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門按摩的“功夫熊”“功夫”不再 O2O創業從風口跌落泥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1/1130564.html

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預約附近的按摩師上門推拿——三年前,創投潮熱得發燙,“功夫熊”應運而生,成為最早進入生活服務業O2O市場的玩家之一。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館,經常能看到按摩技師們戴著可愛的大熊頭套,向喝咖啡的創業者推廣上門按摩的服務新體驗。

但如今,“功夫熊”“功夫”不再,其APP和微信公眾號都陷入癱瘓,用戶無法在平臺上註冊並下單。從創業風口到跌落泥潭,O2O光環褪去,像“功夫熊”這樣陷入困境的企業成百上千,而生活類上門服務平臺的整合淘汰仍將持續。

網約系統已停擺

推拿按摩不必去固定理療場所,辦公室、餐廳、家里,都可隨時預約按摩師上門,這對於深受頸椎病困擾的上班族無疑省心又貼心。2014年,當上門服務剛剛興起時,“功夫熊”以推拿服務入局O2O市場,估值一度超過1500萬美元,不少公司將“功夫熊”的消費卡作為員工福利發放。

但近日,不少老顧客發現,“功夫熊”的預約系統已經停擺,登錄賬號需要輸入手機號獲取驗證碼時,系統提示“無法發送驗證碼”;在“技師直約”板塊中,也沒有技師可供挑選。定位到北京之外的其他業務城市,頁面依然沒有信息。

記者嘗試撥打“功夫熊”客服電話,語音提示“暫停服務”。輾轉聯系到北京的服務電話,工作人員稱“北京已經不能預訂,目前平臺恢複時間尚不能確定,其他情況不清楚。”

多名消費者透露,“功夫熊”的按摩技師與平臺早已脫鉤,從6月份開始就直接與老客戶聯絡自由接單了。

推拿領頭羊因資本淪陷

作為上門推拿的領頭羊品牌,“功夫熊”曾收購五家上門O2O平臺,並借此將服務範圍覆蓋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西安和成都地區。

但資金短缺的陰影始終如影隨形。早在2015年年底,“功夫熊”就傳出過融資失敗面臨倒閉的風波。當時,公司創始人王潤回應“融資不順利不能代表平臺倒閉”。

“‘功夫熊’的系統已經停止維護。”同樣從事上門推拿業務的“點到”平臺品控總監李永剛透露,“從融資失敗後,人員就撤離,後來只做基本維護,現在應該是徹底放棄這塊業務了。”他表示,上門推拿行業曾依靠燒錢補貼開展業務,如果自身業務穩定,保持良性運營並不難。但受限於業務和單量規模有限,資本一直對推拿O2O的熱情不高,如果平臺收縮補貼較晚、資本補給跟不上燒錢的速度,勢必兇多吉少。

“目前還保持運營的上門推拿平臺只有‘點到’和‘宜生到家’,很多平臺都沒有撐下來。”李永剛說,很多O2O平臺盲目燒錢,卻沒培養出穩定的用戶,一旦下一輪融資受挫就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門推拿O2O平臺多面臨技師資源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雖然推拿服務是高頻需求,但經歷了三年的市場培育,多數用戶仍舊沒有養成上門推拿的習慣,平臺大健康業務也難以拓展,處境尷尬。

共享平臺或步O2O後塵

近兩年,資本的熱風吹向VR/AR、直播和共享,O2O行業幾乎被打入冷宮,相關創業公司的壞消息接踵而至:上門洗車平臺相繼倒下,大廚上門平臺門可羅雀,生鮮上門屍橫遍野……太多靠燒錢為生的O2O項目終於耗盡了資本的熱情,O2O死亡名單越拉越長。有媒體曾做過統計,截至2016年上半年,之前拿到投資的數千家O2O企業,只有不足四分之一進入B輪,其余的走到了生死邊緣。不過,一些生鮮、餐飲、鮮花配送、家教等O2O平臺轉型線下或主打商戶端,逐漸獲得了穩定的客源,進而實現盈利。

“O2O創業中服務業占據較高比重,規範性卻難以把控。”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分析說,隨著投資風口變化,資本對O2O模式不再熱衷,加速了上門服務平臺的洗牌進度。

與O2O當年的火熱類似,共享經濟如今也呈泛濫勢頭。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睡眠艙、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花哨的創業項目紛紛登場,唯一不變的是看不到盈利模式。不少創投人士擔心,焦慮的資本裹挾著蜂擁的創業者,共享平臺或很快步O2O後塵遭遇資本撤離的寒流。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潘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