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擴規模 做品牌成“推手” 私募轉公募再添一例

繼鵬揚基金之後,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凱石基金”)日前得到證監會的批準成立,成為市場上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和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相似,凱石基金法定代表人、凱石益正資產原總經理陳繼武也曾是“公奔私”浪潮的焦點人物。鵬揚基金和凱石基金“棄私返公”的模式,也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對原有私募業務產品的“切割”和轉移。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前私募申請獲得公募牌照,由於涉及到兩個業務之間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和輸送、內幕交易的風險,監管層審批慎之又慎。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凱石基金和鵬揚基金對私募業務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為其獲批“清障”的作用。

前行者已經成功“上岸”,重陽投資、朱雀投資和博道投資等大型私募還奮鬥在路上。大資管行業里,“公奔私”的潮流從未停息,“私轉公”的浪潮卻在近兩年越發洶湧。這背後,拓寬產品線做大規模、可以公開宣傳加強品牌效應、發揮牌照價值吸引資金成為私募機構最直接的推手。

“私轉公”再添一例

從2015年9月發起申請到2017年3月正式獲批,凱石資本的“公募夢”從生根到發芽一共歷時18個月。

據證監會公布的《關於核準設立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複》,凱石基金註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公司住所為上海市,經營範圍為基金募集、基金銷售、資產管理、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

從經營範圍來看,凱石基金與其他公募基金別無二致。但從股權架構來看,凱石基金卻足夠特殊,因為其是市場上第一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具體來看,凱石基金由原凱石資本總經理陳繼武出資6500萬元,持股比例65%,為第一大股東。李琛出資1540萬元,持股比例15.4%;王廣國、李國林、陳敏、朱親來分別出資490萬元,持股比例均為4.9%。公司高管任職方面,陳繼武擔任凱石基金法定代表人,李琛任總經理,朱親來任督察長。

“最早報上去的股權架構方案是我持股96%、李琛持股4%,打算先成立公司,人才到位後我的股權慢慢退下去。但後期考慮到,一開始股權就足夠分散、建立起有制約機制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滿足監管層的要求,所以我們在股權架構方面又做了很大調整。”陳繼武告訴記者,隨著後期公司人才陸續到位,公司股權還會進一步分散,核心人才成為凱石基金股東後,其本人的持股比例還會進一步下降。

除了股權結構問題上的考量,記者了解到,此前私募申請獲得公募牌照,業界始終對兩個業務之間的利益沖突、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等存在爭議,監管層對於私募機構申請公募牌照的審批也相當謹慎。

“業績提成是私募基金收入的重要來源,若公、私募業務同時做,容易出現內幕交易、公募利益輸送至私募基金、公募為私募擡轎的問題。”上海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對記者表示。

對此,凱石基金的應對之舉是按照證監會要求,將原有私募平臺下涉及二級市場和一級半市場的產品轉移到公募基金專戶的平臺下。

陳繼武告訴記者,由於凱石基金也獲批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即專戶業務,所以凱石基金的模式並非嚴格意義上與私募切割。“專戶業務本質上是類私募的業務,如果有客戶、有市場,公司也具備相應的管理能力,這一塊業務我們也會繼續做下去。”陳繼武說。

相比起來,第一個吃螃蟹的“私轉公”公募基金,鵬揚基金切割類私募業務的決心更為堅定。2016年6月28日,經歷了14個月的等待之後,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核準設立,原大型債券型私募、北京鵬揚投資總經理楊愛斌占股55%,上海華石投資有限公司占股45%。

彼時鵬揚基金在一眾候審的私募基金中率先獲批,一方面是其提交時間最早(2015年4月提交申請),另一方面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楊愛斌放棄私募業務的舉動也為公司獲批成功及時“清障”。

楊愛斌也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鵬揚基金獲批的一大原因是鵬揚基金承諾不再從事私募業務,並註銷其在基金業協會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彼時,鵬揚投資旗下自主發行的產品已經提前清算,未到期的私募產品則逐步轉換平移為鵬揚基金的專戶業務,並逐漸收縮這一業務規模。

公奔私的大佬為何紛紛往回走?

隨著近年來監管層對公募基金牌照的放開,大資管行業不僅有從未間斷的“公奔私”潮流,大型私募“私返公”的趨勢更是一浪高過一浪。

據格上理財研究員楊曉晴向記者介紹,目前私募基金開展公募業務有3種模式。第一種是直接申請公募牌照,但這對私募機構的規模、人力、硬件等要求較高;第二種是私募機構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第三種是私募機構通過股權收購,成為現有公募基金的股東,這可以享受公募現成的團隊和渠道資源,但資金成本較高。

2015年3月,蔣錦誌掌舵的上海大型私募景林資產采用上述第三種方式入股長安基金,拉開了“私轉公”浪潮的序幕。同年4月和9月,楊愛斌聯手上海華石投資發起設立鵬揚基金,陳繼武聯手李琛以個人名義發起設立凱石基金。

2015年12月,知名私募大佬、規模最大的私募基金掌門人裘國根進軍公募,由上海重陽戰略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重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重陽基金。2016年5月,上海百億級私募博道投資掌門人莫泰山同樣發起了設立公募的申請。2016年9月,另一家上海百億級私募朱雀投資也加入了申請公募基金的隊列。

如今,鵬揚基金和凱石基金已經成功“上岸”,而證監會最新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行政許可申請受理及審核情況公示》顯示,重陽投資、博道投資、朱雀投資等知名大型私募還奮戰在“圓夢”的路上。其中,重陽基金和博道基金已收到第一次反饋意見,朱雀基金處於受理補正狀態。

“隨著私募管理規模的擴張,部分管理人在策略、業績規模比上已經出現瓶頸。如果獲得公募牌照,那可以拓展自身的產品線,突破管理規模及運營上的限制。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可以公開宣傳,這對於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進一步做大資產管理規模其實很重要。現在很多私募掛牌新三板成為公眾公司,一個目的也是為了提升知名度。”莊正向記者表示,私募做公募的案例會不斷湧現,其接觸到的不少規模大的業內同行也躍躍欲試。

無獨有偶,楊曉晴也認為,相比起私募基金,公募業務和產品線更加豐富多元、可以公開宣傳、覆蓋人群廣、容易擴大公司的品牌效應。“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以及銀行委外資金也更傾向於選擇公募基金作為管理機構。在此背景下,有實力的私募機構申請公募牌照,也可以通過公募平臺引入長線資金。”

另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進軍公募的私募掌門人,多數都曾是“公轉私”的焦點人物。例如,陳繼武奔私成立凱石資本前在富國基金擔任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楊愛斌奔私成立鵬揚投資前擔任華夏基金固定收益總監;莫泰山曾任交銀施羅德基金總經理,後離職加盟重陽投資、2013年離職創辦博道投資。

“這里面,我確實存在一些公募情結。我是做公募出身,公司其他幾個合夥人也在公募很多年,對於公募以前多年激勵機制不足、留不住人才、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有很深切的體會。”陳繼武向記者表示,凱石基金盡管是公募平臺,但卻力求於采用類私募的管理和激勵機制。股權架構方面,則會堅持自然人持股,主要的骨幹和管理層持股,公司股權將進一步分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