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近日表示,我國將加快制定包括三維人體測量、服裝號型、柔性制造等在內的一系列服裝大規模定制相關標準,推動服裝產業加速向智能制造和服務體驗轉型。
大規模定制的前提是服務和質量,標準尤須先行。曹學軍說,工信部將加快推動與大規模定制相關的一系列標準的制定,提高三維人體測量、服裝3D可視化及模擬技術的精準性和實用化,建設消費者與生產企業信息交互平臺、產業鏈協同供應平臺,不斷提高服裝定制的制造和服務能力。
華麗誌發布的《2017 年度中國時尚消費調查報告》顯示,時尚消費回歸理性,55%的受訪者更願意嘗試小眾或新品牌;55%的受訪者感興趣服裝定制,定制需求增強;58%的受訪者曾在過去一年購買過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但大部分受訪者對其缺乏了解、部分認為價格過高或不喜歡其產品設計。在本土時尚消費回歸理性背景下,本土設計師品牌、海外新品牌、服裝定制將迎來發展機遇。
從2015年起,服裝行業最大的變化是流量為王的訴求轉為服務為王,品牌經營紮實的服裝企業,將主導細分子行業的互聯網升級路徑,定制化產業趨勢逐漸興起。隨著中產階層興起,消費升級勢不可阻擋,到2020年,中國中產及富裕階層家庭數量有望翻一番達到1億,貢獻1.5億美元消費增量,定制服裝作為高端消費將受到歡迎。
服裝大規模定制相關標準的出臺將為率先布局的企業帶來發展機遇,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報喜鳥(002154.SZ)、 奧康國際(603001.SH)、雅戈爾(600177.SH)等值得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