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擴大銀行業開放恰逢其時,防風險並重

雖然中國金融開放已經討論多時,但具體給出時間表的做法依然遠超市場預期。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最後一天,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宣布了12項中國金融擴大對外開放舉措,其中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6項措施,將先期落到實處。

取消銀行股比限制,意味著外資行將獲得“國民待遇”,由此也引發一些市場隱憂。例如,中國銀行業開放這次步子是否邁得“過大過快”?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會否受到沖擊或由此引發金融風險?甚至有觀點認為,外資銀行可能會把中國金融機構未來的增長紅利都賺走,“肥水流到外人田”。

一位銀行業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目前中國金融開放不是迫於外部壓力或是被動選擇,而是針對中國經濟改革、金融發展現實情況做出的主動選擇;銀行業對外開放可以提高金融體系資源分配效率;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還要註意開放與防範風險的平衡。

上述人士同時指出,中國經濟就像一艘巨輪,金融就像水,船大就要在更寬廣的水域航行。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巨輪一定要在大江大海才能前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並不意味著沒有監管,而是中外資的監管標準統一,“國內金融機構很多業務需要資質準入,這樣的標準也應同樣適用於外資。”

金融開放是內生發展下的自主選擇

事實上,中國銀行業開放自有一套按照自身金融發展實際情況規劃的時間表。

早在去年11月9日,外交部表示,中方按照自己擴大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基金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準入。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進一步拓展開放範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其中提到:“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準入標準。”

在去年12月,銀監會官網發布《銀監會積極穩妥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通知指出,將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國銀行分行從事政府債券相關業務、放寬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資銀行參與金融市場業務,提高金融體系活力。

從五大行股改上市,引入外資銀行參股,到目前銀行業加速對外開放,放寬或取消銀行等外資股比限制,背後是中國銀行業已經從內部改革開放階段駛入了國際化發展階段。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從競爭格局看,中國銀行業已經成為世界上非常強大、相對穩健的金融體系。

中國擁有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新興經濟體中最多的;中資銀行已經具備比擬外資銀行的競爭能力。如果擴大開放,不會顯著改變中資銀行競爭力。

從規模上看,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為約200萬億元,全球排名前100大銀行中有17家為中國的銀行,中國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已達約9%。從資產質量上看,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同期約為1.8%,低於世界銀行公布的全球銀行業不良貸款率3%,特別是歐債危機以來,歐洲銀行業不良率到2016年底約為5.63%,美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約為2%。

此外,我國金融管理能力和銀行監管能力大幅提升。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金融管理部門對於宏觀經濟管控是有力的,監管效能提高,並彌補監管短板,對於系統性風險有了比較好的防範。

例如,去年1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2017年中國金融體系穩定評估》報告,肯定了中國對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監管成果。“監管在未來還需要不斷提高能力,不斷借鑒國際經驗和教訓。”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

開放過程中需防風險

放眼全球,並非全部國家開放金融體系後都大獲成功,雖然有新加坡等金融貿易中心的成功例子,但也有阿根廷等慘痛的經驗教訓。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中國金融業開放是主動開放,也是一個有序開放的過程,中國有自己的把控方式,目前方式已經逐步建立。

例如,今年2月24日,銀監會對《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形成了《關於修改〈中國銀監會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開放銀行業,最大限度減少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

曾剛指出,上述監管文件系統整合了此前外資銀行行政許可“瘦身”的多項內容。此外,對外資法人銀行在中國境內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整套規則的完善,彌補了此前的制度空白。

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中國金融監管需要創造更公平的環境。例如,通過機制安排取代數量性限制,但外資在境內依然要接受審慎監管規則。可以考慮用金融審慎工具來取代數量監管工具,而不是用資產規模等“一刀切”的數量衡量標準,還要考慮到外資金融機構在某方面的專業技能,給其更大的業務發展空間。

曾剛認為,股東層面目前明確了將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未來業務準入方面的一視同仁值得期待,外資行的業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大。不過,政策落地還有一個過程,外資行分支機構的設立、業務的開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即便政策落地後,短期內,以外資行實力也很難和中資銀行競爭。

值得註意的是,易綱在博鰲論壇上表示,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抓緊落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大幅度放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到今年年底以前,還將落實六項金融開放舉措。第一項即是,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對於非銀行領域特別是新興的金融領域,也即將迎來逐步開放。上述銀行業專業人士指出,這些領域本來就沒有外資限制,但是由於各種現實、風險考慮,外資進入比較少。

“國內消費金融公司不畏懼外資競爭。”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認為,國內消費金融公司在發揮科技引領和驅動方面占據優勢,因此不懼外資競爭。同時,隨著外資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國內消費金融公司需要更多學習外資的運營和流程方面的精細化管理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