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貝萊德、安本、惠理連發A股基金,外資巨頭對市場怎麽看?

5月以來,多家外資巨頭在華的外商獨資企業(WFOE)於中國境內募資並發行了A股私募證券基金,其中包括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英國最大主動型資管公司安本標準投資管理(Aberdeen)等,且風格策略各有不同。

其實,早前在今年1月,富達國際(Fidelity)和香港惠理集團也分別發行了境內私募證券基金,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產品的登記備案速度超出預期。同時,外資也正在形成一個“生態圈”,並對彼此發行產品的速度、募資來源和相關策略都高度關註。

貝萊德主打科技牌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6月7日,貝萊德在中國成立並成功登記備案第一支境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貝萊德中國A股機遇私募基金1期。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貝萊德管理的客戶資產總規模約為6.317萬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該基金的差異化策略在於,它將用貝萊德在科技及大數據方面的專業優勢以獲取投資回報。眼下,貝萊德的系統化主動股票(Systematic Active Equity) 團隊現管理超過1100億美元的資產,團隊采取量化模式,排除人為情緒可能產生的行為偏差。

該團隊負責人沈宇青博士 (Jeff Shen) 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數據分析尤其適用於中國市場。在中國,每月可產生1000家公司披露信息,10000個賣方報告(美國30000、日本5000),100000個股票相關信息,200萬個博客/帖子(美國Yahoo僅有5萬),超過5000億美元信用卡交易。

其實,社交媒體數據也能成為中國投資市場主要超額收益來源,“我們從‘聊天室’中每天處理100000個帖子信息,語言分析可以成功獲悉個人投資者對市場的情緒。” 沈宇青稱。

同時,自2005年以來,賣方分析報告數量增長了近6倍,分析師報告可提供預測之外的大量有用信息,例如文本挖掘技術可用於判斷分析員情緒變化,通過“否定斷定”語義篩選,尋找在相關範疇內所對應情緒的中文用詞。

具體而言,貝萊德希望通過技術尋找的標的包括:有理想基本面支撐的股票,即增長且持續的營收/利潤
、盈利預期增長、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表現強勁、估值存在吸引力;有積極投資情緒支持的股票,即指市場參與者(如分析師)的市場看法、其他投資者的頭寸情況、流動性效應下的交易機會;有宏觀主題利好的股票,即中國境內宏觀經濟情況、受惠宏觀經濟的出口商等。

安本沿襲基本面選股理念

今年5月17日,安本旗下的WFOE也在中國發行了首支境內私募基金——安本標準優選股票一號私募基金。

記者獲悉,該基金主要投資於A股市場,旨在通過捕捉中國的長期增長潛力來實現可持續的投資回報。鑒於安本歷來看重基本面股票投資理念,以及自下而上的選股策略,因此該A股基金也高度重視質量、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

據悉,該基金投資於約30只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優質A股,初期重點關註消費和服務行業。投資團隊認為,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型,預示著消費、旅遊、金融服務(財富管理)和醫療保健等行業的優質公司前景樂觀。

今年以來,由於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疊加中國的去杠桿進程,海外投資者似乎都對A股持謹慎態度。不過,安本中國股票投資主管姚鴻耀對記者表示,增長減慢不一定是壞消息,因為增長質素正在提升,現時內需已占國內生產總值超過60%。

姚鴻耀稱,服務業擴張帶來大量投資機遇,同時鋼鐵、水泥與發電等傳統行業正在加速整合,而消費零售業也一樣。上述行業整合消除了一些過剩產能,有助提升股票的質素,從企業管理的角度而言是好消息。中國境內的消費能力增強,推動由電器以至汽車等高消費產品的需求,甚至高價白酒的需求也節節上升,內需逐步成為支柱,支撐經濟更持續增長。

此外,盡管A股進入MSCI以來仍然表現不佳,但安本認為,納入一事將帶來長期的正面影響,可以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有助提升中國境內股市的管理水平。隨著對A股的信心增強,海外投資者將會在未來逐步增持。

惠理看重調研和安全邊際

第一財經記者也獲悉,在今年1月29日發行首支A股私募證券基金的惠理計劃在近期推出第二支基金。作為香港本土最大的上市基金公司,惠理從未將自己定位為“外資”,公司認為,不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在未來2至3年將發生重大變化,會產生一個“共同市場”的概念。

惠理集團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主管余小波稱,在惠理的調研中,在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他們看中的優質的公司大約有300多家,而在港股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去“A+H”股,也有300家左右的優質公司,再加上在美國上市的小部分優質互聯網企業以及B股的少數企業,總共就會有600多個優質股票,這些股票會成為“中國股票池”,國外投資者不會再刻意區分這些股票到底是A股還是港股,而是會直接購買“中國股票池”中的股票,而不受太多限制,令A股真正與國際接軌。

惠理每年會對目標公司進行實地調研,也始終講究“安全邊際”,尤其是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

“關註風險定價,在中國市場尤其有效。除了回報還註重風險,要將股票的預期回報和市場的無風險利率比較,提供的風險補償足夠多才會進行配置,而調研的價值則在於判斷公司未來的增速。”余小波表示。

同時,他也對記者提及,“我們完全對中國股市不悲觀,在近期接觸到的全球投資人中,多數對中國狀況也偏樂觀,認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充足,且強監管是正確的方向。”

“現在的一些外資認為,中國在降低系統性風險,這是投資者樂見的,也有動力去進行估值重估。”余小波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