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後一段-中國水業(1129)、菱控(8009)、佳訊(30)


早期寫過好多篇關於中國水業系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7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 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 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 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41


賣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212/GLN20071212030_C.pdf


經過一輪合股及賣殼後,公司又作少許的改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128/GLN20080128053_C.pdf

刪掉售賣商標及部分業務予原大股東的協議,作價降低1,300萬元,至約3,900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3/GLN200803130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4/GLN20080314001_C.pdf

收購完成前,股價突然上升至每股3.9元,然後停牌,宣佈收購截止,並已擁有超過90%的股權,但由於公眾持股量低於限制,故須配售股權,以維持公眾持股量,以保有上市地位。公司的地址變換及管理層全部換上新班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13/GLN20080413002_C.pdf

公司終止原配售協議,並宣佈配售600多萬股,每股2.6元,以維持上市地位,套現1,500萬元,公眾持股量隻得15%,約1,600萬股,市值約5,000萬。

greatsoup:
公眾持股量少,市值少,流通量低,股權集中,若在正常市況中,股價表現不言而喻。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8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30/LTN20080530371_C.pdf


佳訊控股(30)宣佈,中國水業(1129)董事施先生和另一名林先生購入商台控制人何先生的控股權。

大 股東先購入公司的股票報價業務49%股權、一批地產和股票(「主要業務」),作價2.523億元,而公司錄得出售收益約6,400萬元,其後派發每股 0.5866元股息,之後施林二人才提出全購,全購價0.3992元,所以若股東若接受他們的收購,每股的收購價為0.9858元。

替大 股東算一把帳,他持有245,523,600股,另外他持有約82%股權的商台企業有19,808,000股,即佔16,242,560股,即實益共持有 261,766,160股,以今次套現價計,他共可套現258,049,080元,然後以2.523億元購回主要業務,他賣殼後還有570餘萬元現金,即 使計入他們以商台企業名義確保特別股息的擔保的700萬,套現的資金應足夠購回主要業務。

另外持有的17,901股的eAccess的股 權,現價約59,000Yen(4,000港元),又可套現7,200餘萬,物業又約值1,950萬,另外該報價業務上年盈利2,500餘萬元,尚未計該 等未上市的日本流動上網業務的投資,即使未計之,可以計出可套現業務的P/E為:

(252,300,000- 72,000,000 - 19,500,000)/ 25,392,890

= 6.332倍

今次收購的P/E約6倍,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3/LTN20071213331_C.pdf

根據中期業績所見,約有1.67億現金及9,000萬的銀行貸款及所得稅負債,即淨現金約7,700萬元,另外今次售出業務套現2.523億,及派息近2.739億元,尚餘現金約5,100萬,另外上市公司尚餘一堆機器,及報價業務51%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7/LTN20070417074_C.pdf


在新殼主的眼光來,也可以是一單不錯的買賣。

他們以0.3992元購入公司的股權,以公司股數466,886,000股計,即他們最多要付出186,380,891元,但他們公司的剩餘資產淨值約3.02億計,扣除今次售出的資產為2.70億,即公司剩下資產為:

302,192,921-269,492,982

=32,700,029元

又扣除公司約400萬機器的49%,即公司剩下的資產約3,000萬,可以計得公司的殼價為:

1.86-0.3

=1.56億元

不過隻是計現金的話,殼價為

=1.86-0.5

=1.36億元

若計其隻購入75%股權,又假設隻計現金,即殼價為:

= 1.86 x 0.75 -0.5
= 8,950萬元。

可見殼價約為8,950萬至1.56億,都尚算合理。

其實何先生有感年事已高,已有積極退出上市公司之意,在2007年4月,以0.58元提出私有化,但最終失敗,於是有此舉行徑。一來他可以退出上市公司,二來可用套現所得購入業務,三來小股東亦有乘機套現,體現公司價值。四來新殼主也可進行他們的策略,可謂一舉四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9/GLN20080529048_C.pdf

另 外,中國水業系已擴張成三殼,一為中國水業(1129)、一為菱控(8009),而董事又購入佳訊(0030),另外菱控(8009)在昨天宣佈進軍水 業,以5,500萬,收購一水業公司80%股權,並擔保未來三年其所佔80%盈利不少於480萬、1,040萬及1,040萬元,其盈利根本和此數字相差甚遠。


此是一項給大股東拆出資金的買賣,先拿一筆大錢,不足盈利以現金補足,實是還給公司錢,剩下的錢可以自己袋,然後和別人分錢。

股票在賣殼後,股本隻得4億多股,派息後及完成賣殼後,股價應隻約0.3元,可以計出市值隻1.4億元,加上大股東將會持約60%股權,街貨隻數千萬元,所以這個價錢是非常合適炒作的,不過在賣殼一年後也不能注入業務,所以建議大家在2009年中可以開始留意這股。


其後,中國水業和菱控公佈兩單交易,戴兆兄講述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4/LTN2009051450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505/GLN20090505146_C.pdf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070


  中國水業(1129)連續公布兩項協議,分別由佔股權84.98%的菱控(8009)及全資附屬公司作出非常重大收購,雖然所收購的業務完全不同,但意義一樣,是股權起顯著變化。

   菱控協議有條件收購至福國際全部股權,總代價9億元,包括承兌票據1億元、新股價值1230萬元、可換股債券2億元及可換股優先股5.877億元。發行 新股價0.2元,可換股債券五年期,無息,換股價0.2元;可換股優先股面值0.2元,發行價同為0.2元,全部換股可換為二十九億三千八百萬股,不贖 回,並無限制。各項定價0.2元,較公布前菱控股價0.23元折讓13%。

   所收購的至福國際,剛於今年1月成立,暫無業務,將與康沃資 本訂立管理協議,這份協議便是唯一資產。康沃資本於2007年在中國成立,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業務主要從事創業投資及相關服務,投資資金規模超過 10億元人民幣,已投資在新材料、電子訊息、節流環保、連鎖消費及新傳媒等高科技和高成長行業,2008年的稅後純利為1015萬元人民幣。

   至福所獲的管理協議為期十五年,可全權續期五年,康沃資本不得終止管理協議,而康沃資本須向至福支付相當於其淨利潤70%的年度管理費,並已保證管理協 議起,首年純利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次年不少於1.5億元人民幣,第三年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將提供抵押品,以擔保有關保證責任。目前康沃資本在二十家被 投資公司中,預料將有十七家於2009至11年在深圳、德國、美國及香港交易所招股上市。按市場可比較公司的O參考,預期平均投資回報約為四點五倍。儘管 2008年純利隻有1015萬元,康沃資本有信心對三年利潤作出保證。

   管理協議是為此項收購而設,相信股權受規管而未能轉讓,因而以管 理協議,相當於康沃資本把其業務外判及下放經營職責予至福,使至福獲得收益而成為有價值公司(公平市值不少於9.5億港元);收購代價折讓5.26%,收 購O約七點五六倍。但康沃資本仍保留其行政功能及繼續為創業投資公司的控股公司。換言之,至福隻有管理權,獲保證三年利潤,並不擁有資產。但畢竟是為收購 而作安排,完成收購後,以債券及優先股全部換股計,賣方所佔的菱控股權已達87.6%,而中國水業所佔股權已攤薄至10.54%,實際是股權轉移的安排。

   中國水業收購九個供水或污水處理項目,除兩個項目外,其餘均佔全部權益。收購代價6.6億港元,將支付現金6000萬港元、新股代價1.392億港元、 可換股優先股3.608億港元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新股發行價、可換股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均定為0.182港元。可換股優先股為期五年,不贖 回,全數可換十九億八千二百萬股。可換股債券於2012年8月3日到期,無息,可由公司以本金117%贖回。

   上述收購的相當部分原已於 去年8月協議,其後因金融市場劇變,有關公司亦涉及索償3000萬人民幣的民事訴訟,因而終止。現在雙方正在庭外和解,因而再作協議收購,但以毋須受產權 負擔為準,亦為先決條件之一,還有是獨立估值對收購權益估值不少於8億港元及利潤保證等先決條件。

  收購各項目獲賣方保證三年利潤,以完成收購後計,第一年保證利潤不少於4000萬港元,第二年不少於6000萬港元及第三年不少於9000萬港元。並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託管,作為保證利潤的擔保;如有不足,將從債券扣除,如仍不足,要求以現金補足。

   有關項目大部分位於廣東省各區,其中八間經營污水處理,每日處理量二十六萬噸,在經營中隻有兩間,其餘六間均於2009年年底開始經營業務。另一間位於 河北,每日供水二十七萬四千噸(2010年年底完成),佔權益39%,收購代價按保證利潤平均計,O十點四二倍,估值折讓17.5%。於完成收購及優先股 與債券全部換股後,賣方佔中國水業股權為63.55%,而目前最大股東曲學生所佔股權則由16.4%,攤薄至5.98%。

   中國水業前身 為天鷹電腦,轉型至供水業務,去年年初更收購菱控,亦安排其業務由金融業務轉型至供水相關業務,已作出收購,產銷陶粒污水處理材料。中國水業現在經營七間 供水能力每日二百三十萬噸,三間污水廠每日處理量十三萬噸污水,業務位於江西、安徽、山東、河南、海南等省份。中國水業的拓展目標是,明年的供水能力每日 一千萬噸,以及污水處理每日二百萬噸。儘管已在收購,但仍與目標有相當距離。

   中國水業安排菱控收購,再度轉型,相當於反向收購使股權易 手;而收購菱控不過一年多,已安排股權轉移,相信當時買殼已預備賣殼。至於中國水業的收購,表面上是持續發展,而最大股東股權亦明顯攤薄,亦存在股權轉移 可能。因此,中國水業的兩宗收購,雖然水務與創業投資管理是完全無關的業務,但實際同樣達到股權轉移的效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466_C.pdf


兩天之前,中國水業(1129)主要股東出讓股份共5,500萬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587_C.pdf


今日,佳訊的大股東宣佈,以97.75仙,出售20%,即份93,376,000股份,套現9,100萬,取回一半成本,加上售予菱控的公司淨套現 5,500萬,而收購的成本約1.39億(0.3992 x 466,886,000 x 75%),扣除要付的保證盈利600萬,可見已全數取回成本。

現時大股東想金蟬脫殼,根本就是賣1元賺1元。為出貨,應該好快有消息出來,股價亦會炒上一段,但這一段應該不會有上一段升得多,量也會很大。

如果想貪的話,請小心留意風險,不要在消息發佈後炒上買入,現時買應該有少少賺,不過我不會貪這些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1

转徐星关于资金成长 与收益关系的一段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nua2.html

总的来说,投资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长期以来我们自己逐渐形成的投资习惯中有如下一些做法(说“风格”也可以),它让我们避免掉了很多投资陷阱:

1. 不去投资自己不很了解的业务和公司,即使看起来价格多么便宜,或者市场多么热捧 

2. 避免投资那些处于危机中,但可能会“绝处逢生”类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是“反向理论”类投资人喜欢的。事实上,虽然我们也研究过这类投资风格甚至也羡慕过,但我自己的投资历史上从未碰过1股这类股票。

3.避免投资那些主要依靠行业一时的景气而获得高收益的公司股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可能失去很多大牛股的机会。比如06-07年的有色、房地产、金融等等景气类股票。这也导致我们在那两年的投资业绩平平。

4.避免投资那些业绩与其竞争优势理解起来不匹配的“绩优股”。像当年东方电子、银广夏之类的难以理解其高业绩的公司,我从骨子里就没感兴趣过。

5.避免投资那些已经接近成熟期的公司股票,即使其业绩多么优良。“成熟期”指的是其经营的空间已经足够大、周期也足够长。

5.少操作,容忍市值波动。我们一直在研究为何同行“资金量与投资业绩反比”的怪圈。事实上,这个怪圈的根源在我们看 来一是不自觉地试图超过自己的能力圈的投资(试图把握市场的大多数投资机会),二是想提高所谓投资效率(只看到市值提高不愿看到市值减少)而不断进行的 “波段操作”。其结果就是资金量越大失误率就越提高,导致收益率越低。可以告诉各位的是,今年我们的投资业绩虽然似乎还不错(截止今天收益率+76%), 但操作的次数(买卖都算,两次)至今加起来还不到10次。所以,即使现在的资金量再放大10倍,我们的投资业绩也丝毫不会受影响。

   如果有一天我们感觉到我们管理的资金量可能影响了投资收益率,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停止接收任何新资金,也会劝老客户减少或赎回资金。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但我们力图成为长期收益率最可靠和较高的一类投资机构。

谢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7

【瘋行十年】 「政府學會了幫企業成功,但沒學會幫企業破產」 「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271

一個被賦予過高期望的朝陽行業,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新能源幾乎犯了中國經濟可能犯的所有錯誤。

整個行業都無法盈利

中國新能源行業最困難的時刻到了。

「2012和2013年,全行業和全產業鏈都無法盈利,正成為眼下中國新能源業的最大問題。」世界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中國區副總裁徐侃說。

這一切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2003年,《可再生能源法》開始討論醞釀,這部被認為是「中國經濟類法律裡最成功」的法律在頒佈後便迎來了整個產業「超乎想像」的高成長。十年間,中國風電裝機從50萬千瓦增至7000萬千瓦,翻了140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產量從6兆瓦,增至21000多兆瓦,翻了3500多倍。中國也由此收穫了世界第一的新能源產品製造能力。

最美好的時間——新能源概唸到哪裡都「好賣」。A股市場,2011年IPO的華銳風電以90元/股創下了主板市場20年來發行價的最高紀錄。美股市場,隨著尚德電力成為第一個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中國企業,太陽能成為除互聯網之外,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公司數最多的行業,高達13家。

眼下,中國新能源業遭受全球經濟危機和自身產業週期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表現為補貼大量發放,企業大量虧損,人才大量流失,這個朝陽產業上空,已然陰云密佈。

從寂寂無名到風光無限,再到哀鴻遍野,僅僅用了十年。

「她滿足了所有人的慾望」

7年前的2006年,沒人會想到一個搗鼓太陽能的科學家會成為中國內地「新首富」。但那確實發生了,而且僅僅用了不可思議的三年速度,就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財富積累。

這個人是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成就這一不折不扣「中國夢」的是新能源。

事實上,在擁有聯合國525個產業門類中全部門類的中國,按「工業輩分」算,新能源之地位不可謂不低微。2010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總共不超過3%,具體到新能源則更少。

然而,在一個特殊時刻,她承擔了中國政府推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期望。

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選擇了新能源作為主政措施,以拉動美國經濟復甦;中國則提出「四萬億」計劃和「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刺激經濟,新能源排名七大新興產業之首。

王勃華,62歲,剛從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巡視員的位置上退下來。在其位於北京西三環的辦公室,王在總結其一生在工信部做過的眾多行業管理工作時說,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體的行業,得到過國家領導如此多的批示,「很具體的批示」,部級領導的批示則更多。

他說的正是新能源。

在2011年以前,中國新能源企業堪稱優異的成績單的確給人造成了一種能當大任的假象。全球前十大風機製造商中國佔據4席,全球前十大太陽能光伏製造商中國佔據5席,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中國太陽能製造企業憑藉全球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也一度在國際市場呼風喚雨。

比上述國際排名更具吸引力的,是新能源項目經濟體量大的特點,這極大地刺激了痴迷於GDP的中國地方政府的興奮點。

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下的投資領域發愁的中國地方政府發現,每投資建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就能為當地產出30億出口額,倘若說服企業將產能擴大至1000兆瓦,就能產生300億元的出口額——這相當於多少個棉紡廠和電子配件廠產值的總和!

地球人已經不能阻止他們投資新能源了,何況,這事兒在「政治上絕對正確」。

對老百姓來說,「新能源代表了經濟和環境危機下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一家國際NGO在報告中寫道。

由此,新能源這一中國龐大工業體系中的細小分支,竟已滿足了中國從國家、企業,到資本、地方政府、老百姓等幾乎所有層面的需求。

在慾望中迷失

佘海峰第一次發現世界上竟還有比「搶銀行」還賺錢的事情,第一次感到不安,均是自那個瘋狂的2005年。

這個80後的年輕人當過記者,幹過營銷,如今是中盛光電CEO。2008年,中盛光電獲得了青雲創投5000萬美元風險投資。他的第一桶金來自太陽能光伏。

那時,他的同事只要打一通電話稱自己有市場最緊俏的多晶硅料,客戶就能立刻把高達幾百萬美金的訂金直接打到你賬戶上來,而不需要對公司的背景、信用做任何調查——當一個行業賺錢容易到了一種堪稱荒謬的程度時,佘海峰說他感到了不安。

有朋友這樣勸說佘海峰,制定公司戰略時,「專業化」戰略理論上是科學,但光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應該走全產業鏈模式。他自己也開始想,「可能光伏確實跟其他行業不一樣」。

「現在想來有多愚蠢,光伏怎麼可能跟其他行業不一樣。」佘海峰反思說,在行業高速增長的巨大利益面前,所有人都開始失去方向。

很多人都預期,新能源還將沿著這條完美的增長曲線一路向上衝去。

失靈的調控

主管部門及時的宏觀調控或許可以彌補市場機制的失靈,遺憾的是,他們並沒能抓住第一個挽救危局的機會。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經濟學家丁力認為,主管部門對新能源行業的基本面缺乏判斷力,是導致宏觀調控未能及時到位的重要原因。

這與這些部門缺乏新興產業的管理經驗有關。在王勃華看來,長期以來工信部治下的全國各工業行業鮮有變化如此劇烈的,「太陽能行業的價格、市場、政策都變化太快,這個文件還沒看完,又來一個,要跟上,有挑戰。」王勃華坦言,政策總是慢半拍,跟主管部門對產業發展的始料不及有關。

政府行為的關鍵在於能否按照產業發展週期來制定政策,產業現階段到底處在什麼週期上了,但政府、產業界和學者沒有共識。

這種判斷的分歧,在當時關於多晶硅是否產能過剩的爭論上體現得尤為明顯。2009年9月,工信部出台防止多晶硅產能過剩的38號文件,立即受到行業組織和企業的極力反對,現在卻成為為數不多的政策預警信號。據《經濟觀察報》報導,當時工信部產能過剩的說法受到了科技部的質疑,科技部組織了調研組進行摸底,得出的結論是「多晶硅產能並不過剩」。

這種情況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光伏行業專家頗為感嘆,「以前,太陽能產業無人問津」。看到近幾年光伏大熱之後,國家主管部委之間也出現了「暗戰」,都希望對這個產業有更多的干涉力。

更多的行業主管部門對新能源仍保持著極大的樂觀。某種程度上,當時各界的確對行業趨勢達成了某種「共識」——集體性「誤判」,認為行業還將像前幾年一樣繼續高速增長下去。

對未來過於樂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能源主管部門未能及時打開國內市場,以至於在2012年歐美發起對太陽能產品「反傾銷」時,中國龐大的製造體系頓時面臨無路可走、破產裁員的境地。

十年已過,批評者認為官方若能夠早點打開國內市場,則今天的產業震盪本可避免。但溫和派認為,應該給行業管理者一些時間。

壞規則形成了

倘若沒有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參與,即便宏觀調控失靈,也並不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企業家自行承擔投資損失,本是市場經濟規律。正是地方政府的介入,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

地方政府的把關,本應成為阻止新能源進一步瘋長的「關卡」。事實上,他們不僅沒有把握好第二次自我救贖的機會,反而讓本已錯失調控的新能源在一種壞遊戲規則作用下,狂飆至瘋狂。

開發區首先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

為爭搶賽維LDK,合肥高新區領導帶領招商人員親自趕到賽維常務副總裁入住的蘇州酒店再三說服,並提出多項優惠條件,作為合肥市「1號工業項目」。據媒體公開報導,賽維落戶合肥,「廠房、設備幾乎沒有自己掏錢」。

在無錫,當地政府甚至曾提出要「再造一個尚德」的目標。「給了我們一個時間表,說再給我們幾百畝地再造一個五萬人的工廠,簡直開玩笑。」尚德一位高管曾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給多少錢都不能干。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各地為了爭奪明星企業,一些企業家甚至也被追捧到了一到當地就提出「只見省長書記」的地步。

地方政府的這種「支持」新興產業的方式,與新能源企業形成了一種實質上的「共同投資,共擔風險」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在早期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扶持作用,全球各國都對新興產業進行了政府扶持。問題在於,一旦越過了「扶持」和「干預」之間的紅線,政府過度參與到微觀經濟,甚至企業運營,後果則不堪設想。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本無所謂善惡,這種遊戲規則使商人『惡』的基因被放大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輝倫太陽能公司市場總監袁全說,當商人不需要為其貪婪和慾望承擔責任時,為什麼不干呢?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參與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王勃華因為拒絕參加了好幾個地方政府邀請的新能源項目評審會,而得罪了不少人。「當時就是勸,不要再上了,但勸住了市長,說請你再幫忙說服下我們書記。」王勃華說。

清華大學能源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希良說,中央政府鼓勵新能源是為瞭解決能源結構問題,而地方政府管經濟的模式注定其更關注GDP和稅收,且招商引資的項目資金都由地方自己解決,「上面更難以左右」。

江蘇鎮江市國資委副主任譚俊浩將其總結為:中央政府沒有調控到位,地方政府與市場錯位。

最後的博弈?

如果對比華銳風電、尚德電力,這兩家中國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曾經的「雙雄」,你會發現他們的命運軌跡驚人相似。

2006年,韓俊良創立華銳風電,2010年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2011年華銳上市,以每股90元創下A股主板發行價的最高紀錄,迅即成為市值千億的新能源巨頭。

與之同時,華銳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風電市場結束高速增長,對市場的錯判導致華銳庫存高企、虧損嚴重、質量事故頻發,並陷入一系列知識產權官司和裁員醜聞中難以自拔。2012年8月,投資人尉文淵被迫走上前台,出任代理總裁。

尚德同樣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噓的大戲。2006年尚德電力美國上市後,也開始大規模擴張,2011年太陽能市場結束高速增長,由於對市場誤判,尚德陷入巨虧、裁員、GSF欺詐門等醜聞,因體積龐大、內部管理失衡如今病入膏肓。同樣在2012年8月,施正榮宣佈辭去CEO職位,退出前台。

如今,這兩家中國新能源業的「雙雄」,均在各自的自我救贖路上,苦苦掙扎。

對於過往,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如數家珍。他說,這一代新能源企業家需要自我反思,「他們這一代人擁有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優秀品質,也存在所有中國企業家的劣根性,他們不愛分享,利益獨佔,喜好稱王稱霸,共同導致了今天的敗局。」

「就像文革是上一代人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的經濟環境裡,民營企業家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市場經濟。」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說,這是一代人的問題,需要一代人去修復。

比企業家們更為痛苦的,是一度強力支持他們的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因這些企業的崛起而崛起,現在則被拖入經濟泥潭。

以陷入總額高達250億元的債務危局的太陽能巨頭賽維為例,其直接導致2012年上半年,新余市規模以上工業僅實現利潤16.07億元,同比下降52.7%。當地官員說,如果賽維倒了,新余經濟將倒退10年。

「各地都在動用政府資源幫當地早應破產的新能源企業繼續撐著,造成目前整個中國新能源業全盤虧損的敗局,沒有人願意離場。」國家開發銀行總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總結說,這就是局部合理造成的整體荒謬。

對企業、地方政府和國有銀行來說,是該退出的時候了。而退出機制之缺乏,則是當務之急。

如今,尚德已經奄奄一息,無錫市政府、尚德內部以及尚德的海外投資者仍在博弈。

「過去十年,我們的政府學會了如何幫助一家企業成功;而如何幫助一家企業退市、破產,我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李俊峰感慨,這是一段教訓深刻的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32

連客:買一段經歷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504625.html
歷可以被購買麼?連客的創始人劉丹尼認為經歷帶來價值,並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豆瓣標記了週六下午的講座,但真正到了週末,你甚至都懶得換上出門的衣服;或者更糟糕的,除了看電影和睡覺都想不出別的消遣……那麼「連客」或許能幫你找到些有趣的事情。

「連客」被創始人劉丹尼定義為一個發起並獲得經歷的平台,並且這些經歷得足夠與眾不同,比如加入山村代課計劃、上10次豎琴課或者來一場真人魁地奇:去年10月,一群《哈利·波特》的愛好者在連客的幫助下製作了器材,包括球門和金色飛賊,14個人在朝陽公園的場地裡夾著掃帚跑得歡天喜地。

在大部分情況下,連客經歷發起者是提供特定服務的商家。他們在連客上為每個項目申請主頁,用戶則挑選想要參與的活動,直接報名並支付費用。每筆支付抽取12%的佣金,這就是連客目前的盈利方式。

每一個活動都是線下完成的,聽起來與豆瓣同城活動有點相似。但劉丹尼的堅持是用戶必須為活動付費,哪怕只有一元錢,這樣至少可以保證用戶的參與度,而不只是點擊了「喜歡」或者「感興趣」,卻在當天還是睡到下午兩點。一篇1.7萬字的文章成為連客為人所知的起點,儘管那時候連客離開放還有一年的時間。

這篇標題就長達40個字符的文章—《給明年依然年輕的我們:慾望、外界、標籤、天才、時間、人生目標、現實、後悔、和經歷》來自於劉丹尼。目前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已有超過20萬次點擊,並為他尚未開放的連客獲取到6萬封申請信以及幾個工作夥伴。絕大部分人在還不知道連客是什麼的情況下,遞送了註冊申請。

後來大部分人都把這件事忘了。10個月之後,這些人的郵箱中才接收到一封「加入連客行動」的邀請函。目前連客還沒有開放註冊,近2萬的用戶來自於最早的申請和他們邀請的朋友。

對第一批種子用戶劉丹尼花了心思,連客團隊挑選了100個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申請者,並發送了手寫的邀請信。他們把手寫信塞進牛皮紙信封,為封口蓋上深紅色的手工火漆印章,並將製作過程發佈到了微博上—這簡直太符合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了。後來這批人成為了連客最忠實的用戶,也是連客每次改版重要的意見來源。在劉丹尼的設想中,社交是連客的產品本質。但這個網站並沒有任何的「關注」或者「加好友」的功能,只有當用戶參與並完成了同一個活動,他們才會自動成為好友。「這是一個把弱關係轉為強關係的過程,線下的認識才是社交核心」,劉丹尼說。

讓劉丹尼驕傲的是連客沒有Copy to China的痕跡。一年的時間,連客的團隊在各個大城市中逐一挑選項目,他們甚至因此體驗了一次從懸崖蹦下去的滑翔傘。這些商家將服務以相對的低價掛到連客上,劉丹尼說服他們的理由是,「它不是團購,而是一個社交平台」。但不到10人的團隊無力負擔長期地推的任務,更何況這種傳統的方式不輕也不酷,劉丹尼期望通過社區氛圍拉動更多的項目進駐,這更像是豆瓣的發展路徑,而不是趕集網或者大眾點評。啟動資金則是劉丹尼通過銀行貸來了50多萬,用以負擔租來的服務器、房租和員工工資。他在上個月撤掉了北京的辦公室,想模仿37 Signals一樣分散的異地辦公模式,也更像一家互聯網公司。

最重要的是項目,也就是連客所強調的「經歷」。因為尚未完全開放,項目也只是以每月三四十個的速度緩慢增加。這個增速並不讓人滿意。因為城市和類別的分散,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朝陽區並且希望參與音樂類的活動,你會發現兩個月可能都沒有增加新東西。

何況那些陽春白雪的項目聽起來有點不接地氣,但劉丹尼並不打算在將第一批社區用戶培養好之前進行更大的改變。他不看好目前以第二課堂形式組織活動的創業,雖然參與人數不錯,但在他看來「可複製性太強,也沒有太大的用戶忠誠度。」今年還不到25歲的劉丹尼曾有一系列被稱為「牛人」的標籤:上海中學、沃頓商學院、黑石全職Offer—它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公司,以及150萬年薪。

畢業幾個月之後,他撕下這些標籤,辭職回到上海開始了第一次創業。跟大部分畢業就創業的年輕人一樣,這個產品源於劉丹尼對自己內心的需求和判斷。

在沃頓的最後一年,劉丹尼接到黑石的Offer,然後生活變得很糟糕。他清楚地在前輩身上看到未來幾年的生活軌跡,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太殘酷了。他用了四個月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最後總結成了那篇1.7萬字的文章和一個有點形而上的句子,關於成長、體驗和經歷。創業成為了實現目標的解決方案。「我的內心並沒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你一定要創業』,只是碰巧創造一個商業化的項目是實現這個目標最好的方式,而這件事碰巧叫做創業」,劉丹尼說。

然後劉丹尼開始了不緊不慢的創業。從2011年著手準備直到現在仍未完全開放,連客的推進速度只能以「不緊不慢」來形容。劉丹尼堅持每週迭代,在邀請的用戶進駐以後,他發現了一些原先沒有考慮過的問題。

比如發起經歷太過複雜,即使是商家也很難有耐心等待審核再逐一填寫申請,但這只是連客產品閉環中致命的第一步。連客簡化了發佈流程,推出了「經歷策劃室」。不再需要資質審核,任何人都可以發起經歷,只要這個項目看起來有步驟和計劃,足夠靠譜,而且有商業價值,那麼它將出現在所有用戶的搜索頁面。

為瞭解決活動過少的問題,連客還發起了「大使計劃」。通過鼓勵用戶參與三個月的志願活動,在所在城市中搜索經歷的發起者。這有點像視頻網站或者知乎的「用戶生成內容」。但它的麻煩在於,用戶得花費每週15個小時的時間去實地搜尋活動。

從發佈到參與再到建立用戶黏性,連客產品的整個流程還沒有被疏通。與劉丹尼最初設想不同,連客的大部分用戶並不是學生,更多的是上班族。他原以為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實際上對弱關係社交抱有期望的群體顯然不在學校。他打算以此進行調整,比如上線私信功能,並鼓勵更多的經歷被發起,保證每個進入的用戶至少都有事可做—即使找不到合適的活動,也能有興趣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即使創業只是件「碰巧的事」,劉丹尼也意識到自己必須遵循商業的規律。他希望連客提供多元價值觀,讓潛水、滑板、非洲鼓這些小眾項目得以為繼,並成為主流選擇之一。問題是現在的連客看起來還有點冷清,經歷不夠多,用戶也是。

今年上半年是最後的時間,他要趕在這個時候將連客開放,但保持原有的調性,然後拿到融資。但劉丹尼不是很著急,「在拿到投資之前,要做錢不能做到的事,比如黏性。」要將小眾變為主流,劉丹尼要做的,是先讓自己的產品成為主流。對於一個新的創業者來說,可能還需要足夠的運營技巧和一點運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047

「註冊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情主線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e40.html

週五晚,三中全會《決定》公佈後,我認真讀了一遍,還讀了習近平在會議上做的說明。《決定》內容很多,讀完已是深夜,沒多想,躺下就睡了。第二天醒來就一直想:三中全會對於中國是一件大事,那麼,到底什麼內容會對股票市場產生革命性影響,改變人們原來形成的股票估值習慣呢?

議論很多,把各行業都說到了,有人還列出清單,說明哪些行業利好,哪些行業利空。很多人認為利空銀行,理由是「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有人認為利好信息安全、軍工航空,理由是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些說法有道理,週五的股價已經明顯反應出來,當天上證指數漲1.68%,信息安全類股票漲幅最大,5.78%,軍工航天漲2.93%,銀行僅僅上漲1.22%。這是人們的第一反應,經驗告訴我,第一反應常常是不準確的,從明天開始,市場會對這個反應進行矯正。我沒仔細研究過信息安全和軍工航天企業,打開行情軟件粗粗看一下,14家信息安全類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中位數已經達到九十多倍,74家軍工航天類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中位數是四十多倍,16家上市銀行動態市盈率的中位數不到五倍。這說明,市場對很多東西早就有了預期,在三中全會召開前,該漲的已經被炒上去,該跌的也被打倒在地。我不相信股價能漲到天上去,也不相信好企業會永遠被低估。

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將主導以後一段時間的行情走勢呢?註冊制!《決定》中的原話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這兩天關於註冊制的議論很多,註冊制如一枚炸彈扔到人群中,人們警覺了,但大多數人並未認識到它的威力,甚至還有人認為它是一枚啞彈。我的感覺是,這枚炸彈很快就要爆炸,威力可與1977年恢復高考相提並論。

打個比喻吧,假設股票市場是一場美女俊男舞會。審批制就是在舞廳門口站幾個保安,這些保安掌握著人們進入舞會的生殺大權。保安手上拿著指引,指引上寫著讓長得好看的進去,把難看的拒之門外,可結果是,很多長得好看的沒進去,難看的人因為跟保安關係好倒是進去了。舞廳內也有保安,還定了規矩:不能隨地吐痰,要定期體檢,違反規定或體檢不合格的人,將被趕到門外。實際上呢?可能是因為保安人數不夠,也可能是法不責眾,不光很多人隨地吐痰,還有不少人耍流氓,但很少有人被趕走,體檢作弊也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註冊制呢?門口只站一個保安,他只看一樣東西,美女俊男證書,只要你有這個證書,沒有過期,不用討好保安,隨時可以進入舞廳。只是取得這個證書不容易,年齡、身高、體重、三圍、醫院健康證明等等都有嚴格要求。舞廳內,到處都是攝像頭,跳舞的人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還要求定期進行體檢,稍有不符,就會被保安趕出來。實行註冊制的結果是,門口排隊的人少了,很多美女俊男由於不喜歡被約束,拿到證書也不進入舞廳。舞廳內耍流氓和隨地吐痰的人也少了,大家的心思不是去討好那些當保安的,而是琢磨怎麼能長得更漂亮和跳舞更美……

註冊制顯然是一種進步,革命性的進步。我推測,註冊制會比很多人預計的來的早。既然IPO已經停了一年,既然審批制存在那麼多問題,幾乎是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那麼,就讓註冊制來得早一些吧。如果我猜的沒錯,接下來會出現明顯的估值調整:

1、低估的藍籌股走強,帶著大盤走出慢牛行情;

2、創業板、中小板明顯走弱,概念股、垃圾股出現崩盤式大跌;

3、由於註冊制啟動後短時間內會出現一輪融資高潮,造成股票供應量明顯增加,大牛行情不會很快出現,需要耐心等待。

這種估值調整將持續到註冊制第一家公司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5

2013/12/25一段感悟-摘自《中國西北角》-范長江-1936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bmq.html
范1936年追蹤紅軍的蹤跡,翻過大雪山,有所感悟。余摘錄如下:

大雪山為鹿頭山脈之一段,山以東為涪江流域,山以西為岷江流域,分水處,不過十數丈,而兩河愈去愈遠,涪江東南入嘉陵江以出重慶,岷江南行至灌縣分岷沱二江,各出濾縣、宜賓,誠所謂差之毫釐,失以千里,人事分野,亦往往如此。
 
   涪江僅為嘉陵江之一支。四川省名,乃因以嘉、沱、岷、烏四江,而涪江不與焉。但涪江自江油以上,本已非大江之規模,而猶溯源至六百里,可見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敢限其將來。但世俗之見,長江必出三峽,始驚其浩瀚,人必至事已成功,始佩其英雄。長江上源,在重山峻嶺中與頑岩怪石衝激之時,誰亦不加重視。人在艱難困苦荊棘榛狉裡苦鬥之日,何曾有人願加以援手?此種成敗論英雄之俗見,最易喪失青年奮鬥之勇氣。惟自奮鬥者本身言之,大可「避耳不聞俗人話,專心一志奔前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33

鐵證如山,原來鬥士的動機是這樣的,重點是最後一段! FENGniu

來源: http://xueqiu.com/3954339982/30729594

$廣匯能源(SH600256)$
鐵證如山,原來鬥士的動機是這樣的,重點是最後一段!
【轉載新浪博客:貔貅在線的博客】:
看看真相吧!非常清楚!期待後續!!

天地俠影庭審現場完整播報(一)

    多年沒有操刀動筆了,投資市場多年,買了廣匯,曾經大賺,目前浮虧,因工作之便也受多位友人委托參加了天地俠影8月8日在烏魯木齊的庭審,在來之前,友人中對天地俠影之案說法各異,但占同情支持之聲居多數,庭審從早上11:45開始持續到晚上21:40,中間只休息了二次,沒有吃飯,包括所有旁聽人員、家屬和法官、律師,回到酒店後幾近癱軟,直接關機。今天早上開始太多電話不斷打來,中午又看到有人在新浪微博中發言,索性自己動筆記下庭審的真實十個小時。

首先是參加庭審的人員,大約有三十人左右旁聽,除了審判員、審判長和人民陪審員三人以外,天地方面出席的是二位代理律師,分別是上海的嚴義明和北京的劉江華;廣匯方面出席的是二位公訴人,也就是檢查官,二位年輕的女士,一位叫孫可可,另一位沒記清,二個字的名字;廣匯方面的代理人是一位年紀較大的新疆本地律師,董律師,全名沒記清。旁聽人員身份各異,看不太出來,但有二位明顯年過七旬、白發蒼蒼的老人,應該就是天地俠影的父親、母親。

早上9:30之前就趕到了法院,地點很好找,出租車司機一說就能找到。進去的過程也比我想象的順利,10:30以後法院開始正常辦公放人,門口安檢需要用身份證進行登記、存包,我詢問了汪煒華的庭審是在三樓,辦完手續就順利進去了,身份證掃描後拿到一張打印的紙條,憑這個可以進入法院辦公大樓。大約到11:00左右,等候人員接到通知說因為旁聽人員較多,原三樓3號小法庭臨時調整到4號法庭,可以開始進入。門口法警要求所有人員上交所有電子設備並關機(包括手機),剛開始很多人不肯,但如果不上交就不能進入正式法庭,所以大家陸續照辦進去了。庭審原定11:30開始,因為天地的其中一個代理律師劉江華遲遲沒有到場,所以等待直到11:45正式開始。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後,明確規定旁聽人員不能進行現場記錄,這時坐在天地父母身邊的一位矮個的小夥子企圖用卷宗蒙混,被法警發現直接沒收了紙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位在新浪發了博文的就是這位先生,因為從現場看你媒體的身份實在太明顯了,而且從你的微博內容來看,估計原本策劃要在現場拍照、攝像、錄音的計劃被全盤打消了,除了事先安排的打親情牌以外(後面我也會說到我在現場的真實感受),基本對真實案情只字未提,十個小時的庭審內容對於不十分了解案情以及並不太懂法律的人來說,也算勉為其難了。

言歸正傳,十個小時的內容著實太多,而且很多都是反複重複論述的內容,所以按兩次休庭時間大致分成三個階段吧,來之前對天地俠影的前因後果做了功課,基本情況還算了解能聽明白,記錄如下:

第一階段:

先是公訴人確定被告人身份,基本確認的就是:汪煒華,男,持中國護照,博士畢業,專業為工業自動化,離異,無固定職業,無固定居所,並非之前所謂的職業投資人之名。然後宣讀起訴書,起訴的罪名仍然是損害商業信譽罪,但並沒有之前媒體和論壇炒過的投資者索賠問題,內容不長,宣讀完畢後開始向被告人訊問。訊問過程中天地本人以及二位代理律師基本全盤否認所有罪名,認為汪煒華沒有犯罪,對起訴書指控的“廣匯資本巨像即將坍塌”、“廣匯財務嚴重造假”、“廣匯終於公開耍流氓”“廣匯公然操縱股價”還有“廣匯就是黑幫社會”等言論,汪煒華本人全部承認,但強調自己是基於公開資料得出的結論,而上市公司理應承擔向社會公眾進行澄清和說明的義務。這一段過程汪說了很多,從一開始確認身份就顯示了極為高調的強硬態度,之後二位代理律師補充說的內容也很多,但重複內容很多,基本觀點就是這個;

然後是進入公訴人舉證階段,這個過程天地方面的律師手段非常高明,充分控制了局面,無論檢方出示任何一個證據,天地律師都會直接打斷檢方,不斷強調,“請你語速慢一點…我沒有聽清楚…請問你說的是哪個卷宗??到底是第幾頁??…”等等,完全利用了兩位檢察官年紀較輕的弱點,幾次重複下來就把對方問的有些急躁了,當然重複發問期間審判長也曾反問代理人,你們事先沒有閱讀過卷宗嗎?代理人答,當然讀過,但在法庭上還是要逐一核實地比較好。這個過程漫長而且非常拖慢節奏,基本每一組證據都會帶來汪煒華本人和二位代理律師的長篇反駁,論據仍然基於上述觀點,但每一次都是三個人輪番辯駁,時間一直拖長到15:00左右才開始進行第一輪短暫休息。應該說這一輪檢方始終處於被臨時打斷的狀態,而廣匯方面的代理人基本沒有發言機會,天地方面明顯占據上風。

第二階段:

短暫十分鐘休息後繼續進入庭審,檢方繼續出示有罪證據,每一組證據都繼續需要被告人和代理人進行確認,結束後再由被告人代理律師現場出具被告方的補充證據。這一段內容比較精彩,時間持續到晚上19:00以後,整理一下雙方認證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幾個問題:

一是關於“廣匯資本巨像必將坍塌”和“廣匯財報涉及嚴重造假”的言論,汪煒華方面認為他是基於公開資料中對廣匯白石湖露天煤礦的開采數據以及財務報表中有數億元的長期待攤費用,所以得出這個結論。但在檢方出示的證據中,被天地一直提及的相關可研報告或勘探報告中實際檢索根本沒有汪所引用的數據如煤層厚度、結構等,檢方質詢汪是否到過廣匯煤礦現場?是否學習過相關專業的財務知識、投資知識和采掘業知識,汪的回答是他的本專業是工業自動化,但曾經在新加坡讀過300本關於股票理論的書,自認為具備各專業知識,是個“全才”,為了證實這一點,汪煒華特意向法庭提出廣匯取得的采礦權是淖毛湖煤礦,而現在實際開采的卻是白石湖煤礦,應該判廣匯非法開采,但可悲的是,他卻根本不了解淖毛湖礦區很大,其中包括的白石湖露天礦只是淖毛湖礦區的一個部分!檢方出具的還有煤炭勘查設計部門出具的對於剝離率的專業解釋和公式認定,檢方詢問汪是否了解剝離率應如何計算,他回答是用產煤量簡單除以土方量得出的,而與實際複雜的專業計算公式和攤銷方法完全沒有可比性。這時二位律師拋出殺手鐧,提出廣匯在後來的2012年報中對會計處理方式進行了變更,實際變相證實了原來的煤炭計帳方式是錯誤的,因而得出汪煒華正確的結論,這一論點檢方及廣匯代理人應對的不好,如果是我,明確可以指出對方其實是玩了一個偷換概念,明明是“會計政策變更”,故意說成是“會計差錯更正”,明明只是對原來的記帳科目進行了調整,根本不影響損益表的構成,而且也不存在追溯調整往年報表的情況,所以其實這一點真正懂專業的話,是不能夠證實汪煒華的言論正確的;這一輪焦點算打成平手吧,新疆的檢察官和律師對財務專業知識和證券市場的常識明顯還是比較生疏,但汪煒華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和不專業;

二是關於“廣匯能源公開耍流氓”的論斷,汪煒華方面認為他是基於對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認識和對國內回購的規則,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從來沒聽說過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要停牌,為什麽寶鋼回購不停牌?為什麽廣匯股價一跌停就要申請停牌?這完全是操縱市場的行為。但是檢方直接出具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出具的關於回購股份可以申請停牌的規則,和廣匯申請停牌合規合法的證明,另外檢方出具了在廣匯實施回購計劃之前其它上市公司(回來查了一下是江南嘉捷)的停牌公告,當時汪就傻了,再三詢問是什麽公司,檢方再次明確回答以後,汪自已解釋說肯定是創業板,我這樣的投資者是從來不看創業板的,但是很可惜,這是一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公司,汪煒華因為自己的坐井觀天和主觀臆斷,這一輪基本完敗;

三是關於“廣匯能源操縱股價”的言論,汪煒華認為他是基於廣匯在2013年半年報之後出具了一則補充公告,對前十大股東的信用擔保戶進行了拆分,補充公告中出現了第四大股東張建國,而經過他的網上搜索,認為張建國曾經作為新疆建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廣匯能源向建明公司曾經做過委托貸款,因而得出了廣匯借錢給張建國,指使張建國買賣自家股票的結論。檢方出具的證據是張建國所在的建明公司還有另一家叫盛景什麽的公司的全部財務憑證、借款協議、進帳單,向其它典當行進行借款和付息的憑證,還有張建國本人的股票帳戶交易記錄,從時間和資金往來上可以證明,張建國自2012年開始買入廣匯股票,倉位好象是在5000-6000萬股,用的是自有資金,而2013年1月和廣匯能源委托貸款的錢,全部用於公司自己的業務經營和典當行投資,後來在廣匯能源停牌期間已經把廣匯的貸款還清,而持有的倉位至今除做過小幅波段和融資帳戶還款以外,基本倉位還是在4000萬股左右。這組證據其實比較讓天地方面意外,他們之前在第一階段訊問時用盡各種暗示和語言在講廣匯能源是否存在操縱股價的違規行為,汪甚至特意強調說自己博客中寫廣匯不是違規而是違法,但這組證據基本讓他們很難應對。後來經過汪本人和二位律師的辨認後提出,張建國是否應該提供自己公司的銀行帳戶流水,進一步證實資金去向,審判長同意要求檢方繼續補充提供。這一輪算是廣匯微占上風,本來應該全勝的,因為如果更專業一些的話,可以拒絕這個要求,一是私營企業又是非上市公司沒有提供現金流水單的義務,另一方面其實認真想一下就算提供了其實根本沒用,因為一個公司的銀行帳戶,如果它是正常經營的公司,上面顯示的資金往來會非常多,而且很難一一對應,要證實是否用於買賣股票,張已經提供的股票帳戶的資金對賬單已經足矣,汪的代理律師明顯是用了緩兵之計;

四是關於“廣匯是黑幫企業”的言論,汪認為這是一家叫作蜀城運輸公司的單位,在新浪微博中發了和廣匯業務糾紛的圖片和文章,汪在後面跟帖評論的,實際用語好象比這個還要惡毒的多,汪的意思是這並不是他原創,只是一則評論而已,不應該由他承擔責任。檢方出具的是廣匯和蜀城運輸公司的法院判決書,證實廣匯為原告,蜀城為被告,並且糾紛調解完畢之後,對方已經完全刪除了網上的圖片和文章,現在查不到了。這一輪算平手吧;

五是關於汪煒華長期惡意中傷廣匯的動機問題,這其實也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不出大家意外,檢方沒有直接指出汪背後有被指控的幕後指使人,檢方出具的犯罪動機證據是一位叫作曹衛(音wei,可能不是這個字)與汪本人的QQ聊天記錄和本人證詞,此人在證詞中寫自己是汪的同學,在與汪的聊天記錄上面明確表示說自己想要在中國資本市場揚名立腕,搞幾個小公司沒有意思,要幹就幹個大的,象廣匯這樣大市值、關註度高的公司,又是王亞偉、但斌等人重倉的公司,如果能讓自己搞下來,“廣匯就是我的成名作”…檢方這個證據亮出來,汪煒華邏輯大亂,先是指責檢方隱瞞了曹衛(音)的真實身份,自爆隱私說曹不但是自己的初中同學、高中同學,更是自己的前妻,準確說是第一任妻子,甚至不惜提到了性生活的問題…(此處隱去狗血劇情3000字),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曹的證詞不可采信,有打擊報複的嫌疑,自己雖然在QQ中說了那些話,但那些是一個男人在前妻面前爭面子說的大話等等…這一輪,怎麽說呢,天地完敗,如果說之前因為網絡上的虛擬形象還在眾人面前留有一些斯文和學術印象的天地俠影,因為多言、強勢、堅持不認錯的態度和口不擇言的失誤,完全失去了可以贏得現場支持的資本。

一口氣寫了這麽多,一邊回憶現場的情況一邊整理,太累了,先歇歇。。。明天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62

“美聯儲通訊社”退縮:低利率“很長一段時間不變”是我自己分析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43

昨天美股波動很可能是因為美聯儲通訊社《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引起的,現在這篇文章的作者JON HILSENRATH承認,有關“利率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他分析出來的。到底會發生什麽,只有美聯儲自己知道。

《華爾街日報》跟蹤報道美聯儲政策的記者Jon Hilsenrath認為,今天公布的FOMC聲明將保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低利率”。而這是根據對美聯儲官員講話的分析,以及之前報道得出的結論。

由於對美聯儲政策有非常準確的解讀和預判,Jon Hilsenrath被冠以“美聯儲通訊社”。昨天他的文章出爐後,引發美國股市反彈

今天JON HILSENRATH給出他解讀美聯儲政策的邏輯。

·越來越多的美聯儲官員口風轉向,他們不再保證在10月份結束購債後,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利率”。他們要依據經濟表現而不是日歷表作出決定。“相當長一段時間”表示似乎把政策與日歷表綁定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當下一個購債結束時,他們無法把“相當長一段時間”與QE掛鉤,這使得有更多動力修改前瞻。這就是為什麽美聯儲這一次會激烈討論措辭。

·在會議之前美聯儲似乎沒有對改變措辭達成一致。波士頓聯儲主席Eric Rosengren認為10月份是修改措辭的好時機。他說:“假設經濟如我們預期的發展,我們將在10月份停止購債。這將給我們重新思考措辭的機會。所以我認為現在更少的強調前瞻指引,更多的關註經濟數據。”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說:“我不認為需要過快的改變指引。”

·美聯儲希望經濟數據是可依賴的。迄今為止的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改善速度放緩,通脹依然低於2%目標。8月份失業率為6.1%,而7月份上一次FOMC會議時,6月失業率也是6.1%。投資和支出數據表明美聯儲預測下半年近3%的經濟增長率在穩步實現。7月份時,美聯儲判斷勞動力市場依然有疲軟跡象,利率應在接受購債計劃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低點。

·自6月份美聯儲主席耶倫開始對“相當長一段時間”表示加修飾以來,她就警告如果勞動力市場和通脹像上半年一樣比預期更快的恢複,加息可能比預期提前。而這一點耶倫在Jackson Hole經濟學家年會上又再次強調。

·美聯儲本次會議還有其他事情要做。美聯儲官員要最終確認“退出計劃”,並制定一套利率管理機制,以應對最後到來的加息時刻。(具體內容會在FOMC會議紀要中找到)他們還要為10月份結束購債做準備。

Jon Hilsenrath結論是:耶倫是一個做事有條不紊的人,美聯儲在通常的時候是一個反應緩慢的機構。對於“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辯論還沒有完全成熟和對外溝通。耶倫近幾個月修飾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表述,但沒有提出要改變它。此外美聯儲現在有其他事情要幹。如果美聯儲改變“相當長一段時間”表述,同時宣布退出計劃,將震驚市場對美聯儲在加息道路的判斷。

耶倫下一步最符合邏輯的行動,是堅持利率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低利率”的措辭,並同時附加強力的條件:即如果勞動力市場保持快速改善的速度,將會改變之前的看法。

維持當前的前瞻指引,有利於釋放結束購債計劃和正式的退出策略信號。當耶倫統一美聯儲內部意見之後,她還有時間釋放改變“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的信號。

雖然耶倫上臺後沒有表現的像市場預期那麽鴿派,但這不意味著她一下子變成鷹派,這只是說明她不是一只“鴿子”。

美聯儲是否會采取這些措施?只有在房間里開會的人才知道。我們其余的人只要看最後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39

美聯儲二號人物:前瞻指引中“相當長一段時間“指兩個月到一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13

對於何時加息這個問題,美聯儲正不斷釋放各種信號。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說,“相當長一段時間”利率保持不變,可以代表兩個月到一年。

根據美聯儲FOMC聲明,目前就升息時間給出的唯一指引是,將在結束購債行動後等待“相當長一段時期”。聯儲主席耶倫在今年稍早曾表示,這一措辭代表的時間跨度約為六個月。

按照計劃10月份美聯儲將結束購債計劃(QE),在何時加息這個問題上,美聯儲官員正開始傾向於根據經濟具體狀況,而不是按照具體的時間表。

周四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在2015年中段加息是合適的。但他同時表示:“我認為加息應該是由數據決定,而不是由時期決定。”

據9月17日FOMC會議後公布的美聯儲“點陣圖”,目前大多數美聯儲官員預期明年利率將上升,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調研顯示,56%的分析師認為美聯儲會在2015年9月前加息。

本周初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本周稱,他預期在2015年年中加息是“合理的”,

聖路易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認為加息會發生在明年一季度。他說:“我認為現在投資者正在犯錯。”

對於各位美聯儲高層的表態,德意誌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說,美聯儲官員正在冒制造混亂的風險。

他對彭博新聞社說:“當所有人都覺得有義務告訴你美聯儲是怎麽想的時候,你很難得到一個統一的信息。”

“我希望美聯儲回答只是泛泛而談。當他們試圖量化時,問題就來了。”

自2008年12月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附近後,美聯儲嘗試過多種方式向市場保證借款利率將維持低點,以幫助經濟從大蕭條後最嚴重的衰退中複蘇。

新任聯儲主席耶倫在最近幾個月來一直避免給加息定一個時間表。她在三個月份表示,“相當長一段時間”可能意味著半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18

昨日重現? “相當長一段時間”再成美聯儲核心議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4

美聯儲2014年最後一次會議紀要即將在下周公布。在美國數據持續向好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加息預期也日益高漲。不過依然有一個大問題困擾投資者:美聯儲什麽時候會將“相當長一段時間”從前瞻指引中刪除。

關於“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描述,市場已經普遍認知為6個月左右。那麽移除上述措辭基本宣布美聯儲將會在半年內加息。這對於市場的前景走勢有很重要的指引意義。事實上,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這一刻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擁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Hilsenrath認為,格林斯潘和美聯儲副主席Donald Kohn在2004年1月貨幣政策上的對話很有可能會歷史重現。

以下內容為當年兩人之間的對話內容:

主席(格林斯潘):我認為今天是時候調整我們的措辭了。“耐心”將取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現在貨幣聲明之中。我相信市場對此將反應劇烈(股市下跌),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壞現象。在(1月)非農就業強勁增長30萬人的情況下,繼續采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並不合適。如果我們選擇“耐心”這樣的說法,那麽美聯儲未來的選擇將會更為豐富。

副主席(科恩):我認為移除上述措辭需要十分謹慎。利率已經處於極端低位過久,但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目前利率還是需要維持低位。當下通脹率依然低下,產能缺口也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如果過早行動可能會讓複蘇付之東流。等待通脹回升之後再加息並不會帶來太多的麻煩。

盡管如此,我還是支持將“耐心”替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我看來,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時間來調整措辭。但是今天如果做出這個決定的話,意味著市場將會有一段時間來適應政策的最終變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那麽做。

Hilsenrath總結表示:

美聯儲並不希望傳遞明確的加息時間,但是他們也不願意見到市場因美聯儲政策變化而過度反應,導致經濟複蘇受損。在經濟數據的確改善的情況下,美聯儲明白他們最終將采取行動。與其“突然襲擊”不如給市場一個緩沖過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