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韓服批發玩上台 回贈鎖客

2012-3-15  NM

做生意要懂「止蝕」,更要曉「變通」,三十五歲的張立德(Edward)親身示範。六年前,Edward在旺角信和租鋪,賣過日韓飾物、明星相,甚 至做格仔鋪,蝕足二十多萬,兩年後租約期滿即斬纜,變陣開設網店賣韓國時裝。吃正潮流「頭啖湯」,月賺六萬元,但「肥田多人耕」,毛利愈搶愈低,即「度 橋」兼營批發「Mr. 香工」,投資五萬元,進駐荔枝角香港工業中心(香工)開店當陳列室。曾在電訊公司做月費計劃推銷員的Edward,自度「上台計劃」來「鎖客」,幫客人印 卡片、寫網頁,客人先擺低訂金,每個月拿夠貨就可「回贈」部分按金。搶客秘訣不是鬥便宜而是鬥快,連香工同行亦上門入貨。零售批發雙管齊下,上月穩賺八萬 元。


上週三,荔枝角香港工業中心(香工)一樓十分冷清,記者行經一個百多呎的單位,見門外大大個字寫着「香工宣傳 部」,好奇下即着店員阿峰聯絡老闆。上週五,老闆Edward穿着印有店名及網址的白T-shirt出現,做訪問時更推銷員上身,連記者和攝影師也不放過 ﹕「我哋個plan好抵㗎,最多俾蘋果員工六折呀,順便幫我喺你公司介紹吓!」根據Edward的「上台」計劃,客人先付六千元按金,再分一年十二期回 贈,客人每月入貨滿四千元,就可得到五百元回贈。不足四千元,Edward就會沒收該月回贈金額,合約為期一年。 訪問期間,碰到曾參加月費計劃的客人戚小姐,她和朋友年多前開設時裝網店,每月向Edward拿萬多元貨,兩個月前更於尖沙嘴開設門市,「其實間間韓國衫 批發價錢都差不多,每件最多都係十蚊上落,我哋搵Edward,都係貪呢度夠快同埋會幫我哋整埋網頁。」因此一年期合約結束,她仍向Edward拿貨。

回贈鎖客 賺兩邊
兩 年前,Edward決定兼營批發時裝,知道單靠網站難以取信大手入貨的批發客,便在以時裝批發聞名的「香工」落腳。「香工一樓平日幾乎無人,呢個鋪外面仲 有條大柱,吉咗成年都無人租。」Edward以月租八千元租下這個百多呎鋪位,讓客人來睇辦。但之後數月,每月只有二、三十萬生意額,批發毛利低,無甚 「肉食」。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到運用以前當電話月費計劃推銷員的經驗,推出網上時裝店一條龍服務。 Edward參照電訊公司的上台「鎖客」計劃,看準不少網店老闆都有正職, Edward以免費幫客人寫網頁、印卡片及傳單等一條龍服務做賣點,吸引有意開網店或已有門市的行家「上台」。「我哋有咩新衫都會幫佢哋同時更新,只要參 加計劃,就可以免費有呢啲服務!」現每月約有六至八間店加入「上台」計劃,總計逾一百間,兩成是純網店,另外八成是門市店,反正要入貨,便加入計劃,換取 免費網站服務。Edward坦言並非每間參加計劃的時裝店,都能堅持拿足一年貨,其中更只有兩成多每月能取貨多於四千元。 Edward同時有網站做零售,幫客人開網店,變相「自己打自己」,「反正市場已有好多競爭者,你唔同佢做,佢自己都會做,我幫佢開網站,佢要同我拿貨, 我都有得賺。」零售和批發網站放在一起,客人都知道Edward自己有網店,亦知他的售價。Edward要客人自行定價,寫下定價公式,之後網店就會自行 運作。要管理上百間網店,網站維護及更新便外判給內地的電腦公司,「個個網都係用同一個範本,喺大陸用萬六蚊就有四個人幫你日日更新一百件新款衫。」 Edward指,批發生意佔盈利的一半。

以快取勝 行家落疊
Edward指,在香工做批發,不可以鬥平,只可鬥快。大部分批發行家主要靠韓國買手揀貨,再大量買貨,買手每次收取 約百分之二的佣金,取貨越多,佣金越平。自知沒有時裝觸覺的Edward深恐「責」貨,於是改變方式,和韓國買手協議,香港拿到訂單後,再即日向買手入 貨,買手收取每款衣服約港幣十元服務費。「計落比佣金貴,但好過『責』死貨,最重要係快﹗」Edward指,多數批發行家為降低運費,會要求買手公司等儲 夠十公斤以上的貨才運來香港,由訂貨到送貨一般需要一星期,他則限在三天至五天內。他表示,當韓國買手接到訂單後,翌日凌晨便往東大門等批發市場入貨,當 天早上寄出。之後一天早上,Edward會直接到物流公司取貨,於中午十二點前安排速遞公司,將貨送予客人。 Edward公司的傳單寫着「保證最低價,否則差額奉還」,但他指其實自己並不是「特別平」。「樓下的批發店的定價多數比來貨價高大約兩成半至三成,我就 定喺兩成半。」反而,Edward推銷時會強調三日到貨,及網店店主不用「責」貨,風險較低等。由於他每日都有貨從韓國來港,因此當同場批發行家急於補 貨,也會找Edward,他每款收取五十元服務費。

優之良品氹韓老闆
為求快,Edward也曾被買手「走數」。當時 他自恃曾在韓國生活數年,懂得韓文,隨便在韓國網上找買手在東大門的The OT、清平和市場等熱門地點入貨,「幫襯」數次後,該買手突然「走佬」,損失了三萬元,「淨係得佢個電話,梗係打唔通啦,當買個教訓。」Edward無奈 道,自此他就盡量找規模較大的買手公司,並記下負責人的身份證,更會叫韓國朋友上門查看該公司的規模。 Edward在韓國留學期間,曾和當地朋友辦代購,買香港及韓國的物品兩邊走。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不少韓國的服裝店老闆,「只要有朋友介紹,佢哋就好熱 情,仲會約埋一齊飲酒唱K,次次都要飲幾支廿幾度嘅真露,真係嚇死我。」網店開業前,他都不時走回韓國和老闆打好關係,一年之內來回香港和韓國近十次, 「次次去韓國都帶定大大盒優之良品,因為又夠平又夠香港特色!」Edward笑說,雖然和當地服裝店打好關係後批發價仍是四至五折左右,但他就比同行快一 步拿到衣服資料,「每間鋪個個星期都會寄一、兩個電郵俾我更新款式!」現在Edward約在二百間店鋪入貨,因此每日都不停有新款上架。

大碼貨辦益師奶
網 上零售韓國時裝競爭激烈,但零售的毛利達七成,因此Edward堅持照做,更抄足淘寶網七日包換保證,甚至「唔靚包換」,「其實一百個客人入面最多只係 兩、三個拎返來換,不過有呢個保證會買得開心啲。」Edward說。 雖然香工店只屬陳列室,但每逢星期六,就會變成零售市場,不少師奶來「執平嘢」。Edward知道批發客主要為看貨物的質地等是否對辦,不介意款式。店內 貨辦便以鬆身T恤為主,「啲師奶多數都鍾意大大件又舒服嘅!」如此一來,每星期都成功把樣辦清走,絕不浪費。 精心經營下,店鋪總算略有小成,但Edward為創業亦交了不少「學費」。六年前,Edward在韓國遊學回港後,和日本太太Ayumi在網上開店代購日 韓貨品,之後更以月租兩萬元,租下信和鋪位開設日韓飾物店,更聘請了兩名店員。怎知門市冷清,一度變陣做格仔鋪,甚至賣明星相,都月月蝕,「做得最多生意 係幾部扭蛋機,生意最好嗰日都係得兩千蚊。」Edward回憶道,最後轉為賣韓國衫,生意才好轉,但兩年租約期滿,他亦不敢再搏,埋單蝕了二十多萬離場。 再創業,他深明節流的重要性,網店風險小,又不用「責」貨。店內只聘請一名店員,自己朝十晚十二開足十四小時工。「父母以前喺內地開製衣廠,後來生意萎 縮,好在走得快,唔似其他廠家蝕入肉,阿媽經常教我要識止蝕同變通。」Edward笑說。

韓國時裝網 肥田多人耕

開業資料(09/09)
租金* $32,000 裝修 $5,000 入貨 $10,000 雜費 $3,000 宣傳 $3,000 總投資 $53,000 *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營業資料(02/12)
營業額 $740,000 租金 $10,500 入貨 $600,000 人工* $18,000 買手佣金 $10,000 電腦支援 $16,000 宣傳 $2,000 盈利 $83,500 *連Edward在內,共兩名全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2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一張地圖 讓它鍍上台積電光環

2013-03-11  TCW
 
 

 

台積電概念股成為市場追逐半導體類股新指標,過去四個月,半導體設備商辛耘在興櫃股價已大漲逾一倍,被視為是下一檔「台積電概念股」。

去年,台積電營收占辛耘營收四一%,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大增,過去靠半導體設備代理起家的辛耘,在半導體設備代理產業高峰已過下,今年將靠著布局十年的自製半導體設備業務與再生晶圓業務,要再度打上台積電的光環。

發跡:一人公司搶市奪佳能訂單,市占率百分百

辛耘去年前三季營收十六億元,和外商主流設備業者在台動輒百億元的銷售金額相比,規模在半導體設備業並不算大,但它成為台灣三大本土半導體設備代理商之一,關鍵就在辛耘董事長謝宏亮。

謝宏亮是竹科的傳奇人物,靠著代理半導體設備、投資半導體相關公司,為他賺得財富。他也是台灣知名的雕塑和油畫蒐藏家,清大校園裡的羅丹雕像,全世界只有二十五尊,就是他所捐贈的。

謝宏亮的發跡,就是看準了趨勢。三十四年前,他只是在電子儀器公司上班的小職員,但是,他做工研院生意的時候發現,半導體技術正在起飛,當時台灣剛派員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受訓不久,謝宏亮借了三十萬元,加上自己存的六萬元,就跨入半導體設備代理產業,比台積電成立還早八年。

他一創業就提著公事包,拜訪日本佳能(Canon)。他坦白告訴對方,「辛耘是一人公司,」他的準備打動了日本人,拿下半導體最重要黃光設備的代理權,「當年我們的市占率是百分之百。」謝宏亮說,早期聯電創業時,都跟辛耘買曝光設備,他手指上還留有一道長疤,這是他當年拆卸機器時留下的傷痕。

二○○三年,謝宏亮就開始投資自製設備,他和對手差異化的方法,是投資被稱為濕製程的晶圓表面處理技術,一投資,就花掉他十年時間和新台幣十億元。

轉型:手握獨門技術循技術地圖組虛擬研發團隊

如果把晶圓製造的過程比喻成洗照片,辛耘擁有的技術就是如何把沖洗出照片洗乾淨的技術,「這種濕製程應用範圍很廣,從太陽能、LED到半導體都用得到,」這是謝宏亮眼中的大機會,辛耘副總經理林克煌估計,半導體製程中,約有一成五都屬於濕製程,「越先進的製程,對潔淨度的要求越高,濕製程角色越重要。」這個技術有多難?一座清洗設備就像一座全自動化的小工廠,一批晶圓擺進去,必須在二十到三十分鐘內就能自動完成幾十道工序。技術牽涉化學、自動控制、精密機械、軟體等十個不同領域,「以前做服務,我們只懂得片斷的知識,現在,你卻必須全部自己串起來,」林克煌說。

這個市場長期被美、日對手把持,目前半導體高階濕製程設備,日商DNS和東京威力市場科創才是主流,以東京威力為例,這家公司的資本額就比辛耘高出二十七倍,根據辛耘的財報,辛耘的研發經費一年只有七、八千萬元,怎麼有辦法挑戰對手?

「我們的核心能力,就是資源整合和通路經營的能力,」謝宏亮說,用白話文說,就是打群架的本事。

辛耘成功的關鍵,靠的是一張全台灣的技術資源地圖。做自製設備的前三年,他們盤點半導體清洗技術發現,有兩成技術是辛耘不會的非核心技術。他們拜訪全台灣的大學和研究單位,一間、一間研究室敲門,找到握有技術的專家,就幫教授買設備、做研究。

「台灣各領域其實有很多虛擬冠軍,只是沒人把他們整合在一起。」謝宏亮說,為了找出台灣這十項技術最頂尖人才,投資的冤枉錢超過兩千萬元。他們試過近百位博士級研究人員,最後過濾出掌握頂尖技術的六個團隊,辛耘提供資源,換到對方協助突破關鍵技術。

「我們是台灣唯一掌握半導體前後段濕製程技術的公司,」謝宏亮得意的說。今年,他們的設備正在3D IC封裝生產線上測試,如果通過,就有機會打入一年新台幣三百億元的先進封裝設備市場。

辛耘今年將完成的全譜式質譜儀,也是靠打群架的策略完成的。「質譜儀市場一年有四、五十億美元,全世界卻只有四到五家廠商能做,」談到商機,謝宏亮眼神閃爍光芒,「以前的質譜儀只能量小分子,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家開發出可以量測細胞的全譜質譜儀的公司。」為了做出質譜儀,辛耘的員工頻頻拜訪中研院、清華、東華和工研院,把這些研究人員變成自己的虛擬研究團隊,才突破質譜儀技術瓶頸,這項產品短期營收貢獻有限,但十年內有機會成為辛耘營收成長引擎。

這次上市,是辛耘轉型的關鍵一步,他的日本對手,像東京威力,就成功從代理商轉型到製造商,謝宏亮坦言,辛耘也要走這條路,「上市,才能吸納更多人才,投資時也才容易募資,」謝宏亮說。半導體設備競爭日趨激烈,能否再創成長動能,今年能否切入先進封裝設備市場將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85

新總理上臺 希臘與俄羅斯關系升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05

u=2901500359,997919861&fm=15&gp=0

停止出售國有資產、違反救助條約,反對進一步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稱,希臘新政府正在“棄歐投俄”。

路透社報道稱,希臘新總理齊普拉斯 (Alexis Tsipras)組成“反緊縮”內閣,且一上臺就停止了該國最大港口的私有化,顯示他將無視歐元區領導人和金融市場的警告,堅守對選民的承諾。 

齊普拉斯今日表示,必須對希臘的政策和管理進行重大的改革。在債務問題上,希臘不會做出讓步,但是希臘政府願意與任何人進行討論。

因投資者擔心希臘政府無法和債權人達成共識,希臘股市繼續兩日暴跌,希臘股指ASE今日盤中跌幅超6%,銀行板塊重挫超20%希臘最大銀行Piraeus三天累計跌幅達42%。

雅典大學經濟學教授Yanis Varoufakis周二被任命為財政部長,成為希臘與國際債權人談判的關鍵人物。但是Varoufakis自歐債危機開始以來就宣稱,希臘應該債務違約,但要留在歐元區。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晨介紹過,希臘新政府做的第一批決定之一就是中止前政府啟動的出售該國最大港口Piraeus 67%股權的交易,而受讓方本是中企中遠集團。據路透社,出售包括該港口股權在內的國有資產正是當初希臘從“三駕馬車”獲得援助貸款所答應的條件之一。

希臘負責航運的副部長Thodoris Dritsas告訴路透:“將根據希臘人民的利益重新審核中遠交易。”

早在上周日的大選之前,齊普拉斯所領導希臘極左翼政黨聯盟Syriza就表示,將中止出售國有資產。按照救助貸款的條款,希臘政府還應出售其所持有的第二大港口Thessaloniki、鐵路運營公司Trainose 以及運輸公司ROSCO 的股權。

此外,希臘新政府負責行政改革的副部長George Katrougkalos表示,將重新雇傭部分此前被裁掉的公務人員,違反了救助項目的又一個條款。

他告訴Mega 電視臺:

這將是我作為一位部長的第一批立法需要完成的事情之一。

與此同時,希臘還在是否就烏克蘭危機進一步制裁俄羅斯上與歐盟領導人產生分歧。

歐盟國家外長將於本周四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談話,旨在解決烏克蘭東部再度升級的沖突。

“鑒於局勢惡化,委員會同意延長2014年3月開始的對目標個人及機構的限制性措施,因這些人或機構威脅或破壞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延長時間直到2015年9月。”路透援引本次會議的決議草案顯示。

然而, 據彭博社,希臘新外長Nikos Kotzias連歐盟各國外長的面都還沒見上,就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表示了反對。

最近幾個月,Kotzias 在其Twitter上寫道,對俄制裁並非出於希臘利益考慮。在一篇博文中,他表示,希臘的新外交政策應該註重於防止歐盟繼續轉變成“一個順從德國規則的特殊帝國”。

贏得大選後,在所有外國使節中,Kotzias 會見的首位外交大使也是來自俄羅斯的Andrey Maslov。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10

投機者凈做空日本股指 安倍上臺以來首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04

上月歐洲央行宣布萬億歐元的QE後,日本國債收益率加速回升,做空日本股指期貨的投資者也明顯增多,首次出現日經股指期貨的凈空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任後推出超級寬松,其最突出的影響是日元貶值、日股上漲。如今期貨市場的表現再次顯示,“安倍經濟學”到了緊要關頭,正在失去全球投資者。

金融博客Zerohedge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近日數據制作的下圖顯示,日經225股指期貨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凈空倉。

日本,日本股市,日本國債,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QE

同時,在上月月中瑞士央行宣布放棄歐元對瑞士法郎匯率下限後,多種期限的日本國債收益率開始走高,歐洲央行上月22日宣布QE後,這種升勢已經增強。日本政府債務與GDP之比已突破220%。上月安倍政府還批準了3.5萬億日元經濟刺激措施,在政府增加財政支出的時候,借款成本上升絕不是日本財政的好消息。

日本,日本股市,日本國債,安倍晉三,安倍經濟學,QE

去年12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彭博報道稱,市場數據清楚顯示,在安倍去年4月上調銷售稅致使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後,全球投資者就不再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幻想。其報道提到:

繼前年創紀錄高的資金流入日本股市後,全球投資者去年幾乎沒有增持任何日股。去年流入日股的資金降至8980億日元,較前年大降94%,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單是去年4月一個月流入的資金就達到了去年全年的近三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21

與線下旅遊供應商紛爭漸上臺面,途牛究竟是否繼續持有?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28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30 16:17 編輯

與線下旅遊供應商紛爭漸上臺面,途牛究竟是否繼續持有?


  上一周,一場多家線下旅遊供應商與途牛之間的“紛爭”被搬到了臺面,最終以國家旅遊局出面調停而結束。


  途牛發布最新公告稱,“4月26日國家旅遊局約談途牛,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新的發展階段下,途牛應該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做出表率,不能受過去的小企業思維局限。我們進行了認真反思,在此誠懇道歉,並將徹底整改。”

  供應商與途牛之間的紛爭,說到底就是在爭奪定價權,當途牛在進行價格調整打價格戰的時候,其實就損傷了供應商渠道,導致兩邊出現矛盾。雖然兩邊暫時偃旗息鼓再次合作,但在今後難免同床異夢,況且途牛一直在加強自直采業務。

  不過,國內這種打包形式的度假產品市場空間極大,自由行、跟團遊這兩種旅行產品已經展現出很大的市場潛力,而途牛為了提高毛利率和努力擺脫供應商的束縛,一直在加強自直采業務。所以我們認為,正處於中國打包出遊市場的途牛仍然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其股票也值得投資者在中短期內關註。

  市場空間大

  隨著市場的發展,過去的出行即旅遊的模式逐漸被更有彈性的個人度假旅遊所取代。中國的在線旅遊不僅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個人度假旅遊,同時個人度假旅遊也在促進著整個在線旅遊行業的發展。

  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機構《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估算,2014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1.17億人次,同比增長了20%,但根據官方數據統計,中國只有不到6%的公民持有護照。

  該報告中還稱,2014年中國遊客在出境遊期間的總支出達到3.1萬億元人民幣(合4980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出了某些國家的家庭消費總支出,比如印尼(4360億美元)和土耳其(4420億美元)。

  度假需求增多的特點在途牛的財報中也有所體現,根據途牛的財報,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的出遊總人次同比增長139.9%,自助遊的出遊總人次同比增長83.7%。

  其中,跟團遊收入(以全額確認)為8.96億元人民幣(合1.444億美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了88.7%,自助遊收入(以凈額確認)為2860萬元人民幣(合460萬美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292.9%。

  根據易觀智庫發布《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趨勢預測2014-2017》 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規模將達到3523.8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25.9%,其中度假旅遊市場在在線旅遊市場比重大幅提高。目前,機票預訂業務和酒店預訂業務為網絡旅遊市場營業收入最高的兩個業務板塊。但度假旅遊產品在整體網絡旅遊市場中的占比將快速提高。

  途牛也在財報中預測一季度業績將有進一步的提高,途牛預計2015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11.3億至1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5%至100%。

  與供應商的博弈

  行業的高速發展,難免就會產生利益紛爭,所以途牛與供應商之間的摩擦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途牛的模式是B2C模式,這也是在整個旅遊市場相對來說比較早期賣方市場的特點,賣方市場就是標準化商品和同質化產品抱團,這樣一個賣方市場其實最核心的是跟團遊。這也是途牛的主營模式,這種模式作為後端的中信、中心旅、華遠則變成了OEM。

  對於以渠道為特征的模式很重要的是價值和渠道的統一性。當途牛在進行價格調整時,其實就損傷了傳統渠道的利益,這樣會導致兩邊出現矛盾。

  短期的矛盾只是一個開始,途牛不會放棄加強自直采的腳步,當然也不會放棄其他供應商,這顯然是一個矛盾,途牛需要平衡專賣模式和後端渠道的和平相處。

  供應商的核心在於區域化、細分化和專業化,能對區域的旅遊資源進行長期的控制,如果途牛要覆蓋那麽多的旅遊目的地來講,控制這些資源會造成很大資金的壓力。

  對於途牛來講,在與供應商博弈中能為其帶來話語權的就是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根據中金證券4月24日發布報告表示,途牛占到跟團遊領域市場份額約20%。另據艾瑞最新報告數據,途牛在跟團遊和出境遊領域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4年二者的市場占有率均超過20%。

  自直采提高毛利率

  從途牛的財報來看,其毛利率只有6%的水平,而大型的OTA企業,如攜程、去哪兒的毛利率均在70%的水平,造成這一差距是因為途牛資源配置方式,即傳統渠道分銷導致的毛利率非常低。

  這也符合了一定的互聯網發展規律,即在線旅遊的深度互聯網化需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教育用戶的過程接近完成,傳統的資源配置方式也會放生轉變,即供應商與用戶之間的中間環節會逐漸減少,這種模式上的轉變將給毛利率提供較大的上升空間。

  在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途牛CEO於敦德明確表示,將持續推進直接采購模式,繞過出發地的旅行社批發商和供應商直接向目的地的地接社采購產品和服務。

  截至2014年底途牛已經在全國73個城市設立了75家區域服務中心,絕大部分分布在二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出發城市增加到120個,直采與途牛的門店下沈戰略已經產生協同效應。在第四季度,途牛的毛利率增長超過預期,主要也是得益於自直采業務的增長。

  風險因素

  與其他在線旅遊廠商相比,途牛的毛利率依然偏低,短期內難以獲得更高估值;其次,在自采和代理分發業務之間如何平衡也是一個難題,本次供應商的“斷貨”風波已經是一個信號,未來的走向還要看雙方的態度;最後,馬蜂窩、窮遊、在路上等旅遊社區也已經通過自己的社區向度假產品銷售上導流,由於市場足夠大,產品之間還沒有出現正面交鋒,但如果做商業閉環角度考慮,途牛應該在未來收購一家旅遊社區,彌補這一短板。

  投資建議

  途牛所主攻的打包旅行市場在中國還屬於爆發的前期,市場前景廣闊;在行業方面,途牛擁有這一細分市場領先的用戶量和交易量,雖然本次與供應商的交鋒中未占上風,但途牛在行業中的地位也促使這次風波很快被平息;在利潤方面,途牛也在加強自直采業務來提高自己的毛利率,與目前其6%的毛利率相比,未來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據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對途牛的股票中期持有。

(來自贏美股)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71

產業政策《紅色獵殺將在十年內追上台灣半導體業? 中國製造火力全開 台灣不能再觀望

2015-06-08  TWM

中國政府提出「中國製造二○二五」政策綱領,喊出要在十年內達到與工業強國德、日並駕齊驅的口號。

「紅色供應鏈」在中國政府背後暗助下,已經成為足以威脅台灣電子產業的一股勢力,台灣應拿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工業政策,刻不容緩。

撰文•林宏文、周品均

五月十九日,中國國務院正式頒布一項計畫,這項名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計畫明確宣示,中國要在二○二五年邁入製造強國之列,與德、日並駕齊驅。這意味著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將不再只針對高科技產業,而是將全面來襲。

也不過短短的三年時光,打入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就從六家,成長到超過二十家。「你說三到五年後,蘋果供應鏈會不會全部變成紅色的?這個可能性已經大大提升!」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嘆了一口長氣。

時光倒回至五年前,中國在面板、電池、天線、邏輯IC等方面的技術都還不成熟,五年的時間,中國不但追上台灣廠商的技術,還一步步搶進技術門檻最高的蘋果供應鏈當中。儘管,台灣企業中的台積電、聯發科、大立光的技術領先優勢短時間難以被超越,「但只要中國想做,翻盤不是不可能。」杜紫宸直言。

提升半導體 明確納入計畫杜紫宸會這麼憂慮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六年前就見證過中國扭轉面板產業命運的歷史。○九年,中國還沒有六代以上的面板技術,同樣在那個時期,友達已經進展到八.五代線,當時剛推行完家電下鄉的中國政府,將腦筋動到了面板產業上,因此也歡迎台灣、韓國與日本面板廠赴中設八代以上面板廠。

「經濟部那個時候就找來了友達和奇美(現在的群創),得到的答案都是中國做不起來,台廠不應該過去設廠,把技術提供給中國。」杜紫宸回憶起那一場他也參與的經濟部會議。爾後,中國面板廠一家一家地蓋,今年,中國的八.五代線就會從兩條大幅擴增至八條,反觀,台廠只能繼續守成。「只不過五年,豬羊變色」。

更不用說中國製造業在這五年當中所累積的競爭力,已經不能與○九年同日而語。「競爭力要從質與量兩者相乘來評斷。」杜紫宸分析,台灣雖然有技術優勢,但這項優勢已慢慢被中國廠商追上。然而,中國廠商的產量卻是台灣的十倍之多,相乘之下,台灣廠商競爭力難與中國相比。

儘管單看半導體產業,台灣還領先中國五至十年,但中國自去年頒布半導體發展綱要,還成立了半導體基金,不斷以收購方式補強IC設計的技術能量,就在最新公布的「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中,再度將半導體從IC設計到製造技術的提升納入計畫。

杜紫宸憂心忡忡地反問:「中國能以五年的時間追上台灣面板產業,那麼他們就不能以十年的時間追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嗎?」「台灣主管產業政策的官員不是沒有意識到危機的急迫性,不過,總統的任期僅剩下一年多,官員普遍彌漫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台灣工業政策的推進顯得更無力。」中國切入 擠壓無力升級台商相對之下,中國的製造業政策則在第二號政治人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面整合推進下而有長足的進展。在中國政府公布「中國製造二○二五」十年大計,並列出十大重點產業後,麥肯錫亞洲區董事長歐高敦(Gordon Orr)就說,這十大產業將會推升中國國內需求、嘉惠當地製造業,並推進出口大幅增加,對其他國家來說都將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已在中國待了二十三年的台達電中國區副總裁曾紀堅,全程見證中國產業的發展過程,感受頗為強烈。

曾紀堅就透露,他在東莞台商協會中擔任產業升級小組召集人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金融海嘯後,許多台商企業面臨競爭力落敗的情況下,負責協助診斷與輔導企業。

曾紀堅說,他負責診斷的企業高達八二七家公司,但最後經過一番篩選,找出有競爭力、且值得輔導的三七九家公司,進行各種轉型升級的顧問諮詢服務,四年多來,當地政府已經提撥超過一億元人民幣,作為輔導這些企業進行轉型與升級的經費,等於平均一家分到二十多萬元人民幣。

這件事顯示,在中央政府高舉產業升級大旗下,地方政府也開始動了起來,而且輔導對象不限當地企業,連外資企業也雨露均霑。

事實上,面對勞工成本大幅提高,東南亞的製造基地也在崛起,許多台商確實面臨退出或被淘汰的慘況,因此也形成了一股失業人潮到處流竄的「台流」,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中國本地「紅色供應鏈」大舉切入市場,擠壓了技術層次較低或無力升級的台商企業。

三大處方 迎戰中國大軍來襲此外,「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政策形成速度之快,也值得台灣取經學習。事實上,中國在政策規畫上並不是很早,也不過是兩年前的一三年,中國一批政府官員與學者參訪德國漢諾威工業展,看到德國「工業四.○」的戰略,回國後馬上邀集一百五十餘名工程院(編按:中國層級最高的工程科學戰略性研究與諮詢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並稱兩院)院士,歷經一年多的論證、編寫與規畫,完成了「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的初稿,並於今年五月正式公布。

而反觀台灣的情況,直到今年初,行政院才提出「生產力四.○」計畫,但負責起草的是經濟部工業局,層級已經低了好幾層,政府缺乏要全力推動的決心與意志,加上過去政府部會習於本位主義思考的慣性來看,成效恐怕不容樂觀。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台灣該如何因應,以持續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保有一席之地。杜紫宸開出了三個處方:第一,與中企「合資」。他指出,相較於韓國廠商及日本廠商與中國合資設立企業的高積極度相比,台灣廠商相對很少。以韓國企業為例,現代汽車就與北京市政府合作,在北京合資設立大型汽車廠生產現代汽車。現代汽車將產線遷至中國,換得北京市政府大量採購現代的汽車,雙方各取所需。

他直言,六到七年前,自己就曾建議政府應該鼓勵台積電去中國設廠,因為在中國設廠,包括中國客戶,甚至是人才都會前去,磁吸效應才大。未來幾年後等中國半導體發展起來,恐怕到時候台積電也沒辦法引起這麼大的磁吸效應了。

杜紫宸提出的第二個藥方則是「仿效瑞士,求精不求大」。以土地面積來說,瑞士是歐洲小國,但瑞士無論是在化學製藥上,或是精密機械上,都名列全球前幾名,像是製造機器人的ABB集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求量,只做高端的。杜紫宸認為,選擇利基型市場,是台灣廠商面對紅色供應鏈蠶食鯨吞,可以考慮的另一個方向。

「我們不要再相信,台灣守著技術鎖國,中國就不會競爭這種事。」杜紫宸話說的很直接。面對中國將全力發展製造業,產業升級必須成為製造強國的國策,有些台灣廠商到現在還袖手旁觀,毫無警覺心,這是很恐怖的。

「向荷蘭取經」則是杜紫宸開出的第三種藥方。他舉荷蘭公司飛利浦為例,飛利浦在美國上市,一家荷蘭公司但資金從美國來,工廠設在全球各地,而市場也遍及全球,運用了全球的資源,這種靈活度與彈性,也是台灣企業的發展範本。

中國﹁紅色供應鏈﹂工業大軍步步進逼,在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輸不起,否則輸的不只是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而是整體國家的競爭力。

台灣優勢漸被中國追上

——兩岸產業政策比較

產業政策台灣生產力4.0中國製造2025

期 程10年10年

起草單位經濟部工業局國務院旗下20個部門加150餘名各工程院院士聯合起草總指揮官行政院院長毛治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涵蓋產業七大領域:工具機、金屬加工、3C、食品、醫療、物流、農業。十大領域: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策 略加強運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與大數據。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

目 標一人可領兩份薪水、完成三份工作,擺脫現在三人領兩份薪水,完成一份工作的窘境。從製造大國晉升至製造強國,2025年與德國、日本並駕齊驅。

資料來源:行政院科技會報、中國工信部 整理:謝富旭、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0

英皇室資金、南非富豪 找上台灣共享新秀

2015-10-05  TCW

在創業者一定要來朝聖的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充滿工業頹廢風的碼頭倉庫會場南側,緊鄰著虛擬實境展示區,是十二家台灣新創公司努力打「國際盃」的舞台所在。

依規定,每家公司都只能有一張小圓桌,但是卻無礙超高人氣,創投、媒體以及科技業者川流不息,人手拎著一顆台灣小皮球紀念品,仔細詢問台灣新創公司的營運模式,動不動就造成走道大塞車。

「過去參加國際大型創業展,總是看到韓國派出軍容壯盛的『國家隊』,讓形單影隻的台灣創業家非常羨慕。」

Codementor創辦人劉威廷說,這次是政府第一次補助,讓新創公司集體在這麼重量級的大會上亮相,大家搶破頭爭取出席機會。

想代表台灣,可不容易。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出資、台灣新創競技場公司負責執行,以競賽方式從六十四支團隊中,篩選出十二支台灣創新團隊,遠征舊金山設立國家展示區,與中國、日本、北歐、阿根廷、巴西等國,同時競爭創投業者的眼球與資金。

全球當紅的共享經濟趨勢,台灣也沒缺席,這十二支代表團隊中,有三家推出分享式服務,成為會場創投爭相接洽的對象。

其中實力最為堅強的,莫過於Codementor。想學寫程式,卻找不到老師?或是自己雖懂軟體設計,但在某個關卡就是無法突破,找不到厲害的專家來幫忙?Codementor能一鍵線上找到「程式導師」,為你解答。

這個採收費服務的程式開發者線上教學平台,才上線一年,就已經有六萬多名會員、三千名「程式導師」。而且國際化程度超高,有一半導師是美國軟體設計師。來自英國、俄國、東歐的程式合計也占了大半。去年Codementor到芬蘭參加歐洲的Slush創業大賽時,打入前四強,是台灣新創公司有史以來最佳成績。

類似的線上軟體教學分享的新創公司其實不少,在今年TechCrunch會場上,也出現競爭對手擺攤打對台。但Codementor依然以程式導師人士最多、品質最好,營運模式最有機會成功,成為會場焦點。

為了確保品質,每一位申請成為程式導師的網友資料,創辦人劉威廷都親自檢查。Codementor平台上一些武功高強的導師,收費已能高達每小時一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三百元),由於在工程師間頗有名氣,許多程式設計師甚至把擔任Codementor導師的經歷,寫進履歷表中。

劉威廷已經是第三次創業。他分析,目前公司的優勢第一是領先同業切入市場;第二是能透過台灣工程師超強的運算與程式能力,做到快速媒合適當導師,「就像Uber最好能五分鐘內就有車子抵達,Codementor做到半小時就有導師上門服務,才能吸引用戶持續待下來。」

竄起最快新秀,則非經營線上「分期付款平台」的Installments莫屬。該公司的平台還沒正式上線,在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就有代表英國皇室資金的投資人、南非富豪集資的投資代表、舊金山當地創投,累計就有超過五組投資人表達了投資意願。這些人的眼光果然了得,因為,就在大會開展前夕,Installments宣布從矽谷、台灣創投手中,募得一百七十萬美元種子基金。

綜合了最夯的Fintech(金融科技)、電子商務以及分享經濟特質的Installments平台,讓小賣家也能自訂分期付款期數。上網賣自己的車,買家卻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這時賣家就能設定分期期數,好讓自己的二手車賣個好價錢。此外,小型醫美診所想讓顧客分期微整形,牙醫要讓患者分期付款植牙,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自己設定分期期數。

該平台十月在美國推出測試版,美國雖有所謂的消費貸款中間商,能幫買家做分期,但抽的手續費高達交易金額的兩成,Installments以線上自動化方式服務,手續費只需一%到七%不等,相當有競爭力。

走過TechCrunch破壞大會的台灣展區,你會看到兩位老外拿著客製化包裝的森永牛奶糖,擠擠眼神秘的說:吃下這顆聰明藥,你就能瞬間「說中文也能通喔哦」!

可別以為你走錯區了。Linqapp創辦人洪善群(Sebastian Ang)為德國籍,父親為印尼華僑,英文姓氏是台語發音的洪。來台讀碩士、從政大IMBA(國際商學院)畢業的他,選擇在台灣創業,剛拿到政府發放的第一張在台外籍創業者簽證。

臉書的重度使用者可能還有印象,二○一三年七月,兩個老外想要藉由環島馬拉松募資,創業成立公司,最後他們改變策略,不募錢了,改為公開募集一百萬個讚後,帶著台灣國旗環島路跑。最後路跑完成,而公司也真的成立了。

洪善群說,Linqapp想解決的,是老外在台灣真正面臨的生活難題。深夜回到家,門上貼著粉紅色紙片、寫著密密麻麻中文的通知,不知什麼意思,一鍵拍照貼上App社群,馬上就有人解答:你家明天要停電啦!與人聊天不知道「靠北邊走」的意思?不懂為何很多店都遇上「澳洲來的客人」?字典查不到的,一鍵發問,就能有講母語的網友用白話解釋給你聽。不是生活在異鄉的外國人,還真挖掘不出這種商機。

但這不只是個讓人免費使用的社交App。在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Linqapp正式發表語音版,語言不通時,不知如何告訴計程車司機想去的地點,按一鍵,就能找來通兩國語言的網友,直接用網路電話幫你跟在地人溝通。未來還將規畫讓擁有好口碑的厲害雙語專家,收費接受詢問,成為專業的語言交換市場。

將分享經濟與社群網站結合,還有清楚的獲利商業模式,雖然公司App還很陽春,第一輪種子基金都還沒募集,但在TechCrunch破壞大會上,一位Uber大股東已經上門跟洪善群約好,會後要好好聊聊投資計畫。

「這幾家的優勢,是國際化能力。」曾經利用分享經濟服務旅遊四十多國,今年還將與外國陌生人換屋互住的台灣新創競技場執行長黃蕙雯,對分享趨勢特別有感受。她分析,分享經濟最重要的就是消費者滿意度,做跨國生意必須懂得國際營運的「眉角」。

她舉例,Linqapp有歐洲連結,Installments有矽谷基地,Codementor能無障礙切入國際市場,與創辦人劉威廷擁有美國創業與產品經驗有關,Codementor證明,結合國際經驗加上台灣厲害的工程師團隊,是台灣創業家很大的利基。

由於過去較少在國際舞台發聲,台灣新創公司在全球並沒有太大的知名度,也不容易找到合作夥伴,這也是為何國發會以創業拔粹計畫鉅資補助年輕創業家出國參展。不過可惜的是,今年倉卒成行,並沒有台灣團隊獲選進入TechCrunch破壞大會的二十五隊新創團隊競賽(Battlefield)名單中。

「不用等三年,以台灣創業家的實力,預計下一屆就能有台灣團隊進入Battlefield。」黃蕙雯說,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延伸閱讀】竄起最快分期付款平台 Installments

成立:二○一三年十月負責人:陳仁彬員工人數:二十一人產品特色:個人對個人分期付款,全球首創讓小賣家決定分期期數募資進度:完成一百七十萬美元種子基金募集

【延伸閱讀】最國際化程式設計導師 Codementor

成立:二○一三年五月負責人:劉威廷員工人數:十二人創業成績單:芬蘭Slush創業賽前四強,目前有會員六萬多人、程式導師三千人募資進度:已募得第一輪種子基金逾百萬美元

【延伸閱讀】最即時的「老外翻譯機」Linqapp

成立:二○一三年八月負責人:洪善群(Sebastian Ang)員工人數:八人產品特色:真人社交語言翻譯平台,已經有八萬會員,能翻譯八十六種語言募資進度:預計明年春天完成種子基金募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78

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 比上台大還有用 養自學力》台灣MOOCs先鋒葉丙成 向家長喊話

2015-12-28  TWM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 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 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我的小孩以後會不會念台大?學歷怎麼樣?我一點都不在乎。」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斬釘截鐵表示。這位讀建中、台大,然後赴美到密西根大學拿博士學位的高材生,卻大聲說不在意小孩的學歷,究竟怎麼回事?

身為台大磨課師計畫(MOOCs Project)執行長,自己也有一門概率課就在Coursera平台上,葉丙成每天都感受到來自美國、中國教育現場的變化,「教育變得很快,十年,台灣若不改變,就沒希望了。」把憂心化為行動,在他主導下,一個從小五開始的實驗中學課程(無界塾) 今年九月正式上路。

葉丙成說,光講理念,家長觀念仍然改變很慢,唯有實際的對照組證明,家長才更能被說服。只不過,實驗課程執行才三個月,尚無法對外分享經驗。

未來人才定義變了

具備「自學力」 才是優先條件從一位台大副教授,搖身一變成為中小學實驗課程的創始者,乍看角色跳躍,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根基於他認為的:「未來人才的定義不一樣了。」「未來人才看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但什麼是「能力」呢?葉丙成從國際間這股猛烈的MOOCs浪潮看到,未來最關鍵的能力是「自學力」。

他回憶,就在十年前留學美國時,大家都很想進諾基亞(Nokia)上班,「那時候Nokia品牌不可一世,但現在呢?已經走入歷史。」他再以今年嚴重面臨中國夾殺的聯發科為例,二○一一年時,聯發科也曾被看衰過,但去年營收創新高,現在又面臨挑戰。「全球化競爭,世界變得很快,公司樓起樓塌,都是三、五年的事。

過去,主流價值是努力念書拿到文憑,最好是台大,然後就能進好公司。「學歷可能有助於找第一份工作,但萬一公司沒了,要找第二份、第三份工作時,人家看的就不是學歷,而是你有什麼真功夫。」葉丙成說。

一個趨勢是產業技術快速變化,另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磨課師的崛起。

哈佛大學商學院從一四年開始,對申請入學者有新的策略思考,他們將要求申請者提供過去在Coursera或edX等平台的修課紀錄。

另外,華頓商學院已推出Coursera的微學程(濃縮型課程),他們會邀請修課成績排名前五十名學生,進一步申請華頓商學院,而且還提供兩萬美元獎學金。

哈佛和華頓對入學申請者的策略改變,透露出重要訊息,「這表示這些美國一流大學要找可以自己把東西學起來的人。」葉丙成說。

一流人才要比別人更快掌握新技術、新趨勢,這些新技術去哪裡學?他認為,能在補習班學到的課程,都是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出來的教案,技術已經不在浪頭上,能夠自己從網路平台上找資源,才可能學得比別人快。

台灣學生仍太被動

直接上社會戰場 才學得比較快「自學力」聽起來很容易,但台灣學生卻普遍缺乏,學習似乎只有老師上課教書這一種形態。

「家長對孩子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台灣家長通常擔心孩子學得不夠,總希望在離開學校、上社會戰場前,把一切最該學的學完;所以學校、補習班都把東西整理得很完整,然後整套在最短時間內塞給學生。「這種教育方法短期內看起來很有效率,但反而把孩子的自學能力給剝奪了。

」葉丙成惋惜地說。

上戰場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一進職場才發現,之前學的大半用不上,需要的又沒學到怎麼辦?現在很多上班族就面臨這種情況,「所以應該讓孩子直接上戰場,等上去後發現哪裡不足,就趕快去學,這樣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完全不同。」葉丙成強調。

他觀察,台灣學生過去沒有被培養如何自我學習,要學新東西最常想到就是去上課。「學校在職班一上十八個星期,每天固定時段,萬一卡到工作,三不五時就缺課。」葉丙成很直白,「MOOCs的好處,就是可讓你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如果老闆要你一個月內就會,也沒有問題。」哈佛、華頓商學院審核入學申請者條件時,已開始加入MOOCs上的學習紀錄,葉丙成預測:「我相信,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普遍。試想,你找一家留學代辦中心,幫你應付填了一堆表格,另一個就看MOOCs上的學習成果,哪一個比較容易看出是人才?」葉丙成強調,「我常說,未來一流人才有三個條件。第一,你有沒有眼光,能判斷什麼東西是重要的?第二,你有沒有辦法靠自己把重要的東西學起來?前面這兩個是我們從美國一流大學、矽谷在搶的人才中得到的,也就是自學力。第三,是我自己再多加一項,就是『玩心』,能把自己的志業玩到精采萬分。」

免於被淘汰的焦慮

一身真功夫 才能面對全球化競爭「兩年前,可能還有人質疑MOOCs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但現在看起來絕對不是一時風潮,而是徹底改變學習方法的趨勢。」葉丙成很確信。

其實,不只大學課程有MOOCs,美國中小學也能在非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平台上,得到類似的學習方法,而台灣的均一教育網路平台上,也有不少中小學課程。

「現在孩子都習慣看YouTube、會動的影片,對很靜態的文字反而理解比較慢,所以MOOCs只會越來越重要。」現今,台灣因為教育很普及,不像中國、印度的大學已經掀起MOOCs風潮,而中小學還陷在升學主義的魔咒裡,家長觀念仍無法突破。

由於體制內的改革不易,葉丙成才跳下來創立「無界塾」——一個從小學五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實驗性計畫,目的就是要脫離原有填鴨硬塞的教育,變成培養自學能力的教育內容。

「真的,如果你可以自己學,把程式寫得很好,把3D列印玩到精熟,公司還會在意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葉丙成坦言,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追求「第一名」標籤的典型台灣好學生,小學拚「全班第一」、中學拚「建中」、大學拚「書卷獎」,後來拚「留學名校」。

多數人心裡想:這些標籤一旦貼在自己身上,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全球化的競爭世界,已經不是這樣了。」這位考試常勝軍,同時是兩個小孩的爸爸,如今對小孩的教育想法完全不同。「是不是台大,真的不重要。」把有興趣的東西玩到精熟,這些實力遠比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籤有用。

面對沒有答案的未來,有自學能力,就不用焦慮自己會不會被淘汰,「單單不再焦慮這一點,就很值得了!」葉丙成說。

撰文 / 黃定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3

找不到千里馬官員?國會四個荒謬要先解決 議堂亂象》官員備詢枯坐、上台挨罵、跑關要罰站

2016-05-23  TWM

在國會備詢,許多政務官避之唯恐不及, 因為多半在空轉,卻不針對政策溝通辯論, 專業無處施展,還要不時被謾罵,令政務官心寒。

三月四日周五,行政院院長張善政一早就帶著各部會首長,九點前到立法院報到,準備面對一整天的備詢。但他必須先等著,讓立委獨秀的國是會議登場。一個多小時之後,十點五十八分,他才站上備詢台,接受第一位立委徐榛蔚的質詢。這一天,除了中午兩個半小時的休息,張善政帶領的二十幾位官員,坐滿備詢席,對著一百多個空空的立委席,一路坐到晚上七點十一分。

空轉枯等!

官員坐一整天,不一定有機會上台這不是法庭,也不是考場,而是台灣的立法院和官員備詢的一幕,常態是立委在輪到質詢時才出現,三十分鐘的質詢過後就走人,官員則乖乖坐在備詢席,可能連上台都沒機會。

立法院開議後,大約連續六周的總質詢是問政重頭戲,這段期間,執政團隊各部會首長都得「綁」在立法院,除了每周二、五必須全天陪著行政院長在立法院院會接受總質詢;另外三天,如有必要,還必須出席各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專案報告、預算說明、法案審查等會議,並接受質詢。

對許多政務官而言,這是政務停擺又難熬的六周;會期中,常常是立委輪番上陣,重複應答同樣題目不說,期間內不准離開、不准請假,有時遇上強悍的立委,只能聽訓、難以回嘴,讓許多政務官覺得「與立法院互動困難」。

第一個困境,是曠日廢時的備詢。

「只有立法院休會,部會首長才能有點時間處理公務。」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舉例,立法院總質詢期間,行政官員一早就準時出現,但這時院會經常會先處理例行議案或進行黨團協商,內閣成員只能枯坐在場內無所事事,卻無法辦公。

即使質詢順利進行,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台備詢,葉匡時說,「幾十個部會首長坐了一整天,立委卻只要在質詢的那段期間到場,難道行政部門的時間比較不重要嗎?」曾有一位卸任政務官,因為有緊急事項必須處理,要求主席希望能先離開幾小時處理公務,待立法院政黨協商一個段落後再回來備詢,卻遭主席以「無此慣例」為由拒絕。

曾擔任政務官、也將在新政府出任環保署長的立委李應元建議,為兼顧民意監督與行政效率,立法院可以讓政務官備詢時間更有彈性,例如院會處理議案或朝野協商的空檔時,首長得以離席辦公,議事恢復進行後,內閣再於一定時間內抵達議場即可;總質詢形式也可學習內閣制國家,每次會議前,由行政、立法兩院先行協調議題範圍,避免漫無邊際地隨意發問。

離題作秀!

非關政策天馬行空,只為上媒體曝光第二個困境,是五花八門、甚至淪為機智問答的質詢話題。

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曾在質詢時任科技部長的張善政時,說「現在韓國(手機通訊技術)是8G,那我們4G會不會落伍了!」讓張善政當場傻眼。

本屆立院最年輕立委呂孫綾,在質詢憲兵濫搜民宅事件時問錯對象,反遭國安局長楊國強揶揄,也遭網友冷嘲熱諷是「拿大麥克去肯德基抗議」。

總是直言不諱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就批評,「立委質詢的時候,要不是想作秀上媒體,不然就是問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有人問我:麻疹疫苗是每年幾月施打,一次要打幾CC。這是一個管政策的部長該回答的問題嗎?」許多官員感嘆,政務官最重要的工作,應是制定與推動政策方向,但是只要一進到立法院,除了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立委對答非關政策的內容,常常還要面對立委尖銳辛辣的問政。

「台灣政治人物詢答時,經常不是在論理,而是使用刺激的言語動作,爭取媒體曝光,這種方式對非民代出身的政務官確實很難適應。隨著民主日漸深化,立法院也應該發展出更成熟的政治文化。」李應元說。

利益交換!

立委把預算當籌碼,不爽就刪第三,少數惡劣立委,利用質詢或刪預算的方式達到施壓目的。

即將卸任的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和幾位政務官聊天討論時,把立委歸納為三個類型,第一種是認真的立委,雖然凶,但是可以溝通,例如她曾在質詢時,遇到立委王榮璋責難,但私下當面解釋後,王榮璋反而態度一轉,願意幫忙。卻也有立委是意在作秀,真要私下溝通,卻大手一揮,說「我已經質詢完了,不需要找我。」一切隨質詢秀完就結束。最後一種立委,則表面正氣凜然,實則為利益交換,等著和政務官要求條件,以換取支持政策和預算。

不受尊重!

人身攻擊,官員被氣到送醫第四,立法院缺乏對政務官的尊重。

今年三月底,環保署長魏國彥到立院備詢,與立委劉建國為了德翔台北輪擱淺漏油事件激烈交鋒,一度脫口「要辭職」,又因心臟不適緊急送醫,事後他說,三十一日還是會硬著頭皮到立法院備詢挨罵。

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在高雄氣爆事件後,在立法院時遭立委批評「冷血」、「不是人」,憤而請辭。一位政務官表示,常常必須到立委辦公室就特定政策溝通時,要每一層樓、每一層樓地「拜會跑關」,許多時候都需在長廊門口枯等、罰站十幾分鐘,他坦言這樣做,「很傷自尊」。

照理,政務官薪水由人民納稅買單,等於是重要國家資源,如果逢備詢,就綁死在國會,不進行具體的政策、法案溝通,徒然消磨政務官做事的熱忱,以及執行政策的信心,豈不大大違反原始立意。

當然,政務官未盡職責,演出脫序言論,或是不尊重國會的行止,同樣所在多有,例如法務部長羅瑩雪近日多起在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和立委對嗆,稱「要下台的最大」,甚至親自寫新聞稿,嗆立委「只出一張嘴」。再如勞動部長陳雄文接受質詢時,以「我在吃便當」回應,乃至於○八年民進黨敗選後,當時的教育部長杜正勝連續十二次拒絕赴立法院備詢等等,不尊重立院的態度皆不可取。

「台灣這個國家的民主還處在青春期、持續成長發展的階段,應該逐漸建立起相互尊重的民主風度與文化。」李應元感嘆。立委不應該將政務官視為二、三十年前那種麻木不仁的「高官」,而是尊重對方為國服務的熱忱與專業學養;政務官在國會殿堂也應該自重身分,兩邊都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優先,互動方式才能逐漸改善。不然可預見的是,台灣在未來,縱或執政者多有識人之才,也難找到願意「當官」的「千里馬」了。

撰文 / 賴若函、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