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周日要求國會著手調查奧巴馬政府是否涉嫌在2016年大選期間濫用調查職權,並將此作為國會調查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工作的一部分。
事情緣起於上周六特朗普突然在“手無證據”的情況下炮轟奧巴馬監聽其紐約特朗普大廈總部的通話。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周日在聲明中表示,政府官員將不再對此事發表評論,直到國會完成相關調查,雖然可能會作出要求特朗普對涉俄相關指控作出說明。“有關報告顯示在大選前的一些調查行為具有潛在政治驅動意味”。
心存不滿,政府官員屢遭“通敵指控”
特朗普政府從一開始構建就面臨著來自於民主黨的重重壓力,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曾因與俄羅斯密切關系險些未通過參議院任命。上任24天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因被曝出與俄羅斯有接觸,並泄露美對俄政策方向而引咎辭職。本周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也被曝光隱瞞與俄大使見面的舊事。美國當地報道稱,特朗普競選期間,塞申斯曾與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基斯利亞克(Sergei Kislyak)兩次交談,而塞申斯此前在參議院司法部長確認聽證會上曾明確表示自己未與俄方有過接觸。
在上周完成了首次成功的國會演講後,特朗普開始著手反擊計劃。他首先表達了對塞申斯的支持。“塞申斯是個誠信的人,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隨後特朗普炮轟民主黨“輸不起”,不敢面對現實,並拿出了一張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Charles Schumer)與普京的合影,揚言應該對舒默與俄羅斯的關系展開調查,此後連眾議院少數黨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也被卷入漩渦。
余氣未消,特朗普炮轟奧巴馬監聽是“水門事件2.0”
周六,特朗普一口氣連發數篇推文宣告“奧巴馬監聽”這一驚人發現。“剛聽說奧巴馬政府在競選結束前監聽特朗普大廈通話,還沒有證據,這是麥肯錫主義”。“在任總統大選前監聽競選人合法嗎,太LOW了”“我想肯定有律師對奧巴馬去年10月,就在大選前監聽我電話這個案子感興趣”“這簡直就是尼克松/水門事件,奧巴馬糟透了”。
根據美國1978年通過的《外國情報監聽法》,聯邦法院只有獲得明確證據證實目標對象是“外國勢力代理人”方能采取監聽措施。此前小布什曾因911事件後以反恐需要為名繞開相關程序,授權情報部門對美國國內被懷疑和恐怖分子有關系的人從事監聽活動而面臨政治危機。
對此奧巴馬的發言人劉易斯(Kevin Lewis)周六在聲明中反駁了特朗普的指控,表示奧巴馬政府的原則是沒有官員介入由司法部主導的獨立調查,除此之外都是假的。奧巴馬卸任後離職的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克拉珀(James Clapper)周日表示,從來沒有對總統候選人的監聽行為,無論是針對競選還是針對個人。前政府發言人厄內斯特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也表示,奧巴馬從未向FBI發出過要求展開調查的命令。不過這些言辭估計特朗普是聽不進去的,因為對調查俄羅斯介入大選事件結果存在異議,他與情報機構的關系從未好轉過,即使在他宣誓就職後第一時間拜訪了情報部門,雙方依然有些“若即若離”。
有意思的是,連特朗普黨內總統候選人競爭對手,佛羅里達州參議院盧比奧對此也有點“摸不著頭腦”。他在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采訪時表示,自己也搞不清是什麽讓特朗普說出這種話,沒有任何依據,也沒有從任何人那里聽說過這件事。
水門事件與麥卡錫主義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麥科德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被捕。尼克松隨即否認政府參與其中,並順利贏得了此後的總統大選。此後數份匿名信改變了事件走向,對手民主黨占優勢的國會決定成立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展開調查,被拉出來“背鍋”(幕後策劃)的白宮法律顧問迪安主動交代情況,隨後尼克松下令安裝竊聽系統被曝出,其動用行政權力幹擾調查,要求罷免調查委員會檢察官引起司法部高層“巨震”等行為引起全美民眾不滿。美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公布彈劾相關證據後,1974年8月8日尼克松致信時任國務卿基辛格宣布次日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麥卡錫主義作為專有名詞,是政治迫害的近義詞。上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以參議員麥卡錫為典型代表的美國國內反共、極右勢力惡意誹謗、肆意迫害疑似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甚至有不同意見的人,涉及美國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各個層面,影響至今仍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