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國家賬本”: 25萬億財政支出重點在民生

備受關註的2017年“國家賬本”已經公布。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關於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2017預算草案報告”)公布,並接受全國人大代表審查和批準。

2017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17年預計財政收入(不含社保基金收入)規模繼續創歷史新高,約22.9萬億元。在積極財政政策基調下,財政支出(不含社保基金支出)規模也創歷史新高,約25.2萬億元。

 

進入中低速增長通道

根據預算法,我國全口徑的財政收入支出由“四本賬”構成——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不能用於平衡公共財政預算,但每年公共財政大量補貼社保基金(2016年約11104億元),為避免重複統計,此次財政收支不包括社保基金。

根據2017預算草案報告,2017年預計22.9萬億元的財政收入來源於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三本賬”,收入總量分別約為17.1萬億元、5.5萬億元和0.3萬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歷年數據發現,2017年上述財政收入創歷史新高。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力軍。

2017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168630億元,增長5%。加上調入資金2433億元,收入總量為171063億元。

隨著近些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速也持續放緩,逐年回落,財政收入已進入中低速增長通道。

201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跌破20%,2014年首次跌破兩位數增速,為23年來首次個位數增長。此後收入增速繼續放緩,2016年增速僅為4.5%,創歷史新低。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經濟上升期,財政收入增幅高於經濟增幅;而經濟下行期,財政收入增幅也小於經濟增幅。此外,經濟不景氣時,財政收入下降幅度較大,有利於經濟穩定。稅收下滑,意味著稅負下降,這對企業有好處。

今年預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達到5%,仍低於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6.5%左右),但比去年增速略高,這意味著財政收入增速有望止住下滑態勢,保持穩定。

受去年樓市回暖,地方政府土地出讓合同成交價款增加較多影響,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去年止跌回升,告別負增長。今年預計增速為3.6%。

新增減稅降費5500億元

財政收入增速下滑,除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外,近些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出臺,也直接導致政策性減收。

2016年財政收入情況尤為明顯,比如僅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一項實現了減稅5736億元。

2016年5月1日,隨著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最後四大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營改增全面推開。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

2017預算草案報告首次詳細披露了去年營改增減稅情況。

根據稅收征管數據,2016年營改增實現減稅的5736億元中,上述四大新增試點行業減稅1747億元。

胡怡建認為,營改增改革力度大,政策落實較好,5700多億元減稅規模實現並超預期完成改革目標。

 

 

除了營改增之外,去年清理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和個人減費460多億元。兩項相加減稅降費規模超過6000億元。

為了給企業減輕負擔,在去年減稅降費基礎上,今年國務院再實施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減稅降費規模將達到5500億元。

根據2017預算草案報告,今年將再減少企業負擔3500億元,具體舉措包括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年應納稅所得額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扣除比例提至75%。

今年將再減少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具體舉措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政府性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35項,適當降低“五險一金”有關繳費比例。

25萬億元財政支出怎麽花

為了體現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年財政赤字率繼續維持在3%的高位,財政赤字規模達到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創歷史新高。

根據2017預算草案報告,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和國有資本經營三本賬支出總額高達25.2萬億元,支出規模創歷史新高。

25萬億元財政資金怎麽花?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哪些領域?

2017預算草案報告稱,新增財力以及調整存量騰出的資金,優先用於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有效需求,加大對基本民生保障和扶貧、農業、教育、生態文明等重點領域的投入。

比如在煤炭、鋼鐵去產能過程中及時撥付專項獎補資金,對職工安置困難較大和財政收支壓力較大的地區,加大專項獎補資金和就業專項資金的傾斜力度。

財政部部長肖捷近日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盡管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但民生始終是財政保障和支持的重點,以過去一年為例,各級財政安排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0%以上,特別是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社保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支出占的比重約為40%,比上年提高了將近1個百分點。今年我國將把新增財力以及調整出的存量資金更多地用於保障民生。

從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各領域支出增速來看,教育支出同比增速最高,達到15.1%,社會保障和就業同比增長11.6%,排在第二位,城鄉社區支出位居第三,增速為9.9%。

從今年主要支出政策來看,在教育方面,從春季學期開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實現“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

在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在醫療衛生方面,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均提高30元,分別達到每人每年450元和180元。

另外,中央財政安排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861億元,比上年增加200億元,增長30.3%,用於支持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

財政收支差額拉大的背景下,今年中央財政加大對供給側改革和保民生支持力度,同時也帶頭過緊日子,大力調整和壓減中央本級一般性支出:繼續按照只減不增原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壓減會議費、培訓費、宣傳費、咨詢費、軟課題經費和涉企補助等支出;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對政策目標已經實現的項目,不再安排預算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