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真的是大學里考試的意義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354

2017年1月1日淩晨,北京,一些大學生們在備戰期末考試。(新華社記者 李京/圖)

也許大學里最輕松的一刻,就是在期末考試全部結束之後的時刻了。無論考得如何,終究是長長舒了一口氣。沒有認真複習的,會有掛科的憂慮;即使認真複習的,也會有成績不理想的憂慮。

倘若你平時上課認真聽講,期末複習把老師上課的筆記都認真地背誦,最後考試的題目很多卻是你的任課老師根本沒講過的,又會作何想法。而這,正是我所在的學院切實發生的事情。2016年我們學院的專業課之一傳播學概論由兩個老師教,最後的考試卻是一個老師單獨出題;上學期的新聞學概論也是兩個老師教,最後的試題是兩個老師各出一張卷,隨機抽取其中一張作為試題卷。

理工科的知識傳授或許還有譜可依,而人文社科的講授大不相同,即便是講同一門課,用同一本教材,但所講的內容,從宏觀的框架結構到具體的知識細節,都大異其趣。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理解。這對教學來說本大有益處,人文社科本無標準答案,而且多元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視野的開闊、理解的深入。

然而,臨到期末考試的時候就是另一番光景了。如果運氣好,抽到了自己任課老師出的題,那你的複習必定事半功倍;如果運氣不好,抽到的試題是別的老師出的,兩個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又有較大差異的話,複習大多是事倍功半。

這真的是大學里考試的意義嗎?學生不同意,老師也未必同意。前不久靠編劇小說式的考題,引起輿論關註的北大法學院副教授車浩認為,考試的功能和意義在於“第一,考試是教學過程的延長甚至高峰;第二,考試是師生之間的一次深度溝通和告別”。顯然,僅就我的這幾門專業課考試來說,連第一條都做不到。

其實老師也知其弊端,解決辦法大致有兩種:其一是自己的任課老師看一下其他任課老師出的試題,在最後一節課把考試內容中自己沒講過的劃出重點,然後讓自己的學生參考教材或者另一個班同學的筆記。但這樣的方式太依賴任課教師自身了,不是長久之計,而且讓教學和考試變得脫節,遑論高峰。

其二則是較為不錯的解決辦法,老師們合出卷,根據各自的授課內容設置題目,幾方的題目放在一起;接著把題型設置為可選擇的,比如簡答題可以“六選三”、論述題可以“四選二”。如此,既把教學與考試內容結合起來了,讓學生免於多背之苦,對所有考生也都公平,不會因為試題不合理的原因而影響分數。

眼下正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力的時候,前不久取消了“985、211”,改實行“雙一流”工程。這些影響深遠的變革一時半會難以體現在具體而微的行動實踐中,但考試命題的細節卻是每一個大學生都能感受得到的。高等教育的改革固然對各種宏闊的措施不可或缺,但“改革”除了壯士斷腕之外,還得來點“匠人精神”,這些幽微的細節或許才是支撐高校的基底,畢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作者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二學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