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IMF把脈中國:經濟繼續表現強勁,金融風險加速化解

7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董會結束了與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並於7月26日在美國華盛頓發布中國經濟2018年度報告,即第四條款磋商報告。

IMF認為中國經濟繼續表現強勁,預計2018年增長率將小幅下降到6.6%,原因是金融監管收緊措施的滯後效應以及外部需求的減弱。IMF執董們對於中國果斷將政策重點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戰略表示歡迎,並對於近期在改革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贊賞,特別是采取降低金融風險的措施和持續推進經濟開放。

IMF建議,中國應該在現有改革議程的基礎上,利用當前的經濟增長勢頭,通過以下方式做到未雨綢繆:繼續控制信貸增長、加快推進再平衡進程、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促進開放、實現政策框架的現代化。

IMF也提及,人民幣匯率與基本面基本一致,但波動性仍然低於新興市場貨幣,建議繼續擴大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並支持中國此前將逆周期調節因子調至零。

金融部門化解風險的速度加快

IMF認為,近兩年來,中國監管機構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來處理金融體系高風險領域過度擴張的問題,例如銀行間借款、理財產品及銀行的表外業務活動。 關鍵措施包括:限制理財產品的增長以及銀行對可轉讓大額存單(屬於批發融資)的依賴度、更嚴格執行“穿透”原則,並調整貸款損失準備金計提要求,以鼓勵確認並處置不良貸款。

“這些措施不僅縮小了影子銀行部門的規模,也減少了銀行與非銀行之間的相互關聯。”IMF表示。2017年,銀行部門資產增長8%,為2016年增長率的一半,銀行資產總額占GDP的比率也自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融資成本稍有提高,反映了信貸風險定價更加合理。同時,風險差別化水平的提高也導致企業債券市場中的違約事件數量增加(但仍相對較少)。同時,央行維持了批發市場充足的流動性,以防出現任何系統性流動風險。

IMF也提及,中國最近宣布了針對大規模(占GDP的120%)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指引。隨著金融市場不斷放開,並且由於中國儲蓄率很高,資產管理部門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其迅速擴張也反映出存在監管缺口,導致套利肆無忌憚。特別是,銀行依賴於“通道”業務,通過表外工具授信,以此替代銀行貸款。銀行使用多層中介和結構複雜且不透明的產品作為通道,將投資者的資金輸送給最終借款人,導致期限和流動性嚴重不匹配。

IMF認為,資管新規和理財細則有助進一步化解金融部門風險。值得註意的是,在規範資管行業的同時,近期監管部門也愈發重視去杠桿的平穩有序,並加強與市場溝通。

在2018年中國資產管理年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就表示,在資管新規實施中,把握既要積極化解風險,也要給予金融機構轉型時間和空間,做到寬嚴有度。“例如,對於非標投資,堅持從嚴規範,但為避免影響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融資,允許公募資管產品適當投資非標,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核心要素,對非標回表作出安排,非標轉標的規則也在制定中。再如,對資管產品鼓勵基礎金融資產以市值計量,同時兼顧債券、非標等資產投資的現實情況,允許滿足一定條件的產品以攤余成本計量。”她稱。

她還表示,要進一步加強與市場溝通,增加政策透明度,消除不確定性。資管行業聯通多類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促進行業規範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不斷認識規律,持續改進和完善監管,也需要金融機構鼎立配合、主動調整。

繼續改革、未雨綢繆

盡管IMF對中國近期取得的進展表示肯定,但也認為,中國仍應該在以下幾大方面做到未雨綢繆:繼續控制信貸增長、加快推進再平衡進程、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促進開放、實現政策框架的現代化。

針對信貸增長,IMF認為,盡管中國信貸增速得到控制,但應提高信貸效率,持續改善信貸配置,以減少信貸擴張放緩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拖累。

報告提及,例如,金融機構需要在2020年年底前處理完不合規的資管產品。將這些產品的信貸重新中介化、轉變成正常的銀行貸款(其資本風險權重和貸款損失撥備通常更高),這應該會逐步影響到銀行擴張信用的能力,並提高風險差異化。為了進一步改善經濟中信貸配置的整體效率,應強化國企 (特別是地方國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預算約束。監管機構還應考慮收緊宏觀審慎政策,以控制家庭債務的快速增長。

就再平衡進程而言,IMF認為,2017年中國的再平衡速度放緩,體現為消費對GDP的貢獻自2013年以來首度出現下滑,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增速也有所放緩,收入不平等程度仍較高,原因包括外部需求、國內政策支持以及生產者價格指數再次上漲。這些也凸顯加速推進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針對讓市場發揮更大力量,IMF建議中國應該更果斷地開展國企改革。對“管資本”關註的同時,應采取措施使國有股東與國企管理層保持距離,增加國企上繳預算的紅利,完成國企社會責任向政府的轉移。

就促進開放而言,IMF認為,與其他二十國集團的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在服務貿易和投資方面的開放程度仍相對較低。對此,中國表示,中國仍將承諾堅持自由貿易與多邊主義,在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12 大部門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承諾開放9大部門的100個分部門,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承諾開放108個分部門的水平。

近期中國也采取了多項措施以擴大開放,包括:降低了多個外商投資準入門檻(如金融服務領域)、大幅削減了汽車及多種消費品的關稅以及就服務貿易開展試點項目。

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

2017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與GDP之比下降了0.4個百分點,降至1.4%,IMF預計2018年將進一步縮小到GDP的0.9%。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在2017年基本穩定,IMF評估認為人民幣幣值大體符合基本面,同時認為匯率的彈性應該進一步提升。

報告提及,中國人民銀行同意應繼續提高匯率彈性,保持匯率處於與國際收支相符的合理均衡水平。

IMF認為,人民幣每日交易區間的中間價定價機制應當是透明和自動性的。2017年5月人民銀行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央行對此的解釋為,“之前人民幣曾存在非理性、自我實現的貶值壓力,而逆周期調節因子有助於更好地反映宏觀經濟的基本面。 但逆周期調節因子在決定貨幣價值方面並不發揮決定性作用,且其目前已被回調至零。”

近期,交易員普遍反饋,人民幣匯率已經在真正意義上變得更加市場化,這表現為美元/人民幣短期、歷史波動率已逐步接近成熟市場貨幣,機構預計人民幣未來雙向波動將進一步擴大。

“現在人民幣的波動可以說已經非常市場化了,因此交易和風險對沖的難度和要求也開始提升。”某國內人民幣報價銀行金融市場部交易主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