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於中國改革開放陣地——深圳——的華城僑集團(下稱“華僑城”)又有大動作。
近日,華城僑重組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世博集團”)、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文投集團”)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這是繼華僑城與雲南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之後又一重大舉措,標誌著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戰略布局雲南正式拉開大幕,成為央企參與地方國資改革的重要樣本。
大企業、大資金、大平臺合作
作為文化央企排頭兵,近期,華僑城參與雲南世博集團、文投集團的戰略重組正式落定。
在日前召開的世博集團、文投集團董事會和監事會上,雲南省國資委領導宣讀了《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股東決定》和《雲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決定》,同意華僑城(雲南)投資有限公司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向世博集團、文投集團投資。
增資擴股後,華僑城全資子公司華僑城(雲南)投資有限公司占世博集團股權比例為51%,占文投集團股權比例也為51%。
華僑城官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改組之後,世博集團和文投集團將融入華僑城集團全面布局雲南全域旅遊的戰略,搶抓大旅遊時代、大服務時代的發展機遇,推動雲南旅遊文化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
根據官方資料,雲南省副省長董華對此表示:“此次合作是典型的大企業、大資金、大平臺的合作,是華僑城集團的優勢和雲南優勢旅遊資源的結合,這種結合必將大大促進雲南旅遊強省的建設,必將大大促進雲南旅遊產業的發展。”
雲南是中國傳統的旅遊大省。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境內共接待遊客40億人次,其中雲南省就接待海內外遊客約3.29億人次,約占全國的十二分之一,位居各省前列。“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委、省政府將旅遊文化產業確定為全省重點培育的八大產業之一,旅遊強省建設進程加快推進。
然而,作為旅遊大省的雲南短板十分清晰: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需進一步完善;尚未找到一個城市能夠成為雲南省的旅遊集散地;景點資源過於分散,缺乏全域旅遊的大規劃和全局性;缺乏大企業的介入引領、大資金的進入支持,尤其是無法利用資本市場和互聯網的優勢。
資料顯示,2017年,雲南省制訂了全域旅遊創建實施方案,明確了將在“十三五”期間通過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形成一批全國性旅遊產品、國際性旅遊品牌和知名旅遊目的地。為了給全域旅遊開發提供支持,雲南省提出了“大企業引領,大項目帶動和大資金介入”的三大戰略,並最終在眾多謀求參與雲南全域旅遊建設的企業中,選擇了華僑城集團。
華僑城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2016年末總資產達到1700億元,年接待遊客3120萬人次,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累計接待遊客量超3.5億人次。
引領文化旅遊產業多年後,華僑城於2015年提出了“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全面參與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全域旅遊大開發。
在新模式助推下,近兩年華僑城城鎮化項目在廣東、四川、雲南、海南、山西、河北等地快速落地。
值得關註的是,2016年,為支持華僑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國家開發銀行近日開出大手筆授信單,首期授信額度1200億元。此舉為華僑城產業發展提供了長期、穩定的金融支持,也再次釋放了金融行業對華僑城發展模式和前景看好的信號。
“把雲南打造成第二總部”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全域旅遊被認為是有效載體。為此,華僑城在旅遊資源豐富的雲南省、海南省積極布局全域旅遊。
其中,華僑城在雲南的布局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華僑城組建了雲南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建設雲南陽宗海項目。項目占地7平方公里,定位為國際級生態度假區,原規劃建設聖托里尼度假小鎮、法國文化鐵路小鎮及雲海谷運動小鎮。
第一財經記者從華僑城獲悉,現完成兩個經營項目的開發,後期結合雲南省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深度開發石林-九鄉-陽宗海一線。在全域旅遊的背景下,雲南旅遊成為華僑城的戰略重心,是華僑城全域旅遊的踐行者、區域發展的賦能者、國際業務的探索者。
此次合作開創了兩大創新。一是央企參與地方國企混改,打造了典範和樣本;二是金融平臺整合模式的創新:通過資本方式,華僑城介入雲南新一輪旅遊強省戰略及省級國資企業改革和重組,整合資源,改變雲南旅遊“小而散”的現狀,形成規模,拉動引導,推動雲南的旅遊產業升級,實現“調結構”為主的“供給側改革”,借此培育出國內名列前茅的、航空母艦級的旅遊企業。在兩大創新中,華僑城的“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金融運作雲南三個國資平臺,華僑城掌握了上市公司“雲南旅遊”,控制了世界文化遺產“元陽梯田”景區、中國最低緯度的終年積雪雪山“昆明轎子山”、世博會舉辦地“昆明世博園”、地下溶洞群“九鄉景區”以及“雲南十大文化旅遊名片”之一的祿豐恐龍谷、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麗江老君山、香格里拉藍月山谷和巴拉格宗、黑井小鎮等知名景區。
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華僑城將通過資本優勢破解資金難題,利用PPP模式,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集散地建設上予以投入,為雲南全域旅遊建設提供資本保障。
接下來,華僑城(雲南)投資有限公司將繼續對“旅遊+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破題。通過雲南智慧旅遊項目——“雲南旅遊E卡通”,統籌二十多個4A級以上景區及其市場運營,並以旅遊資產證券化手段,構建“旅遊+互聯網+金融”大平臺,實現產業策劃、運營管理和金融資本全要素的整合。
在華僑城“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互聯網+金融”兩個創新發展模式的助推下,雲南全域旅遊產業及相關基礎建設有望取得新一輪發展,從而實現“十三五”末雲南年接待遊客量突破5億人次的目標。
華僑城表示“非常看好並堅定不移地把雲南打造成第二總部”。華僑城官方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上述合作塵埃落定後,2017年華僑城將繼續加深與世博、文投、城投三家企業的合作,落實今年起在雲南逾千億投資(含1000億PPP)的投向和路徑,全面啟動雲南全域旅遊及產業升級,提升雲南旅遊的品牌形象。
第一財經記者從華僑城獲得的資料顯示:除了與雲南省內大型國有企業的深度合作,華僑城還與雲南省政府、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持續推進騰沖、香格里拉大環線、麗江瀘沽湖及玉湖村、石林幻多奇項目、普洱景邁山,乃至貴州“天眼”景區、江西安吉等項目的調研和拓展。
此外,華僑城還在熱門旅遊地的沿線如香格里拉、麗江、騰沖、普洱、元陽、建水等地選取20個特色小鎮或村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