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稅延養老試點只差“臨門一腳”,首批產品最快或本周獲批

稅延養老政策已齊備,第一批參與試點的12家險企也已出爐,整個市場現在拭目以待的是試點進入實操期的“臨門一腳”——稅延養老首批產品的正式面世。

昨日,在12家試點險企之一的太平養老主辦的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下稱“稅延養老”)政策宣介會上,第一財經記者從太平養老產品精算部總經理謝琦處了解到,預計太平養老最快將於本周拿到產品批文。這就意味著,首批稅延養老產品最快或將在本周內獲批。

據第一財經向多家險企了解,盡管5月末銀保監會發布的產品開發指引中並未涉及具體收益率的規定,但銀保監會的窗口指導中,A類收益確定型產品的固定收益率範圍為3.5%~4.025%之間,B類收益保底型產品的保底收益率範圍為2%~2.5%。

首批產品最快或本周內獲批

從4月到5月,“十年磨一劍”的稅延養老試點終於取得實質性突破,試點通知、稅收公告、管理辦法、產品指引相繼出臺。而上月末,12家首批獲得稅延養老試點資格的險企名單也已出爐。接下來,就待稅延養老產品的正式面世。

“我們都在等待產品的批文。”一名獲得試點資格的險企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

而昨日,謝琦在太平養老針對機構客戶的稅延養老政策宣介會上表示,預計太平養老最快將於本周拿到產品批文。

這意味著,首批稅延養老產品最快或將在本周內獲批。

謝琦認為,稅延養老產品的開發原則可以歸納為五方面,即安全透明、轉換靈活、收費合理、終身領取、贈送保障。

從安全透明方面來看,根據此前的管理辦法和產品指引,此次試點的稅延養老產品分別為A類收益確定型產品、B類收益保底型產品(包括每月結算的B1款產品和每季度結算的B2款產品)以及C類收益浮動型產品。

第一財經從多家險企了解到,盡管5月末銀保監會發布的產品開發指引中並未涉及收益率的規定,但銀保監會的窗口指導中,A類收益確定型產品的固定收益率範圍為3.5%~4.025%之間,B類收益保底型產品的保底收益率範圍為2%~2.5%。險企在這個範圍內進行產品申報,且申報的收益率有所差異。

而C款產品收益率下不保底,上不封頂,因此在管理辦法中,銀保監會規定,參保人年齡大於55周歲的,保險公司不得向其銷售C類產品,並且設定了兩個“50%“的限制,即參保人每次交費(含轉入產品賬戶價值)時,購買C類產品不得超過其當次交費的50%;參保人進行產品轉換時,C類產品賬戶價值不得超過其全部產品賬戶價值的50%。

第一財經了解得知,各個險企申報的產品種類也不盡相同,部分險企申報了A、B、C類全套產品,而部分險企目前只選取了部分產品類型進行申報。據謝琦介紹,太平養老的申報產品類型僅限於A類及B1款產品。

“養老金特有的要求,就是穩健和長期。養老金管的是未來三四十年,即使對臨近退休的人,也至少要有一二十年。所以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和評價。養老金的收益不應單純以高低為標準,而應以使人安心、放心的穩定,不大起大落為標準。“謝琦表示。

而相比市場上其他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稅延養老產品的透明度高體現在:收費項目少,僅兩項收費(初始費和轉換費);收益計算簡單,信息披露頻率高;銷售演示嚴格。“目前僅B類產品可以進行銷售演示,規定利率演示區間是保底利率到4.5%,這是前所未有的。而C款是禁止演示的。”謝琦表示。

從第一財經了解的情況來看,多家險企申報產品中的初始費用均低於保監會規定的上限(A、B類產品收取比例不超過2%,C類產品收取比例不超過1%)。業內人士分析稱,今後比較稅延養老產品的時候,不能只看收益率,要從收益率及初始費、產品轉換費等綜合來看。

這里所謂的產品轉換,是指此次稅延養老產品設計為了考慮消費者購買以後的便捷性,提供了轉換的權利,而這也是之前險企認為頗有競爭壓力的一大關鍵點。“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的四款產品實際上可以看成四個收益風險不盡相同的賬戶,在退休領取前,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生命周期特征以及市場上不同保險公司的收益狀況進行自主轉換。”謝琦表示。

“第三支柱”或為根本出路

事實上,稅延養老試點醞釀歷經十年,始終被市場高度期待。究其原因,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認為,稅延養老背後所代表的我國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或為未來養老格局中的根本出路。

“未來我國養老可能出現兩條主線:一是人口老齡化來臨,基本養老保險向著全覆蓋的方向發展和整合,財務壓力巨大,基本養老保險的‘保基本’特征越來越明顯。二是企業年金滯後發展,建立多支柱體系必須另辟道路,所以個人稅延養老保險責任重大。”齊傳鈞表示。

太平養老黨委書記、總經理彭毅則認為,稅延養老政策落地是因勢而至。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一系列加快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重視。同時,我國老齡化步伐不斷加快,深度老齡化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從這個意義上講,稅延養老保險政策的落地為養老保險事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同時,保險行業要順勢而為。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期、保險需求的爆發式增長期和國家政策的密集出臺期,保險業要抓住機遇,牢牢把握政策紅利、發展紅利和市場紅利。

對於此次試點選擇的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三大試點地區,齊傳鈞認為,這三個是我國金融意識、經濟發達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國民素質也相對比較好,但這三個地方也各有特色,囊括金融業的白領、金領;新型工業的藍領;還包括最發達的“草根經濟“,使得試點可以在各種不同的群體中展開。

不過,齊傳鈞同時表示,稅延養老政策未來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譬如是否允許沒有稅延的超額購買、是否定期調整繳費額度絕對標準上限、是否要與企業年金個人賬戶銜接、是否允許在有稅收懲罰的前提下在非特殊情況下提前支取等。

同時,從更宏觀的層面上來說,他認為,在面對未來人口老齡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產業化、新型城鎮化的局面下,稅延養老發展空間不可低估,甚至應該超過“第一支柱”,但短期內需要破解一些制度性障礙,例如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才能真正撬動巨大的存量儲蓄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