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鼎暉焦震: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

中美貿易戰以保護美國技術核心資產的方式開打,在高墻壘起的情勢下,國內頂尖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鼎暉投資的CEO焦震又逆勢喊出驚人口號:PE要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收購兼並的路。

焦震是4月24日在投中集團的年會上提出這一口號的。他提出的理由是“足球場上的進攻理論”——老在家門口防守,即便勢均力敵最終也只是平局,只有打到對方前場,才有贏的機會。

“全球並購,不是美國一個地方,還有歐洲,日本和全球各地”,焦震認為,放眼全球大視野,如果談價值與價格的對比,真正有價值的項目在境外,“價值的窪地在境外”。

鼎暉投資可稱中國本土第一本牌的PE,目前管理著等值於1200億人民幣的基金,在跨境並購一直走在PE行業前列,包括幫助雙匯集團、百麗鞋業等企業完成數起跨境並購案例。較早前鼎暉聯合九陽收購了美國蒸汽清潔類家電第一品牌——Shark Ninja。

投資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然而跨境並購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許多跨境並購總是卡殼在監管和審批程序上。中和資本合夥人張敬庭認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往往在時間和效率上先輸一城。他舉例說,中和資本2014年幫助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發行20億定增計劃擬收購境外資產,最後因審批程序達到3-6個月,標的方無法接受,最後只能放棄。他表示,中國企業做跨境並購,“只能與全球資本聯合”。

其實,不僅收購方會遇到收購國政府審批的問題,被收購方也同樣面臨當地政府的管制。這在高科技和前沿技術領域表現尤其明顯。百度風投CEO劉維指出,即便在“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之前,中國資本在美國的早期投資也不是“一帆風順”:“美國政府會階段性地,而且不可避免地,給中資或者其他非美國的資本對美國的前沿技術領域的投資過程設置非常嚴厲,甚至矯枉過正的政策。對於我們,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包括汽車和科技領域,美國更加關註的是下一個階段技術標準的制訂,而這些恰恰不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領域。”。

即便跨境並購困難重重,焦震還是認為,全球化和跨境並購,“不是說你需不需要的問題,是你必須走,只是什麽時間走,怎麽走的問題。”焦震的發言與鼎暉投資長期一直的價值觀是一致的,鼎暉投資一直以來的口號就是:“企業不是做大的,而是並購大的。”

盡管障礙重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人才流動的全球化背景下,投資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清科集團2017年年報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度,國內和跨境並購合計完成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人民幣,並購起數超過3000起。其中,完成跨境並購205起,涉及交易金額6400多億元主要分布在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機械制造、互聯網、汽車、連鎖及零售五大行業。同時,清科年報也提到,美國對中國跨境並購行為的監管有所加強。

就A股市場而言,2013至2015年,眼花繚亂的上市公司並購,造就了一波中小市值公司的牛市。2015年市場巨震之後,監管層陸續出臺重大資產重組及再融資新規,2016年新規,各種“忽悠式”重組、跨界重組並購等被叫停。但政策在2017年又有調整和松動,據投中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私募股權基金通過並購退出的數量和規模,都比2016年有強勁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3.3% 和59.4%。

PE在跨界並購中作用何在?

也有一些走出去的私募股權機構在向外搜索之外發現,原來所投行業市場、應用、以及技術創新,領先的是中國。光速中國關註在美國、中國、印度和以色列信息技術領域的天使及早期投資。光速中國創始合夥人韓彥發現,在汽車和激光雷達領域,全球前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國或者華人團隊。“比如激光雷達領域,我們將全世界的公司都看了一遍,全球固態激光雷達做得最好的是中國,中國制造和研發未來機會很大。”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甘劍平在互聯網創業者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現象。他發現在美國、東南亞和印度應用很廣的互聯網產品,很多來自中國的創業團隊,這其中有很多BAT、TMT、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投資摩拜單車C輪和D輪的啟明創投還表示,摩拜單車在過去幾十個月時間里,已經悄悄進入了海外的十幾個城市,包括新加坡及歐洲的很多城市。“你會發現美國矽谷的很多創業團隊開抄襲中國,以前是Copy to China,現在是Copy form China。”

甘劍平認為,包括微信、支付界、互聯網企業為主的“企業出海新力量”,可能改變中國出口主要依賴於制造業的格局。

產業資本向外擴張的協同邏輯清晰可見。基於生態環境的強大,騰訊、阿里的海外並購,屢屢成功。BAT之外,私募股權機構在跨境並購中,能起到什麽樣的作用呢?

盈港資本創始合夥人劉子迪認為,很多PE機構的合夥人有海外工作、學習和參與並購的經驗,可以幫助並購企業與被並購企業之間協同整合。另外,單純的競價,中國買家並沒有優勢,PE機構幫助設計整個交易結構,包括提高控制權再做私有化的建議和方案,可以降低買家的並購成本。

機構是逐利的,只要有利可圖,價值觀、制度並不是難以跨越的鴻溝,無論中國市場、美國市場都只是資本市場工具,資產交易需多元化和多層次應用資本市場的機會。用IDG一位合夥的來說——世界平得一覽無余,割裂得望塵莫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