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走勢趨穩。但在熱點城市武漢,“日光盤”頻現,並由此滋生了“茶水費”“雙合同”等亂象,市民買房壓力陡增。武漢官方雖先後出臺多項政策打擊上述亂象,但持續火熱的樓市對購房者,尤其是對“剛需”購房群體而言,“一房難求”現象並未緩解。
3月15日,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官網發布《武漢市剛需人群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優先選房操作規程(試行)》征求意見的公告(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推出實際措施保障剛需人群首次購房可優先選房,“剛需”群體購房焦慮現象將有望得到緩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述《征求意見稿》顯示,“剛需”群體將具備優先購買商品住房資格;新建商品住房中戶型面積低於120平方米的準售房源中,將有不低於四成的房源納入剛需優先選房範圍。
如何界定“剛需”?根據上述《征求意見稿》,“剛需”須滿足三個條件:在武漢市無自有住房;符合武漢市住房政策限購規定;自本次購房之日起前3年內無住房交易記錄。同時滿足上述三條,即可在武漢優先選購一套新建商品住房。
需要註意的是,《征求意見稿》還對納入“剛需”優先購房的房源進行了嚴格限定,即:預售備案均價低於18000元/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戶型面積低於120平方米準售房源,開發商采取公證搖號的方式隨機選取不少於40%的比例納入優先選房範圍。
在操作流程方面,首先開發企業須在申報《預售房源銷售方案》前受理意向購房人購房登記,後經“網簽和備案系統”查詢意向購房人家庭住房情況後,確定優先選房人名單並在銷售現場、網絡等途徑進行不少於48小時的公示。之後,開發企業通過公開搖號方式確定優先選購房源和優先選房順序,並現場公示搖號結果,意向購房人按搖號順序選房。最後在公開銷售3日內,開發企業須通過“網簽系統”將購房人信息與選定房源關聯,以對房源進行“鎖定”,並通過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對外公示。
根據《征求意見稿》,待上述剛需群體優先選房後,剩余房源可由開發企業自主決定銷售方式並納入準售房源統一面向社會公開銷售。
“剛需優先購房符合差別化調控的指導方針,既有利於保護剛需購房者的真實住房需求,又有利於穩定武漢樓市。”易居研究院研究員賴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註意到,上述《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求,開發企業在受理購房意向登記時應主動向意向購房人宣傳武漢住房限購政策、剛需人群首次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優先選房政策,並在銷售現場醒目位置進行公示。
據悉,上述《征求意見稿》自3月15日至21日征求意見。
作為中部六省中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傳統工業大市武漢2017年GDP達到1.3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8位,居中部城市首位。經濟持續向好,特別是近年武漢大力推進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硬件明顯改善,在吸引外來人口的同時,也讓武漢樓市一直保持著熱度。
官方數據顯示,武漢市商品住宅2017年成交2183萬平方米,同比雖下滑28%,但“日光盤”數量卻有增無減,一些購房者仍不得不面臨“一房難求”的局面。據《楚天都市報》報道,2017年武漢“日光盤”達到250個,而2016年僅有104個。
“武漢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城市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始終保持著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這也是武漢近年樓市購房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賴勤分析認為。克而瑞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武漢市商品住宅庫存量僅有409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5%;去化周期僅為2.77個月,同比減少44%;供求比為1.08。
但賴勤同時認為,雖然長期來看武漢房價仍有上漲動力,但從目前的政策環境和金融環境來看,房價已沒有快速上漲的基礎,“日光盤”現象將有望緩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註意到,武漢市在試點“剛需”群體優先購房的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對開發商預售資金的監管,通過設立預售資金監管賬戶,按照項目建設施工進度向開發商撥付預售資金,並對違反該規定的開發商予以暫停網簽資格的處罰。此外,房管部門還要求開發商須在取得預售證10日內一次性公開銷售全部房源。這些舉措也被認為將對穩定武漢樓市、保障購房者權益具有積極作用。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記者表示,上述一系列組合拳的落地實施,將使武漢房地產秩序進一步得到改善,“日光盤”數量將會顯著減少,而“一房難求”現象也將有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