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ChinaJoy就像是一場熱鬧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簡稱)發佈會,幾乎每個有頭有臉的手游公司都公佈了自己的IP計劃。
網絡作家唐家三少高調表示,「我推一款遊戲保證讓你月收入過千萬 」,「你做我的IP肯定能主權乃安不賠錢」。不只是唐家三少,產業鏈上的各方都蠢蠢欲動——好的IP背後擁有一群潛在的遊戲玩家,他們的粉絲屬性將為遊戲帶來更多收入,隨著手游市場的爆發性增長,IP的儲備往往也決定著一個手機遊戲廠商的競爭力。
能夠貢獻IP資源的不只有網絡小說,影視、動漫畫、電視節目,甚至曾經的知名遊戲都已成為優質IP的主要來源。騰訊動漫旗下的《屍兄》將手機遊戲改編權授予中清龍圖,而青青樹出品的動畫電影《魁拔》也聯手空中網推齣電影同名遊戲,飛流與電視劇編劇於正簽署合作協議,中國手游則一口氣拿到了《航海王》、《火影忍者》、《聰明的一休》、《拳皇97》、《大航海時代5》等IP。
對於IP的價值,蝸牛副總裁孫大虎告訴騰訊科技,「在於帶動用戶下載,發展新用戶」。這就是說,一個用戶熟悉的IP製作的遊戲上線後,不僅會吸引現有的遊戲玩家下載,而且還會帶動那些IP的粉絲成為新的遊戲玩家。
搜狐暢遊副總裁亦王一表示,一方面,IP會讓手機遊戲在廣告效益上得到更高的回報,因為在同樣位置上,以成熟IP製造的遊戲的轉化率會大幅攀升,「這是廣告效應」;另一方面,中國的遊戲一直以來缺少對世界觀的構造,一個成熟的IP將彌補這樣的不足。
對於渠道來說擁有IP的遊戲同樣具吸引力,某渠道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這類遊戲會使其下載轉換率高於一般遊戲30%左右。
但亦有業內人士認為,IP只是為遊戲成功增加了保險係數而已,都看到唐家三少的IP遊戲化成功了,但是另一位起點大神貓膩的IP遊戲化卻並不成功,同樣,如果遊戲品質精良,做到製作高投入和玩法新穎,成功幾率不會低於強IP遊戲。
但兩種觀點背後都暗含對行業內小公司小團隊的擔憂,隨著各類強IP遊戲爆髮式增長,相關IP價格的水漲船高,小遊戲公司的原創產品很難再脫穎而出,而且隨著各類IP陸續與國內巨頭簽約,小公司靠盜版IP一舉成名的可能性也越來越低。
優質IP爭奪加劇 遊戲運營仍是關鍵
面對如此激烈的IP競爭,優質IP資源的爭奪會加強,好的IP轉化的遊戲會降低初期推廣的成本,但能否獲得長期的收入成功,還要看遊戲開發和運營本身的團隊能力。
IDC分析師姜家琳稱,「是否IP化並不會過多影響遊戲本身的質量和受歡迎程度,IP化可能就是遊戲產業由不規範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性特徵,不會對市場競爭有太大的改變。」
一些清醒從業者也已經意識到遊戲本身運營的重要性。周亞輝認為,無論是東方仙俠,還是西方魔幻,所有的題材目前在國內都很火,但遊戲的核心是品質。
孫大虎也表示,IP最大作用是對用戶的感召和意願的培養,而遊戲好不好玩才是能夠讓其生存下去的關鍵。在他看來,選擇一個IP除了粉絲群因素外,一定要尋找有多個個性鮮明的英雄角色的IP,以便將其改造為遊戲角色。
事實上,對於這樣的定式行業內已有一些規律可循。對於熱門的海外IP,要考慮是否會被其他廠商打擦邊球的同時,還要快速將其運營和遊戲設計做到本土化;對於有懷舊風格的IP,要考慮其受眾年齡偏大,具有購買能力的同時卻時間有限,應當將遊戲的玩法設計的比較前衛,以覆蓋更多的人群。
不過,也有一些運營方式會對IP帶來的附加價值造成損害。由於手機遊戲是一個急需突破性,且快讀多變的行業,因此如何能在產品的生命週期內留住用戶兵產生價值,這是從業者所要思考的。目前來看,產業內有兩種主要的方式。
其一,採用不同的IP、利用同一套遊戲操作邏輯。這是在客戶端遊戲就已經存在的一種模式。對廠商來說,這樣做可以快速推出更多的不同風格的遊戲,以滿足不同人群對遊戲的需求。但是對熱衷於某一遊戲公司品牌的玩家來說,他們會因為遊戲邏輯相近而感到厭倦。
其二,以相近的風格,甚至同一個IP推出多款產品。騰訊遊戲的天天、全民等系列就是一個明顯的案例。這有助於用戶在其內部進行轉移,提高用戶留存率。
IP投入應理性 小公司舉步維艱
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樣,競爭也會帶動購買成本的提升。空中網副總裁蔣侃告訴騰訊科技,目前一個IP的授權價格為幾千萬人民幣,在這之後遊戲企業還要負擔額外的研發和營銷費用,甚至在獲得盈利後還要與IP版權方進行分成。蔣侃頗為無奈地說,「好的IP就是如此。」
盛大文學方面也曾表示,對手游公司的授權,很多作品都可以賣出百萬元價格。起點中文網的頂尖作品甚至千萬元的高價也是常態,獲得手機遊戲的分成也能接近10%。
因此,也有一些廠商選擇了原創IP,不過這也意味著更為巨大的投入。賽爾號和摩爾莊園運營方淘米網副總裁葉廈軍表示,其在過去五年投入了3億以打造原創IP,並將在接下來將加速投入,預計規模將達10億。
但無論是購買IP,還是自研IP,前期的投入對廠商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坑」。盛大遊戲CEO張向東表示,手機遊戲行業每年收入的增長是實實在在的,但存在資金投入、研發投入過大的風險,管理不好就會出現問題。
蔣侃也表示,資本過熱就會不自覺地導致投機行為。很多團隊投入幾百上千萬做一兩款產品,維持半年左右就可以賣幾個億,這雖然是商業的成功,但對遊戲行業來說卻並不健康。去年被收購的一些小的遊戲開發團隊現在已經開始出現裁員,或者沒有新的產品問世。
有行業分析師表示,手機遊戲市場保持規模的增長並不存在問題,但不能因為其擁有一個具有競爭力的IP就將其估值提升。
IP的同質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根據IP的不同,有兩種情況:其一,需要購買的IP,以日本市場為例,其一些IP並非由一家企業獨有,因此中國廠商獲得其IP授權後,也應該警惕其他競爭對手也可以變相獲得或同類產品競爭。其二,公共IP不需要購買,如「三國」這樣題材雖然受到玩家的喜愛,但其相關手機遊戲眾多,使得成功者卻少之又少。
手機遊戲已進入IP為王的時代,但真正能夠賺錢的卻並不多,其原因就在於遊戲本身的運營。一旦運營出了問題,就有可能導致用戶的流逝,透支用戶對其產品的耐心。因此,IP是一把雙刃劍。
但儘管IP尚不能成為手游公司制勝的法寶,但隨著IP的大爆炸,小公司小團隊在手遊行業的發展將愈發艱難。在手機終端增長放緩的大前提下,強IP遊戲的分流效果明顯,在渠道和發行商的推波助瀾之下,一些試圖憑藉玩法創新吸引用戶的作品如果沒有強大資金鏈的支持,將很難獲得生存機會。
一位手游開發者向騰訊科技表示,自己的團隊本來想靠盜版IP來做一款產品,這也是過去幾年行業內的普遍現象,但沒想到在此次Chinajoy上,有巨頭宣佈獲得了IP,無論訴訟成本還是對渠道的影響力,自己的公司都無法和巨頭抗衡,這意味著自己的投機行為已經失敗,現在唯一的可能性是將產品交給巨頭代理。
顯然,IP大爆炸的表象下是手遊行業已經進入了巨頭爭霸的時代,在資本市場的催熟下,小公司的機會變的越來越少。
每經記者 馮海超 發自北京
在月初錯失收購盛大文學後,百度開始加快整合網絡文學的步伐。昨日(11月27日),百度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百度文學正式成立,並發布了包括“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在內的完整架構。
百度副總裁、用戶消費業務群組總經理王湛表示,百度文學成立完善了百度的文化產業,是百度泛娛樂化戰略中重要一環,未來百度要將遊戲、社交、視聽和求知這幾個領域環環相扣,形成完整互聯網產業鏈。
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度坐擁PC端縱橫中文網、移動端熊貓看書、百度書城三大產品線,同時擁有強大流量和資源優勢,有望在網絡文學市場取得更大份額,成為做好IP(知識產權)版權運營的標桿。但從行業格局角度看,或難打破騰訊系一家獨大局面。”
重點挖掘網絡文學IP價值/
據了解,此次成立的百度文學將被劃分到百度用戶消費業務群組(CBG)中,作為百度泛娛樂化戰略中重要的一環。百度文學擬重點發展“粉絲經濟”和“泛娛樂化”,立體挖掘網絡文學的IP價值。
百度CBG業務群也被稱為前向收費業務群,設立於2013年6月,由百度副總裁王湛領銜,旗下設有包括hao123、貼吧、知道、遊戲、音樂、視頻等業務線,是百度文化娛樂和用戶粘性最集中的部分。百度文學的成立將對該群組泛娛樂化粉絲經濟經營起到促進作用。
據百度副總裁張東晨介紹,百度文學旗下子品牌和業務線將以原創網絡小說版權為核心,內容分發平臺為支撐,版權增值平臺為底氣,依托百度搜索平臺的優勢,整合資源,建立文學產業生態鏈。
在分發平臺方面,除百度書城APP和頁面站以及熊貓看書自有平臺外,整合百度系資源,同時還與小說閱讀網、瀟湘、晉江等第三方平臺合作,涵蓋APP分發、WAP分發、PC分發和搜索分發。據悉,百度文學分發平臺內容日分發量已過百萬,日均收入在30萬元以上,已有40多家合作夥伴。
作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的版權增值平臺,百度文學現場與完美世界、巨人網絡、華策影視、鮮果國際等遊戲、影視、出版公司簽約合作,擬將旗下原創作品轉化為遊戲、影視等作品,挖掘IP價值。
在發布會現場,劉心武、嚴歌苓以及百度文學旗下知名網絡作家方想等出席,百度文學原創漫畫與鮮果影業合作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電影發布也正式簽約。
產品線主要來自收購和整合/
記者註意到,百度文學產品線此前大多已上線,且主要通過收購和整合而來。2013年7月,百度以1.915億元的價格從完美世界手中買下縱橫中文網,並著手將百度多酷和此前隨19億美元收購91無線而來的91熊貓看書一起整合,即此次成立的“百度文學”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文學的成立意味著其在戰略資源上的傾斜和發力,但多位業界人士對其能否撼動騰訊文學持觀望態度。
自2013年起點中文網團隊出走騰訊,以及百度收購縱橫中文網事件後,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形成百度、騰訊、盛大三家爭霸的格局。但若隨著騰訊將盛大文學收入囊中,這一格局將被打破。
11月6日,業內傳出騰訊將以50億元收購盛大文學的消息後,騰訊與盛大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評。但後續消息顯示,收購盛大文學的新投資者為摯信資本等基金公司,收購金額也是50億元。
資料顯示,騰訊正是摯信資本LP(有限合夥人)。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騰訊很有可能從摯信資本等基金公司收購盛大文學,其才是最終買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名網絡文學從業人員處得知,11月中旬以來騰訊文學部分高層已經開始入駐盛大文學旗下核心網站起點中文網,並接受部分新業務的調整。
姚海鳳表示,“百度同時擁有強大流量和資源優勢,但百度文學發力較晚,或難打破騰訊系一家獨大局面。”
當下,文學著作、網絡小說改編電影的趨勢成風,《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致青春》等作品都獲得了十分可觀的票房,卻也給中國電影人留下了一個錯誤的暗示:有了IP就等於有了票房保證。純新鮮原創的作品在超級IP面前,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作”行為。
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資人在決定投資的那一刻,將希望寄托在基於一定群中基礎、具備粉絲效應,從而能保底票房、快速撈錢的IP項目。
但IP被熱炒的背後暴露出了一系列中國電影市場的短板,如市場工業化水平低、技術弱、好劇本的原創能力缺失、改造水準失控等弊病。在這種境況下,手握IP或所謂的超級IP是否真的能成為資本投入,獲得高回報率的“靈丹妙藥”?
文 | i黑馬 卡西
IP熱導致資本大舉囤積IP
什麽是“IP”?2014年,網絡小說版權逐漸演化出了IP的概念,成為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組成部分的知識產權。
最早,IP一詞更多地用於熱門小說,多被改編成電視劇、遊戲等作品。如今,IP熱已經滲透進電影行業,熱門網絡小說的版權價格因此變得水漲船高。現在一部熱門網絡小說的版權在200~500萬元不等,一些點擊率極高的網絡小說甚至能賣到上千萬元。較之2013年翻了好幾倍,甚至數十倍。有公開數據稱,盛大文學的IP價格比去年漲了將近10倍。
IP的火爆直接導致了電影界對相關IP授權的追逐,電影人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遭遇坐地起價、高價囤積的現象屢見不鮮。日前,在鳳凰大影響北影節特別活動之“原創還是IP?”的產業論壇中,編劇、監制張家魯(《狄仁傑》《尋龍訣》)就曾表示,電影圈現在很浮躁,不好好拍片只想囤積IP賺快錢。“以前我們在咖啡館喝咖啡,坐下來之後,這一桌在談劇本,那桌在談項目的合作,但是現在你坐在咖啡館里,你聽到的是說這家公司要收購,那家公司要上市。有時候也感慨,整個圈子大家都會覺得有點浮躁。”
這樣的“亂象”還體現在,花數十萬購買的一個IP有可能只是一個創意,一個名字,甚至一首歌的版權。比如去年獲得超過5億票房好成績的《同桌的你》就是由一首歌開發出的IP。據說開發自《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的大電影也已經立項。編劇束煥(代表作:《泰囧》)在該論壇上開玩笑稱,“按照這個情況,可能《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都得啟動了。要我說,黑社會撈金的題材都可以叫《海底撈》。”
在市場的狂熱之下,大量的盲目購買、IP囤積現象出現。有業內人士提出警示,高價值的IP數量十分有限,大部分小說未必有版權方聲稱的那麽好,許多數據是造假或虛高。可一些投資方沒有去證實就盲目購買,以至於上當受騙。
此外,一部熱門小說並不等同於一部成功的影視劇作品,在一個缺乏判斷依據的環境中,“IP”,尤其是熱門“IP”則至少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理由。不過,對於很多投資人而言,尤其是對影視行業的判斷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水準的非圈內投資參與者,面前始終有一個最大的考驗,就是如何去判斷一個原創故事的市場價值。
改編、制作“掉鏈子” IP也可能是票房毒藥
如今,似乎一首經典老歌、一首流傳很久的詩歌,甚至是一個網絡上的熱帖都可能被視為“IP”,被投資人相中改編成一部電影。但是,一部有了粉絲經濟所強調的群眾基礎,以及廣泛的群眾認知度的電影就一定能獲得成功嗎?這明顯是個偽命題。
擔任《何以笙簫默》導演的黃斌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中國現有能稱得上超級IP的項目超不過十個,《尋龍訣》和《何以笙簫默》這類作品的沈澱時間均長達十年之久。另外,即便超級IP也不一定能撐起票房。
IP交易之風盛行,問題和風險也隨之而來。在現在工業化流水線制作過程中,影視產品想從穩紮穩打的文學作品中得到養分。但大多數決策者根本就沒看過獲得改編權的小說,對內容並未做深入研究,開發時也不曾用心打磨,這就導致改編和制作環節的質量得不到保障。胡亂改編的結果不僅不能有效地挖掘原有IP的群眾基礎的價值,但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資人的操控下,很容易造成粗制濫造現象,對文學創作作品和電影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都會造成傷害。
對於影視項目IP的投資人來說,前期的購買投入本就不低,再加上開發過程中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其投資風險只會有增無減。
編劇束煥(作品如《泰囧》、《港囧》)也曾表示IP是機會也是陷阱,有些像《少年派》這樣的小說本身對人物的刻畫就很深入,但也有一些小說雖然很熱,但只是具備話題效應,而不適合改編電影,“如果太執著於創意點的營銷,可能就會是個坑,不會成為好電影。”
編劇張家魯也有同樣看法,他坦言,IP是個機會,同時也是個陷阱。
在風控方面,“互聯網”電影人有優勢
比起傳統的電影人,“互聯網”電影人似乎在IP開發的過程中,更加註重對風險的把控。他們善於以更系統的生態思維來檢測一個IP是否值得投資,以及投資多少更趨於合理。
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和電影頻道聯合主辦的一場頒獎晚會上,合一影業CEO朱輝龍曾表示IP這個詞其實是在尋找自己的標簽,IP背後每個人想給自己標一個標簽。“IP能夠火的原因不是因為互聯網,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非常大的空間。”
在IP運營上,合一影業的做法是,如果拿到的時一個漫畫IP,首先想到的不是拍電影,而是先把它做成動漫放到網上播,根據網友的反饋再來決定下一步的投資計劃。
作為新晉“互聯網”電影人,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在活動上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希望將一個IP的文學、動漫、遊戲的體驗結合在一起的,電影和電影之間,穿插有電視劇、漫畫、遊戲、文學等多種不同的形式。
在中國,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程武認為或許還能帶來一些不同於好萊塢的新玩法。“就像微信一樣,美國雖然也有即時通訊,但微信里面這麽豐富的生態,能理財、能打車、能購物,這在美國是沒有的。”
一般而言,當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小說是已經成形的作品。據悉,騰訊正在嘗試一邊進行小說創作,一邊進行影視劇的拍攝,甚至小說的作者還會根據騰訊平臺上用戶的反饋,改變下一個章節的故事情節,甚至把讀者寫進去故事里去。
早在今年3月,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並成立了的全新公司“閱文集團”,騰訊想借此“壟斷”網絡文學市場的IP資源。緊接著 4月22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將發布網絡文學新業務“阿里文學”,以切入“IP爭奪戰”,阿里文學主要負責的業務將以內容生產、合作引入以及版權產業鏈的雙向衍生為主。盡管兩者間競爭激烈,但BAT各家的布局打法均成系統,更具生態性,這些都是傳統電影人不具備的優勢。
合理品牌化可降低風險
所謂超級IP,指的是一個項目至少有長達十年左右的市場沈澱和粉絲積澱。按照這個標準,基本能符合影視作品改編的超級IP究竟有多少個?如果逐個拿來做影視大電影項目開發,也總有IP庫供不應求、優質IP枯竭的時候。按照目前中國電影市場每年遞增的市場容量來看,等不到下一個十年資歷的IP誕生,經典IP庫恐怕早已亮起了紅燈警示,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顯然不具備長遠的可持續意義。
市場被IP搶占是原創作品稀缺的重要原因?導演郭帆(《同桌的你》)在鳳凰大影響的活動中表示,原創和IP本身沒有太大沖突,只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IP都是原創來的,但有品牌的IP需要時間打磨。他以《三體》為例,小說從1999就開始創作,到去年才真正在公眾範圍和電影界火起來,成為品牌IP。
在《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在接受產業媒體采訪時曾提到一個觀點,真正的“超級IP”的發展有兩個層次:一是“重產業鏈”,一是“輕產業鏈”。
好萊塢屬於“重產業鏈”模式,比如“超級英雄”系列IP的產生是源自全產業鏈的配合,每一次的IP套現和延伸都是一次完整的開發和培育過程。但這種模式成本高、風險大,因而在目前國內影視市場大環境下,風險較大,不易受到資方青睞。
國內相對比較適合“輕產業鏈”,即花錢購買一部熱門小說IP來作改編,在改編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將其逐漸按照品牌化打造,挖掘該IP的長尾價值。
IP的系列品牌開發模式才是目前中國影視公司需要深度挖掘和學習的。在日前藝恩匯電影沙龍二期活動中,做為嘉賓出席的美國著名編劇威廉.拉賓(William Rabkin)給中國電影人提了個醒,他說購買IP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這只是IP塑造的第一步。《玩具總動員3》系列電影為迪士尼在全球收進了11億美元的票房,但是遊戲、圖書、DVD、版權和授權等全線開發為迪士尼帶來了87億美元的收入,其品牌系列開發帶來的長尾價值遠超票房收益。
作為嘉賓出席上述活動的還有基美影業制作部高級副總裁桂侑銘,他在會上給中國電影人做IP挖掘提出了另外一個建議: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中對IP的操作大部分還只是簡單的投資行為,這和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度有關。超級IP不僅僅需要尋找,更是一個深度開發和長期培育的過程,目前中國電影的當務之急是培育類型片市場。
也許,IP就像比特幣,大家都沒見過卻覺得能賺錢,但如何讓它長久地源源不斷地產出價值,也許是每一個IP產業鏈上的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它不斷炒高,哪一天卻突然崩盤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卡西,由王瑞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巴菲特的互聯網+思維:IP大號與粉絲經濟 作者:李光鬥 IP大號引發粉絲效應 近來影視業刮起了一股爭奪優質IP資源的旋風,自2014年開始IP熱潮興起,優秀的文學著作、網絡小說成為焦點IP。原版作品改編電影的趨勢明顯,《何以笙簫默》、《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等作品都獲得了很高票房,由其改編的電影也引發了原著粉絲的熱烈響應。 巨大的粉絲效應顯現是在韓寒和郭敬明的電影上映後,兩個80後作家,背後是一個龐大的讀者粉絲群體,這個群體擁有共同的回憶,更是無條件的支持自己喜愛的明星,忠誠度更高,也更容易實現通過粉絲效應提現。《小時代》系列累計超過13億票房,《後會無期》最終票房也達到了6.5億,這樣的成就連許多國內一線電影導演大咖也難以企及。 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優質的IP資源,應該包括明星魅力、優質資源、緊俏產品、品牌資產在內的眾多因素。這也是為什麽眾多企業家大佬熱衷於培養自己擁躉的原因,陳歐、雷軍、馬雲、董明珠、羅永浩、賈躍亭等等都在試圖打造個人精英形象,形成明星效應,打造個人品牌IP。其中雷軍算是最成功的,米粉的影響力在業內舉足輕重,甚至可以影響小米公司下一步的走向。 目前國內互聯網巨頭和影視巨頭爭相加入對優質IP的爭奪戰,而打造明星產品同培養明星人物都是IP大號打造的關鍵所在。再比如目前火熱的綜藝節目,便是優質的IP資源,這些優質IP孵化出個人品牌IP同樣具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一個“屁”漲粉數量(鄭愷參加跑男節目放屁出糗提高親和力)比出演數部電影都多,一道數學題(跑男嘉賓包貝爾神解奧數題)引發全民圍觀,各種緋聞、八卦也被炒得熱火朝天。這些表象下面是贊助企業品牌知名度的飛速提升,某預調酒借助這樣的優質IP一飛沖天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由IP帶動的粉絲經濟如此神奇,那麽作為當今世界投資界的神級人物巴菲特離互聯網有多遠?他又是如何打造自己的IP大號的?移動話互聯網時代的巴菲特是個老古董還是老頑童? “巴菲特定律”與“股神駕到” IP大號加持世界首富 作為投資理財大師,巴菲特不屬於一夜爆紅,自從上世紀60年代巴菲特收購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公司開始,巴菲特所持有的伯克希爾公司市值飆升了1.8萬倍,達到驚人的每股215800美元,被稱為全球第一貴股。伯克希爾的市值約3670億美元,是美國市值第三高。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能夠排到前五,與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花旗集團、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維亞康姆這些老牌巨頭公司並駕齊驅。 自1986年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10名開始巴菲特便有了新的稱呼“股神”,對於這個稱呼,巴菲特顯然是樂於接受的,自此他的名氣與個人資產持續飆升,2008年甚至一度躍居福布斯財富排行榜榜首,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巴菲特定律更是被人津津樂道,成為投資領域的聖經,指引了無數投資者走向成功。巴菲特的言論成為眾多投資者爭相追捧的投資風向標,這些投資者可謂巴菲特的種子粉絲,渴望在股市取得成功的他們視巴菲特為偶像和神話。 “巴菲特午餐”拍出天價,新IP誕生最貴午餐 自2000年開始,巴菲特破天荒的開始了“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拍賣,在美國一時傳為佳話,對於那時的中國人來說,互聯網並不發達,知道巴菲特的人也很少。這一局面在2008年才被徹底打破,一位來自中國的商人,成功競拍以211萬美元成功拍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成交價創下歷史之最。此時的中國互聯網也已經初具規模,頓時在互聯網上掀起一波討論熱潮,世界各大媒體的報道更是鋪天蓋地,也是此時,國人開始關註這個年近耄耋一頭銀發眼神炯爍的股神巴菲特。其後幾年巴菲特午餐的價格居高不,2009年的168.03萬美元,已經算是比較低的價格了,其後2010年的262萬美元、2012年的345.68萬美元都刷新了巴菲特午餐的紀錄。接二連三的破紀錄,使眾多的社會化媒體、社交網絡平臺跟風報道和討論,巴菲特午餐作為新IP的誕生令巴菲特的名氣一路水漲船高。 然而我們一直好奇,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僅僅靠自身在股市上成功麽?當然不是,巴菲特不僅具有超高的投資眼光,也是一個互聯網達人,也許你不相信,但事實就是這樣的。巴菲特午餐從誕生第三年開始就已經利用互聯網進行拍賣了。2003年的中國淘寶剛剛起步,騰訊的企鵝註冊人數剛剛到2億人,就連百度成立也不到3年,但就是這一年巴菲特已經開始在互聯網巨頭ebay上出售自己的巴菲特午餐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網絡的助力,巴菲特午餐很難拍得如此之高的價格,更難以讓全世界都爭相競逐一次和這個老頭吃飯的機會。 “巴菲特股東大會” 老IP煥發新活力 2015年巴菲特股東大會,嚴格說他應該叫做伯克希爾·哈撒韋50周年股東大會,相信很多人根本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顯然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股東大會用巴菲特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更加證明了巴菲特的個人魅力。巴菲特股東大會可謂是個老IP,自其成立以來每年一次,不算什麽新鮮事物。但就是這個老IP在最近幾年被冠以巴菲特股東大會之後,開始煥發了新的活力。 據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的數據顯示,2015年5月2日,超過40000人出席巴菲特股東大會,比2014年的39000名與會者還要多,再次創下參會人數記錄。那麽巴菲特是如何做到聚攏如此之多的商界精英的?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懷揣朝聖之心來到美國奧馬哈市,可以說他們是巴菲特最忠實的粉絲。這些粉絲不僅擁有超高的個人財富,甚至是掌握億萬資產的商業嬌子。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 (一)IP大號玩轉互聯網+ 巴菲特沒有遠離時代 互聯網思維助巴菲特提升關註度。早在2005年巴菲特就已經把當互聯網巨頭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拉進了他的董事會,可見巴菲特的戰略眼光。無論是巴菲特午餐還是股神傳說,巴菲特都在有意無意的創造性的利用互聯網思維。一封邀請函、一場演講、一次會議就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這正是互聯網時代的精髓。不同於喬布斯技術流IP大號,巴菲特的IP大號多是無形的品牌IP,無論是拍賣午餐還是股東大會,都可以當做是他精心打造的IP大號。 (二)與粉絲互動,創造新商機。 巴菲特股東大會期間對於小鎮奧馬哈來說,這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上市公司年會,而變成了一個節假日,當然此時巴菲特所投資的眾多公司也紛紛借機開設櫃臺大把撈金,就連巴菲特本人都拿出自己的物品進行慈善拍賣,他還把糖果搬進會場。2013年股東大會,巴菲特在Twitter上的帳號開通僅僅3小時便收獲14萬粉絲。2014年股東大會會議間歇巴菲特甚至通過鏡頭頻頻向全世界賣萌,咬雪糕喝可樂;高舉棒糖玩遊戲;與“粉絲”玩“自拍”等舉動讓眾人真實的感覺到這個老古董其實是個老頑童。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巴菲特可以通過一系列舉動吸引註意力為其背後眾多的公司帶來海量的機會與市值的上升,並間接拉升自身的財富值。 (三)新媒體炒作,誰是老古董? 那些說巴菲特是老古董的人這一次似乎可以安靜下來了,因為本次股東大會采用的是全球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用可口可樂宣傳片開始,接著“絕望主婦”小電影在大屏幕上演,男主巴菲特在主婦們圍坐和期待中出場,期間視頻中的巴菲特懷抱小提琴還彈唱了一曲,畫面幽默令人捧腹,包括新浪財經在內來自中國的數家網絡媒體也參與其中,巴菲特通過互聯網訪談分析世界經濟形勢和投資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借此“巴氏投資學”向全世界傳播。 事實證明,巴菲特沒有遠離時代,通過IP大號和粉絲經濟玩轉互聯網+,“股神”、“巴菲特定律”、“巴菲特午餐”、“巴菲特股東大會”等這些“品牌IP”的打造,吸引了無數粉絲,個人影響力和財富價值也持續增長。 (來源:價值中國)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