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廖駿倫投資之假想-威利國際(0273)、民豐控股(0279)

(先列出前科及總結,後補上資料)

webb-site.com/articles/traingames.asp

Eugene Chuang, CRIGHK and Forefront

Now, what was that "similar action by an independent party"? We think they must be referring to HCA2432/2007, in which Capital Union Inc (Capital Union) sued CRIGHK, and applied for "summary judgement" (which basically means a judgement for the plaintiff without trial of the issues, if the case has no realistic defence). The "principal shareholder" of Capital Union was Eugene Chuang. The claim was based on two loans made by Capital Union to CIGHK dated 15-Aug-07 for $100m and 23-Aug-07 for $50m.

....

The judgement continues:

Mr Chuang says that he agreed that the Plaintiff would lend the Defendant a total of HK$150,000,000 to purchase shares in Forefront, .... He says that Mr Wang gave him authority to purchase Forefront shares on behalf of the Defendant, using the proceeds of the loans, and that he duly did so, acquiring a total of 140 million shares in Forefront for the Defendant on 14, 15 and 22 August 2007, at a total consideration of HK$204,135,963.38 using the loan from the Plaintiff and the margin facilities from Chung Nam"

...

This sounds implausible to us, because in effect, CRIGHK would be getting a 100% loan from Mr Chuang's companies, without any collateral, against a small-cap stock which, even on a good day, you could not borrow more than 50% for. But we continue with the judgment:

"The Defendant’s version of events is very different.  It says that it was in fact Mr Chuang who wanted to acquire shares in Forefront, and that he suggested that instead of doing so himself, or through companies controlled by him, he should do so using the name of the Defendant.  He explained to Mr Wang that by doing this, it would create the impression that a substantial Mainland company associated with the Ministry of Railways was acquiring a significant stake in Forefront, which had just acquired the shareholding in Natural Harvest and thus an interest in the joint venture.  This would be likely to cause the value of the Forefront shares to rise, to Mr Chuang’s advantage.  The Defendant says that Mr Wang reluctantly agreed to this, as he did not want to jeopardise the substantial investment that was to be made in the joint venture."

Now that sounds much more plausible - using a big name to promote the stock.

小小的筆者推論: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9964
個局可能是某人同佢講,你唔夠錢,不如我借隻殼畀你玩,試下買了你父母的股票,錢由我出,如果能夠整合到你家族的權益,我又賺到錢,又賣到隻殼出去,這就一舉兩得

技術上我猜是一個人借錢給另一個人,這筆錢就用來認CB,新股是利息,CB得來的錢就買了那些集團股票,點知就出了差錯,被迫蝕讓。那蝕讓的錢都要還的,所以就有部分的錢轉入證券公司,套番出來先,賣集團蝕了的錢用入股方式還番畀他,咁又多了個炒作題材。

但整體上,某人又多了四億幾生錢入去這個集團入面,又可以玩耐D,睇番Webb先生寫過的火車古仔,呢條橋是用過一次,所以照辦煮碗的機會好大

投資匯網主股海神尼聲稱要打劫莊家的人,跟住就被打劫,或他們才是得益最大,招數根本和他們一夥人玩736、767一樣。人地就是想你注意這個暴升,並預你咁玩,就要發大來搞,唔好咁神祕啦,但是我絕對不建議全部讀者沾手,這些人,還有協助他們,只會造成更多人的不幸,絕不可以因為佢細細個被人欺負,就要害我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2

一位產品經理的創業假想:碰瓷專業戶!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2/56532.html

嚴重聲明:該方案純屬個人扯淡專用,不涉及到教唆社會違法犯罪,如若發生,與本人無關。

創業初衷:個人有一輛死飛(沒有閘的自行車),買了沒多久,出的事比較多,前前後後被撞以及撞別人四次,可是每一次我都很瀟灑的不計較,繼續乘著風而去,但是養成了我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每次騎在路上我都擔心有人從後面撞我,已經有陰影了。

一日和小夥伴出去刷街,我調侃說可別又被撞了,小夥伴說:「沒事,要是你再被撞了,你就躺地上,我幫你要錢,專業的!」,哎呀,一語驚醒夢中人啊,這也不失為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啊,過不了多久我就可以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下面來說說我的構想,純屬天馬行空,切莫當真。

首先要成立北京國際碰瓷科技有限公司,我們的願景就是:碰瓷到底,跟丫死磕!

組建團隊:體能訓練團隊、談判團隊、策劃團隊

體能訓練團隊:身體結實的小夥子*2、健身教練*1

詳解:教練為小夥子們制定撞摔訓練計劃,每天撞樹跳牆,跑酷側空翻都要有,要練就一身一碰就倒,一磕就摔,什麼側空翻,空中轉體360統統用上,就是要摔的華麗,摔的挑不出毛病,既摔不出重傷還能讓人覺得逼真,對了,還得培訓下小夥子們的演技,什麼哭爹喊娘的、得理不饒人的、幽怨眼神默默啜泣的統統用上,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使用不同的技能,可以製作出一個套餐表,也方便按勞動成果發放工資,諸如:

A類:輕傷針對情況:輕微剮蹭

使用技能:一碰就倒幽怨眼神

勞動報酬:基本工資100+10%索賠提成

B類:重傷針對情況:撞飛3米開外

使用技能:一撞就側空翻滾出3米哭爹喊娘

勞動報酬:基本工資500+30%索賠提成

C類:一級殘疾針對情況:撞出5米開外

使用技能:空中轉體360,,抱腿翻轉2周半得理不饒人

勞動報酬:基本工資2000+50%索賠提成

談判團隊:白臉律師*1、黑臉律師*1

詳解:白臉律師就站在肇事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我們的客戶展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感情攻勢,必要時刻還要和黑臉律師掐起來,以及討價還價;黑臉律師就是要來橫的,開價要高,態度要專業,顯出專業素養,但要強硬

策劃團隊:編劇*1、道具*1、攝影*1、攝像*1

詳解:現在已經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時候了,編劇要根據不同的路況,不同的車型、不同的使用場景策劃出不同的被撞方案,以及不同的碰瓷方案;道具也是要不斷的提供裝備支持,同時也要把車改裝的非常易碎,最好就是一幢車軲轆就飛;攝影攝像要做好全程全方位的記錄,以備證據,甚至可以出套全輯賣給電視台。

有了團隊,剩下的就是要考慮目標用戶了

目標用戶:中高收入人群,最好還有點身份地位,不願意把事鬧大,時間寶貴,座駕價位50萬起,首要瞄準沒有主見的富太太們。

核心訴求:時間成本比較高,出了事喜歡私了,不願意耽誤時間,更不願意把事鬧大

用戶體量:單就北京而言,流動人口2000萬人,年薪100萬以上以及配偶群體保守有200-500萬之間,客單價平均以2萬計算,市場空間400-1000億規模。

獲取用戶渠道:以聚焦的富人區為主,同時購買用戶數據,篩選目標用戶人群。當然每個區域內作案的頻率不能太高,不能引起大家的懷疑。

用戶有了,核心訴求有了,下面就要對用戶制定相應的產品方案

產品體系:針對不同用戶參照上述套餐表推出A/B/C三類產品,客單價分別為5000、30000、100000

商業模式以及應用場景:

商業模式:以較低的人力成本,配以專業的策劃和談判團隊,針對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制定相應的事故現場,賺取巨額索賠

應用場景(工作手冊):

1、踩點

選取目標事故現場,確保人少車少,沒有保安,有攝像頭,最好是個丁字形路口,有一定障礙物(若沒有道具團隊要製造障礙物)

2、設計劇情

策劃團隊根據事故現場,設計三套方案,兩套可選擇方案,一套後備方案,每一套方案都要設計好突發情況預警方案,力求現場節奏快、逼真、無破綻,在節奏的把握上可通過事故本身把用戶的關注點都吸引過去,讓其沒時間去思考事情發生的邏輯和其他,談判團隊力求快節奏的解決問題

3、綵排

一定要進行多次綵排,把每一個細節都過到位,每個人的工作流程都排練好,各個團隊之間的銜接工作一定要做好,排練也要多注意到突發情況,抓好可能出現意外的節點,儘可能的多而全的考慮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對策

4、實施

最好確定好每個人是否到位,受害人提前醞釀好感情,攝影攝像一定要抓拍到位,且還不能讓攝像頭拍到,當然這個劇情也是可以設計的,力求從開始到結束10分鐘內結束

哎呀,到了最後還忘了一個很重要的一個點,要是遇到真的很麻煩的主,一定要配好假警察團隊,力求補場撮合到位。

如果這樣的話,過不了多久我就可以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其他還有很多沒有想到位的地方或者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補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93

尋找你生意上的假想敵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14/876144.html

總有一股力量在引導新進入者進入市場,作為行業的現有從業者,你如何確保自己不會被取代?

幾周前,我像往常一樣步行去上班,路過北京建國門地鐵站時驚奇地發現,往日堵在人行道上的一隊三輪車不見了。這些車通常會等在那里,拉上乘客後將他們送到目的地(當然要收費)。但這條人行道並沒有比之前通暢多少,因為又被一隊待客的兩輪摩托車占據了。

我有些奇怪這是怎麽回事,到了辦公室後,就做了一些搜索。原來前一天,北京政府打擊非法運營的三輪車。因此,很多三輪車被清出了那條街,它們原來的位置立即被兩輪摩托車占據了。

我目睹的這一變化除了改變了一部分人的日常通勤方式之外,也提供了一個鮮活的例證——在經濟學領域,最強大的市場力量之一就是新進入者。來自新進入者的威脅是對現有行業從業者的重要約束力量。如果一個行業很容易進入,那麽相關從業者的價格和利潤將受到限制。如果從業者試圖哄擡價格,業外人士就會進入該市場,提供較低的價格。這促使從業者保持誠信,並將價格保持在令消費者受益的低水平。

長遠來看,潛在的市場進入者會起到相當於創新推動者的作用。如果現有從業者不思進取,與消費者的需求脫節,就會被能提供更有競爭力產品的初創公司所取代。這促使從業者必須不斷進取,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由於市場新進入者的力量如此強大,每位管理者都應據此評估自身公司的策略。我在街上目睹的現象中就蘊含了三個問題,值得每位管理者捫心自問。首先:誰是我最可能面對的市場新進入者?我在地鐵站的所見顯示,如果三輪車將價格提得過高或提供的服務不好,則兩輪摩托最有可能取代三輪車。

獲得合法牌照的三輪車重新開始營業時,應當牢記這一點。有時,你最可能面對的市場進入者或許不那麽容易被發現。很多顛覆行業的新進入者都是不顯山露水的角色。例如,大多數電視臺從未預見到它們將與網上的用戶生成內容競爭。

要預測誰將進入市場很難,但總有些潛在的對象可以考慮。要警惕供應商向前整合。生產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臺灣合約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正在嘗試打造自有手機品牌。同時也要警惕采購方向後整合。電子商務公司京東(JD.com)最初聘請外部公司遞送產品,如今已組建起自己的分銷網絡,可以為中國206個城市提供次日送達服務。

提供互補服務的合作夥伴也要小心。谷歌(Google)起初提供的搜索和地圖等移動服務是基於其他公司的操作系統之上,後來也決定打造自己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旗下的支付寶(Alipay)業務一直與傳統銀行合作,實現用戶賬戶資金的流轉和清算。但最近阿里巴巴獲得批準,將推出自己的存款和貸款服務。

第二個問題是:市場新進入者將構成多大威脅?威脅越大,就意味著你要努力做得更好。摩托車對於三輪車的威脅不大。我以前經過地鐵站時從未見過摩托車,這說明潛在乘客並不把它們視為三輪車的良好替代對象。但在其他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要大得多。隨著騰訊(Tencent)微信服務的迅速興起,中國三大移動運營商的短信收入陡然下降。

微信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它允許用戶錄音輸入,不一定要打字,節省了用戶時間的同時,還能更好地傳達使用者的情感。盡管運營商仍能從微信的使用中獲得一些數據收入,但這遠遠少於短信可以帶來的收入。如果有潛在進入者會對你構成很大的威脅,那麽不妨現在就開始考慮對策。

第三:事情發生的速度會有多快?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在告訴你,你有多長的時間進行準備。兩輪車的進入特別突然。他們一夜之間填補了無證三輪車留下的空缺。通常情況下,後來者進入市場的速度沒有這麽快。要建立起可與百度競爭的搜索引擎業務,所需的時間顯然要比騎著兩輪摩托出現在建國門地鐵站外長一點。

作為管理者,你應當考慮盡可能地延長新進入者進入市場的時間。例如,阿里巴巴利用其在線交易平臺收集用戶的信用信息。它收集信息的時間越長,獲得的信息越準確。任何希望與阿里巴巴競爭的人都需要至少花相同的時間來搜集這些信息,才能提供同樣準確的信用評分。

如果你正確地預見到了新進入者,及時采取行動預先阻止,你就不會看到新進入者。但你應該繼續預想未來有哪些假想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96

你的假想敵是誰?

2016-06-20  TCW

台灣是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嗎?

從某個角度來看,是的,高度競爭。從電子業到服務業,只要某個產品暴紅,刷!人們群起模仿。所以,任何新產品拿到台灣來販售,超額利潤立馬消失。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一直是低度競爭的市場,因為大家習慣在同一個小圈圈內騎馬打仗,同樣的產品、市場、模式,最後能競爭的,只剩下價格。

為什麼不跳出框框去打仗?

跟假想敵有關。

在我們的教育裡,比序很重要,孩子得在同儕中爭個你前我後,爭的只是分數,很少是創新的想法。因此,假想敵很容易被設成分數好的同學;到了職場,假想敵變成辦公室裡的績優同事;即便當上老闆,假想敵也常只是現在的同業。

因為假想敵設得很保守,很同質,於是,要超越假想敵,模仿成了最快的捷徑,長此以往,自我限縮。

所以,你的假想敵是誰,這無形中決定了日後的格局。

五月份的〈台灣哥倫布〉專題,我們介紹了一群把假想敵設在全世界,勇敢航向異域冒險的年輕人,這專題獲得許多回響。本週,資深記者林俊劭再接再厲,挖掘到一位雲端上的台灣哥倫布。

他是個平凡的七年級技職生,卻用不一樣的戰法,把一顆顆的台灣爆米花,用高檔價格賣進十一個國家。我們說,他就像雲端上的台灣哥倫布,人在台灣,總部在台灣,卻用實體加電商的方式,跳出台灣,征服新戰場。

五年前,他的公司還小,員工不到二十人,連台灣都還沒站穩,他竟然就把業務部門拆分成海外部與國內部,別人勸他務實點,他說,他的假想敵是擁有六十七年歷史、世界最知名的爆米花品牌。

這個巨人假想敵,帶領著他攻進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印度、澳洲等國,今年他還打算進攻韓國、泰國、阿布達比。

從這位爆米花小子的故事,你可以看到,假想敵的力量有多大。

撰文者郭奕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70

死在小確幸假想中的小店老店(2017/6/22)

2017-06-22 NM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曾是世界的輕工業重鎮;港商甚至發展出一套讓勞工承包手作生產的制度。早一代人集體回憶中的「穿膠花」,可謂今天「將閒置資源極大化」的共享經濟的先行者。

在這種高度有彈性的生產模式之下,香港也出現了相應的零售市場環境。廠商將部分產品外銷,也有部分在本地出售。當年還未有大型連鎖店;高級的貨品和進口貨在百貨公司出售,其他的就透過各種小店和小販出售。這種分銷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廠商和各小店小販的關係網。不同產品行業,各自發展出一個由生產到批發到零售的網絡,這就是大多數人所認識香港的生產價值鏈。

八十年代,生產外移,價值鏈的結構也漸漸出現變化。左派一直恨之入骨的全球化,使零售業變得資本密集,愈來愈多的連鎖店,透過資本操作來減低成本,結果卻令到許多低收入家庭本來負擔不起的日用品,像冷氣和微波爐等,價格愈來愈便宜。過去廿年,國際貿易在物流和資訊技術的進步下,令市場變化愈來愈大;像阿里巴巴,就是大陸廠商向世界各地零售商批發的平台,漸漸變成向消費者直銷的平台。

大批量生產賺錢產品,已經是紅海式的割喉競爭;薄利多銷的背後全是資本密集的操作,是連鎖店的世界。但與此同時,微生產革命,卻為小店開拓了新的生存空間;只不過今天小店的銷售渠道,不可能再單純依賴傳統的實體店鋪,賣的產品也不可以是簡單的大批量生產商品。就算是小本經營,在今天要成功,也要走 Online-to-offline(O2O)的策略。更正確一點說,愈是小本經營,就愈要利用新的競爭環境,尋找生存定位。應運而生者,有王維基的網購平台;大陸資金的網購平台,最近也進軍了香港市場;主打有本地貨的,則有「士多」和「土炮」等。

「我不管世界怎樣變。我只是希望停留在三、四十年前那樣;簡單地買賣消費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為什麼政府不可以回購領展,然後讓我們用低廉的價錢租鋪,讓我們繼續營運下去?」將小店老店消失,全部推說是租金貴,是捉錯用神。真正應該問的問題是:「為何別人有能力負擔更高的租金?」事實上,過去廿年,也有人可以像賣米線的譚仔般,由一間鋪發展成上十億價值的企業。順帶一提,有資料顯示,譚仔和同類食肆,生意收入最高的鋪頭,正是位於領展商場當中。市場的公義,就是讓做對了決定的人,得到回報。另一邊廂,市場也是淘汰的過程;被淘汰的人,最大錯誤就是將對未來的預期,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之上;假設市場不會變,正是個致命的錯誤。說白了,就算政府免租將所謂的老店小店保育下來,最終也只是門面功夫,另類博物館,對幫助基層市民,真正意義委實不大。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會扶持某些行業和企業,結果卻衍生出各種既得利益和「殭屍企業」,要永遠靠吸別人的血來續命。不願意進步的社會,才是對我們的下一代最不公平的社會。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作者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7

印度海空軍演習視中國假想敵

1 : GS(14)@2017-02-12 13:52:26

印度海軍和空軍近日展開長達一個月的大規模演習,出動了包括新型航母、核潛艇、蘇30MKI型戰鬥機等頂級裝備,並在演習作戰中,假想印度與別國發生衝突時的應變。當地電視台將此次演習解讀為針對「假想敵中國」的軍事行為。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本月8日報道,印度海軍近期在西海岸舉行名為「TROPEX2017」的軍事演習,將持續一個月。演習出動海軍、空軍和海岸警衞隊三個軍兵種,以及海軍所有類型的作戰艦船超過60艘,包括新近從俄羅斯引進的「超日王」號航母、核動力攻擊潛艇「查克拉」號等。


之前只針對巴基斯坦

雖然印度軍方只是描述性地公佈演習的照片和短片,但電視台的報道中,把此次演習解讀為針對「假想敵中國」的一次軍事行為。報道又特別強調,查克拉號核潛艇潛伏在距離果阿邦海岸200公里外的海域,模擬搜索攻擊中國核潛艇和巴基斯坦常規潛艇等水下兵力。報道引印度消息人士稱,這次演習不同於以往的一點是,過去演習活動中,印度只考慮巴基斯坦海空力量的威脅,但中國過去三年間在印度洋開始部署核動力和常規潛艇、戰艦和補給艦,此次演習活動中,中國因素成為主要的目標焦點。中評社/環球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2/199256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