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卓,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指導單位:廣東省國防教育辦公室
南方名記 姚憶江工作室出品
主創:南方周末 姚憶江
特朗普執政理念有三個特征:實用主義、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結合他的治國理念,未來美國政策會有所收縮,目的是為了積聚力量,在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重手出擊。
軍事上同中國差距縮小,這對美國而言是不可忍受的。未來,美國將對組織體制進行改革,使理論和體制適應軍事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放大軍事技術帶來的潛力,使美國重新恢複軍事優勢;或者推動新一輪的新軍事革命,拉開同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
南方周末: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奧巴馬政府最大的遺產,特朗普執政以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會如何變化?
趙小卓:特朗普性格多變,政策不確定性非常大,預測起來有些困難。但鑒於此事對中國非常重要,還是要進行大膽預測。
美國把國際社會按遠近親疏分成幾個圈:頭一個圈是它的盟國,第二個圈是它的朋友,第三個圈是夥伴國,第四個圈是其他國家,再往後延伸。美國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基於規則的亞太安全網絡,以雙邊聯盟體系為基礎,逐步向三邊化、多邊化方向發展。
從特朗普的執政理念看,有三個特征:實用主義、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首先是實用主義。對待亞太地區,特朗普可能不像奧巴馬那樣更多地強調理念、戰略,有一整套東西,他可能把不同問題分開來抓,比如臺灣問題有機會的話就抓臺灣問題,南海問題有機會的話就抓南海問題,抓到問題以後,可能把問題變成籌碼要挾你,在別的問題上跟你做交易。
其次是孤立主義。支持特朗普的相當一部分是白人、男性、中下層人員,傳統制造業或者傳統低端行業人員,受教育程度較低,這些人都相對比較保守。他們和英國脫歐時的支持者很像,都是比較註重身邊的事情,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這樣一些人。特朗普作為這些人的代表當選總統,當然在他的施政理念和方針政策上也必然反映這些人的孤立主義訴求。
最後是保守主義。特朗普的領導班子里,有軍隊背景的人居多,強硬派居多,這也預示著美國保守派上臺了。所以,在他的政策、戰略、處理國際問題的手段等方方面面,可能保守的傾向會比較嚴重。
從目前情況看,相較過去,美國全球戰略會有所收縮。美國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意願可能下降,不再大包大攬,給別的國家埋單,這會對曾經受到美國保護的一些國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盟友要麽提供經費支持,要麽美軍就不會給盟友那麽大的支持。美國的海外軍事部署會如何變化,我們還要觀察。鑒於這幾年美國全球軍事部署有過度透支現象,也可能適當調整。
其實,特朗普講美國優先、美國第一,我覺得他更多地是從美國利益來考慮的,把美國作為一個正常普通的國家,而不是一個無處不在的超級大國。所以,經濟上他說制造業要回流,要註重基礎設施,要減稅;對於其他國家,比如說中國,特朗普曾揚言要對中國征45%的關稅。總而言之,特朗普會把美國的利益放在優先地位。
但是,特朗普的“孤立主義”並不是美國傳統意義上的孤立主義,即美國要退回西半球,而是說因為奧巴馬政府過度透支,他要適當收縮積聚力量。五個指頭收回來,是為了握緊拳頭,更有力量地出擊。積聚力量之後,他可以對美國利益至關重要的地區重手出擊。
南方周末:現在有一種說法,特朗普從來沒有執政的經驗,也就是管理過公司,管理國家和管理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他的管理能力、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可能比較弱,您怎麽看?
趙小卓:特朗普的能力不容小覷,從他整個競選過程來看,最開始在共和黨內部競選的時候沒有人看好他,他把共和黨的大佬們一個一個地幹掉;最後跟希拉里對決的時候,也沒有人看好他,但是他把希拉里也打敗了。
從這個過程可能看出,他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們知道,特朗普沒有一天從政經驗,沒有任何經驗的人最後當選總統,還可看出他背後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這個團隊對美國存在問題的判斷,對於希拉里競選團隊弱點的判斷,對美國國民的期待和希望的判斷是比較準的。
南方周末:這種情況下,會對“亞太再平衡”戰略有什麽影響?特朗普可能會在哪些方面做調整呢?
趙小卓:美國面臨的大的國際環境和背景沒有變,戰略重心東移的趨勢還會繼續,但“亞太再平衡”這幾個字可能不再用了,換一個別的說法。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駐軍可能減少。軍事部署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內容,美軍前沿部隊可能適當減少,從第一島鏈調整到第二島鏈或第三島鏈。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在西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一直在增加,從約十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十三四萬人。但這並不表明美國在軍事部署上的適當調整是戰略收縮,美國的戰略機動能力非常強,他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再部署到前沿。
美國可能給一些盟國施加更大的壓力,盟國在保衛自己的安全上可能承擔更大責任,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可能有比較大的壓力。值得警惕的一個動向是,美國可能武裝日本,激化區域矛盾。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快速推進,直至前國防部長卡特說已經到了3.0版,重點是建立基於規則的亞太安全網絡。我覺得,特朗普會重新武裝日本,放虎出籠,這符合他的新孤立主義、離岸制衡的理念。重新武裝日本,也符合日本這些年來要做一個正常國家,甚至做一個軍事大國的意願。這樣一來,亞太地區中日矛盾或許會增加,更便於美國隔岸制衡。
南方周末:美國推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您覺得意欲何為?
趙小卓: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是奧巴馬政府力推的政策。我覺得這個戰略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它符合美國第一、美國優先的指導思想。如果說有變化的話,這個計劃可能會更加聚焦“反進入/區域拒止”,因為美國在西太地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需要時作戰部隊要麽進不來,要麽進來要冒很大的風險,美國提出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就是要從軍事上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是超級大國,軍事力量在全球鶴立雞群,別的國家在軍事上給它劃紅線,它是難以忍受的。假如說,把第三次抵消戰略和國防創新計劃,看作是一個長線的,未來可能要持續二十年、三十年的戰略或者計劃的話,那麽聚焦“反進入/區域拒止”可能是最近這幾年來要著力加強的一個工作。
美國也在對組織體制進行改革,使軍事理論和組織體制適應軍事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挖掘軍事技術發展帶來的潛力,使美國重新恢複軍事優勢,或者推動新一輪的新軍事革命,拉開同其他國家的軍事差距。按美國的說法,就是要重新奪回它流失的軍事優勢。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卡特非常強調美國著眼長遠,研發顛覆性軍事技術,並以這些斷代性技術為基礎,創新軍事理論、作戰理論。在軍事部署上,目標是使整個軍事部署分散化、網絡化,構成一個基地網絡、作戰網絡。這個網絡中,某一個或兩個節點受到打擊沒有關系,不影響整個基地體系的正常運作。
特朗普當選總統的變革性意義還在於,美國共和黨同時控制了國會兩院,在州政府和議會也有明顯優勢,這都預示著美國的內外政策要發生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