛盾亦愈見凸顯。

雖然海嘯發生在遙遠的西方,但在全球一體化下,中國自是不能倖免,而上海作為經濟增長較快的其中一個城市,又豈能不受影響。海嘯的結果是,2008年全年 GDP跌至單位數,即低見9.7%,這怎不教市長着急,在2009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上,他說道:「2009年是浦東開發以來,經濟發展形勢最複雜、困難最集中、挑戰最嚴峻的一年。第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為3.1%,比2008年同期回落了8.4個百分點。」

到最後埋單計數,2009年的GDP更低處未算低,由9.7%進一步下滑至只有8.2%,其中證券及房地產兩大行業,2008年上半年時,仍能對GDP貢獻達19%,及至2009年上半年,已分別降至零及負數。領導人自當心急如焚,想辦法抗潮,不但出台財稅、土地、投資體制改革,亦取消了不少行政收費,更與國家配合,採取擴內需、促增長、保民生等多項措施,幸好最終都能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上海中產偏好香港品牌

內地專家們計算過,世博對區域發展的拉動作用將長達10年以上,比如大阪世博會之後形成的關西經濟帶,其後10年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亦預期可帶動上海的GDP增長5%,上海市官員都預期2010年,上海市的GDP不單能重見雙位數,且增幅驚人。

在經濟走出谷底之餘,韓正說要加快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說到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肯定觸動港人的神經,那怕滬、港兩地是否真的在競爭,但見上海領導如此積極,港人自然格外擔心。上海要建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心,可從最新公布的《2009/2010年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發展報告》白皮書看出來。數據顯示,「十一五」以來,上海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為11%,按常駐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1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特別是第三產業比重達到59.4%。

領導們指:「上海或將在『十二五』期間探索『金貿航聯動』的四大中心發展模式。在繼續深入擴大金融規模、做大市場的基礎上,將建立與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再與其他兩個中心融合起來。」

明顯地,上海正積極打造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要急起直追之餘,港人亦明白刻下的上海其實商機無限。但要打入上海市場又談何容易,香港貿易發展局知道港人有急切進軍上海的要求,特別為這班「清兵」鋪橋搭路,為他們提供一個切入的平台。

甚麼平台?早前貿發局曾對8個內地城市、1,600名人士進行問卷調查,28%的受訪者明言,偏好香港玩具品牌,當中以沿海和東北城市的人士最接受香港品牌,瀋陽46%、南京佔38%、上海佔37%。內陸城市對香港品牌偏好率則較低,武漢只24%、西安12%、成都10%。

偏好香港品牌的受訪者,平均個人月收入和家庭收入顯著較高,分別為3,492元和8,155元人民幣。根據上述調查結果,貿發局相信,有必要協助港商進軍上海,好讓港人能進佔龐大的內需市場。

貿發局於步行街辦展覽

早於10月15至19日,貿易發展局與香港近40家中小企業攜手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世紀廣場舉辦「時尚香港@上海」展覽,為吸引人流,更請來歌星古巨基到場打氣。貿發局總裁林天福在上海說:「現階段是時候將注意力放回一綫城巿,在上海推廣香港品牌與二、三綫城巿做法有所不同,我們集中推廣最能代表香港的時尚品牌,為了讓更多內地人認識香港品牌,即旨在推廣我們的優質品牌和原創設計。我們選擇在人氣旺盛的步行街南京東路世紀廣場,將那裏化身為『城市綠洲』,沒有甚麼比得上在人流強大的上海步行街直接測試自身產品的實力。」

他續稱:「現今上海人不但重視品牌的品味形格,亦十分重視質量,所以香港品牌應如何迎合上海消費者要求去開拓巿場,不應忽視其意見需要,品牌才能在上海立足。」貿發局主席蘇澤光亦在出席開幕禮時笑言:「近年潮流愛談港、滬競爭,實情是,香港不少人才到上海大展拳腳,參與帶動發展,特別是潮流文化,這是雙贏,貿發局今次活動,就是組織了一批中小企來滬,令當地人認識香港的服務和創意行業。」雖然,「時尚香港@上海」只有短短5天,但已吸引了超過12萬人次參觀。

...................

滬港競爭力大比拼

倫敦獨立機構ZYen Group於2008年3月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僅次於倫敦、紐約和新加坡,列第4位,上海則位居35名。從經濟數據看,上海與香港在經濟方面的差距迅速縮小。從GDP和人均GDP來看,2007年上海GDP為12,189億元人民幣,香港則為15,692億元人民幣,雖然上海未能超越香港,但已達香港的77.7%。

從產業結構來看,上海與香港還有很大的差距。香港由於受地小人多等自身條件的限制,一直將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當中金融高端服務業更是香港首要支柱產業。2007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了50.6%,而香港已經超過了90%。

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的比較,上海亦不無優勢。諸如地區優勢及雄厚的經濟實力,但亦有劣勢,例如金融機構聚集度不夠、交易規模和金融產品種類不足、金融監管環境的建設與金融監管機構間的協調不夠及缺乏國際化金融人才。

縱使GFCI指數有所滯後,但今年7月,社科院公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香港排名第4,上海排37,香港依然領先。

﹏﹏﹏﹏﹏﹏﹏﹏﹏﹏﹏﹏﹏﹏﹏﹏﹏﹏

上海淘金族

個案一

港人賣Yogurt雪糕 一年開3分店

來上海打拼,植向陽Eddy及太太Joyce是先驅,8年前已帶同兩名女兒,舉家移民上海。先在上海經營禮品、印刷品轉口貿易,但眼見生意難做,又見到內地的發展勢頭佳,最終作出人生的抉擇。2002年舉家移民上海。當年在香港的公司只有10多人,現時上海的規模有50多人,「朋友也說,我當年看得準!」植向陽說。

做了多年貿易公司,植向陽近月搞搞新意思,看好上海的消費潛力,認為內需市場有得做,毅然開設上海優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與出入口豪不相關的連鎖式乳酪雪糕店「優芭」(YO。BAA)。他說,產品材料由外國入口,本身有配方,所以員工按照指示工作便行。顧客可自選配料,加添不同口味,不過,要迎合上海人口味,便要調校甜一些。而配料也要加入地道選擇,除了港人熟悉的水果、果仁、乾果,還有地道口味?子乾、生薑片。

Eddy說:「乳酪口味可自行按喜好調配,甚受年輕人歡迎,而我們之所以轉行賣乳酪雪糕,除了因為是潮流所趨外,亦意識到上海年輕人與港人無異,都注重健康,加上入場費不貴,便膽粗粗一試。今年初在人流很旺的浦東正大廣場開設首間店,見生意不錯,再在正大廣場設流動店,未及一年已開了3間。」

毛利率高半年收支平衡

兩夫婦現正努力物色旺舖,繼續大展拳腳。說到開店成本,每間店大約75萬至80萬元人民幣,由於上海的租金與工資成本較在港便宜,毛利率較高,半年已收支平衡,且生意能保持穩步上揚。Eddy計劃明年多開6間分店,在建立自家品牌形象後,還會繼續擴張。

別以為他們生意一帆風順,業績理想,當中卻不無辛酸,他們說:「除了開業手續複雜,要物色人流理想的地點,聘請可承受壓力的員工也不容易,此外很多事情是計劃之外的,如準備就緒開業之時,卻欠消防批文,光看着人流川流不息卻無法開業,那種乾着急真的很淒慘。開業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做飲食零售,比做貿易生意費心力。」

他續說:「做貿易生意,一張定單數十萬至百萬元,但賣雪糕單額較細,十多二十元上落,要賺大錢談何容易。培訓員工方面,內地員工沒港人般易變通,程序沒寫的、沒教過的,他們都不會做,培訓時很費勁。」但見轉型總算成功,他倆同聲說,移民到上海的決定沒有錯。

----------------------------------

個案二

品牌經理人 北上創業專家

瑞安房地產(00272)旗下上海新天地三期,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日前開幕,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與夫人朱玲玲共同為新商場剪綵。剪綵儀式過後,中心還舉行了充滿年輕激情的「300潮人時尚走秀」開業活動。

新天地時尚購物中心有別與一般商場,因為其肩負催生中國本土設計品牌的責任。商場2樓有來自香港的DBHK(Designed by Hong Kong)多品牌概念加盟店,DBHK集合了香港設計師品牌和多個由港人代理、分銷、發展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時尚品牌。

DBHK主要將「本地薑」品牌集中在專賣店內售賣,資金有限的新晉本港時裝計師,若想進軍內地市場,可找「品牌經理人」DBHK負責人陳耀華幫手。品牌在加盟DBHK後,會由他一手包辦承租、管理、銷售等工作。

內地打品牌困難需專家

DBHK專賣店佔地萬多呎,內設有十多個不同品牌的小店舖,出售港產服飾,種類頗多,包括男裝、青年潮流服、童裝,亦有精品如手錶、手袋等。

陳耀華之所以寧願當「品牌經理人」,是因為他吃過虧,明白以個人力量要打入內地市場很困難,後來他想到以「品牌經理人」的身份,替希望在內地闖出名堂的設計師進行包裝及品牌推廣,以圖分杯羮。由於碰過釘子,明白到不是每個品牌都有1億元請影星賣廣告,做市場調查、產品設計、零售管理系統等開支,每月單計營運成本已達80萬元,獨闖內銷猶如「燒銀紙」。加上找店舖、申請產品驗證等程序繁複,「品牌經理人」變得十分吃香。

他認為,設計師每當發現DBHK會替其張羅店舖設計、教導營銷策略等,一般都願意加盟,但他不是來者不拒,產品必須具潛力才會成為羅致對象。加盟商必須按銷售額支付65%至70%佣金,是否值得則見人見智,著名時裝設計師Cecilia Yau就是加盟商之一。

----------------------------------

個案三

新潮中國服 主攻內地中產

由美麗華酒店創辦人楊志雲三子楊秉堅,於1993年在港創立的香港旗袍品牌「源」(Blanc de Chine),將全面進軍中國。「源」之所以能獲不少名人如成龍、林子祥、楊紫瓊等支持,主要是他把原來很「老套」的旗袍、棉襖、中山裝改良成新式的「中國服」。「源」的設計靈感源於中國藝術及哲學,以新式旗袍為例,以簡潔、不對稱的綫條設計,創出多種穿法;用家透過不同的摺疊方式,可將旗袍變成襯衣,甚至迷你短裙等。

基於內地人的消費能力愈來愈高,楊秉堅認為現在是在內地大展拳腳的時候,在他衝出置地廣場之前,原來早有部署。其首席營運總監莫藻亮說:「過去我們曾多次參加貿發局在內地的活動,這次參加『時尚香港@上海』展覽後,見識到內地消費者對時裝品味已逐漸提高,他們除崇尚外國品牌外,亦開始追捧含本土文化元素的時裝品牌,如新式旗袍。所以現在推廣我們的品牌,競爭較少,潛力亦大。」

先駐北京上海再闖東北

「我們的設計新穎、具多種穿法的高檔新式旗袍,正合內地豪客心意,隨着內地客對衣服的質量要求提高,公司遂加強旗袍及中山裝的質感,如在衣服的內裏採用100%真絲製造,迎合消費者需求。我們計劃兩年內在內地新增約10間分店,主攻上海及北京一綫城市。」

他續說:「『源』現已在北京嘉里中心開設分店,首兩年生意參差,曾想過放棄,但堅信品牌需時建立,必須守業數年,幸最終情況逐漸改善。有見現在時機成熟,明年1月會在上海加開分店,攻下一綫城市後會進軍東北市場。」

----------------------------------

個案四 舊區魔法師 打造創意天地

上海旅遊地標「新天地」與「8號橋」,都是時尚生活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黃瀚泓的物業改造項目。黃瀚泓說以上兩個項目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都能為上海的創意產業提供一個孵化平台。今年1月,連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親臨「8號橋」參觀。

「8號橋」是上海「活化廠房」項目,位於盧灣區商業地段,前身是荒廢的上海汽車制動器廠的老廠房,改建後成為創意產業園區,出租予多間創意企業,包括租予導演吳思遠,作為後期製作室。

被稱為「舊區魔法師」的黃瀚泓本身是會計師,曾在嘉里集團負責財務工作和出任瑞安集團「新天地」項目經理,2003年自立門戶,首個任務是將老廠房變成創意產業園區「8號橋」。

黃瀚泓說當初創建「8號橋」時,並不集中於能否帶來利潤,旨在保留本地文化。「這區域原應拆掉改建高樓大廈,政府卻想做保育工作,即開發商不能把所有廠房拆掉蓋高樓,要保留廠房的原貌。因此很多開發商沒有興趣,才給我們造就了機會。在內地要發展類似項目,最重要配合政府政策,如保留老廠房的歷史因素,並注入新價值、推動創新設計及大學生就業,更重要的是,為地方政府提供長遠及穩定稅收。當初替老廠房進行改造時,就立下要保留原來風味的目標,改造時跟新天地一樣,只作加強及維修基本結構。」

地產項目融入文化氣息

「『8號橋』最大的附加值是營造了一個社區的感覺,我們讓在園區上班的租戶之間有很多交往的空間,而且我們也舉辦很多活動來讓租戶互相認識,結果各個創意產業租戶都互相交了朋友,也成了商業合作夥伴。所以我們帶給這些租戶的不止是一個房子,還有做生意的機會。」

在內地速推創意產業下,商機無限。「8號橋」成功後,黃瀚泓獲私募基金注資約20億元人民幣,在上海近郊青浦朱家角打造升級版的「8號橋」——「水都南岸」。「水都南岸」屬商業住宅區,佔地50萬平方米,將建逾百套3層高的別墅,每套售價最少140萬元,其中100套會以較優惠的價格,吸引創意人購買,營造創意文化園區,例如地下闢作畫廊,一樓是工作室,二樓是住宅。設計靈感源自威尼斯的玻璃島,以辦公室住宅形式運作。由於「水都南岸岸」以創意先行,若有意進駐,必須自問創意無限才會獲青睞。

﹏﹏﹏﹏﹏﹏﹏﹏﹏﹏﹏﹏﹏﹏﹏﹏﹏﹏

上海小資料

˙中國直轄市

˙人口超過2,000萬

˙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1萬美元,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舉辦世博為該城市帶來800億元人民幣收益

經濟效益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59.4%

˙市場預期,到2012年,上海市的GDP將達2.15萬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