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什麼樣的人才,能讓大老闆甘願等待六年,只為了說服他成為未來的接班人?又是怎麼樣的領導,在十三年內讓公司年營收變成四倍,達到四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萬元)的世界規模?日前以八十一歲辭世的索尼(Sony)前總裁大賀典雄,就是這麼一位經營天才。 有 「CD之父」之稱的大賀典雄,在索尼逾半世紀的時光,留下的儼然是一部影音科技的發展史。錄影機、隨身聽、雷射光碟CD,到PlayStation家用遊 戲主機,每項發明,都足以改變人類生活的樣貌。大賀不僅主導了影音產品的市場,更令人稱奇的,還有他身為職業音樂家的另一個面貌。大賀手上的指揮棒,從交 響樂團到影音科技王國,交錯出一曲人生傳奇。 回顧大賀的人生序曲,在靜岡縣的高級別墅中展開。生於一九三○年的大賀,父親是事業跨及海內外的木材商人,身為「富二代」的大賀,年少時期在戰爭中度過,「空襲警報響起的時候,我留在家裡彈鋼琴。」他從小立志成為音樂家,更以自己美聲的天分自豪。 他,是音響痴 蒐集零件,自己造擴音器 另 一方面,對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則打開大賀對音響設備的研究興趣。為聽黑膠唱片,買不到擴音器的大賀,索性向美國訂購迴路圖,從蒐集零件開始,自己用手工打 造。當這樣的音響癡看到東京通信工業(索尼前身)出品的錄音機滿是設計缺陷,年僅二十歲,代表學校東京藝術大學採購的大賀,竟跑到公司直接「客訴」。 他 列出的種種缺點引起索尼創辦人井深大、盛田昭夫兩人的高度興趣,大賀一從大學畢業,便力邀他加入公司。但大賀一心只想朝音樂發展,只簽下了特別契約便赴德 國深造。不死心的兩人一直與大賀保持聯絡,更鼓勵他「腳踏兩條船」,兼顧經營與音樂。將近六年過去,大賀才終於點頭成為索尼的正式員工。 同樣希望延攬大賀的,還包括山葉(Yamaha)的會長川上源一。「一開始只覺得是個氣燄囂張的年輕人,但一次次的談話,從鋼琴聊到引擎,才理解到他其實是凡事絕不低頭的女王蜂。」 一 九五九年,二十九歲的大賀,在索尼開啟了他人生波瀾起伏的間奏。跳過基層,直接空降成為製造部部長的大賀,白天管理手下一千名員工,晚上則在歌劇舞台上粉 墨登場。直到一次《費加洛婚禮》的演出,在後台打瞌睡的大賀差點錯過上台的時機,才讓他毅然將兒時的夢想擱置一旁,專心為索尼打拚。 他,是品牌痴 商標字母設計也反覆推敲 大 賀自視甚高,他的自信與鐵腕作風,讓他得到了「天生王者」的封號。他是索尼的品牌形象推手:從製造業走向國際品牌,大賀對於塑造索尼「觸動人心」的產品不 遺餘力。他取消沿用多時的公司代言玩偶,以黑、銀兩色表現產品高級質感。對於品牌商標Sony的四個字母,更是在大小粗細上反覆推敲,將其視為「公司最重 要的資產」,在十八年內經過六種版本,才停留在今日的樣貌。 他堅持開發制定索尼專屬的規格,在七○年代錄影帶規格大戰中,索尼領軍的Betamax慘敗給松下電器的VHS,但卻讓他領悟到自訂規格對於商品發展的重要。 其中與荷蘭飛利浦(Philips)合作開發的CD規格,便是由大賀一手促成。相對飛利浦堅持六十分鐘的標準長度,大賀則獨排眾議,主張一張CD要能完整收錄大部分的樂曲,應以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七十五分鐘為標準,這個CD規格容量到今天仍沿用。 CD規格推出,索尼除了決定自行商品化,更挾著CBS.索尼唱片公司(CBS╱Sony Records)的優勢,從內容帶動CD的銷售,使音樂儲存正式脫離一百年前愛迪生留聲機開啟的類比格式,進而走向數位錄音的時代。 從 CD的成功經驗中,大賀認為硬體的開發,必然要和內容產業相結合,才有吸引消費者的誘因。也因此,不論是收購CBS成立索尼音樂,或者以三千億日圓天價買 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大賀毫不手軟。事後證明,大賀的眼光不但正確,更將索尼擴展到音樂、電影、以及遊戲機開發等事業版圖。 他,是音樂痴 捐十六億退休金蓋音樂廳 值 得一提的是,大賀與年長他二十二歲,「指揮界的國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在因緣際會下成了忘年之交。他們不但因為音樂而結識,更因為駕駛噴射機巡迴世界的共同興趣而熟稔,兩人在信件裡以機長、副機長互稱。CD 也在大師的背書下,率先發表在人們面前。 二○○三年大賀從索尼退休,生命的終章仍舊回歸到他畢生最愛的音樂。大賀與 鋼琴家妻子將索尼十六億日圓的退休金,全數捐獻給輕井澤,打造了可容納八百人的音樂廳。他原本計畫在五月四日親自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為東北大地震募款,如今卻是一個無法實現的承諾。 大 賀典雄充分體現日本企業家「士魂商才」的精神,既有知識分子的審美情趣,又有商人不可或缺的經營能力。他雖然以「自信家」著稱,但卻沒有將企業占為己有的 野心,這種純粹使索尼的兩位創辦人安心將心血交給一個毫不相干的年輕人,也讓大賀在音樂夢想之餘,揮灑出理想與現實相交融的快意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