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客觀整體看待市場流動性缺口:並非“錢荒” !

3月21日,IBLI指數(交行“艾布力”指數)達129.46,為近一年多以來流動性指數峰值水平。市場流動性在季末種種因素影響下趨緊也許是客觀事實,但也未必有如2013年"錢荒"一般事態嚴重。

IBLI指數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交易數據為基礎,通過對不同期限分市場進行流動性指數模型測算,並進一步構建反映當前銀行間市場整體流動性狀況的綜合性指數。"艾布力"指數高於200,表明當前市場流動性趨緊、風險高;位於 40~200 之間,表明市場流動性已有趨緊態勢,風險較高。3月22日,該指數顯示流動性正常。

市場表現出的緊張,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資金融出方減少,調劑不暢等等原因。市場對於流動性狀況的反應有時會與央行實際投放操作表現得似乎不一致,譬如3月21日市場感覺較為緊張,而央行3月22日凈投放規模並未放量。

其原因在於:個別或是局部機構資金緊張所引起的市場擾動通常不能與整個金融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缺口大小劃等號。微觀上,由於機構間債權債務關系的存在,各家機構流動性缺口的加和可能遠遠超過市場整體流動性缺口規模。

由於同業機構之間的借貸關系(比如發行同業存單之類產生)形成了交織的複雜網絡。當規模並不算大的市場整體資金缺口集中在個別或部分機構,這部分機構的流動性壓力就可能影響傳染與其有借貸關系的其他機構,進而導致其他更多機構也出現緊張和資金缺口。這時候就需要市場去進行調劑,市場氛圍越緊張,調劑價格也就越高。

通常市場反應和央行的操作似乎不一致就在於,央行或許更多地從全局系統性地考慮,而機構往往著眼於自身流動性狀況。舉例說明,比如某個時點,少數幾家大機構資金缺口1000億元,從全局而言可能央行會增加流動性供給,平抑市場波動,市場流動性緊張的情緒可能不易擴大化。

再者,某一時點上多家中小機構形成的市場整體資金缺口僅為500億元,由於規模有限,可能監管部門並不一定會進行凈投放操作,然而由於眾多機構間資金缺口關系相互影響,則導致市場緊張情緒高漲。

事實上,從全局來看肯定是1000億缺口那天,流動性更緊。因此,若要觀測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缺口,從央行的政策取向和投放情況來間接判斷可能更為準確。比如:穩健中性政策周期中,央行凈投放不多,或者幾乎維持平衡操作,那麽大致可以說明市場整體的資金缺口不會太大;偏松的政策周期中,凈投放不多,則可大致認為市場整體資金有所富裕;其他情況以此類推。

短期內,我們認為,季末MPA考核關口下,關註流動性理應全局地從貨幣政策導向、政策工具使用情況,並結合市場交易量價綜合判斷,如此更易了解或接近當前的真實情況。(作者系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