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複製」A股ETF停批 業界不滿
1 :
GS(14)@2010-10-18 22:16:28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7-403310?category=m
負責上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審批的證監會投資產品科總監蔡鳳儀,於上月底及本月初分別出席ETF論壇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年會時,被與會者質詢為何本港ETF的審批程序,需時長達9個月至1年。業界大表不滿,相信與「合成複製」(即以買入衍生工具複製回報)A股ETF停批有關。
安碩暗示 考慮轉投其他市場
本港ETF主要發行商貝萊德董事總經理兼iShares安碩亞太區主管高磊(Nick Good),在基金公會年會的小組討論環節,更暗示考慮將旗下ETF產品轉到其他區內市場上市。
有基金業人士形容,業界對證監會的不滿如此溢於言表,可說甚為罕見,相信是因證監會近日全面停止審批追蹤A股指數為主的「合成複製」ETF,完全打亂了基金公司的部署(見另文——「突改弦易轍 基金大失預算」)。
以掉期複製回報 證監擬檢討
事緣今年7月中,有傳媒大篇幅報道安碩A50中國基金(02823),以向投資銀行購入掉期協議等衍生產品複製回報,而並非直接持有A股,涉及重大交易對手風險,引起投資大眾關注。
市場人士相信,正是有關事件觸動了證監會的神經,據知有證監會高層向申請推出「合成複製」回報ETF的基金公司表明,擬檢討相關產品的風險及披露等安排,惟未有解釋具體的檢討方向及時間,只表示暫不會審批投資於掉期協議等衍生產品的ETF。
自今年7月15日批准安碩滬深300可選消費指數(03001)及主要消費指數(02841)兩隻「合成複製」ETF後,證監會過去3個月再沒有認可這些投資於場外衍生工具的ETF;9月獲批的SPDR富時大中華(03073),中國股票部分直接持有在港上市的中資股,不涉購入衍生產品複製回報。
證監會發言人接受查詢時,未有評論是否正檢討「合成複製」回報ETF的規管,只表示會繼續密切監察ETF市場發展。證監會亦將繼續採取平衡的監管取向,在投資者保障與市場發展之間求取平衡。
7成港ETF 非直接持相關資產
目前,本港已上市的66隻ETF中,近7成為並非直接投資相關資產,而是通過向不同投資銀行購入掉期協議等衍生工具,其中25隻追蹤A股指數,包括處於暴風眼的A50中國。
由於內地A股為有投資限制的新興市場,只有獲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的機構可直接投資A股。發行A股ETF的基金公司,只能向擁有 QFII額度的投資銀行買入掉期協議,以複製投資A股的回報。若開出掉期協議的投資銀行倒閉,A股ETF持有的掉期協議價值便無法兌現,ETF投資者便須承擔相關虧損。
撰文:劉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