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金融科技大爆炸:用資本砸出一個未來

2015年是蔣韜和同盾科技公司的幸運之年。

在此前一年,蔣韜所創立的這家公司轉入大數據風控領域,但一整年“基本沒有任何收入”,以至於看不到未來的公司首席科學家選擇了辭職。中國金融科技浪潮奔湧而來,使得同盾科技免於擱淺,而且公司發展平穩上升。

從2013年開始,中國在政策層面放松民資參與金融領域的限制,移動支付、網絡信貸等領域日新月異,旗下擁有支付寶業務的螞蟻金服短短數年間已經坐擁近4000億估值。從用戶數量、融資金額等維度衡量,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甚至將美國甩在了身後。

誰是這一蓬勃發展新興領域的背後推手?

崛起之路

蔣韜剛開始創業的時候,走了一年時間的彎路。

2013年蔣韜離開阿里的技術管理崗位,與幾位合夥人創立了同盾科技公司。“開始並沒有想得那麽清楚到底要做什麽”,蔣韜和他的同事們選擇了最熟悉的那條路來走:開發企業級軟件,幫助企業做風控項目的外包服務。

蔣韜很快發現在大公司里能輕而易舉實現的目標,在初創公司則舉步維艱。

“純做軟件這個事太苦了太累了!企業會提各種各樣的需求,這個創業的團隊服務五家或者十家機構還是可以的,但很難快速擴張,”蔣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開始做這個(風控項目外包業務)實在沒辦法,要掙錢嘛。”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年時間,到了2014年,原來業務難有進益,公司的幾位創始人商量改弦更張,將公司業務方向轉到大數據風險控制領域。後者的特點是前期投入大,短期難以看到收益。有一段時間,同盾科技的幾位創始人很糾結,舍不得放棄現有的企業級服務,又要分出人力財力去探索大數據風控市場。

2014年整整一年時間,正在轉變方向的同盾科技“基本沒有任何收入”,蔣韜說。這一年,公司是靠此前從華創資本、IDG資本、寬帶資本等融得的資金支撐。

彼時,同盾科技新的發展方向大數據風險控制服務領域,是基於更優質的數據源,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風險評估,並以此改善金融服務。銀行業已經有相對成熟的風險評估和控制體系,真正對同盾科技業務有需求的並非此類傳統金融客戶。

“的國內金融領域,沒有解決的痛點、沒有滿足的問題還很多。”華創資本管理合夥人吳海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在2013年就主導了華創資本對同盾科技的天使輪投資。“金融機構從來不理300萬元以下的借款。不是說這些借款300萬元的公司沒有信用和數據,而是(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辦法覆蓋和衡量他們的信用,有效地發放和管理借款。”

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估計,中國有21%,甚至更高比例的人沒有被傳統的金融服務所覆蓋。這恰恰是中國“另類金融”的發展空間,網絡金融服務的崛起,造就了同盾科技的大批客戶。

政策鋪陳,對中國非傳統金融服務的發展舉足輕重。

2013年7月5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一指導意見被業內稱為“金十條”,鼓勵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

在政策釋放紅利的當年,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額寶推出,規模迅速擴展到5000億,一舉成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余額寶教育了整個個人理財端和大眾消費者市場。”吳海燕評價說。

從此是中國非傳統金融服務風起雲湧,移動支付、網絡借貸業務風頭強勁。安永的數據顯示,中國網絡借貸的市場規模在2015年一度達到了8500億元人民幣。網絡借貸市場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對風險控制服務的需求。2015年,同盾科技迎來了業務的爆發式增長。

據悉,目前同盾科技接入客戶量超過了6000家,平均每日API調用量超過4000萬,調用總量超150億,日均借貸調用量超300萬。雖與大蜂數據、APIX等大數據風控企業的"江湖大戰"從未停歇,但同盾科技已經占據了市場一席之地。蔣韜將之歸功於“趕上了新金融領域的爆發”。

據安永方面評估,在“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風險評估”的數據分析這一金融科技子行業,中國已經發展成熟。同樣已經發展成熟的還包括了主要由P2P和支付平臺提供的網絡借貸、通過社交媒體和公共平臺提供的支付和轉賬服務,這些領域的成熟令“中國正在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強國”。

資本的勝利

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成功,吸引了來自國外的“學習者”。

3月16日上午,比利時第三大銀行Belfius的CEO與該行20余位高管到訪上海仲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交流金融科技在中國的發展。後者旗下的“眾托幫”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網絡互助平臺。這類平臺通過互聯網迅速集聚大批用戶,提供“網絡互助”模式達成會員互幫互助,用戶只需要預存十元的互助金即可加入互助計劃,最高可獲捐30萬元的醫療救助金。這一平臺應用了區塊鏈技術以防止用戶信息的篡改。

“之前沒有意識到區塊鏈可以應用於貨幣(指比特幣)以外的領域”,比利時Belfius銀行的CF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中國的企業交流後才知道區塊鏈還可以用於醫療和保險等行業。

在為期一周的中國行程中,Belfius高管們三天時間在上海,三天時間在蘇州,集中完成了了近20家中國創新企業的交流。

中國在移動支付、網絡借貸、大數據風險控制等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令世界矚目。什麽因素促成了這一成就?

蔣韜個人經驗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是靠資本大量投入“硬砸出來的”。

自從2013年10月份成立以來,同盾科技維持了一年一次融資的節奏。最早的一批融資來自於IDG資本和華創投資的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緊跟著是2014年8月份來自寬帶資本領投、線性資本跟投的A輪千萬美元投資,繼而是2015年5月份啟明創投的B輪3000萬美元的投資,尚珹資本和元禾重元投資則在2016年4月完成了向同盾科技的B+輪3200萬美元的投資。

“每一輪的融資給同盾註入了新的活力”,蔣韜評價道,“我們可以找一些更好的同事加入,帶來更好的營收。”

吳海燕關註到,在2013年政策尺度放開後,一大批VC機構開始關註和活躍地投資於金融科技領域。在投資同盾科技之前,華創資本已經投資了移動理財服務的銅板街,2014年又投資了現金巴士,這是一家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信息,為促成個人與個人之間微小額度借款提供服務的創新公司。

中國投資者對於金融科技的興趣遠超過全球同行們。

“去年二、三季度開始,全球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是在下降的,下降幅度達到46%”,安永金融行業銀行轉型和創新團隊執行總監吳大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同期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則增長了42%。

吳大維認為,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人才、政策和需求方面都相當強大,但對比英國,中國真正的競爭優勢是資本。安永測算中國在2016年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直接投資達到了560億元人民幣。

螞蟻金服在2016年4月完成的B輪融資就達到了45億美元。它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板塊,涵蓋了中國最重要的支付平臺之一支付寶業務。螞蟻金服B輪融資新增戰略投資者包括一批具有國資背景的投資者,包括了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信托分別領銜的投資團,中國人壽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中郵集團、國開金融以及春華資本等A輪戰略投資者也跟進了投資。

安永方面評估稱,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較易獲得融資,其中包含了750多家政府主導基金的巨額國有投資和活躍的IPO市場支持。從地方層面看,北京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中尤其重要,2015年北京一地就吸引了占全國65%的金融科技投資額。

“2016年北京在金融科技領域的融資額超過了矽谷。”吳大維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下一站

“在中國大的城市誰還用現金啊,刷卡都很少了。”蔣韜說。對比美國,中國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2015年,中國已經有超過3.58億的用戶使用了移動支付服務,而且這一數字還在繼續增長。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但騰訊旗下的微信在移動支付領域正在迎頭趕上。

同樣的,網絡信貸領域在中國的發展也已經成熟。吳海燕分析稱,2012~2016年做得比較好的金融技術初創公司很大一部分是信貸服務相關的:要麽把自己變成小貸公司,要麽變成助貸機構,幫助做信貸評估。

BAT在中國幾乎滲透到金融科技的各個細分領域,呈全方位全面的鋪開狀態。不過吳海燕認為,金融科技領域並沒有一家企業壟斷之虞。

“互聯網行業是先把規模做大,再考慮練內功,否則很容易早早地被幹掉”,吳海燕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金融相關領域則一定要考慮先做強,再慢慢做大,否則一旦做大後出現問題則積重難返。就像銀行、券商領域,最大的公司也難以占據行業百分之十的市場份額。金融科技的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可能存在幾家大的優秀企業共存。

中國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中,相比成熟的移動支付、網絡信貸、數據分析等子行業,區塊鏈技術盡管近年火爆,但在中國還處於“新興”階段。

井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兼CEO武源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區塊鏈是一種由各種技術和通信協議組成的互聯網全新的底層軟件基礎架構。最早被用作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為比特幣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流通和支付結算網絡。目前該技術已經演進到第二個階段,即一些應用場景已經可以和該技術結合。井通是“矽谷技術、中國公司”,2011年由幾位華人科學家於矽谷發起成立區塊鏈技術團隊,開始從事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並於2015年正式落地國內。

區塊鏈技術創新是在開源社區誕生的,由於其底層的架構不是為了商業場景來設計的,因此,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商業應用場景廣泛落地的最大瓶頸,還是在底層技術的成熟度上。區塊鏈技術每一個層次的成熟度發展是不一樣的,市場可以根據每個層次的成熟情況,推出相應的區塊鏈產品。

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的應用場景正在逐步拓展,目前已經有航空公司、保險公司使用區塊鏈做積分管理、眾托幫等類網絡互助平臺用於用戶登記。井通科技與合作夥伴一同推出的“企業級錢包”為海航集團成員企業提供了“采購信息——資金流轉——結算”全流程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武源文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剛剛起步,中國與矽谷基本上是同步進行,而中國在應用場景的創新上遠遠領先其他國家,相信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價值互聯網的未來在中國。

但吳大維認為,短期內不應對區塊鏈抱有太高期待。“作為風口上的熱詞,大家一口咬定它會改變整個金融生態圈”,據他觀察,現在區塊鏈還處在一個概念性階段,還沒有看到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嫁接到區塊鏈上後讓大家眼前一亮。

“太熱了,氣球會飛到天上去,但怎麽落下來是個問題。”

相比於中國金融科技的躍進,監管也在補位。這在P2P領域表現得尤其明顯,由於2016年P2P跑路頻發,監管政策逐步收緊,這一領域的融資額也在大幅下滑。不過這並不意味著P2P業務被判了死刑,“如果P2P規範好的話,地下金融可以陽光化,”吳大維說,“大家認為P2P幾乎走到了死胡同,但我個人認為,這一塊遠遠沒有達到市場需要的程度。”

消費者數據采集等領域也面臨監管缺失。

“國外企業大部分考慮個人隱私,比如性別、年齡、住址、郵政編碼等,都不能用在信用評級里,更別說購物的消費記錄了。”吳海燕說。但反觀中國,“現在數據滿天飛,什麽數據都拿得出來,找得到。這是不是不對?”盡管已經有一些合規政策的推出,但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仍令個人隱私保護面臨巨大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