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互聯網能力是一個人的肉體,能讓你跑得更快,而傳統業務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靈魂,能讓你跑得更遠。在發展互聯網相關的跨界業務、例如互聯網汽車時,千萬不能讓肉體跑丟了靈魂。

文/俞永福

最近兩年,汽車領域誕生了很多時髦的詞:智能汽車、互聯網汽車、車聯網,意味著這個產業正在經歷一些深刻的變化。場面很熱鬧,但我們需要想想:哪些會變化,哪些不會變化?

變化,起源於2004年的一個行業總結:從互聯網的視角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在四個中心以內——PC、Phone、TV以及Car,整體互聯網產業也圍繞著這四個中心在叠代。最近十幾年來,我們最先經歷的是“PC中心”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一種生活方式,延展出許多細分行業;第二,就是過去8年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的“隨身中心”,也就是智能手機革命、移動互聯網,顛覆了許多原有產業格局,典型的例如卡片式照相機、MP3的消失;第三就是傳統客廳生活的中心——TV,從傳統家電企業到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全力布局;最後一個中心就是汽車,從Feature Car向Smart Car進化。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十幾年也是計算機屏、手機屏、電視屏、車機屏四塊不同屏幕互聯網化的交替演繹。

其中,我認為汽車將會出現4塊屏幕中、想象空間最大的變化,圍繞著導航、數據、金融、通信、操作系統等多個維度,會引申出一系列的產業跨界,每個新名詞背後都將會出現史詩級的機遇。而要完成這種產業交接的基礎,最重要的第一個變化就是通信,汽車將從單機走向聯網。

這樣的變化——汽車互聯網,未來十年內我們將會共同經歷。而變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幾種專業能力的跨界整合。我認為智能汽車會是三個產業的跨界:第一,傳統的汽車產業;第二,地圖導航產業;第三,互聯網產業。這三個產業,分別代表著三種重要專業能力的積澱,交集在一起就是Smart Car產業。這里邊每個產業背後的積澱我不展開講,想強調的只是:汽車產業發展了這麽多年,有它很多方面的專業積澱,不是短期內可以快速被效仿的。換句話說,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再大,但用戶對於汽車本身的安全、動力的專業要求是不會變化的——你不可能因為能在車里上網聊天,就對車本身的專業性能要求下降了。

當年特斯拉剛出來之後,我第一時間就擁有了一輛。使用下來的最大感受就是,互聯網服務方面做得不錯,但在汽車駕駛、車內舒適度方面,與其他專業的老牌汽車廠商相比,的確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汽車”這個概念的主語還是在於“汽車”,“互聯網”只是個定語。對互聯網來講,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快”,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滲透,使用互聯網方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讓用戶對你的服務和產品產生認知。但另一方面,主語才是我們能走到未來、走到終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對於智能汽車來說,在互聯網的另一邊,是傳統的地圖導航和造車能力。相比之下,這些業務轉型的時候,或許會有比較慢的反應,但放在五年、十年的視角里看,其實這些所謂的傳統行業才能保證你發展得更長遠。

打個比喻,互聯網能力是一個人的肉體,能讓你跑得更快,而傳統業務能力則是一個人的靈魂,能讓你跑得更遠。在發展互聯網相關的跨界業務、例如互聯網汽車時,千萬不能讓肉體跑丟了靈魂。

這就是在互聯網地圖這個行業,高德在過去一年多能保證自己增長率超過100%的重要原因:我們對於傳統業務能力的敬畏。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地圖導航數據+地圖導航應用+雲服務平臺”三合一的專業企業,我們在大力發展汽車業務時,也明晰了自己的能力範疇和邊界,只是專註於導航互聯網化,同時利用背後阿里巴巴生態的電商、營銷、雲計算等資源,幫助合作夥伴的汽車實現互聯網化,合作共贏。此前與本田的合作,最近與長安、吉利達成的合作都是這樣的模式,我們負責互聯網地圖導航的部分,合作夥伴則專註於他們擅長的汽車設計、制造環節,希望能夠創造出真正推動產業前進叠代的變量。

冷靜地說,經過PC、TV及手機互聯網的洗禮,到了汽車互聯網,其實產業整體目前僅僅處於預熱期,要真正爆發、進入高潮,至少還需要三、五年。所以所有智能汽車這個產業的參與者,是不是有發展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心理準備,願意把自己的根基和底蘊做得更紮實?

這個問題的答案才是能否跑到終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