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的專利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1737&time=2011-05-21&cl=115&page=all

上海凱賽一項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宣告無效,競爭對手瀚霖生物贏得政府部門強力支持。這起糾紛,究竟是一場民族企業保衛戰,還是另有隱情?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達維

 

  回國創業近18年的劉修才,最近收到了一則令他幾乎心如死灰的通知:2011年3月底,他們的上海凱賽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獲得的一項重要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宣告無效。每年銷售額數以億計的主營業務,由此面臨滅頂之災。

年近60岁的刘修才陷入专利纠纷案。陈曦/东方IC
年近60歲的劉修才陷入專利糾紛案。陳曦/東方IC


  提出專利無效請求的,是經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下稱微生物所)授權的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瀚霖生物)。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無效宣 告,被一些人士解讀為中國民族企業的勝利——中國在長鏈二元酸這一生物化工產業的專利權爭奪中,戰勝了劉修才領導的外資企業。但劉修才堅持認為,侵權者其 實是瀚霖生物。

  這起專利糾紛案的背後,究竟是一場民族企業保衛戰,還是另有隱情?

劉修才的事業

  1994年,已經在美國學習、工作十幾年,取得美國公民身份的劉修才回到中國。次年,他認識了時任微生物所研究員的張啟先,兩人決定在生物化工產業發展。

  後來,劉修才獲知,張啟先的老同事陳遠童等人利用生物法製造長鏈二元酸的技術,已經在山東淄博廣通化工公司(下稱淄博廣通)實現初步商業化,但沒能進一步優化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他們三人商量,是否要把這個技術賣出去。

  長鏈二元酸是指含有十個以上碳原子的直鏈二羧酸,可以用作合成香料、特種尼龍等的原料,其大規模生產長期依靠化學合成法,市場一度被美國杜邦、 道康寧等壟斷。由於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生物法逐漸取得相對於化學法的成本優勢。而且,生物法可以生產從九碳到十八碳二元酸的系列產品,化學法只能生產十二 碳二元酸。

  經過多年努力,微生物所開發出應用熱帶假絲酵母生產長鏈二元酸的技術。該所工業微生物與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陶勇說,一開始是方心芳院士做,後來由陳遠童接手,還有很多人參與過,菌種突變後性能非常好。

  劉修才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陳遠童希望這個技術可以賣到2000萬美元,但要賣的就是幾個菌種,國外許多大公司不感興趣。這些大公司已經 可以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更好的菌種,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精製技術,無法以較低成本獲得高品質的產品。「在美國一圈跑下來,根本賣不出去。」

  但劉修才認準了該技術的市場前景:「只要生物法能替代十分之一的化學法市場,日子就很好過。」於是,他用250萬元的代價,從陳遠童那裡獲得五個菌種的授權,註冊成立上海凱賽控股公司(下稱凱賽)。

  在陳遠童看來,實際上是劉修才看上這個技術,故意說賣不出去,自己低價買了下來。

  據劉修才介紹,其公司接下來耗資5億元,摸索出生產高品質長鏈二元酸的技術。2001年7月,他們在山東濟寧設立分公司山東凱賽生物科技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凱賽)承擔生產項目。2003年3月,項目試車成功的消息由科技部以專報形式呈報國務院。

  2004年5月,凱賽旗下的上海凱賽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一種正長鏈二元酸的生產方法」發明專利。2006年12 月,專利獲得授權,它包含了以九碳至十八碳的烷烴或脂肪酸為底物,通過發酵法或酶法轉化為相應長鏈二元酸,再經過一系列處理得到高品質長鏈二元酸單體的方 法。就在這個月,凱賽宣佈完成第二輪投資,引進了高盛等投資者。

  此後,劉修才的事業一帆風順。到2010年,凱賽的長鏈二元酸產品中國市場佔有率達到95%,國際市場佔有率接近50%。

瀚霖速度

  在山東萊陽,凱賽遇到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瀚霖生物。工商資料顯示,瀚霖生物2008年4月成立時,經營項目中並沒有長鏈二元酸。三個月後, 時任山東凱賽副總、全面負責二期擴產項目的王志洲,出資80萬元成為瀚霖生物佔比0.5%的小股東。又過了一個月,王志洲突然從山東凱賽離職,現身瀚霖生 物。此後,瀚霖生物又挖走了參與凱賽二期擴產的幾名關鍵技術人員。

上海凯赛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的通知书。
上海凱賽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無效的通知書。
(點擊查看大圖)


  從微生物所退休的陳遠童,被聘為瀚霖生物首席科學家。2009年6月,他受讓瀚霖生物原股東王芝珍持有的960萬元出資。

  2008年12月,瀚霖生物將長鏈二元酸及系列產品納入經營範圍。2009年10月,一期工程正式投產,生產出聚合級產品。

  凱賽懷疑,瀚霖生物侵犯了凱賽專利,之所以在2009年4月與微生物所簽訂技術合同,是為了掩蓋侵權事實。其理由是,瀚霖生物2010年分發的 股權融資商務計劃書中,清晰可見凱賽工藝流程的印跡,甚至有的產品代號都與凱賽相同。而且,即便有成熟工藝,這麼大的項目完成生產線設計通常就要1年時 間,所以只能是王志洲照搬凱賽二期萬噸項目,才可能有如此速度,「全世界只有這個工藝是現成的」。

  上海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前任所長雷肇祖,在2003年參與過凱賽的國家「十五」攻關項目成果鑑定。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不可能這麼短時間出產品,從供水、供氣到怎麼提取,牽涉許多工程上的問題,除非經歷過全部過程,有整套設計。

  瀚霖生物的高效,還體現在贏得政府部門支持方面。在中國銀根逐步緊縮、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貸款的背景下,這家公司2009年獲得國家開發銀行 7.5億元政策性貸款。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行長於澤水2010年2月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介紹說,當時他生病在家,萊陽市市長與發改委同志看望他 時,講到這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技術。他們拿出有關領導批示的文件,他看過項目後當時就批了貸款。

  2010年6月,瀚霖生物在其網站透露,獲得國家開發銀行13億元的貸款。瀚霖生物還在前述商務計劃書中稱,已從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獲得政府補助上億元,預計未來兩年可得到政府補助資金3億元以上。

中美知識產權之爭?

  2010年5月,凱賽在上海第二中級法院起訴瀚霖生物侵犯其發明專利和商業秘密,要求瀚霖生物停止生產,並賠償4500萬元。

  一般來說,一家企業如果被告侵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反訴,或者申請專利無效。瀚霖生物把兩個方法都用上了。

  2010年9月,凱賽接到青島市中級法院送達的訴狀。瀚霖生物和微生物所訴稱,瀚霖生物2009年4月與微生物所簽訂合同,以獨佔許可的方式取 得後者1995年一項十二碳二元酸專利的實施權,但被告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非法大量生產十二碳二元酸產品,並經青島海關通關出口。

  陳遠童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當初轉讓給凱賽的是十三碳到十七碳二元酸的菌種,至於市場份額最大的十二碳二元酸,凱賽已從其他渠道得到,因而 未在微生物所購買。他的根據是,淄博廣通獲得了微生物所的十二碳菌種,王志洲當時是淄博廣通的技術人員,淄博廣通破產後,劉修才把王志洲挖到凱賽,自然有 辦法得到十二碳菌種。

  劉修才則認為,微生物所申請的是菌種專利,而不是十二碳二元酸的物質專利,用其他菌種生產十二碳二元酸不算侵權。

  2010年6月,瀚霖生物還以微生物所專利獲權在先、凱賽生物專利不具備創新性等理由,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覆審委員會宣佈凱賽生物的這一專利為無效。

  這本是一起普通的專利糾紛,但瀚霖生物等方面將其上升到民族大義的層面。瀚霖生物在向專利覆審委員會提交的補充答辯意見中稱,凱賽是美國獨資企 業,系國際風險投資,其背景和資金來源,決定了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中,「很難像國有企業和中國民營企業一樣,擔負起相同的歷史使 命和社會責任。」

  同年7月,光明網發表文章,把此事說成中美知識產權之爭。同年9月出版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內部資料《每週知識產權輿情》,也特別引用《中國青年報》報導,指出凱賽為美資企業,劉修才是美籍華人。

  劉修才並不認同中美知識產權之爭的說法。與瀚霖生物同屬一個老闆的江波製藥,是美國佛羅里達州註冊且在美國上市的100%美資公司,江波和瀚霖 的融資目標均是美國投資者,用了同一家美國融資中介公司。「如果中國一家企業與設在萊陽的江波製藥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算不算是中美知識產權之爭?」

  2011年3月底,凱賽專利被宣告撤銷。專利覆審委員會認定,凱賽採用的特殊溶劑和膜過濾提純技術,都屬於公知常識的範圍,是可以「顯而易見」 想到的。凱賽對這一決定不服,認為凱賽的技術不是溶劑和膜本身,而是用這些技術解決了此前全世界沒有人解決的難題,使用低成本讓產品質量達到聚合級。這意 味著產品純度須達到98.5%以上,並去除影響聚合的雜質。

  劉修才說,以前想省錢,只在國內申請專利,沒有在國外申請,現在不得不考慮去國外申請。

「一個女兒起了七個名字」

  根據2000年與微生物所簽訂的技術轉讓合同,凱賽獲得了十三碳至十七碳五種長鏈二元酸的菌種和發酵的專利技術,且有權進行上述技術的後續開發。

  劉修才稱,之所以買五個菌種,是因為微生物所宣稱每個菌種適合生產不同種類的二元酸,但購買了才發現,這五個菌種特性並無明顯差異,都能生產自 十一碳到十八碳的各種長鏈二元酸。而凱賽後來通過基因工程和傳統誘變等方法獨立篩選獲得的菌種,勝過了微生物所轉讓給凱賽的菌種。

  對於同樣的菌種,微生物所曾多次轉讓。據介紹,凱賽當初獲得獨家使用十四碳二元酸等菌種的授權,但山東隆和通生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 12月又從微生物所獲得包括十四碳二元酸在內的獨家授權。微生物所2009年轉讓給瀚霖生物的十二碳二元酸專利,早在1997年即轉讓過淄博廣通。

  國際香料香精公司中國區一位採購負責人表示,微生物所轉讓得太多了,「這個行業不大,市場容量有限,現在搞得遍地開花,惡性競爭的話,誰也無法生存」。

  此外,對比陳遠童等人1995年申請的ZL95117436和2006年申請的200610127968.6可以發現,這兩個使用不同菌種、時 間相差10年的專利數據驚人相似,四個實例中有三個結果完全一樣。劉修才說,即便是同一菌種,也不可能在兩次實驗中得到完全一樣的數據,更何況是不同菌 種。「他隨便給菌種改個名字,就是一個新的菌種。給一個女兒起了七個名字,然後嫁給七個人。」

  陳遠童則解釋說,當時是在原來的資料上改的,打字員弄錯了,自己也沒注意。

  上海一位知識產權律師指出,在中國,涉及專利的菌種都保存在微生物所的菌種保藏中心,任何人要得到菌種都需要專利人授權,所以其他人很難驗證專利人提出的數據。而在美國,任何人只要花20美元,就能獲得專利的菌種,對專利描述進行驗證。

  菌種的問題是一個方面,後期的提純工藝則是另一個方面。陶勇說,美國和日本搞過生物法製造長鏈二元酸的技術,但最終都放棄了。「他們有很好的菌種,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專利有,也有專門的酶,就是沒有工業化,因為成本下不來。」

  張啟先表示,凱賽從微生物所得到的技術主要是實驗室發酵和小規模提取方法,不是實現產業化的完整技術。而凱賽建立了一套簡便高效的方法,在全球惟一可以工業化生產用於高端聚合物領域的長鏈二元酸。

評獎風波

  2006年初,微生物所決定推薦陳遠童等人的技術參選國家科技進步獎,並希望凱賽一同參加評獎。凱賽則提出兩個條件:第一,只有微生物所和凱賽報獎;第二,微生物所同意不再繼續轉讓報獎的長鏈二元酸技術成果。

  微生物所則提出,答應第二個條件的前提是在凱賽獲得股份。雙方不歡而散。2007年2月,陳遠童等人的「長鏈二元酸的研發與工業化生產」項目, 獲得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項目申報材料稱,先後使4家工廠建成投產,年產能力超過1.2萬噸。獲獎者沒有產能佔到其中近一半的凱賽。

  獲獎名單中,包括南通聖諾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南通振益熱熔膠廠。但其2003年與微生物所合作之後,仍在為長鏈二元酸純度而發愁。 2009年9月,這家公司還提出需求,希望有專業人才或院校幫助提高產品純度,以躋身國際高端產品行列。該公司一位負責人說,凱賽五年前曾經花很大精力, 做工藝上的改進,「我們也諮詢很多老師,改變了很多工藝,但是不敢領專利,因為領了專利是要公開的,沒法保護自己」。

  在201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過程中,浙江工業大學名譽校長沈寅初院士對參選的陳遠童給出這樣的評價意見:「陳遠童先生不是微生物發酵生產長 鏈二元酸項目的提出者和開創人。年產5000噸規模、產品質量達到聚合級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工業化生產線是由上海凱賽獨立完成的。」這一年,陳遠童未能當 選院士。

  沈寅初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中國生產技術是全球領先的,國外和我們的差距在於大規模生產。其實這個工作很早之前,我的老師這一輩就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做過,(上世紀)80年代得過獎,陳遠童只是接手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工作。」

  他說,這個技術原來沒什麼市場,上海後來沒繼續搞下去,北京的第二代、第三代研究人員把小試技術轉讓給了凱賽。「老一輩科學家為工業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凱賽為放大做出了貢獻。」

  陳遠童則表示,自己從未說過是生物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的開創者,但上海凱賽能在年產5000噸規模上成功,借鑑了自己在淄博廣通20噸、25噸規模的技術。「他們的國際融資能力比較強,有錢買設備,做起來比較順手,所以少走了很多彎路,我們就是吃了沒有國際視野的虧。」

  陳遠童成為股東之一的瀚霖生物,如今也十分注重融資。從2010年4月起,國內各大投資機構陸續收到瀚霖生物的股權融資商務計劃書,瑞士HBM 生物基金合夥人李虹也收到了一份。但李虹稱,很多拿到計劃書的基金都說不太敢投資瀚霖生物,他們2006年投資凱賽時,凱賽已經幹了五年,主要客戶都是世 界著名大企業,產品市場雖然不是很大,但說明團隊的研發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不錯。

  目前,凱賽正準備依據《專利法》,在收到無效宣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起訴。此外,凱賽正面臨兩場訴訟,一場為原告——在上海針對瀚霖生物提起的侵權訴訟,一場為被告——在青島被瀚霖生物和微生物所起訴侵權。

  上海德昭知識產權代理公司繆利明律師說,專利覆審委員會認定專利無效的案件,到法院翻案的情況也常有。即便專利訴訟不能獲勝,凱賽起訴瀚霖生物侵犯商業機密的訴訟還是可以繼續,因為這是高層跳槽後產生的問題,「但取證確實很難。」

  劉修才稱,他和同事在準備申訴材料過程中發現,雖然瀚霖生物以凱賽的專利不具備創新性為由申請撤銷,但早在2010年4月已經將凱賽的專利技術化整為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九項專利,後者已經受理全部申請。

  這九項專利申請中,瀚霖生物董事長曹務波是其中八項的第一發明人,王志洲是一項專利的第一發明人和七項專利的第二發明人。

  陳遠童、微生物所現任所長黃力和副所長劉雙江,也名列這九項專利申請。

  耐人尋味的是,凱賽的專利被宣佈撤銷時,黃力和劉雙江退出了前述專利申請的名單。

  曹務波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瀚霖生物購買了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技術,二元酸專利出現的問題應該由中科院負責,「我們是跟中科院簽的,獨佔許可的,就需要讓中科院出來協調。」

  這位多項專利技術申請的第一發明人同時表示,「我不懂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