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核心員工價值,他們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戰略自主權,能為指定的目標完成任務、貢獻力量。
本文由紅杉匯(微信 ID: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招聘長期員工,從入職起便投註重金加以培養——這樣傳統的用人方式即將受到沖擊,在未來,“按需招聘”或將成為與之並行的人才管理模式。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與德勤咨詢共同完成了對3700名公司高管、經理和分析師的調查,並得出如上結論。除此之外,對於數字時代人才選用的痛點問題,本文至少還提出了以下觀點:
僅有少數領導者及員工認為技術技能是職場中最重要的能力,“數字技能”的培養成為當下人才用留的關鍵。
未來的數字化機構需要依靠兩種人才模式來維持運營:一種是靈活的“按需招募的人才”,只要公司需要就可以招過來,另一種就是核心員工。
對於流動性人才管理,公司應建立按需供給的人才庫存,只要公司需要,就有專業人才可供招募。
重新審視核心員工價值,他們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戰略自主權,能為指定的目標完成任務、貢獻力量。
【每日金句】
核心員工不僅是一群全職工作的人,
他們還是你可以投入資金和精力的核心團隊,
能為組織的長期戰略發展樹立目標、引領方向。
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評論》與德勤咨詢共同推出的一個數字商業研究項目中,我們在采訪了超過3700名公司高管、經理和分析師後發現,“吸引與留住人才的能力”是公司最經常忽視的風險因素之一。
那麽,在公司和員工眼中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麽呢?這答案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數據顯示,僅有18%的公司領導者和27%的其他員工認為技術技能在工作中最為重要。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在數字化浪潮中,如見機行事、具備前瞻性思維和變革性視野等能力,和技術技能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這個數據或許可以為公司HR提供重要的參考:如今,培養員工的“數字技能”已成為公司的重要課題,也成為吸引並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同時表明,如果受訪者認為雇主沒有為自己提供培育“數字技能”的機會,相比於那些來自數字化程度較高、技能培育機會更多的機構員工,他們表示自己可能會在一年內離職,而且可能性是後者的六倍。
除了年輕、缺乏經驗的員工,那些常被視為對公司發展至關重要的中上層經理,也有類似的想法。這些公司要是再不行動,就可能既失去了現有的員工,也在吸引人才上栽跟頭。
兩種人才招聘模式的有機結合
在與高管和分析師的訪談中,我們也觀察到在數字化浪潮下,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招募和管理人才的思路:
A思路:“按需招聘”模式,即一些公司根據某段時期的需求招募流動性人才。
持此類想法的公司,通常借用網絡平臺招募自由職業者。例如,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Work Market,經營著一個自由用工管理平臺,能基於公司的當下需求幫公司招募專業人才。
B思路:“核心員工”模式,即一些公司則更註重長期培育、管理現有的員工。
這類公司在員工上崗、持續培訓和發展上拋擲重金,為員工創造數字技能培育的機會,努力提升工作體驗,針對不同時期為他們提供不同幫助。
第一種策略,提倡通過數字平臺輕松招聘人才,平臺可根據工作流程和技能需求的改變來調整自己的規模;第二種策略,則需要公司培養員工,在他們身上不斷投註資源。
盡管大多數公司更喜歡選用其中一種,但我們認為也可以將兩種策略有機結合,這意味著,未來數字化運作的機構需要依靠兩種人才模式來維持運營:一種是靈活的“按需招募的人才”,只要公司需要就可以招過來,另一種就是核心員工。
建立「按需招聘」人才庫
選擇“按需招聘”模式,便意味著公司要管理大量專業性強、流動性強的人才,這時公司或許應該建立一個按需供給的人才庫存:只要公司需要,就有專業人才可供招募。
在管理人才庫時,公司不妨采取社群運維的思路。即使市場中的求職者可能來了又走,但對於公司來說,應該眼光更長遠,定期對人才庫加以維護。
同時,公司還需註意平衡全職員工和兼職合同工的數量。例如,Work Market就為那些同時靠全職員工和兼職合同工運營的公司,建立了專屬人才庫。對公司來說,全職員工可以形成穩定的人才儲備基礎,而兼職合同工則可以為需求的變化提供必要的靈活性。
公司也需要為這些人才創造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很多機構像對待二等公民一樣對待合同工,但對於想吸引人才的公司來說,這樣做代價太大,無異於自毀長城。有著珍稀技能的合同工可以用腳投票,為任何項目或公司效力。
重新思考「核心員工」的價值
核心員工不僅僅是一群全職工作的人,他們是你可以投入資金和精力的核心團隊,能為整個組織的長期戰略發展樹立目標、引領方向。
首先,公司需讓核心員工有能力對戰略決策施加影響。核心員工,包括年輕員工在內,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戰略自主權,能為指定的目標完成任務、貢獻力量。
在調查中,受訪者普遍認為,戰略化思維對於在數字環境中工作的公司領導和員工都非常受用,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是數字化程度較高的公司打造企業文化時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顯然,員工若想提高工作的自主性,需要和最高決策層多加溝通,對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其次,公司需營造一個讓員工願意長期融入的環境。毫無疑問,數字化程度高的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有意識地培養、保持和增強員工的參與度。要想讓核心員工長期融入公司環境,光靠發工資是行不通的。很多想留職的員工都表示,需要公司願意為他們多加投入,能持續提供成長所需的機會。
美國制造商3M公司就是一個示範,他們肯為新員工投資,以此提升員工的忠誠度。3M公司的CEO英格·圖林(Inge Thulin)表示,公司計劃在2025年以前,讓所有員工都能參與到員工拓展項目中來。
公司需為員工提供多種多樣的機會,以確保他們持續獲得數字化的工作體驗。核心員工的工作時間一長,就需要有新的機會來發展技能。傳統的領導力發展項目只是從聘用期中抽時間來選人參加,而現在著力開展新項目的公司,則是鼓勵核心員工持續更新自己的技能。
最後,那些同時雇傭核心員工和合同工的機構,需要解決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其中就包括,核心團隊的規模多大才合適,核心員工應該具備什麽樣的技能,公司應不應該和按需提供人才的平臺協作,或是公司是不是應該培育自己的人才庫,一有需要就能找到合適人選,一家公司如何在搭建人才儲備的同時不讓競爭者趁此挖人,有沒有可能與其他公司共用人才市場、可能性有多大,等等。
帶著這樣的問題,公司應該著手實驗管理人才的新模式。在數字時代,這樣的嘗試是充分利用人才價值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