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23.html
(1)
香港股市中,應該很多人在炒國策。然而,似乎目前媒體對國策的報導有些問題。
時間性和政策的側重點和選取是一個問題,這些先不說。
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系統性,全部是片斷式的,結果都成為短炒性質,炒消息。然而,國策股是不應該靠炒消息的。
所有的國策,都是一個持續的演變過程,內容不斷變化,也不斷豐富,是一個個主線式的故事。
例如以往的「家電下鄉」,可以煲一年之久,內容不斷豐富;又例如最近的「建材下鄉」,逐步擴展到「節能建材補貼」,受惠股份從原來的水泥建材股擴展到玻璃股,範圍逐步擴大,這樣的政策演變,需要一個過程。
又例如,很多國策主線,對不同板塊股份,是交叉影響,例如,「新能源政策」下,有新興能源規劃、新能源汽車規劃、節能減排設備規劃、電網規劃等。
又例如,同一政策主線下,不同的政策變動,對同一板塊的股份有截然不同的影響。例如,醫療改革中,藥價改革對醫藥生產股是利淡,而藥品流通改革對醫療零售股是利好等等。
又例如,在這些國策交叉的圖譜中,一個新政策的出臺,如果不能放到整個政策範圍中去看,就很容易全面理解背後的含義。例如「特高壓」政策的出臺,只有放到新能源,電網規劃的範圍去看,才能全面理解。等等。
但反過來說,要求媒體在報導每一個政策變動時,都提供全面的政策背景,也是不現實的。
(2)
於是,覺得可以設想一個「每週國策報告」,每週定期更新每個政策範疇下的政策變動,並提供相關的政策背景,同時,也提供對應板塊的股票名單,並提供中長期股價變動做參考。
國策看起來繁多,但如果以脈絡式,系統性的看法來疏理,也不難理解。
可以把所有的國策,歸納在幾條主線下,讀者可以以目錄式的閱讀,來關注自己感興趣的範圍,也可以觸類旁通,以求全景式的理解。
以2011年的政策範圍來看,這些主線不外乎A、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IT),B、保障民生(保障房、醫療改革),C、農業,以及其他等等。
做法可以是,每一個大的主線,可以再分幾個政策細目,每個細目下,以200字以內歸納有關政策背景。每週再以最簡要語言,歸納在該細目下的政策變動,領導人講話等。如果沒有變化,則不做更新。
當然,在整個報告的第一頁,也提供所有政策變化的摘要,讓人可以一目瞭然。
(3)
如果成熟了,甚至可以獨立出市販賣。目前市面上週刊性的投資刊物中,似乎還沒有專注國策的,即使有國策版面,也不夠全面,很紛雜。
市面的財經媒體和財經網站,似乎都在追求「大而全」,務求一網打盡,類似這樣專注一個範疇niche market的刊物應該有一些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