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律互聯網創業:好看不好吃的創業新風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275

(CFP/圖)

法律互聯網這塊蛋糕十分誘人,但玩家們要想吃到蛋糕,並非易事。

12月4日是中國的“憲法日”。這一天,在北京798藝術區,數百名法律圈人士聚在一起,參加一個“暢想法律人另一種可能”的論壇。

論壇上,法律互聯網公司“無訟”宣布獲得1.2億元B輪融資。領投的是華創資本,跟投的是IDG資本。其中,IDG去年給了無訟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無訟創始人蔣勇曾長期供職於最高法院,是北京天同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

蔣勇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司法改革的推進,司法信息越來越公開。比如,中國的裁判文書網,已經公開了超過2000萬個判決文書。這些改革和開放措施,讓法律行業迎來一個行業紅利期。其中最大的一個紅利就是法律服務的互聯網化機會。

目前法律跟互聯網的結合確實處在一個浪潮中。

很多法律互聯網公司已經開始基於官方的判決文書數據庫開發出各種互聯網產品和應用。

從行業來說,傳統大律所也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比如君合律師事務所,開發了一些互聯網法律產品。一些律師事務所則投資了一些法律互聯網公司。

另外,中國政府也越來越重視大數據等互聯網工具對於司法工作的價值。比如,公安部官網信息顯示,今年10月21日,中央政法委舉行第四次百萬政法幹警學習講座,邀請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和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做了主題分享。其中馬雲重點介紹了科技創新在未來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王堅則介紹了大數據的應用。

從中國律協公布的數據來看,法律服務行業目前是千億元級別的市場,但蔣勇認為市場規模被低估了。

他介紹說,2015年美國的法律服務市場規模是437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規模的28倍。但美國目前的GDP規模,只是中國的1.55倍。可見中國法律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造成目前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規模被壓制的原因很多。

一是很多人還沒有消費法律服務的習慣;二是很多人不信任律師,很多當事人覺得律師還不如自己懂法;三是高端法律服務價格高,普及度很低;四是法律服務非常低頻,而且複購率很低;五是律師的服務能力目前沒有被很好拆分和重組,沒有滿足好用戶的專業化和個性化需求。

但這並不影響投資人的熱情。進入到2016年,資本紛紛進入法律互聯網行業。36氪曾提到,今年有20多家法律互聯網公司拿到了融資。

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認為,下一個獨角獸,很有可能出現在法律界。而且,中國的律師,一個執照可以在全國通用,加上中國法制環境在巨變,人民法律意識在提高,這些都讓中國法律服務市場要比美國大得多。

作為無訟的投資人,華創資本的管理合夥人吳海燕認為,過去大家投資的主要是新聞、遊戲、電影、社區和購物等互聯網行業,現在大家紛紛投資的是以互聯網工具來提升傳統行業效率的領域,比如出行、運輸和法律服務。

朱思行此前是IDG負責無訟項目的投資人。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他們很早就關註到了法律互聯網創業,但多數創業團隊都選擇或後續轉向泛法務服務,嚴格意義上更類似企業後勤服務,門檻和壁壘較低。

朱思行認為,真正意義的互聯網法律服務是一個慢市場,B端、C端市場長期都很有價值,但不一定會出現短期的爆發。當初決定投資無訟團隊也是基於對團隊複合能力和市場趨勢的看好。

一位要求匿名的關註法律行業的投資人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法律互聯網創業,不是靠燒錢模式能跑出來的,靠低價難以立足市場和建立起壁壘,因為專業的法律服務本身就是比較貴的。

該人士建議,法律創業者不要盲目迷信大而全平臺,不妨選擇一個小切口進入市場,盡可能迅速地介入交易環節,給律師提供足夠多的優質訂單,這才是法律互聯網創業者的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