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藝術品「股票」之惑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8545&time=2011-03-19&cl=115&page=all

將藝術品拆細上市,到底是先行先試的金融創新,還是行走在邊緣的非法證券交易?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紫霧 鄭斐 趙靜婷

 

  樓市孱弱、股市風向不明,上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買一份藝術品的股票怎樣?

  如果在2011年1月申購上原始股,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賬面收益可達15倍。不過,這樣的「好事」可能到3月17日就戛然而止了。天津文化藝 術品交易所(下稱天藝所)一早發佈公告稱,接天津市政府監管部門通知,自即日起,對上市藝術品20001(《黃河咆哮》)和20002(《燕塞秋》)實行 特別停牌,復牌時間另行通知。

  公告聲明,兩隻藝術品股票被停牌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

  3月17日,財新《新世紀》記者詢問該所的監管部門,公司有關人士稱「保密」;問及交易所的股權結構、主管部門,仍答「暫時保密」;再問具體是哪個監管部門作出特別停牌的決定,回答還是「保密」。

  天藝所成立於2009年9月,與各地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不同的是,該所從1月起推出了一項金融創新,將前述兩幅當代國畫家的作品拆細成1100萬 份公開上市交易。3月11日,該所再度推出八項新上市藝術品,包括七幅國畫和一顆粉色鑽石,一上市便連續封住漲停。17日上午,這八件藝術品被臨時停牌1 小時15分鐘後,繼續以漲停報收,價格一律為3.77元。

  如此漲勢引發關注。但不只一位業內人士,包括對藝術品投資頗有研究的資本市場高端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他提醒向他諮詢的朋友,「風險很高,不宜介入。」

  「這是典型的公開市場交易,應受中國證監會管轄,需要有強制信息披露、中介機構的認證等一系列監管措施。」一位資本市場法律人士確認。不過,當 3月11日財新《新世紀》記者向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問詢此事時,對方表示知悉此案,但態度有些猶疑:「這是地方政府搞的。現在沒出事,還在考慮如何 介入。」

  當被財新《新世紀》記者問及這一市場是否受中國證監會監管,該交易所的律師馬克偉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不過,他也表示,自己並非該交易所的全權法律事務代表,而是「電子商務業務部分」的法律顧問。

  交易所網站公開資料稱,該所「作為天津市金融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重要創新內容」之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創新改革20項重點工程」。

  天津金融辦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他們負責指導一部分交易所的業務。有關特別停牌的決定是由幾個監管部門聯合做出的,目前金融辦對此事「不做解釋」。

  一位相關部委的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有關各部門乃至高層均已注意到事態的發展,認定性質是「等額分割,連續交易」。但「希望問題的處理平緩有序,不至於引起不良後果」。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短短一個多月來,天津文化交易所有關上市品種的目前市值已逾3.5億元,參與交易的投資者賬戶超過4萬個。就在第二 批八隻藝術品上市之前,該所發佈公告,將投資者的門檻從5萬元提高至50萬元以上。即使根據此前的5萬元計算,有關投資者的總資產可能超過了20億元。

咆哮的股價

  「進去一輛吉利,出來是沃爾沃。」一位投資者這樣描述他的朋友從中可觀的牟利。

  3月11日,天津市和平區西康路塞頓中心C座9層,財新《新世紀》記者在天藝所看到,拜訪者絡繹不絕,包括擬入市的投資者、拎著畫卷前來打聽如何上市的人士、媒體記者等。

  網上行情系統顯示,該交易所第一批上市的兩幅當代藝術家的國畫作品,《黃河咆哮》與《燕塞秋》3月15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4.92與14.84元,在不到兩個月內,比1月26日上市之初的1元面值翻了十幾倍。

  中國正變成一個世界藝術品交易的巨大的新興市場。今年年初,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創下573億元成交總額的新紀錄,同比增幅逾150%。然而,這遠不能比擬天藝所短短數日「炒」出來的漲幅。

  上市以來,兩幅畫作的漲幅基本都維持在50%左右,上市之初更是高達148%和133%,目前的流通總市值超過1.5億元。兩幅畫作曾在2月 21日因連續漲停被臨時停牌一次。隨後的2月24日,天藝所修改規定,將「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均達到價格漲跌幅限制」,納入「異常波動」的範疇。

  財新《新世紀》記者走訪該所的當天,第二批共計八隻藝術品首日上市,全線漲停,八隻藝術品收盤價均為2.16元,漲幅116%,打破了《黃河咆哮》首日漲幅紀錄。經過連續數日的無量漲停,15日則均收盤在3.77元。

  新上市的八隻藝術品中,21003(《聲喧亂石》)3月15日的成交量僅為1手,其他多只藝術品也只有10手。「都是買入,沒有幾個賣出的,全 在追漲。」招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招商銀行是天藝所的惟一合作銀行,角色相當於資金託管第三方。原本在該行存款超過5萬元的持金卡者 即可在交易所開戶。

  3月10日,交易所發佈公告稱,將入市門檻提高至投資者需要擁有招商銀行金葵花卡及以上級別借記卡,即存款達到或曾經達到超過50萬元。知情人 士介紹說,這一要求是招商銀行提出的,主要出於風險考慮。招行有關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說,自從開戶門檻提高後,接到不少客戶特意申請開金葵 花卡的請求,市場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3月15日,因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天藝所公告稱《黃河咆哮》與《燕塞秋》停牌。

  3月16日,公告再稱,投資人00007616及投資人00047273因於3月10日至3月15日期間採取大量且連續申報方式造成《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異常波動,被認定為異常交易行為,予以警告。

  3月17日一早,天津文交所改變說法稱,將《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的臨時停牌改為特別停牌,復牌時間未定。而第二批八隻藝術品同日也因連續三天出現漲停,被停牌1個小時15分鐘。

  據接近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交易所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已經達到4萬餘位,市值達到3.5億元,涉及資金超過20億元。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樣「資本市場」意味濃厚的標語,開始頻頻出現在公告裡。

「拆細」試驗

  打開天藝所的網站,上市的詳細欄目包括交易數據、信息披露、交易指南、上市指引等,乍看之下,與滬深證券交易所頗為相像。不同的是,該所並無交 易大廳,也不接待任何諮詢與來訪,擺在玻璃門內的幾台電腦顯示屏,沒有顯示即時行情。「一切都在網上進行。」交易所工作人員「勸退」來訪者時一再強調。

  2010年,天津交易所即對藝術品上市行為進行過模擬交易,並在次年1月推出第一批兩隻藝術品上市。

  在該交易所上市的藝術品,按照等額分割的原則,被拆成「股票」狀,供投資者申購和公開交易。日漲跌幅被控制在15%以內,近期公告調整為10%。該所實行T+0日交易,對於新藝術品的上市分為申購、搖號、公佈中籤率、正式上市交易等步驟,和證券交易幾乎一般無二。

  天津藝術品交易所網站為一家盈利性的私營機構。「主要收入為收取客戶的佣金。」該所的法律顧問馬克偉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該網站屬天藝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註冊資本為1.35億元,2009年9月17日成立,註冊於塘沽區於家堡金融區,法人代表為最大的自然人股東陳玉。

  知情人士介紹說,交易所最初的創始人為屠春岸,原從事房地產經營。藝術品收藏界多位人士表示此前在業內沒有聽說過其人。

  工商註冊的資料顯示,該所的前三大法人股東中,兩家都從事與房地產相關的業務,分別為天津濟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天津市泰運天成投資有限公司, 認繳出資額分別為4840萬元和3726萬元,持股比例為35.85%和27.6%。其中,濟川公司實際出資額為1694萬元,泰運天成實際出資額為 1304.1萬元。

  第三大股東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天津市財政局和濱海新區成立的國企,認繳出資額2030萬元,實際出資額710.5萬元,持股比例15.04%。該國有身份的股東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不會幹涉交易所的業務。

  按照交易所頒佈的《暫行規則》規定,擬上市的藝術品,應先由持有人在網上填寫申請資料,由交易所進行初步鑑定,然後指定上市代理商,進行上市操作。

  目前上市的兩批共10只藝術品,上市代理商均為天津華贊文化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於第一批藝術品上市之前成立,是目前交易所指定的惟一藝 術品上市代理商。而代理商資質的篩選及評定,交易所並未公佈任何公開標準。在《暫行規則》中有這樣一句話:「發行代理商是指符合本所合格發行代理商標準的 法人組織。」

  同時,交易所指定由代理商組織兩家鑑定機構進行「背對背」鑑定,鑑定機構信息亦未公佈。

  接近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文化部、證監會等相關監管部門已經將該行為特點總結為「等額分割,連續交易」,並認為這與深圳、上海等文化產權交易所已推出的藝術品資產包性質不同。

  2010年7月3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全國首度以「權益拆分」的模式推出1號藝術品資產包。當代畫家楊培江的4幅油畫和8幅彩墨畫作品被整 體打包作價200萬元,並拆分成1000個資產份額,供普通投資者購買。當時購買這一資產包的多為收藏界圈內人士。雖然超過了200份,深圳文化產權交易 所特別顧問葉強曾對媒體強調「這是私募」。該所有關人士曾多次公開表示要擇機進入第二階段,即掛牌上市,但終未成真。

  目前,深圳、上海、鄭州、北京、成都等地都已經成立或正在籌建文化產權交易所。與天津交易所相比,各地交易所行事相對保守。

  接近有關部委的知情人士表示,文化部儘管積極主導設立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等機構,但對天津的這一「創新」態度謹慎。

誰在做局?

  相對於熱情洋溢、勇往直前的投資者,藝術品收藏界以及投資界多位資深人士對這個新興的金融平台的金融產品,依然持觀望態度。

  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仍是一個魚龍混雜、缺乏規範的市場。「國畫市場尤甚。假畫太多,價值也不好評估。」一位曾投資國畫後退出的資本市場人士表示。

  第一批在天藝所上市的藝術品為當代畫家白庚延的兩幅作品,題為《黃河咆哮》與《燕塞秋》。白庚延1940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 並留校任教多年,擅長山水畫,於2007年去世。白庚延之子白鵬表示對上市過程並不知情。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自己並非這兩幅畫的持有人,父親的這 兩幅畫作數年前就被賣出,「它們被運作上市的消息我還是從別人那聽到的。」白鵬表示,在上市之前,天藝所曾找他鑑定畫作的真偽。

  白庚延兩幅畫作最終按照約每平方尺5萬元的價格上市,巨幅畫作的總價值達到千萬元。不過,白庚延此前的作品拍賣成交價幾乎都在每平方尺2萬元以下徘徊。以當下的二級市場價格看,白庚延的兩幅畫作價格已經飆升至每平方尺80多萬元。

  雅昌藝術網歷年的成交記錄顯示,白庚延的656件總拍品中,除1件預展拍品外,已成交拍品327件,未成交拍品328件,流拍率達50%,總成 交金額為2019.8萬元。2010年3月,北京保利對白庚延一幅約89平方尺的作品《黃河畔》拍賣,最終僅以11200元成交。不過,到了2010年秋 拍時,白庚延的畫作意外暴漲,已經上漲至每平方尺十幾萬乃至二十幾萬元。「不排除故意炒作的可能性,先在拍賣行把價格炒上去,為上市前的知名度做準備。」 一位拍賣行的工作人員表示。

  收藏界人士介紹,藝術品交易在國外市場有較為完善的估值和鑑定體系:「經常一個鑑定公司幾代人都在研究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完善的數據庫和評估標準體系,要推翻它的鑑定結果,除非提出一套更完善的體系標準,這是很難做到的。」而國內市場並無這樣成熟的鑑定機制。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天津藝術交易所的鑑定機構有兩家,為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和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

  一位收藏界資深人士直言,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不是官方鑑定機構,缺乏權威性,不太可信。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呂立新介紹說,文化部這個評估委員會原本是部屬的局級事業單位,但現在已經改制,歸屬中國 動漫集團。關於白庚延的畫他沒有參評,他認為,藝術家的價值往往和地域性有一定關聯。比如李苦禪的作品,在北京賣得很高,但是到外地就沒有那麼好。再比如 劉文西的作品,在陝西賣到十幾萬元一平方尺,在外地價格卻很低。他表示,鑑定藝術品的價值,要看作者的藝術功底,同時結合市場價格、作者在當地的藝術影 響、作品價值的發展趨勢來綜合評定。

  對於白庚延的作品,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忠義表示:「其作品實際在拍賣行沒有太大市場。現在天藝所 炒概念炒得過分,藝術品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泡沫太大,蘊藏的投資風險極大。」他表示,藝術品的自身屬性不同於股票和房地產,過度炒作對文化本身是種傷 害。

  陝西省文化廳相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藝術品的交易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關鍵不在形式,而是中國目前沒有鑑定標準、鑑定流程以及完備的立法,容易導致投資人利益受損。他表示陝西對文化藝術品交易態度保守,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引進新的機制。

  上市的藝術品究竟價值幾何,是否值得熱捧,不少投資者坦言,自己對此並不關心,只不過看中了二級市場的巨額利潤,才過來一試。

監管之責

  「國外藝術品投資從未出現過這種交易形式。」一位藝術品界資深投資人士表示。在國外較為成熟的藝術品投資主要是在一級市場,即畫廊等。即使是拍賣行,都沒有國內如此虛高的價格,而「藝術品股票」更是「聞所未聞」。

  與國外市場相比,中國在藝術品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尚屬空白,交易所的網站上公示的可供參考的法律法規僅為《物權法》《文物保護法》《民法》等幾 部基本法律。不僅如此,連對這種「上市」行為的界定也是模糊的。從募集上市的過程看,該交易所的投資人數遠遠超過4萬人,加之「等額分割、公開交易」等特 點,天藝所顯然採取了「公募」的方式。但當被問到是否是「公募上市」時,馬克偉斷然否定:「那就要歸證監會批准了。」

  「這與成熟的證券交易有太大不同,後者有完整的上市規則和風險防範體系,有證監會監管,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現在藝術品上市,在真假鑑定、價值 評估乃至法規、監管體系等各方面,存在太多問題。」證券界多位律師認為。在 「熱錢」流入後,藝術品的估值更容易偏離。因藝術品不同於上市公司,沒有明確的成長性和利潤衡量標準,現在被熱炒的藝術品前景究竟如何,是很大未知數。

  「從性質看,這種產品可能算是某種資產證券化吧。」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毅的語氣不太肯定。開發了國內首份藝術品投資信託產品的國投信託總經理呂益民亦持相同態度。

  在市場熱捧之後,高價藝術品最終誰來接盤成為核心問題。因此,該所在機制上做出改進,把第二批藝術品的存續期定為10年。這意味著10年期滿,需將藝術品整體出售後,再將資金按份額分配給投資者。那時盈虧才見分曉。

  「從理論上分析,資產證券化應該歸央行管,公募上市歸證監會管。但這樣的藝術品交易,確實不知道應該怎麼管。」一位證券界律師表示疑惑。

  「《暫行規則》由交易所制定,代理商由交易所指派,上市價格由交易所確定的鑑定機構提供參考。那誰來監管交易所呢?」一位投資者不無擔憂地說。一位手拎藝術品去拜訪交易所的業內人士也表示擔心:「拍賣行就常有做局操縱價格的行為。交易所是否有類似風險?」

  「因為需要的資金量相對較小,在藝術品『股市』上坐莊比證券市場容易得多。」一位藝術品投資者認為。《暫行規則》中規定,份額發行時,發行代理 商可以優先購得約定比例的份額。這樣取得「原始股」的先天優勢,交易所與代理商聯手坐莊的可能性也並非不存在。「如果沒有監管,很容易產生暗箱操作和腐 敗。」證券界資深律師表示。

  天藝所目前的「無監管」狀態,更提高了外界對風險的擔心。天津文化體制改革小組的網站被鏈接在交易所網站上,而小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對交易所的業務毫無干涉。天津市金融辦承認具體指導交易所部分業務,但並未為之制定清晰明確的規章制度。

  該所網站稱,天藝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入天津市2009年金融創新改革20項重點工程。不過,這究竟是「先行先試」的創新試點,還是監管空白製造的危險?監管機構和業內人士說法不一。

  「這個交易所有其積極一面,如接受地方政府的指導和監督、聘請商業銀行做第三方存管保證客戶資金不被挪用,也引進了中介機構來做鑑定和上市工 作。但最大的問題是,這類公開市場交易應接受中國證監會的監管,在信息的強制信息披露乃至中介機構的資質、解決市場操縱等方面,有更好的制度保障,並及 時、充分地向用戶揭示風險。」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表示。

  「只要允許散戶進入,市場必然活躍但混亂。藝術品投資這種東西,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應該玩的。」另一位業內人士稱。

  一位證券交易員則表示,近期會議上,多位研究員亦在熱議此案,認為在缺乏足夠的風險保障體系情形下,如果事態轉壞, 招商銀行的信譽可能也會連累受損。「我們在考慮是否近期不碰招行。」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實習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