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04.html
三網融合其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物﹐香港早就實現了。恐怕大多人都沒有留意﹐香港寬頻﹐盈科﹐數碼通﹐幾乎所有的主流電信商都可以做到電視﹐互聯網﹐手機合一﹐也不見引起社會多大的震盪﹐人人習以為常。
在香港﹐三網合一是一個純粹技術問題﹐全部由電信管理局負責﹐一切都很簡單。
但在中國﹐三網合一有了意識形態的背景﹐就變得複雜無比﹐光怪陸離。
從技術上來說﹐三網合一是以物理上的融合﹐對接為基礎﹐自然是以電信商和工信部主來主導。
但在中國﹐出於意識形態管控的需要﹐三網合一的主導權給了廣電局﹐電信部自然不滿意﹐一直對著幹﹐「唱衰」﹐出演一場場的鬧劇。像在昨天﹐工信部就公開說﹐三網合一已經夭折了。
而剛剛還在上個月﹐廣電部還召開記者會﹐說全國已經有十二個試點城市建成了網絡電視平臺﹐批準了五百多家新媒體的牌照﹐三網合一已經取得實質進展﹐新媒體將是將來主流云云。三網合一現在到底如何﹐簡直成了羅生門事件﹐撲朔迷離。
三網融合在發達國家早就是過時的事物﹐十年前就已經完成﹐而在中國﹐因為政治的角力﹐遲遲未能完成。
三網融合﹐光通信﹐和雲計算屬於新興產業﹐是發展重點﹐背後有一大堆不同的投資主線和組合。如果能完成﹐中國將是一個信息完全開放的社會。但在中國這樣一個還說不上民主的國家﹐能否達到這樣的目標﹐將是一個挑戰。
在 中國改革的過程中﹐是內容重要﹐還是渠道重要﹐是「軟」重要﹐還是「硬」重要﹐到了最後﹐都是不能迴避﹐否則就無法繼續下去。例如電力改革﹐改革了「內 容」的電力生產﹐但到了「渠道」的電網時﹐就無法再進行下去﹐因為牽涉到更多的利益和體制障礙。鐵路改革也是一樣﹐屬於「內容」的列車營運好解決﹐屬於 「渠道」的路網改革就無從談起。
三網合一的困境,大致也是如此,渠道於內容之間,軟與硬之間,到底如何取捨,利益如何分配, 成為一道難解的迷題。以目前情況來看,這道題似乎無解,三網合一無法進行下去。
工信部的想法看來應該是拋開三網合一,推自己的「云計算」,完全用硬件解決問題,完成在信息界的霸業。
所有這些發展和改革﹐到了一個地步﹐必然會觸及體制上的核心矛盾﹐從而停滯不前。
而對那些一直在熱炒這些概念的人來說﹐恐怕面對這些問題﹐也真是頭痛不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