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所看到的金融機構,其實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16/161888.shtml

你所看到的金融機構,其實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南七道 南七道

你所看到的金融機構,其實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任何一家金融公司,其實最後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本文由南七道(微信ID:nanqidao)授權i黑馬發布。

隨著新美大CEO王興提出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似乎互聯網金融也同樣如此。與相對保守的傳統金融比起來,互聯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客戶風險較高、風控挑戰更大的難題,這對風控的要求就會更高。

在經過兩年野蠻生長之後,2016的互聯網金融遭遇成長寒冬, P2P網貸部分平臺兌付困難、跑路、倒閉等負面消息頻繁傳出。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加強了管控,收緊了金融方面的政策,整個行業進入調整期。接下來,互聯網金融的角逐不在於快速規模化,而是在於風險控制等核心層面的技術化。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一家金融公司,其實最後都是一家大數據公司。

大數據是互聯網金融的生命線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比起來,優勢在於覆蓋和服務的人群更廣,流程更短和效率更高,但由此帶來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控制風險,通過系統性的技術手段,將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的風險降到最低。

從本質上來看,數據自身是無法降低和把控風險的,但是將全維度的數據進行技術性處理後,可以針對海量用戶進行細微畫像,將無形的風險進行數據化和量化。對用戶畫像顆粒越細,就會越了解用戶。平臺也能針對性的做出預判和進行相關針對性的商業化營銷。

在整個金融鏈條上,包括借貸、個人理財等多種金融產品和服務上,數據都起著核心作用,與此相關的大數據風控,則成了互聯網金融的生命線。包括BAT、宜信、玖富等在內的金融企業,包括支付、征信、借款、理財、保險等各個領域,都紛紛布局大數據核心技術。

阿里:包括電商、支付、信用三個核心板塊,螞蟻金服提供的基礎財富管理方式就是余額寶,發展到後來經過大數據計算,針對性的推薦給用戶的各種理財產品。其中芝麻信用在大數據征信方面起到關鍵性作用。在其電商、支付、社交等各類數據維度的基礎上,為每個用戶建立芝麻信用體系,關聯到用戶的信用歷史,償還能力、消費情況等各類信息。建立一個大的平臺,同時可以開放給合作方使用。

百度:通過每天處理海量網民搜索請求,分析和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而百度金融,通過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綜合性分析,精準識別和刻畫用戶,提供精準的定制化財富管理服務。為合作方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降低獲客成本,解決和降低金融環節中的風險,增強整體的安全度。

騰訊:在消費金融方面,騰訊速度也很快。微眾銀行陸續建立了客戶授信、信用評分等系列技術分析系統。騰訊的“微粒貸”已經接入到了微信支付當中。微眾還在嘗試性做技術開放,幫助合作方構提升整體的金融技術能力。

玖富:玖富及旗下公司曾獲得過億美金融資,打造了特有的壞賬預測矩陣——“火眼彩虹評級模型”,提前預判一些潛在發生的違約行為。“火眼”風控系統還具備了自動化功能,具有處理高效、風險可控、貸前評估成本低、邊際效應明顯等特點。玖富將用戶授權的金融信息、社交數據、運營商數據、電商數據以及合作機構的數據進行整合,不斷強化反欺詐、風險評估、實時授信、數據挖掘、精準獲客等能力,為出借用戶提供更個性化、更可靠的資產。

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的誤區和關鍵

在現在的互聯網領域里,大多數人對於大數據的理解,存在著巨大的誤解。大數據從字面上的理解是要多和大,但是實質上並不在於其大,而在於質量,換句話說就是有用靠譜的數據。大數據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有用的數據才能稱得上是大數據,包括了規模、質量等各種綜合性屬性。所以要依靠大數據支持精準營銷,必須是數據的質量和規模同比都能達到的情況下。

以金融行業為例,在金融里做大數據營銷,比如要推銷一個理財產品,你需要的用戶不僅是個消費能力強的,而且是很有流動資金的人,那麽他就是一個高質量的數據。如果是純粹的數據堆積,獲取的是一些低收入的偏遠地區的用戶數據,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比如現在金融行業獲客成本、轉化成本越來越高,於是對精準化的營銷和服務會更加迫求。所以大數據化金融行業,最終的目標是商業化效益,其中關鍵是數據質量的競爭。但想要高質量的數據或者高質量的客戶,你就要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產品和技術,才能把數據收集起來。高質量的數據依賴高質量的業務,高質量的業務依賴於高質量的產品,三者相輔相成。

玖富也在多個生活場景中挖掘具有真實消費需求的用戶,不斷深入布局手機3C、房屋租賃、汽車交易、教育培訓、美容醫療、愛情婚戀等消費場景,不斷擴大數據量和數據源。除了我愛我家、眾信旅遊、好車無憂等,玖富近期也布局了醫美分期,控股易美健。各自發揮在消費領域和金融領域的優勢,形成了獨特的移動金融產業鏈。

大數據創業到現在,決定最終發展的,其實不是大數據的技術,而是大數據的商業化。怎麽樣結合數據把它商業化,不僅是大數據,各個行業都是如此。

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科技金融

在現有金融的格局中,互聯網金融盡管發展迅速,但是占的比例卻相對有限。以互聯網金融發展最早的美國為例,截止到2012年底,其網絡直銷銀行的存款總額達到4430億美元,雖然增速令人矚目,但是相對全美大約10萬億美元額度,占的比例還是非常小。對於中國來說,金融政策相對保守,情況更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才剛剛起步。隨著對於傳統金融的改造,逐漸進入深水區,對於行業來說,必將面臨著一場攻堅戰,而技術就成了戰爭中最核心的武器。

金融的風險與技術,就像是太極的陰陽兩面,此消彼長,相互促進。永不停止。這是平臺與風險之間的一場持久戰,技術創新不僅是贏得持久戰的關鍵,也是贏得下半場競爭的關鍵。

回顧金融行業歷史的發展,技術手段多次促進行業的發展。在19世紀,經紀人通過望遠鏡觀察信號燈,了解和傳達股票重要信息。而到了1867年,股票行情自動收報機完全改變了人們獲取股票信息的方式。而到1869年,紐交所實現了電纜傳輸技術,改變了全球的金融格局。

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金融服務變革,同時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風險又倒逼技術更新,移動互聯網在改變原有的線下物理網點業務向線上的遷移,由原來的人工幹預和判斷轉化為越來越靠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來精準分析。在未來,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等方式,解決和降低現有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隨著包括BAT、玖富等相關金融科技公司的成長,技術不僅僅可以解決現有問題,同時,通過技術輸出,增加商業上的收入,同時可以搭建包括合作夥伴、借貸方、普通用戶等一個完整的圈層和金融生態鏈。完成從金融公司到金融大平臺的跨越。

互聯網金融 理財 大數據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7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