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19日正式印發。《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非常規天然氣重點突破頁巖氣、煤層氣,並將深化油氣體制改革和石油企業改革。
這是繼1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後,具體提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發展的主要目標,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
2020年天然氣保供3600億立方米以上
加快天然氣產業發展,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我國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亟需探索出一條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道路。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融合發展是中國能源轉型的必然選擇,大規模發展天然氣勢在必行。
《規劃》明確了天然氣供應能力:2020年國內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
在儲量目標上,《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萬億立方米,頁巖氣1萬億立方米,煤層氣4200億立方米。
《規劃》要求,非常規天然氣重點突破頁巖氣、煤層氣。
具體來說,以南方海相為勘探重點,推廣應用水平井、“工廠化”作業模式,全面突破海相頁巖氣效益開發技術,實現產量大幅增長;探索海陸過渡相和陸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潛力,尋找新的核心區,為進一步上產奠定基礎。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
重點開展沁水、鄂爾多斯盆地煤層氣勘查工作,努力在新疆等西北地區低階煤煤層氣獲得新的突破,探索滇東黔西含氣盆地群高應力區煤層氣資源勘查,為全國範圍煤層氣大規模開發提供堅實的資源基礎。加快煤層氣地面抽采,推進煤礦瓦斯規模化抽采利用。2020年,煤層氣(地面抽采)產量100億立方米。
中宇資訊天然氣市場分析師孫陽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實現上述目標,“十三五”期間任重而道遠。
“煤層氣價格受天然氣價格調整影響降幅較大,抵消了財政補貼的激勵效應;加之生產成本逐年提高,勘探開發投資放緩,煤層氣地面產量、煤礦瓦斯利用率與社會預期差距較大。一些地區天然氣輸氣管道對煤層氣沒有做到公平開放,部分開發項目輸送利用配套工程滯後。煤層氣產業處於初級階段,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間解決。”孫陽說。
安迅思分析員李莉也告訴第一財經,《規劃》透露出政府希望推動天然氣和清潔能源的發展的意向,但難度很大。“石油看存量,天然氣看增量。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配套油氣基礎設施儲運,激活天然氣市場應用”。
為實現“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目標,《規劃》還明確了天然氣行業的四大重點任務:加強勘探開發增加國內資源供給;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提高調峰儲備能力;培育天然氣市場和促進高效利用。
深化油氣體制改革
孫陽認為,此次《規劃》的主要亮點是提出全面深化油氣體制改革,推動天然氣管網運輸和銷售分離,大力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向第三方市場主體開放,這都將推動油氣改革進一步進行。
《規劃》顯示,鼓勵各類市場主體有序進入天然氣行業,形成多元化主體公平競爭局面,提高效率增強活力。打破 壟斷,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市場對資源 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推動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提高國際定價話語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強簡政放權後續監管,督促國家產業政策和標準規範落地。健全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對市場準入、交易行為、壟斷環節、價格成本等重點環節監管,加大區域管網及配氣市場監管力度。
2016下半年以來,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
在福建率先成為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試點之後,試點城市相繼出現。近日,國家能源局油氣司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通過推進試點、示範先行,有序支持重慶、江蘇、上海、河北等省市開展天然氣體制改革試點。
此前,“三桶油”集體對外公開管網信息被業內認為是天然氣供應市場逐漸多元化的標誌。
與此同時,《規劃》要求進一步深入推進石油企業改革。完善國有油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範投資管理、強化風險控制,提高項目決策和運營管理水平。優化國有企業考核機制, 鼓勵具備條件的油氣企業發展股權多元化和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推進國有油氣企業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裝備制造等業務進行專業化重組,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參與競爭,促進內部資源優化高效配置,瘦身健體,降本增效。
推進配套改革,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創造條件。中央財政通過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等方式給予必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