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阜豐集團李學純:繼續強力洗牌味精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adb2d10100md5n.html

 【《財經》記者 李微敖 實習記者 楊佳秋】無論是味精行業,還是有「工業味精」之稱的黃原膠行業,似乎很少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門。不過這並不影響這個行業裡的「商戰」頻仍。

  日前,全球最大的味精製造商、同時也是最大的黃原膠製造商——阜豐集團有限公司(00546.HK,下稱阜豐或阜豐集團)董事長、總裁李學純,攜其執 行董事、財務總監龔卿禮,副總經理李奈金等高管,在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阜豐集團管理總部,接受了《財經》記者的採訪,其表示將繼續強力洗牌味精業。

   2010年上半年,阜豐營收29.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4.6億元,同比增長45.4%和30.0%;不過毛利率同比下降了3.3%、淨利潤率下降 1.18%。市場懷疑這是由於味精生產最主要的原料玉米價格不斷攀升有關,並擔心這將持續衝擊包括阜豐在內的味精行業的未來業績。

  《財經》:阜豐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都有較大幅度增長,不過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卻在下滑,這是為什麼?是否與玉米價格的上漲相關?現在很多人認為,包括玉米在內的糧食價格還會繼續上漲,這是否會對阜豐,乃至整個味精行業的業績造成持續衝擊?

   李學純:在香港,很多投資者最關心的也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味精的主要生產原材料是玉米,玉米一漲價肯定會影響到產品的毛利率。在香港公佈半年報後,我說了一句話,使得大家都很愕然。我說,「請大家記住,玉米價格的升降與我們味精行業的效益沒有任何的關係。」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味精生產企業從(上世紀末的)200多家到現在的20家左右,整個行業重 組的過程應該說一直是比較劇烈的,在這個過程中,推動行業整合最主要的原因是供求關係。供大於求,味精有剩餘時,價格就表現為一個下降的趨勢;求大於供, 市場需求大於生產總量時,價格就會往上升。應該說,決定我們行業毛利率或者說效益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這一個,供求關係。

   《財經》:能否更詳細地說明?

   李學純:舉例而言,為什麼阜豐今年玉米在成本中所佔比例比去年升高,這並非玉米價格升高了, 什麼原因呢?去年年底,也就是2009年11月、12月份的時候,社會上有人在炒作味精——全世界都在炒作味精,不僅是國內在炒作,而且當時炒作的規模不 亞於綠豆和大蒜。有一段時間味精的價格從八九千塊錢炒到了一萬三,一下漲了四五千,不得了。

   當時我們想,從眼前利益來看,這種高價格對我們生產商肯定是有利的;但有一條,從長遠考慮,卻對我們阜豐集團有害。為什麼?我們費了那麼大的精力來推動行 業的整合,國家也在努力淘汰落後產能,這樣才好不容易把那麼多企業淘汰掉,實現一個行業的集中度。如果現在味精賣到了這麼高的價格,任何一個小企業都能賺 錢了,那它就會一個個又都冒出來了。而一旦這些企業冒出來出來後,則一定會加劇後面的競爭,導致往後再次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所以我們覺得這不是一件好 事。

  因此,在今年1月份,我們帶頭把價格拉下來,從一萬三拉到八千多塊,強制降價。因為我們產量最大,有能力來強制降價。當然,這也讓一些人對我們產生了意見,這是難免的。

  也就是因為1月份以後,我們主動把味精的價格大幅度拉低,才導致了我們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比去年稍微降低了一點,這是很關鍵的問題。

  龔卿禮:我想補充一下剛才關於毛利率的問題,去年上半年跟今年上半年,味精業務部分的毛利率大 概降了百分之四點多,董事長的意思是去年四季度味精的價格非常高,然後我們主動大幅度降低售價,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呢也是因為在2009年上半年, 當時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下,我們的大宗原料——特別是玉米的價格,快速回落,而且回落速度非常快,因此2009年上半年整體毛 利率是相對較高的。

  2010年8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部公佈的「2010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名單」 中,將味精行業列入18個淘汰落後產能行業之一,並列出7家味精企業確定要在2010年9月底前關停。這7家企業共計產能19.49萬噸,其中有4家屬於 蓮花味精(600186.SH)旗下公司,1家屬於星湖科技(600886.SH)旗下公司,阜豐集團旗下公司不在此列。

   但與此同時,阜豐在2010年5月開工了位於東北(內蒙古與黑龍江交界處)的20萬噸新建項目,這個項目預計在2011年下半年投入生產。

   《財經》: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味精行業列入淘汰落後產能的名單,為什麼阜豐還要不停地新增產能?

  李學純:國家淘汰落後產能和我們自己推動的行業重組,應該說最終目的是一致的。我們是通過市場 手段,以企業運作、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來推動行業整合;國家是從節能減排,提高技術的層面,以行政手段來推動的,兩者殊途同歸。那些被淘汰的企業基本都是 產量小、效率低、高能耗,污染比較重,技術比較落後的企業。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理解,國家淘汰落後產能的這個政策,一定程度上還是幫助我們推動行業的整合和重組。

   《財經》:能否介紹一下以往的行業整合過程?

   李學純:阜豐實際上是走的一條「從東到西、由南向北」的擴張之路。1999年起家於山東臨沂 莒南;2004年到陝西寶雞,搞了一期工程,6萬噸項目,搞完之後效益特別好;2005年再翻一番,又搞6萬噸,搞完以後效益還特別好。但當時在那裡再發 展已經不行了,為什麼?因為當地玉米讓我們給吃的差不多了,再擴大產能的話,當地原料已經支撐不了企業發展了,這會成本競爭優勢也沒那麼大了。

  因此我們2006年到了內蒙古,一年就搞了個12萬噸項目,由此也引發了2007年味精行業的比較激烈的重組。因為一大批企業,比不過我的產能優勢、低成本、低價格優勢,而活不下去、被淘汰了。

  到目前,全國味精生產企業大概是20來家,而在阜豐建廠之初的1999年,大概有200來家。不謙虛地講,事實上阜豐每一次有較大的擴展,都會引發或者說推動這個行業的重組或者整合。

   《財經》:我們現在的產能是多少?行業比較優勢何在?

   李學純:我們現在的年產能大概是55萬噸,行業的第2名(梅花味精)、第3名(蓮花味精)加起來也沒有我們多,估計相加也就是50萬多一點吧。到2011年下半年,東北20萬噸新項目投產,我們將達到75萬噸的年產能。

   《財經》:那麼阜豐在整個行業裡的佔有率是多少,您目標中的市場佔有率又將達到多少呢?

  李學純:現在大概是25,%,暫時的目標是達到40%。

  《財經》:這個暫時是多久?

  李學純:用兩到三年吧。

  《財經》:有沒考慮過通過併購重組的一些方式,來整合這餘下的20多家企業,實現40%的目標?之前,阜豐有沒有這樣的舉措?

  李學純:目前我們沒有這方面的計劃。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剛才講的兩個方面,它們都不具 備:一個是從東向西、從南向北的大的趨勢它們不具備,因而沒有區位優勢;第二個,可以拉伸、延長的產業鏈條,也沒有。這些企業的管理好壞我們先不去評價, 但如果它們自己堅持不下去,我們兼併重組後,也做不好的。

  《財經》:那是不是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您看來,它們不具備重組的價值?

  李學純:是這樣的。我們這些年來,基本都是堅持通過自己來建設企業,擴大產能。一般來說,我們用大半年的時間,就能建好一家新的企業。而整合一家虧損的企業,將之融入到我們企業中來,這個過程也許更長。

   《財經》:確認一個細節,阜豐在下半年停止出售谷氨酸,全部轉換為消費品味精,確實是這樣麼?為什麼?

  李學純:對,這其實是我們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因為一開始中國味精的競爭主要是從谷氨酸開始 的,谷氨酸是生產味精的一個半成品,但它到生存谷氨酸的階段技術含量比較高,附加值也比較高,從谷氨酸到味精技術含量就比較小了。因此前幾年我們抓住資源 優勢,主要是來生產谷氨酸,生產谷氨酸賣給其他味精廠,由他們來做味精,這是我們實現快速發展的方式,包括我們一開始到寶雞甚至到內蒙的初期都是走這條谷 氨酸的路子。

  但到後來,兩方面因素推動我們轉型,其一是從行業發展來看,隨著我們谷氨酸產能的增加,相當一 部分其它企業已經沒有生產谷氨酸的能力了——換句話講,他自己生產谷氨酸比買我們的還要貴的多,他就不再生產了。其二,我們一直有推動行業整合的想法,如 果我們一直生產谷氨酸,出售谷氨酸的話,那麼就會養活了一大批小的味精廠,跟我們競爭。如果我們把谷氨酸停止銷售,阜豐自己來做成品味精的話,實際就斷了 一批味精企業的糧了,也讓他們沒法生存了。因此這也是我們推動行業整合的一個策略。

  此外,在資本市場上,阜豐原來被定義為生產谷氨酸的企業,也就是一個工業產品的生產商,如果我們全部轉化為生產味精的話,就會成為一個消費品的生產商。這在資本市場上,估值也是相差很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