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告別白宮 奧巴馬政治遺產或難保

在上周發表的告別講話中,奧巴馬引用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殺死一只知更鳥》(ToKillaMockingbird)里的名句來總結對自己8年任期的評價。“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除非你化身成他本人去行走世間。”

了解和評價奧巴馬的功績得失要從哪里開始?奧巴馬的8年任期內,美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這要從他在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的幾個小時前,美國社會當時的現狀開始說起。

2008年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在芝加哥與家人一起宣布大選獲勝。

臨危受任

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同時,他也是自前總統羅斯福以來,美國歷史上另外一位在經濟危機期間接管政府的總統;也是自前總統尼克松以來,另外一位在戰爭期間接管政府的總統。也就是說,這讓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經濟危機和戰爭時期的雙重背景下走進白宮的總統。這一年,奧巴馬47歲。他在宣誓就職的演講中稱,“美國正處於困境中的寒冬。”

也許2009年的時候,美國的困境比寒冬還要殘酷。“當時美國全國的商家都在一家一家慢慢地倒閉。”美國經濟學家贊迪回顧,“所有的一切都感覺不對。”

當時的美國經濟正陷入自1930年以來最大的蕭條,失業率超過10%;房地產、股市的價值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狂跌,全國範圍的美國家庭收入平均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股市的價值在幾年的時間里蒸發了1萬億美元。

而在海外,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海外戰爭已經造成至少4800名美國軍人陣亡,在安置戰爭期間的軍人遺孀和家屬以及不斷地補充新的軍事力量上,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顯示,美國耗費了至少2.4萬億美元。

除了看不到盡頭的海外戰爭外,美國歷史上的頭號敵人——9·11襲擊的策劃者本·拉登卻依然處於人間蒸發的狀態,美國軍方多年無數次的搜捕完全無果。

“能不能壓得住場子”是華盛頓對奧巴馬這位年輕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和華盛頓政治新星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的最大質疑。在奧巴馬成功當選後,多數人都認為,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奧巴馬會像當年的“花生農夫”卡特總統一樣4年里一事無成,做滿一屆任期後黯然離開。

然而,4年之後,奧巴馬不僅在2012年成功連任,更是在8年之後贏得了超過57%的民調支持率。作為對比,前總統小布什在離職前的民調支持率只有22%左右。

奧巴馬獲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

入主白宮

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讓歷史學家用一句話來記錄奧巴馬的話,那這句話很有可能就是,在奴隸制被廢除的143年後,美國產生了歷史上的首位非洲裔總統。這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父親為肯尼亞留美學生、由白人單親母親和白人外祖父母養大、小時候曾在印度尼西亞生活的男孩一路走進美國國會,並最終改寫了美國200年以來都是白人當總統的歷史。

在《我父親的夢想》一書中,奧巴馬描述了他在夏威夷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年少的叛逆期如何去嘗試不同性格的人格角色,因為他想了解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麽樣的非洲裔美國人。由於對自己家庭背景和個人身份認知的迷茫,奧巴馬在放縱和空虛中度過了少年時代,在夏威夷的海灘和印尼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四處遊蕩的、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的奧巴馬。

沒過多久,奧巴馬從“街頭混混”的生活中猛然覺醒後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系,大學畢業後,他來到芝加哥的一個貧困社區做起了社區工作者,3年後,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畢業後回到芝加哥在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其間還曾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擔任憲法學的兼職教授。

在芝加哥的律師事務所,奧巴馬遇到了被他稱為“人生指揮官”、“最好的搭檔和朋友”的人——他的妻子米歇爾·奧巴馬。一直在芝加哥市政府等公共領域工作的米歇爾的職業經歷也讓奧巴馬最終選擇了從政。1996年,奧巴馬成為了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也是美國國會中唯一的一名非洲裔參議員。2004年,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出,最終擊敗了另外一位強勢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

2008年,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以及兩個女兒牽手走進美國國會,米歇爾為奧巴馬手托《聖經》,奧巴馬舉起右手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總統的一幕,永遠地改變了美國人對誰能夠入主白宮的認識。

推動經濟複蘇

上周在第二家鄉芝加哥發表告別講話時,奧巴馬表示,8年的任期中,他最自豪的就是在這將近10年的時間里,美國在經濟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如果我在8年前告訴你,美國能逆轉一次歷史性的經濟大蕭條,拯救和重建我們的汽車工業,並將創造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就業規模的話,你可能會說,我們的眼光定得有點太高了。”奧巴馬的講話贏得觀眾的一陣掌聲。“但是今天,我們的經濟仍在繼續增長,貧困仍在繼續下降;工資、家庭收入和退休人口的銀行賬戶都9在增加,富有人群所交的稅率更加合理,股市也上漲到歷史紀錄水平,失業率已經達到將近10年來的最低點。”奧巴馬說。

盡管在稅率是否公平上,民主和共和兩黨基本不太可能達成共識,奧巴馬在兩屆任期內帶領美國走出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蕭條卻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可的一個事實。

最新公布的一次美國就業報告,也是奧巴馬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就業報告顯示,在就業市場方面,奧巴馬在8年的任期內保持了75個月連續創造就業機會增長的趨勢,比美國歷史上各屆總統都高。雖然有些經濟學家將就業機會增加的部分原因歸功於在奧巴馬任期前的一段時間里就業市場一直停滯不前,但是,在其任期結束前,全國失業率已經從超過10%下降到低於5%卻是不爭的一個事實。

還有一個讓外界看到美國經濟最終複蘇的跡象就是,在奧巴馬第二任期的最後一年,美國經濟出現了一個等待多時的現象:工資水平的增加。

奧巴馬簽署全民醫保法案

醫保法案前途未蔔

對自由派和民主黨而言,奧巴馬最值得贊揚的歷史功績莫過於完成了民主黨人多年的心願:落實了全民平價醫保。

在美國實現歐洲式的全民醫保一直是民主黨人的夢想。在克林頓時期,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里曾試圖親自操刀實現全民醫保改革,但因為政治阻力太大而最終無功而返。在奧巴馬任職期間,民主黨在占據國會兩院和白宮的有利時機下,通過了全稱為“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也就是被認為是奧巴馬任期內最大國內政治遺產的“奧巴馬醫保”。這項美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讓2000萬美國人能夠享有某種形式的醫保,也讓九成65歲以上的美國人享有了醫療保險,但也因為被預計會耗費政府超過940億美元而遭到共和黨的全面抵制和反對。

雖然平價醫療法案被公認為是奧巴馬在任期內最大的政治遺產,但是,在奧巴馬還沒卸任前,這項政治遺產就已經提前進入了要被推翻的立法進程。不僅共和黨主導的國會上周已經開始通過“預算協調”的立法程序準備全面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圍繞該法案存廢的廣泛爭議也被認為將會成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一項重大議題。

外交遺產難評得失

奧巴馬在2008年以“政壇新手”擊敗了政治經驗豐富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原因被廣泛地總結為“因為美國民眾不想重複再一個和小布什類似的共和黨政權”。

而奧巴馬當時從小布什政府接管的美國,除了經濟上千瘡百孔外,還面臨著外交領域中的各種困境。奧巴馬亟須解決的問題就包括如何從中東和阿富汗戰爭中撤離的同時穩固伊拉克國內的軍事和政治、如何與歐洲盟友建立更積極的外交關系以及鞏固美國的大國地位、如何改善美國“單邊主義”的國際形象、如何應對9·11後美國繼續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如何應對伊朗用核武器帶來的威脅、如何制約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軍事擴張等問題。

奧巴馬與繼任者特朗普

“希望”和“改變”讓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時曾為美國和全球帶來過很高的期許,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讓奧巴馬成為了全球眼中的外交理想主義的捍衛者。

對於大量批評奧巴馬“沒有經驗,8年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聲音,也有大量支持者認為,奧巴馬在兩屆任期內完成了多項看起來和做起來都不簡單的外交任務。這包括: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逐漸撤出;與歐洲和北約盟友保持了積極的軍事和外交關系;很多美國政治家都想讓美國和古巴恢複外交關系,但只有奧巴馬最終讓這成為現實;徹底扭轉了小布什時期的“單邊主義”;下令抓獲和殺死了本·拉登;沒有向以色列一邊倒,也因此讓伊朗願意同美國進行核談判和簽訂核協議等。

“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際主義者。”奧巴馬在第一任期接受美國媒體《大西洋月刊》的采訪時說,“同時我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體現在我相信我們必須推動包括民主、人權等價值,因為這不僅僅會為我們的利益服務,也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然而,外交專家們認為,奧巴馬的整體外交思路卻似乎一直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動搖,包括在空襲利比亞、敘利亞內戰等議題上。

“為了推進我們的安全利益和我們所重視的價值與理想,我們既要慷慨寬容,也要腳踏實地和選擇立足點。”奧巴馬坦言。

政治評論人士指出,正是因為奧巴馬的理想主義外交觀讓那些無法追隨他理想的美國民眾選擇了現實主義,也正是因為奧巴馬外交上的“曲高和寡”、“追求完美”而讓美國產生了特朗普這樣的一位民粹總統。

奧巴馬馬上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在他還沒卸任的倒計時時刻,特朗普已經誓言,在他正式就職後,除了馬上要廢除“奧巴馬醫保”外,接下來要“下手鏟掉”的就是美國和伊朗簽訂核協議、TPP、美國和古巴關系正常化等奧巴馬的外交遺產。

奧巴馬與妻子米歇爾結束告別演說後離場

中美“打水球”

在奧巴馬結束他的兩屆任期生涯後,新一輪的中美關系也將正式開始。過去8年的時間里,中美關系都經歷了什麽?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流傳一句名言,“華府最值錢的就是總統的時間。”奧巴馬對亞洲國家有多重視也從他對亞洲國家投入的時間上看得出來:到2016年為止,奧巴馬到訪過亞洲9次,在白宮和加州的陽光莊園接見過多位亞洲元首,在白宮接待的第一位國事訪問元首來自亞洲,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正式接見的第一位客人也來自亞洲。

2009年11月,剛剛就任美國總統不到1年的奧巴馬在一場冬雨中第一次以總統身份正式訪問中國,雙方在這次國事訪問中發表了多項聯合聲明,在訪問中國期間,奧巴馬一再表示“除非中美兩國達成一致,否則全球性的挑戰議題很少能得到順利解決”。

和美國總統通常在競選期間和剛就任時中美關系通常會“鬧一鬧”相比,奧巴馬就任的第一年被中美問題專家廣泛稱為是走進了“蜜月期”。

美國總統在上任後第一年就訪問中國史無前例,奧巴馬也因此在美國國內遭到了猛批。美國國內不僅批評奧巴馬“主動示好”是軟弱之舉,更批評奧巴馬當時訪問中國的主軸的經貿問題上,美方收獲甚少。

剛剛從中國返回美國的奧巴馬顯然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009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行後,奧巴馬在返回美國後批評中國等四個國家“不願承擔責任”。

隨即,奧巴馬政府立即宣布調整對華政策,強調要在對中國強硬的情況下,“避免走任何形式的極端”。

2011年,正式出臺的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基石“亞太再平衡”戰略,最重要的考慮之一就是針對“一個崛起的中國”。

“美國在亞洲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地緣挑戰就是如何應對中國的戲劇性崛起。”奧巴馬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弗里·貝德在《奧巴馬和中國崛起》一書中指出。2013年競選連任後,奧巴馬政府表示,“亞太再平衡”仍然將是一項重要的外交戰略。

在奧巴馬任期的最後兩年,中美關系雖然也經歷過經貿問題的摩擦,但在2016年的核峰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經貿聯委會等雙邊和多邊場合都取得了多項重要外交成果。

奧巴馬政府亞洲政策的總設計師坎特·坎貝爾(KurtCampbell)總結說,美中關系就像是打水球比賽,“從水面上看競爭激烈,但規則有序”,但拿美中官員的話說,“目標是達成正面、全面的合作關系”,同時,“雙方在水下的競爭可能比水上看起來還要激烈,因為雙方的目標都是想贏得比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