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文交所」簡史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07480.html

三八節當天,畫家白庚延的《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燕塞秋》兩幅畫在連續幾天15%的漲停板後,分別躍升至8.68元/份、8.73元/份。

40天漲幅超8倍。

1月26日,上述兩幅作品正式在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天津文交所」)上市交易。起始,兩幅畫定價分別為600萬元、500萬元,拆分為600萬個份額和500萬個份額,以1元/份發行。截至3月8日,兩幅畫「身價」飆升至5208萬元、4185萬元。

文交所並非股市,但勝似股市。最牛的A股放在此間,也化作垃圾股。

天津文交所只是全國文交所之一。

「文交所」是「文化產權交易所」和「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統稱,其名稱和機構都屬於新生事物,同時也具有新生事物的共性:經歷上乏善可陳,前景上無可估量,形式上群體出現,速度上急速蔓延。

初露

早在2007年,滬深等地就提出構建「文化產權交易所」,兩年中均未出現大的突破。

突破是在2009年:在144天內像下餃子一樣成立了3家文交所。

6月15日,國內首個綜合性文化產權交易平台——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簡稱「上海文交所」)揭牌;11月16日,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下簡稱「深圳文交所」)掛牌。

國內證券市場發展早期,深圳特區即和上海金融中心死磕,這次文交所之爭更是在職能上雷同為「綜合的文化產權交易平台」,並再次不約而同地把自己的「綜合」定位解釋為「一拖四」:和文化相關的產權交易平台、產業投融資平台、企業孵化平台、產權登記託管平台。

在滬深守望中的9月17日,天津文交所掛牌。

這是一個經營目的極其明確的機構,它省略一切枝蔓,把經營對象直接鎖定為文化藝術品。其主要經營內容如是描述:是以對文化藝術品鑑定、評估、託管、 擔保或保險等系統程序為前提,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藝術品份額合約;同時交易經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許可的藝術品信託受益憑證與其它文化藝術品期 貨、期權等。

《投資者報》記者歸類發現,2009年國內出現兩大類文化交易平台並形成初步定式:

一類以上海文交所為代表,屬於專業化綜合性服務平台;

一類以天津文交所為代表,發行並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實物藝術品份額合約平台。

隨後中國所有成立的文交所,都以上述兩類平台做為摹本和原則,無出其右。

競「豔」

2010年,文交所開始在全國野火般蔓延。

是年3月19日開始,大網撒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宣傳部,人行上海總部及各分行、營業部、省會(首府)城市中支,各行政區財政廳(局)、文 化廳(局)、廣播影視局、新聞出版局、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儲銀行都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份名為《關於 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的文件。

文件是9部委(中宣部、人行、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簽發。對保險、銀行、地方相關部門都提出一些 指導性的意見,包括開發信貸產品、完善授信模式、擴大文化企業直接融資、培養文化產業保險市場等。其中明確指出,「支持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注資 引導,鼓勵金融資本依法參與。」其中要完成的一個目標是「完善各類無形資產二級交易市場。」

「指導意見」的下發,確立了文交所產業和法律地位。當年國內就開張了3家文交所:

5月,號稱「西部第一」的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成立;

11月,南方報業集團等投資創立的廣東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

同月,以天津文交所為藍本,同樣致力於文化藝術品「份額化」、「證券化」的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獲批。

割據

在介紹自己的優勢時,天津文交所自稱「全球首家由政府發起批准的份額化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受省級地方政府直接監管的份額化的藝術品交易所」。

在這兩個長度可與皇帝謚號媲美的名稱中,疊現了兩個重要詞彙,一是「政府」,一是「份額化」。

政府涉及的金融領域,從農村合作基金會到區域股份制商業銀行到現在,又開始從文交所的口子中魚貫而入。一批由各自地方政府主導成立和各省級地方政府監管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亦從此產生。

據《投資者報》記者瞭解,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準備興建文化產權交易平台;北京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在籌備之中,預計年內掛牌。

本輪的「文交所」發展勢頭中,已經顯現出「一省一所」的「春秋戰國」局面。

藝術品的定價問題是困擾藝術「證券化」的一個方面,權威的藝術品定價,或能夠提供估價服務的專業機構匱乏;再之,拍賣行業不規範、評估體系不健全,監管機制、法律法規也尚未成型。在各地政府各自監管的局面下,這些問題直接關係著持有人的利益。

美國等發達國家沒有成型的「文交所」,比較成熟的模式是「藝術品投資基金」,但也是近20年左右的事。

較早的被津津樂道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是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因為英國經濟不景氣,為了分散風險,負責保管英國鐵路局員工退休金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以基金會每年可支配的總流動資金的5%為限投資藝術品。

從1974 年底開始至1980 年代早期,該基金會先後購進了2232 件藝術品。扣除通脹,這些藝術品穩定為該基金獲得13%的年化收益率。

這基本上開創了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先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