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月信貸未創“天量” 中長期貸款激增 實體融資複蘇

2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7年1月金融數據,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03萬億元。其中,同比減少4751億元。而此前市場曾預期1月份的信貸數據將遠超去年同期放出“天量”。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低於去年同期,這是貨幣政策按照穩健中性的目標操作之後的具體體現,符合當前的經濟需要,也符合政策需要。

值得註意的是,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加1.52萬億元,絕對值高於去年同期,並且也創了歷史新高,業內認為,這反應了實體經濟的需求有所複蘇,貸款需求較去年旺盛。

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複蘇

去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開始,防範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逐漸成為貨幣政策的主旋律,這在2016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隨著一系列政策利率的收緊,進一步印證了穩健中性實則偏緊的基調。1月信貸投放比去年同期減少不到5000億元,體現了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基調和操作方向。

從整體的貸款結構上來看,實體經濟貸款需求轉旺,資金脫虛向實的苗頭在1月數據中得以表現。

1月,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的中長期貸款增加1.52萬億元,而去年1月份增加1.06萬億元。與此同時,票據融資今年減少4521億元,而去年1月時增加3719億元。

“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是政府想要看到的,現在1.52萬億元的企業中長期貸款未來可以支持企業的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對於拉動實體經濟,有正面的推動,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摩根士丹利華鑫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按照以往經驗,銀行要在年初“沖貸款”,如果實際貸款需求不足,要用票據融資占貸款額度。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剔除票據融資,實際上今年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的絕對值是高於去年同期的,並且也創了歷史新高,並沒有表面數字看起來那樣明顯下降。

他認為,這實際上反應了實體經濟的需求有所複蘇,貸款需求比較旺盛。考慮到企業中長期貸款與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性,預計今年一、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不會明顯下滑。

章俊認為,商業銀行通過壓縮票據來增加實際貸款量,而實際信貸需求又恰恰比較旺盛,所以就壓縮了票據來放信貸。

不過,章俊也表示,還有一種可能是,銀行或有擔心貨幣政策可能會逐漸收緊,在之前能盡量多放一點就多放一點。

另一方面, 1月,代表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6293億元,盡管占比有所下降,但總量也創出新高。

這一規模大概占新增貸款的比例在35%左右,跟過去40%甚至超過一半都是按揭貸款相比,已經大幅收窄。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已經見了一些效果,成交量萎縮放緩,這種情況下,信貸也受到影響。同時,商業銀行房貸投放的速度也在放緩,過程在拉長。

不過,章俊認為,房貸新增總量創出新高,這一方面也說明政府和央行對於房地產調控,實際上可能並不如市場想象的那麽嚴厲。“當然也不排除另外一個原因是央行和銀監會還沒有限制房貸的政策,銀行趕在之前盡可能沖一下房貸。”章俊對記者稱。

除此,連平表示,1月的信貸總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小了不少,還和工作天數有一定關系。由於今年春節在1月份,所以壓縮了1月的工作日天數,而去年整個1月份都在工作。

M1回落超預期

值得註意的是,1月狹義貨幣M1的增速明顯回落,遠超市場預期。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長14.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6.9個和4.1個百分點。

連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月份M2增速11.3%在預料之中,但狹義貨幣M1下降如此之快超出市場預期,這也跟整個政策環境以及由政策環境帶來的流動性偏緊的狀況相關。

“狹義貨幣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加上現金,現在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顯然銀行企事業單位活期賬戶上的資金不可能非常多,因此增速明顯回落,這其實也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操作實施之後,在市場上的具體體現之一。”連平對記者稱,這樣一來“M1、M2”之間的“倒剪刀差”明顯收窄,這個狀況的發展有利於未來一段時間抑制泡沫,同時降杠桿,使得經濟運行中間風險下降都是有好處的。

在此之前,市場曾經對1月的信貸數據有多種預測,很多觀點認為,1月信貸將遠超去年同期放出“天量”。

連平表示,這主要是對於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的理解把握不夠,1月份不可能超出去年同期。有幾個方面制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在這樣一個政策背景下應該說不會允許整個信貸放天量、超過去年水平的投放,否則與現在貨幣政策穩健中性、抑制泡沫降杠桿背道而馳。

另一方面,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可能不少銀行在1月份開始的幾周里投放是比較快的,所以才有了很多預測,但是信貸是可以調整的,到了月末的時候,各家銀行也可能從自己自身的實際需要出發,例如,央行MPA(宏觀審慎評估)對整個運行的狀況進行評估,評估之後相關政策要出臺,各家銀行會自動進行調節,例如票據投放也可以進行壓縮,所以到了月末出來的數據,最終相對於去年來說還是明顯減少。

在連平看來,“1月份的數據是貨幣政策按照穩健中性的目標操作之後得到具體的體現,這個現象是符合當前的經濟需要,也是符合政策需要。”

沒有進入加息周期

2月14日,國家統計局還發布了1月份CPI數據2.5%,遠超預期。這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偏緊,並有可能進入連續加息的周期?連平對此表示,真正進行加息或者進入加息的通道,目前時機還不成熟。

“現在加息都沒有做,更談不上加息通道。”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MLF(中期借貸便利)、SLF(短期借貸便利)以及逆回購利率的上升,一方面是市場因素的結果,當然最根本還是體現了政策調控的需要,也是由於貨幣政策在去年底穩健中性基調出臺以後,央行在市場流動性調節的方面,改變了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的狀態,使得流動性進入了基本穩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利率上升很自然,接下來順勢把工具利率也逐步小幅度提高,都是體現了政策的要求。

目前來看,既然市場的利率已經做了調整,但是沒有加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說目前還沒有遇到所謂真正的通脹。CPI這個月雖然比上月明顯上升,但還在2.5%左右,而且更多因為季節性因素,春節之前食品價格擡升比較明顯,有點超出市場預期,總的來說,CPI沒有突破政策目標3%,預計全年就在2.5%左右,突破3%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這種情況下,對於CPI的變化,目前談不上用存貸款利率上調進行應對。

與此同時,連平稱,年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目標很清楚,貨幣政策的調控方向是抑制泡沫、降杠桿、防範金融風險,但沒有提要的抑制通脹。也就是說,目前對於物價形勢的判斷,並沒有進入防控通脹的階段,加息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大方向,章俊認為,貨幣政策量上不會明顯偏緊,此前市場更多寄望於積極的財政政策,但積極的財政政策依然需要相對中性的貨幣政策來支持,所以貨幣政策依然是穩健中性的基調不會變,持續偏緊的可能性不大。M2增速、新增貸款方面不會有明顯的收縮跡象,但是央行會通過價格的調控來讓信貸結構更加健康,正如1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比較多。具體而言,更多的是價格方面通過“縮短放長”,即擡升短期的資金價格,壓低中長期的資金價格,來鼓勵中長期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