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整個食品消費領域中最基礎的根基,無論是來自物理、化學或是微生物的因素致使消費者信心缺失,對於整個產業來說都將是無法彌補的重創。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有超過50萬食品安全事件。
5月19日,在第一財經2017技術與創新大會上,多位食品相關行業大佬分享了科技驅動著食品安全產業鏈的日益完善,個性化定制的精準食品和農業或將成為行業新風口。經濟的發展已經讓人們開始接受從生存消費到價值消費觀點的轉變,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消費需求日益增長。
“安全是我們食品一個最基礎的保證,尤其是像現在我們已經在奔向一萬美元人均GDP的關口,在突破的路上,我們的消費者會更多的去關註營養和健康,會更多的去關註適合他的營養和健康。這就是我們現在一個比較熱的叫做個性化的營養,在農業和食品上面其實也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精準農業或者精準食品。”光明乳業研究院科研中心總監遊春蘋在大會中表示。
與此同時,她進一步解釋到:“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的是整合的創新,全產業鏈整合,包括牧場或者農場的奶牛或者是其他的農作物,每一個都有一個身份識別,都有一個數據信息,落實到我們每一個消費者。消費者也有自己營養身體狀況或者個人喜好消費習慣的數據信息,在整個雲平臺或者是在我們的後臺,會去進行這樣的數據交互,會結合現在的人工智能,或者可能會在某一天,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個像超能陸戰隊里的大白這樣一個很聰明的機器人,會給你去做營養的調配,會給你做口味的調配,或者是你喜歡的形式去調配,會幫你找到適合去幫你給予你這種供應的食品的來源,這樣的供應的地方,或者是這樣一個機構。”
可以定制的個性化營養食品是讓消費者擁有產品的決定權,根本原因是營養食品本來就是一種很個人的產品,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耶魯大學Yale-Griffin預防研究中心的創辦主管大衛卡茲不久前就曾公開表示,推動個性化營養的科技發展是非常有價值的,尤其是在消費者對營養品的要求一直變化的情況下。健康飲食對人類來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個性化營養就相當於錦上添花。而且事實將證明,個性化營養方案將會對公眾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生產環節中的不透明一直以來也是消費者信任缺失的另一重要因素,而技術的進步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透明的中間環節。
“我們開發了一個叫360度AR和VR技術,加入這個動物蛋白的公眾號就可以清楚觀察到我們農場從飼料到產雞,農場到我們的初加工工廠和深加工工廠,以及最後的供應鏈,全部包裝的各個過程都非常透明化。所以這也是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身來增加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一種了解度和透明化,讓大家感覺到今天科技怎麽幫助我們理解食品安全問題,然後讓大家感覺到每天我吃的東西,我身邊的所有的食品都是安全的。”嘉吉中國動物蛋白事業部研發總監劉巖巖說到。
嘉吉動物蛋白事業部是全球最大的肉類和禽類加工商之一,每年向麥當勞和漢堡王這樣的餐飲連鎖公司供應數以千萬計的雞腿和牛排,消費者和零售商對食品生產環節的透明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既要知道食物來自何處、如何生產、食品生長的健康狀況,甚至還要了解食物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上海理工大學教授劉箐認為,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業生產環節,例如土壤中重金屬超標、有機物超標,或者水質汙染,這是加工過程是無法去除的。“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絕對在源頭,而不是在終端,不是在檢測不是在過程。”他還表示,目前的食品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植物性食品,第二類動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最大的安全問題是農藥殘留問題,動物性食品最大的問題是獸藥過量殘留的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