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臺灣青年到北京“淘金” 半年融資千萬頂島內四年

4年,從2萬元人民幣到溢價融資1200萬人民幣,這是李巧如在臺灣創業的成績。而在去年8、9月份來到大陸的她,則用了半年時間就拿到了1000多萬的投資。她感慨:大陸創業半年就頂島內四年。

李巧如,生於臺灣,畢業於臺大中文系,現在北京創業,職業身份是耀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0月21日,在兩岸創業青年築夢北京系列活動開幕式上,她也是一名臺灣女性創業代表。她說,由於對臺灣地方政局的判斷,以及受大陸廣闊市場的吸引,讓她選擇到大陸來創業“淘金”。

當天,臺灣青年創業驛站在創業公社啟動成立,這是全國首家由臺灣創業青年打造的眾創驛站。該驛站由臺灣青年鄭博宇發起創建,初衷在於,7年前,他帶臺灣交流團來大陸參訪,就希望搭建一個這樣的服務平臺,真正幫助臺灣青年更快、更便利地創業,並且更好地融入在大陸的生活。

之所以選擇到大陸創業,鄭博宇稱,在臺灣,一個新創APP的使用者達到十萬已屬難能可貴的成就;而在北京,單單是APP日常活躍使用者超過百萬量級的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在臺灣看來天文數字的使用人數。此外,在北京,勇於面對艱巨挑戰的同時,臺灣創業青年還能夠面對大陸廣大的市場,更能直接與國際先進技術、市場接軌。

他認為,在北京,臺灣青年能有一個更寬廣的未來。

入駐創業驛站的一位團隊負責人簡子複說,當年他到大陸看到百度總部時,“人都嚇傻了”,竟然有幾萬名員工,而在臺灣,同樣的企業最多也就三百人。他說,臺灣年輕人到北京創業,有非常多的機會和資源,可以站在一個國際的舞臺上服務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讓他們看見你的創意、看見你想做的事情。

畢業已經十年,四五年前開始創業的李巧如,對比過兩岸的創業環境。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大陸的創業是公平開放的,投資方會看團隊和項目的實力,這讓青年創業看到希望。但是在臺灣,也許非常努力,但如果不是特定圈子的人,是拿不到創業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源的。

對於兩岸的合作發展,她認為,經濟上領先一步的臺灣,早年走過消費升級的道路,在互聯網、科技、品牌營銷等領域具備優勢,而這些優勢整合之後到大陸,就會一下子放大,光是融資這一塊就很明顯。以她到大陸創業的第一桶金為例,“一上來就是臺灣的50倍以上。”而投資方看中的就是,創業團隊在臺灣取得的既有成果和技術。

李巧如稱,兩岸青年各有優勢,團隊合夥人和充沛的資金、資源,要是能夠深度合作的話,會取得1+1>2的效果。對大陸合夥人來說,可以借此抓住大陸消費升級的機遇,而臺灣團隊也可以憑此優勢拓展市場。項目接軌過來,市場規模就會相對變大,不論是融資還是業務量都會是幾十倍的增長。

在李巧如看來,北京的中關村,就創業創新氛圍而言,跟矽谷非常接近,而且競爭激烈。跟其它地方相比,北京聚集了大批國內頂尖的互聯網企業,以及有著要去做大事業的氛圍。北京國際機場也讓她切身感受到“國際範兒”,因為這里經常可以看到國際大企業的高層。她認為,大陸跟臺灣同文同種,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還有政府的保護引導獎勵,是存在明顯的機會和環境的。綜合考慮過各種因素,她決定將大陸創業項目的總部放在北京,預計臺灣那一塊的業務也將會遷來北京。

作為在北京創業的臺灣青年人,李巧如自述,到大陸不久,她就喜歡上了微信。盡管在臺灣島內,玩的人少。不過,她通過來自北京、上海、臺灣三地的創業團隊一直以來的共事合作,包括建群、發信息、發紅包、綁定銀聯卡,發現大家都在逐漸習慣微信上的各種使用功能,而臺灣青年對大陸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尤其是在微信上發紅包的時候,“大家都玩High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