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3/163249.shtml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盒飯財經 盒飯財經

為什麽宗慶後一定要看《摔跤吧!爸爸》?

對企業家爸爸們而言,要想將企業公司交給子女,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來源 |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文 |  卯妮子  編輯 解夏

時至今日,印度仍然是一個父權社會,大多數家庭只有男子有繼承權。依照印度悠久的嫁娶習俗,女方要提供一大筆嫁妝(嫁妝多少直接決定女方在夫家地位),這讓一般家庭覺得,養女兒是個巨大負擔,使得女人無論出嫁前還是出家後,都要背負精神上沈重的枷鎖。

我常常會用“男/女主角”“那個男/女的”來代指電影中的角色,但在《摔跤吧,爸爸》里,卻一下子記住了三個主人公的名字——摔跤手姐姐吉塔(Geeta)、妹妹巴比塔(Babita),以及他們偉大的爸爸馬哈維亞(Mahavir)。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在印度這樣婦女地位極其低的國度,馬哈維亞一口氣將自己的兩個女兒(現實生活中是三個女兒)培養成了世界冠軍。

1

年輕的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當然也滿心期待生兒子,把他們培養成更出色的摔跤手,為印度贏得國際摔跤比賽的獎牌。不幸的是,馬哈維亞接連收獲了四個女兒。“不幸中的萬幸”是女兒們都有驚人的摔跤天賦。於是,在旁人蔑視、嘲諷、不解中,馬哈維亞毅然決然地帶著女兒們走上沖擊國際摔跤金牌的道路,最終如願以償。

對企業家爸爸們而言,要想將企業公司交給子女,應該好好看看這部電影。

喚起自覺意識

一心想要男孩子的馬哈維亞之所以放棄這個想法,是因為他發現女兒們同男孩子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摔跤天賦,轉而培養起了女兒。這是馬哈維亞做對的第一點:發現子女身上的天賦。

2

每部電影都至少要設計一位反派,他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主角的成功之路更富戲劇性。這部電影中的反派,就是吉塔在國家體育中心的教練。這位學院派的教練讓吉塔忘記所有父親傳授的技巧,認為這些土戰術都不值得學習,當父親讓女兒進攻時,他卻在喊防守,當父親讓女兒防守時,他在喊進攻。為了在決賽中攫取榮譽,居然安排人把馬哈維亞鎖在一個小房間里。

這時,電影中最具沖突性的時刻到了,吉塔適應了父親在觀眾臺上的指導,在父親缺席的時刻,她有那麽一瞬間失去了精神支柱,她還能行嘛?這就是需要她徹底扔掉拐杖,獨立行走的時刻。

最後的成績,先賣個關子。

我們絕大多數人從小被灌輸的觀念是“勤奮比天賦更重要”,可直到你在努力中慢慢長大,才明白天賦的重要性,即使“天才等於1%的靈感+99%的汗水”真是愛迪生所說,但那1%的靈感卻像一副藥的藥引子,最為關鍵,甚至我們不得不承認,勤奮也是一種天賦。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摔跤手,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企業家,沒有天賦的子女即使繼承了前輩的職業,也不一定能做出一番事業

3

像世襲的皇帝,每朝每代都有開疆擴土的皇帝,也有玩物喪誌的皇帝。像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以及明熹宗朱由校,都是被當皇帝耽擱的文學家、藝術家,他們的天賦本身就不在治國理政方面,因此當皇帝只能是帶領一個帝國走向衰敗。企業家也一樣,如果想讓自己一手創立的企業基業長青,最好先看看子女有沒有經商的天賦,要是沒有,還是盡早選好職業經理人。

馬哈維亞發現女兒們的天賦後,便開始沒日沒夜的訓練,不能睡懶覺、杜絕油炸辛辣的食物、換上男孩子的衣服、減掉長發,有點兒“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意思,而這換來的卻是女兒們的不理解和反抗,直到一天,他們的父親在好友婚禮上砸了場子,小新娘卻安慰她們說:“你們的父親與全世界對抗,接受所有人對他的嘲諷,只為了你們有個好的未來。而大多數女孩兒都像我一樣,早早被父親許配給了一個未曾謀面的人。”這一句話點醒了怨氣滿腔的吉塔和巴比塔,第二天,馬哈維亞意外地發現女兒們竟然早早起來主動去訓練了,並且像開掛了一樣,早起練、上課練、田間地頭練,沒日沒夜地投入到了爸爸的夢想中。

4

很多企業家,他們不發愁商場中的爾虞我詐,不發愁員工的背信棄義,甚至不發愁業績的一落千丈,但往往為有一個叛逆的接班人憂心忡忡,這樣的接班人並不是沒有天賦和能力,只是個性太強,什麽事情都反著來、對著幹。對付這樣的接班人,喋喋不休唐僧式的說教是沒用的,強迫他們接班更會加重他們的離經叛道,最好的辦法還是喚起他們內心的自覺意識,方能真正幡然悔悟、洗心革面,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終日乾乾。

影片最燃的一刻,是吉塔在沒有父親指導的情況下,最後幾乎不可能的幾秒鐘內,用一記抱摔獲得了五分,贏得了世界女子摔跤運動中屬於印度的第一枚金牌。這一刻,她已經徹底喚醒了自己的自我意識。

6

角色抽離

一名企業家,既是公司里的領導,又是家族里的長輩,人往往在扮演雙重角色時,會深深陷入一種角色當中,而將這種角色帶入到另一個角色中,很難實現角色的轉換。

馬哈維亞的成功之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很好地扮演了父親和嚴師的角色,適時地將兩種角色區分或是統一起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馬哈維亞也在過程中不斷反思,剛開始訓練兩個女兒的時候,他坦言:“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不配當父親,身份是教練時,就要把父親的身份拋在腦後。”

在做師父時,馬哈維亞是堅定決絕的,他堅定地認為,只有與最強的對手進行操練,女兒們離冠軍的目標才會越來越近,因此,拋開父親對女兒的疼愛,找來身強力壯的男孩來當女兒們的陪練,並頂著壓力讓女兒們與男摔跤手去比賽。如此培養起來的女兒,就是有這杯酒墊底,其他什麽酒也不怕。

7

白手起家的李嘉誠也非常重視對兩個兒子的培養,在兒子們很小的時候,就在董事會開會時設專椅,讓他們旁聽企業的各種決策。盡管生活在富貴人家,但李嘉誠卻鼓勵兩個兒子去勤工儉學做球童,兩個兒子在美國讀大學的生活費都是自己一筆筆掙來的。在這樣的教育下,兩個兒子走向生意場,都有不俗的表現,李澤楷從回港接受父親4億美元投資創立StarTV到兩年後9.5億美元轉手默多克,凈賺5個多億美元,隨後他又創立了盈科集團,短短幾個月市值就暴升至香港第六大上市公司。

在做父親時,馬哈維亞是為子女計深遠的,他深知不可能陪女兒們一輩子,最終她們還是要獨立應對挑戰。因此,他力所能及地想盡所有辦法、克服重重困難,將摔跤的技巧、比賽的心態以及堅定的信念傳授給女兒們,只為有朝一日自己不在賽場,女兒們也能出色贏得比賽。

8

企業家爸爸們也一樣,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培養接班人總要把他扶上馬,並送一程,想陪他們走完全程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美國IT領域,曾經有一家赫赫有名連IBM都心存畏懼的華人公司——王安電腦公司,而這家電腦公司沒風光幾年便很快銷聲匿跡了。原因與公司創始人王安不無關系。1986年,在公司鼎盛時期,王安抱著“舉賢不避親”的態度,將大兒子王烈推上了總裁的位置,將二兒子也委以重任,自己則退居幕後打算頤養天年。在隨後三年里,王烈沒有繼承父親的權衡駕馭之術,在市場經營、人員安排和產品研發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管理漏洞,公司經營每況愈下。王安在去世五個月前,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下令王烈辭職,高薪聘用職業經理人管理。但這已經無濟於事,五個月後,王安去世,兩年後,曾經一時風光無二的王安電腦公司正式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失敗的案例,但事實上,王烈的平庸早有暴露,在他執掌公司研發部門的時候,推出了十款產品,無一成功,但因為有著父親的庇護,早些年的業績並沒有顯得太差,因此,王安也忽視了對兒子獨當一面能力的培養,以至於將一個完全沒有管理才能的兒子推向了總裁之位,同時也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推向了破產之路。

9

在父親與師父的雙重權威遭到挑戰的時候,看著女兒摔個跟頭,並將手伸去選擇原諒。吉塔一路從邦冠軍拿到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國家體育中心,眼前是一個完全不同於小城市的新新世界,隊友帶她領略全新的生活方式,教練讓她把之前學的“野路子”全部拋在腦後。吉塔瞬間產生了“今是而昨非”的錯覺,認為父親教她的那一套都是陳舊的、落後的,作為國家隊的種子選手,已經不屑於鄉下爸爸傳授的那一套看似過時的技能了,同時,還不斷向爸爸發起挑戰,留長發、塗指甲,一步步觸犯爸爸的紅線。

馬哈維亞雖然既是嚴師又是嚴父,但此時卻絲毫沒有去指責女兒半句話。而吉塔這一偏執行為產生了慘痛的代價:在國際比賽中接連失手,總是首輪被淘汰,國家隊的教練也幾乎對她失去信心。這時,馬哈維亞選擇原諒女兒,即使面前站著一個不聽話的傷兵,作為她的爸爸和教練,仍然認為女兒就是將軍的料,一定能拿到國際比賽金牌。

10

與吉塔被送往大城市的國家體育中心受訓類似,當代的企業家們都非常熱衷送自己的孩子們出國喝幾年洋墨水,鍍個金,這些接受了西方現代管理思想、經濟理論的二代們, 對前輩創業的那一套,逐漸產生很多的不認同,兩代人在高科技與傳統產業、現代管理與“獨裁”、國際化與本土化等諸多方面出現撕裂。 就連首富王健林都坦言“兒子的那套模式,完全不懂”,但卻曾“給他5個億練手,讓他在外面闖一闖,失敗了就乖乖回萬達上班。”在扮演諸多角色背後的爸爸的角色,無疑是最包容的。

明確願景

在決賽之前,吉塔遇到了曾兩次獲得世界冠軍,並輕松擊敗她的對手。在技巧、體力上對方壓過她一籌,比賽前夜,她問父親,戰術是應該進攻還是防守?

父親怎樣回答呢?還是給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先留個懸念。

先將影片拉回到遇挫歸來,選擇再次相信爸爸的吉塔再次向國際獎牌沖擊,這一次,在教練只幻想吉塔能拿塊獎牌的就行,而且讓她退出55公斤級,打51公斤級的比賽。

11

此刻,馬哈維亞明確的告訴吉塔:別把教練給你設置的目標當回事。

馬哈維亞不但有自己的目標,而且重視實現目標的策略,他教授女兒們對技巧的掌握和對形式的判斷,當吉塔和巴比塔剛開始練摔跤時,就對她們說:“有強壯的身體並不意味著就是一個好的摔跤手”,言下之意,摔跤場上,根據對手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技能,根絕賽局的情況,調整不同的戰略,柔弱也能勝剛強。比賽前,馬哈維亞找來了吉塔此前比賽的錄像,仔細研究每個對手的比賽技能和戰術特征。 

真正優秀的企業家懂得審時度勢,他們知道什麽情況下需要以退為守、厚積薄發,知道什麽情況下需要一鼓作氣、乘勝追擊,這種商業嗅覺是經年累月積累的。大浪淘沙生存下來的企業家們,若想讓接班人實現願景,就必須先培養他們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能力。

回到決賽前夜,馬哈維亞沒有告訴女兒具體戰術,只確定了一個目標:“只有冠軍才能被人們記住,成為冠軍你就成為了一個榜樣。如果你只拿到銀牌,很快就會被人們忘掉。”

12

此刻,已經老去的馬哈維亞依然牢記著二十多年前自己內心那個成為世界冠軍夢想,牢記著自己培養兩個女兒做摔跤手的初心。如果他在最初的泥地上練摔跤時,就告訴女兒們這才是終極目標,女兒們肯定就嚇住了。但從村里的冠軍,到邦冠軍,到全國冠軍,最後再沖刺世界冠軍,終點已經就在眼前。

像吉塔和巴比塔一樣,她們在父親的培養下更上一個臺階。多數二代,也更願意成為“創二代”。不過,福布斯公布的全球100強家族企業中,目前還無一內地企業上榜,中國企業家中還缺一個馬哈維亞這樣的角色。

最典型的例子是娃哈哈集團,宗慶後已經72歲了,他是位老人,和他一起老去的還有整個管理層,以及娃哈哈的一套體系。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早在2004年就進入娃哈哈管理層,但宗慶後依然是娃哈哈帝國真正的皇帝。他們父女之間,也多次爆出過分歧。

最新消息是,宗馥莉用其實際控制的恒楓資本,預計花費5.73億港元買下中國糖果。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解讀為宗馥莉欲借中國糖果登陸資本市場,這與宗慶後的理念相差甚大,他一直宣稱的“不差錢,不上市”。因此宗馥莉買殼,有人認為是她自立山頭的第一步,因為“糖果”的業務也是食品,日後宗馥莉比較容易註入娃哈哈的業務。結果娃哈哈很快就出面澄清:收購中國糖果是宗馥莉的個人行為。

如果想讓宗馥莉真正成為“創二代”,宗慶後一定要看看這部電影。這位72歲的老人,就不要繼續在摔跤場上戰鬥了,他所要做的就是:喚起女兒的自覺意識;抽離自己的角色;只需要描繪出一個明確的願景。

最後,他最理想的臺詞,應該馬哈維亞撫摸著女兒頭發所說的:你是我的驕傲。

13

摔跤吧爸爸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