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化籽】當廢木 遇上小鮮肉 有一種少年如木碎

1 : GS(14)@2016-12-24 10:56:18

三位小鮮肉組成的「木碎好少年」(左起)江振邦、何濼聰和羅凱樂,從垃圾站撿拾的碎木塊、舊木板、紅酒箱,以及颱風後塌樹的樹幹成為他們的日常,再親手轉化為別有價值的藝術品。



【文化籽:藝術人語】少年,你太年輕了。So what?「少年不一定是指年紀,說的是一種意識,一種心態。少年蘊藏着一種不屈和熱血,是這時期的文化,對制度的反思、或者對約定俗成規矩突破的心。」藝術組合「木碎好少年」的社長羅凱樂,談起組合名字的源由,突然收起平日的搞笑鬼馬,文謅謅起來,說社會只有一套價值觀也太悶吧。



粗糙的木製人形雕塑、粗糙的生殖器型運動器、粗糙的鬆弛椅,只有青春的心思是細膩的。三位八、九十後遇上廢木,廢青不廢,棄木有用。他們手製的藝術品很粗糙,卻在體現青春年華的有稜有角,勢利、現實無添加,所以作品粗糙而真摯、老實而不修邊幅。粗糙卻不等於空洞,年輕人將他對鑽探世界的理解與想像,偷偷藏在作品裏,不一定黑色但幽默。「瘋狂對待文化與藝術,就算無聊都要認真做。」成為「木碎好少年」的發展宗旨。當我們每天用手指在數碼電子產品上滑來滑去,透過槌與電鑽等湊拼木塊,感受木的原始質感,創作出獨特的玩具,變得是奢侈與浪漫的玩意。「你們是走小鮮肉路線的木匠?」我笑問。「都有些市場考慮。」話未完,羅凱樂自己也忍不住笑。阿樂與何濼聰(Dave)和江振邦(阿帥)是中學同學,畢業後各自進修藝術,坦言彼此都沒有木工經驗。機緣巧合,他們2015年初在葵芳的工廠大廈開設工作坊,毗鄰是木工師傅,退休時將器材與木材相贈,他們不時行經工廈,又發現街上廢木隨手可得,遂開始嘗試以舊木創作,以翻新舊木材為靈感。「說是就地取材,其實是窮,木工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新的嘗試。最早創作時我們都沒錢,街上的紙和鐵會有人爭,木頭則無人問津。順理成章所有作品都用木碎嚟做,慢慢養成一種好奇探究的精神。」別人眼中的垃圾,成為他們創作的資源,時勢做藝術,奉旨環保,特色就是作品結構均可移動,木碎變成手動機械運動組件。



Dave的傑作《鬆弛椅》用以證明正正得負。他製作一張為自己度身訂做的絕世hea凳,結果並不舒服。

《攀山雪球》特意將我們平時玩的遊戲或狀態簡化,啟發大家逆向思維。

手作市集是「木碎好少年」接觸大眾的機會,早前出席九龍城書節是他們第一次面對公眾,與大家吹水談每件作品的初衷,小鮮肉興奮得很。


「好少年」正在K11舉行展覽,展出由他們設計與手作的《攀山雪球》、《鬆弛椅》與《禮物打造器》等,每件都有雙語廣播的藝術影片導賞,從中可以感受他們的鮮肉幽默。


作品黑色幽默 訴說生活

在商場K11的藝術空間,有他們一系列的互動藝術展品展出,包括雕塑、機械裝置等藝術品,城市規劃團隊眾建築與木碎好少年crossover的展覽可用由香港五大寫app公司MADMAD於年初所研發的AR眼鏡欣賞,15件木碎好少年的展品皆各有獨立的短片作導賞。在速食時代,時裝、家具「買」與「棄」都太方便,隨手就扔。「木碎好少年」希望將廢物拯救,轉化為有價值的藝術品,像一件《開心雪球》裝置,彈珠機的身體用的是木地板改裝,凳腳則是舊的樓梯扶手。看似無聊的作品,創作過程都是少年的一場哲學思考,包括Dave的傑作《鬆弛椅》。「此椅用我身體比例來做,以我認為最舒服的狀態來設計,圓形陷位按我屁股形狀度身訂做,突出的把手部份用以承托我的手和蹺起的二郎腿,前面放了虛擬的雪景。這按我最hea狀態的設計,坐落去係咪最舒服呢?竟然不是。」實驗證明世事何曾是絕對?正正竟然得負。他的另一件作品《攀山雪球》,特意將我們平時玩的遊戲或狀態簡化,啟發大家逆向思維。他們作品的造型看似簡單,但細心領悟,不難發現蘊藏有趣的潛台詞。2014年於香港藝術學院雕塑系畢業的阿樂,喜歡在作品滲入人體概念,例如他曾創作了一個模仿人體的木書托,索性稱它為「替死鬼」,因書托替人拿着書。他的作品主要以雕塑與裝置為主,笑說自己的想法多徘徊於辭工邊緣,體驗於不同的身份之中,彷彿以享受來習慣工作的常態。他的作品《禮貌先生》,甚至帶點黑色幽默。裝睡的人我們叫不醒,應該清醒的人卻貪睡不起。他做了一個木製的保安員,並設計了繩子與滑輪裝置,當拉下手掣時保安員會彈起,鬆開時它就跌下,模擬保安員打瞌睡的情景,動作也似在行九十度鞠躬禮。「有人不斷叫醒他,他又再不斷打瞌睡。就是這樣,看觀眾是否想叫醒他。我們經常做事情,也不知自己做甚麼。」阿樂興致勃勃地解釋自己作品的理念。



三位木碎好少年都沒有木工背景,自學翻新舊木材為靈感,創作出雕塑、機械裝置等藝術品。

他們認為社會不能只有一套價值觀,希望在資源重整上傳遞這種生活態度。


「好少年」對三位小鮮肉而言,是一種生活態度。


回歸現實 正職幫補生計

「少年的心態,就是對每樣事物的看法都不會太緊,都有無限可能性。我們不斷提醒自己才有新發現,突破自己,包括對制度、對約定俗成規矩的突破。」強調自己的想法徘徊於向本質發問的Dave說。他是「木碎好少年」最遲加入的成員,2013年畢業於香港藝術學院,翌年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修畢碩士課程,作品以雕塑與繪畫為主,他說想干預常態及引發出更多想像,卻自謔還未沒找到甚麼頭緒。膀寬腰圓的阿帥,是「木碎好少年」最活潑的成員,在他們第一次面向公眾的九龍城書節、走塑市集見到他,都在喋喋不休。2010年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畢業的他,作品以雕塑和機械裝置為主,他說自己的想法多徘徊於自身生命極限,彷彿像馬拉松選手般無止境地跑步。那天在九龍城書節,他以急口令邊笑邊介紹自己創作的「阿姆斯特朗迴旋加速噴射阿姆斯特朗炮噴射機」,明顯就是用木雕出了一件有腳的陽具,逗得旁觀的人不知多開心。浪漫也要埋單,回歸現實,阿樂平日會接木工散工,阿帥則兼職西餐廳廚師幫補收入。他們希望嘗試在市集賣出作品、讓更多人認識外,也希望廣結同路人,並開班教授木工技巧,鼓勵人人都可以當起木匠,感受手製的溫度。「我們是一些小人物,大家結合一起建立、堆砌、累積,希望心態一直都是少年。」Dave說。電影《艋舺》中有一句對白很能形容青春:「你知道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趁還未自覺是草的少年輕狂歲月,幾位木碎好少年坦言,希望透過瘋狂的藝術創作影響別人,做能打動人的風。

「好少年」喜歡做手動機械運動組件,轉動尾部手柄,帶動頭部搖動的作品。

15件集玩樂元素及藝術品於一身的手動機械裝置在K11展出,包括這件。


「好少年」為初學者而設計工作坊學習簡單機械結構,秉承環保信念,用盡身邊「木碎」製作精緻機械擺設。

《A WORLD IN A WELL》展覽與工作坊展期:即日至2017年1月15日地點:尖沙嘴K11中庭與藝術空間



記者:鄭天儀攝影:伍慶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和K11提供)編輯:劉曉丹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24/198749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