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實體經濟逼近 第四次工業革命自信與焦慮交織

以“讓未來發生”為主題的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5月18日在上海中心正式開幕。這也是第一財經連續第二年在上海這座以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為使命的城市舉辦技術與創新論壇。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蓉在昨天的大會開幕致辭中表示:“我們希望在上海創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大目標下,搭建具有國際水準的交流與溝通的平臺。”

時隔一年,第二屆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更加關註技術如何驅動新實體經濟,更加關註第四次工業革命逼近、進入到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中時世界所發生的變化。歷次工業革命讓人們逐漸對征服自然產生自信,這一次則帶來了一些焦慮,特別是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的發展,人類如何定義自身與機器的關系,如何定義生命?

重塑實體經濟

從戰略到執行,從虛擬到實體,從基礎到應用,2017年整個行業都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尋求新的增長點。一方面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共享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高速成長,醞釀了無數讓世界矚目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另一方面,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正在衰弱,通過積累用戶販賣流量獲取盈利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制造業都在尋找新動能。伴隨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耦合,也對互聯網管理和傳統商業運營模式、組織管理架構提出了新挑戰。

“‘互聯網+’帶來更方便、更有效率的增值服務,但是龐大的實體經濟如果沒有重新創新的機會,如果沒有更好地利用像互聯網這樣的技術去重新創新,那麽實體經濟的發展一定會是非常有限的。”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監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說。

在過去的幾年英特爾公司也在改變“芯片”公司標簽,將視角轉向汽車、醫療、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通過釋放數據價值,來重塑實體經濟。在楊旭看來,當物品、終端接入互聯網,數據已經開始呈幾何式爆發,醫院每天可以產生3TB的數據,而一家智慧工廠可以產生1PB的數據量。

海量數據下更為重要的是要捕捉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挖掘然後把數據提煉出來作為增值服務傳遞給消費者。“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怎樣把握好和駕馭好新的數據的源泉,使數據真正實現增值,讓實體經濟在增值過程中發展、創新和轉型是關鍵。”楊旭表示。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之際,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被寄予厚望成為創新的主戰場,借助大數據的自我學習提升人類自身能力的邊界,強化互聯網安全問題,抑或借助物聯網技術打通用戶大數據、制造業流程大數據、物流供應鏈大數據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革命,有關“互聯網+”的探索正在與越來越多的細分業態發生化學反應。

作為電動工具行業的隱形冠軍,蘇州寶時得集團也在嘗試做出改變,在國際舞臺上和頂尖的國際工業企業同臺競技。在過去的23年寶時得經歷了三次轉型,從對外貿易轉型產品制造,從貼牌生產轉型自有品牌,進而轉型高端制造。

在寶時得集團總裁高振東看來,產品的創新離不開技術的創新,真正的價值創造要自己做品牌,掌握自己的消費群體、掌握自己的終端,這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最終道路。

國際化突破

和寶時得一樣,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在嘗試出海進行國際化探索,與世界進行同步競爭。

“創新意味著引領時代,在全球創新浪潮的驅動下,一大批中國科技企業正憑借著創新與實幹成功崛起,並走向全球市場,無論是海外資源布局,還是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集聚全球人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時代,正在逐漸到來。”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業務總監方嘯表示。

“歐美市場是成熟市場,這本來是固化的,但現在已經發生改變,從很多技術角度而言,中國已經成為領跑者,站在比發達國家更為領先的地步,從這個角度而言,歐美並非成熟市場。”觸寶科技CEO王佳梁說道。觸寶科技旗下主要有“觸寶輸入法(TouchPal)”和“觸寶電話”兩款產品,創業之初就面向歐美市場,並成為一款占據全球Android手機輸入法超過20%市場份額的產品。

光速中國基金聯合創始人兼合夥人宓群感受到同樣的趨勢。曾在矽谷工作多年的他總結矽谷成功的經驗在於人才、風險投資以及完善的退出機制,而反觀中國市場這些優勢也在逐漸追趕上來。

“如今Facebook也在清華、北大等高校直接招計算機本科生到美國工作,這些人才的質量非常好。從風險投資角度而言,去年美國募集的風險基金規模和中國相當,中國風險投資的氛圍和體量已經與美國差不多了。同時納斯達克、香港、A股等退出渠道比美國更為豐富。”宓群說。

Google中國渠道部業務總經理張駿進一步分享了他眼中跨境創新的三大趨勢。首先是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設備的普及和基於互聯網手機的支付的普及極大地推動了其他相關應用的推廣。第二個是嫁接在這個基礎上的應用層面創新。以直播為例,在其他國家興起很久但是沒有盈利,但在中國用戶打賞、分成是很好的模式。

“接下來的風口、趨勢在哪里,我覺得跟大數據是密切相關的。第一,中國人多基數大,數據很多。第二個,中國數據更新的熱度很高,數據更新的頻率非常快,這里面會孕育非常多的跨境創新的機會。”張駿說。

無疑,技術創新正在重塑整個市場競爭格局,開放式的技術創新也在開啟新的制造時代。“技術與創新最終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提升勞動生產率、創造就業或者讓更多人共享技術創新所帶來的福祉。”第一財經CEO周健工說道。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