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愛周星馳,其實他們愛的只是他們心目中的周星馳。
本文由南七道(微信 ID:nanqidao)授權i黑馬發布。
周星馳最近又成了話題人物,首先是他的新電影西遊伏妖篇打破了預售記錄、單日最高票房紀錄。但是很快,風向開始轉變,豆瓣上給出了5分多的點評,票房被反超。於是,評判的矛頭開始倒向周星馳,很多人說他老了,星爺變了。很多人說愛周星馳,其實他們愛的只是他們心目中的周星馳,那個自己臆想中的周星馳,而並不是真正的周星馳本身。世界上人人都是粉絲,抑或根本就沒有什麽粉絲。
在新電影西遊伏妖篇上映之前,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紛紛說,“當年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要去還上”。等到真正看完電影,豆瓣上又充滿了各種“周星馳,你欠我們一張電影票”。“還”在漢語中表示回到原處或恢複原狀、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償付等意。還上了整個行為就結束了。但是,一些所謂星爺粉絲們又開始吵吵嚷嚷:周星馳你欠我們一張電影票。賤人們啊,就是矯情。一幫自稱所謂周星馳的粉絲,在網上不斷上演這些自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自嗨自泣自欺自人的戲碼。“
“導演,我覺得我剛才倒下的姿勢不夠糾結,缺乏了一點點內涵,無法表現出人物內心的複雜情感,請允許我再來一次,我會拿出百分百的狀態,爭取做到深刻而不深沈,平淡而不平庸,演好這具死屍。”你看,哪怕是演一個死跑龍套也是需要技能的好不好!何況是做粉絲這麽需要熱情和專業的事情。
在口碑和後續票房都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很多人討論說是不是被資本裹挾了,是不是只顧著賺錢了,他是不是變了。但其實變,是每個導演必須保持的本能,即使像李安這樣的國際大導演,每一次都在嘗試不同風格,尋找新的突破,在這個時代,周星馳不變,只能等死。
其實說這些話的,並不是什麽真正的粉絲,或者也不存在什麽真正粉絲,他們並不愛周星馳,他們愛的只是自己,因為他們要的就是自己開心,讓自己快樂,讓周星馳按照他們心目中的喜劇去表演,他們要的是無厘頭,要的是哄堂大笑,要的是前俯後仰,要的是能夠在電影院看到他們的嗓子眼,他們要的是圍繞在舞臺周圍,指揮小醜們的操控感和自我滿足感,他們哪管小醜真實的想法和孤獨。
與其說是粉絲,其實想要的確實高人一等的主導感,或者脫衣舞夜總會的恩客。
她們要的是給大爺笑一個,或者讓大爺我笑出來。他們不要思考,不要深刻,不要變化。說到底,他們要的就是自己的開心,他們根本不在乎所謂偶像,他們真正你想表達的是什麽,或者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想拍的是什麽,who cares。所以這個世界上也許沒有真正的粉絲。在這個世上,他們愛的只是自己。
很多人這麽快就忘了,他們前些年有可能還在津津樂道的《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功夫》在上映之初,都遭受各種非議和肢解。尤其是大話西遊一、大話西遊二票房簡直就像北京的新鮮空氣一樣讓人絕望,甚至榮登各大媒體,被評為十大爛片之一。作曲家趙季平甚至拒絕署名。但是最終,觀眾和時間都給予了他足夠的認可。
星爺在乎過嗎?他依然繼續無厘頭拍下去,但是在數年之後,大話西遊在內地突然火了,或者噴發了,甚至被加上了後現代解構主義,等等各種冠冕堂皇的概念,但周星馳又在乎了嗎?連他自己都不理解,什麽叫做後現代結構主義,粉絲們不管,我說你是你就是。你看,即使是粉絲愛你的時候,其實他們想表達的也只是做自己,並不關心愛豆們接不接受。但星爺就是星爺,他想表達的就是自己,他並不在乎別人怎麽解讀。
現在很多所謂的粉絲經濟,尤其是知識經濟的人各種風生水起。他們享受著粉絲的追捧,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賣課賣東西的銷售新紀錄。他們中間的某些人甚至號稱要改變潮水流動的方向。曾經一個年輕的視頻網紅,在飯局上吹噓,只要他隨便在微博上發幾個字。10分鐘內一定會收到回複和評論。以此證明自己影響力。在很多做媒體、做內容、做視頻的人看來,自己儼然就是巴甫洛夫的化身,只需要自己搖一搖鈴鐺,或者讓紅燈亮起,粉絲們就像是那條自動分泌唾液的小狗一樣,搖著尾巴開始回應或者討好主人。他們也許忘記了,他們不是造物主,也不是耶穌基督,即使成功如星爺,也分分鐘面臨著被拋棄和碾壓的風險。藏獒如果急了,主人也會一並遭殃。養粉如養虎,虎大會傷身。
所謂大部分的粉絲,對明星的愛,對於博主的愛,對愛豆的愛,對於某一個微信公號微博帳號的愛,都是有目的,有時間段的,有周期的,有選擇的,更是有變化的。幾乎沒有人會真正的愛你,沒有人會真正長期的粉你們,他們愛你,是因為需要你。
在某一個節點某一個時間,他們遇到了你,而你表現出來的狀態,和他想要的那種狀態是高度契合的,或者說他需要你們,比如“通往財富的自由之路”,於是,他們接納你,他們表面上受你的影響或成為你的迷妹迷弟,但是實際上,任何人自己是會不斷變化,不斷調整的,但粉絲們不想要這樣的變化,他們要的只是他們心目中的那個人,但那個人卻不是真正的偶像,也不是真正的你。
粉絲就像是少林足球里的豬肉佬一樣,他也許是想做一個舞蹈之王,但是理想夭折,於是他更多的會把自己想要的人、事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讓他來替自己完成。或者寄希望讓他來幫助自己完成。但是這種投射最大的風險就在於,情緒反彈,一旦不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反彈的情緒或者仇恨會比普通人之間的更加強烈。但是,人是最複雜的動物,即使是身體上的個體性的差異已經讓生物學家焦頭爛額,何況是心理上的瞬息萬變呢。
1980年12月8日22點49分,人類歷史上粉絲最多的歌手之一的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從曼哈頓一個錄音棚回家,瘋狂的粉絲馬克·大衛·查普曼與他擦肩而過後,拔出手槍,瞄準他偶像的背部,連續扣動扳機,5發子彈射進了列儂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