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碩信息(300380.SZ)業績快報披露,2016年安碩信息凈虧損約2000萬,此前大肆鼓吹的互聯網金融並沒有為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並且,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也給上市公司開展業務帶來了一些不利。
從曾經“首只400元股”的冠絕A股到如今的凈利由盈為虧,短短2年間安碩信息“跌落神壇”,從200多只公募基金的眾星捧月到如今的門可羅雀,安碩信息正為其“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誤導性披露交出學費。
跌落神壇
或許安碩信息自己都沒想到,能成為史上“第一只400元股”。這家在2014年1月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在風風火火的互聯網金融浪潮中,1年後被擡上了“神壇”,一時間膜拜者不絕如縷。
但事無絕對,因互聯網金融而興,卻也能因互聯網金融而衰。
2017年2月27日晚間,安碩信息發布2016年年度業績快報,2016年上市公司凈虧損1951.2萬元,上年同期則盈利2138.97萬元;營業利潤凈虧損2155萬元,同比下降238.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凈虧損1951萬元,同比下降191.22%;同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每股凈資產也從2015年同期的3.09元降至2016年的2.85元。
也就是說,除營業收入有所增長外,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增長,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大幅下降至虧損。
第一財經註意到,安碩信息的營業利潤較上年銳減238.35%,降幅非常大。安碩信息稱,主要原因是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增加較快所致。營業成本增加主要是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下降、人均薪酬增長較快,服務價格卻上升較慢所致。
2016年12月15日,安碩信息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6〕138號)(簡稱138號文),138號文直指安碩信息的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不符合現實狀況、缺乏未來實現基礎及信息具有片面性等。
這也意味著,被公司大肆鼓吹的互聯網金融業務,並沒有為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實質性的改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比如上海安碩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投資的項目尚無法產生盈利,其參股公司處於停滯狀態;因擬開展的業務監管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尚未展業;公司其他業務如數據應用服務、企業征信等仍處於投入和開拓階段,收入很少,目前仍然處於虧損中,何時收支平衡或盈利難以預測。
事實上,在2月27日晚間的披露中,安碩信息也坦言138號文給公司經營帶來了諸多不利:公司自2015年8月被立案調查並每月披露風險提示性公告至今,客戶對公司的業務能力產生了一定的疑慮,並導致合同簽署周期延長、項目執行節奏放緩。而公司的人力資源數量是按照業務量和業務進度予以配置的,上述情形導致公司人力資源實際上無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部分項目超預算投入且不能帶來預期進度的收益,因此項目執行效率下降。
“多種因素導致公司2016年凈利潤出現較大下滑,公司2017年的經營業績能否改善還存在很大的困難和不確定性。”安碩信息坦言。
頂格處罰
在安碩信息登上400元高峰時,重倉的諸多公募基金賺得盆滿缽滿,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匯添富。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匯添富旗下5只基金合計“抱團”持有安碩信息581.56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達24.07%,這也一度引來外界對其“控盤”安碩信息的解讀。
這番解讀背後,是公募基金的不斷買入與公司股價的連創新高的“相得益彰”,它們也一度是這個市場上的贏家。
公募的買入是後,券商的調研在前。從2014年5月起至2015年4月末,近一年時間安碩信息接待機構投資者不下10次,2015年3月20日至4月30日期間在接待機構投資者調研時,披露成立了西昌安碩易民互聯網金融公司(下稱“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擬成立上海安碩織信網絡信息有限公司(下稱“織信公司”),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相關情況等。其間在接待太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時,安碩信息強調已經在西昌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公司,除了可參與證券化資產的交易之外,還可以從事其他業務。
事實上,據監管查明,安碩信息業務收入均為傳統軟件等業務收入,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收入極小。2014年年報中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收入僅為137.19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2%。“但公司卻持續、廣泛宣稱已經開展征信、數據、小貸雲、互聯網金融等相關業務,使得投資者誤認為公司為互聯網金融公司。”138號文指出。
譬如監管指出,在向機構投資者推介中,安碩信息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不符合現實狀況,比如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其實是一家空殼公司,“無場地、無人員、無投入、無規劃”。
證監會認為,安碩信息在披露涉及公司未來經營信息時,不完整、不準確,不夠謹慎、客觀,將重大不確定性信息當作確定性信息對外披露,涉嫌違反了上述規定,構成《證券法》一百九十三條第一款所述的誤導性陳述違法行為,並對安碩信息以頂格行政處罰,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向安碩信息提出股票損失賠償的前置條件已經滿足。
“2017年春節前已代理了部分投資者啟動了第一批安碩信息虛假陳述投資者索賠立案,負責此案的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接收了一批股民的索賠訴求資料。”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告訴記者,調解期限在2個月左右,調解不成即進入正式的民事訴訟審理程序。
機構轉向
在安碩信息持續披露上述互聯網金融信息下,匯添富、交銀施羅德等的基金經理前往安碩信息調研並與公司高管溝通,將上述披露信息作為買入依據,大量買入安碩信息。
據監管查明,部分基金公司於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期間累計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碩信息最高達1808.21萬股,占安碩信息流通股的74.84%,匯添富只是其中之一。結果是,安碩信息股價從2014年4月30日的28.30元上漲至2015年5月13日的450元,漲幅高達15.9倍。
但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狂熱的公募基金紛紛選擇離安碩而去,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只有兩只基金持有安碩信息,而在前一個季度,有36只公募基金持有,另外還有一只社保基金。截至2016年年末,已經沒有機構再持有安碩信息。
第一財經也註意到,在東方財富choice上有關安碩信息的研報最新發表日期是2015年8月10日銀河證券對其中報暨設立合資公司的點評;而在Wind上,則是川財證券在2015年4月14日標題為《“安碩易民”橫空出世,互聯網金融平臺終落地》的研報。
彼時,西昌互聯網金融公司取得營業執照,這被券商的分析師解讀為實際控制人落實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實體。但似乎這個時候的研報已經起不到什麽作用,2016年二季度後,公募基金漸漸遠去,機構投資者對安碩信息的最新調研記錄,還停留在2015年8月。
“現在公募基金看成長股更多是關註其業績的可持續性以及估值的合理性,有一些還是像以前一樣炒概念的話已經沒有市場了。具體到安碩來說,隨著證監會的調查它不像之前大家預想的那麽好,這是大家現在拋棄它的主要原因。”北京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如果沒有業績的支撐,即便股價超跌也不會輕易去參與。
伴隨著2月27日晚間業績虧損的公告,安碩信息2月28日下跌0.17%,截至當日收盤報收34.5元∕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47.4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