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放寬社會辦醫規劃限制 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立專科醫療集團

加快發展社會辦醫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

上海即將出臺《關於推進健康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一流醫學中心城市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其中鼓勵社會辦醫是一大亮點。

在7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表示,這次出臺《意見》,方向非常明確,重點發展方向核心就是培育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國際化的社會辦醫療品牌。

目前,上海社會辦醫機構有2240家,其中醫院188家,門診部1070家,第三方醫學檢驗影像診斷、病理診斷中心59家,診所763家。核定床位是2.1萬張,占全市的17%。

《意見》在鼓勵社會辦醫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比如在放寬規劃限制方面,《意見》提出,要先行放開100張床位及以上的高水平社會辦醫療機構、全科診所和中醫診所規劃限制;在淡化等級要求上,提出完善醫療技術備案制度,淡化醫療機構的等級要求,重點審核醫師執業資質和能力;在放松從業限制上,提出支持註冊全科醫生自主執業開辦全科醫生診所,並實行備案制;在放寬科目設置上,提出將診所診療科目設置從1個擴大到4個。

此外,《意見》還提出要推廣管理模式,將上海自貿區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管理模式推向全市等。同時,簡化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審批流程,探索建立市區、部門間審批快捷通道等。

翁鐵慧指出,上海將支持社會力量深入專科細分領域,投資建立品牌化專科醫療集團。“因為醫學發展以後,有些專科有特色的醫療機構需求量很大,現在公立醫院供不應求,公立醫院中掛號難的,大部分是專科特色特別明顯的,老百姓的需求巨大。我們想通過這個,發展一些,也引進一些,自己再支持一些,形成一些品牌化、能夠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至少是國內一流水平的專科醫療集團。”

翁鐵慧還指出,上海將積極支持公辦、民辦醫療機構聯動發展,允許公立醫院根據規劃和需求,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新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鼓勵雙方在人才、管理、技術等方面建立協議合作關系,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以滿足老百姓對高水平醫療的需求。

在做好對社會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把關方面,翁鐵慧表示,近年來上海在推進新型監管體系特別是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建設方面已有較好的基礎。比如,推進醫務人員CA認證,通過醫務人員電子身份認證,實現對醫務人員關鍵環節執業行為的動態過程監管,目前已選擇1個區和 5家醫療機構作為試點,接下來將逐步在全市推開。再比如,建立醫療服務信息便民查詢平臺,通過提供官方權威信息,提升醫療服務信息透明度,引導公眾合理就醫行為。該平臺於今年4月試運行,目前已涵蓋全市4000多家醫療機構的許可、處罰等信息。

接下來,上海將進一步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比如在抓聯合監管方面,將以信息化運用為手段,全面構建誠信管理、分類監管、風險管控、聯合懲戒、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監管體系,推動監管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建立衛生、醫保、工商、民政、食藥監、質監、公安等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

在抓依法懲戒方面,上海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醫療機構、醫師不良執業行為積分管理制度,以及不良誠信醫療機構黑名單制度,形成醫療市場退出機制。對於嚴重違規醫療機構,要堅決予以取締、強制退出行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