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季度業績鼓勵短視 左丁山

2009-01-31  AppleDaily


 

一 月二十一日寫「北電傷盡加人心」,收到兩封讀者電郵,其一來自Zoe Chan,係Nortel嘅Corporate Ma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職員,應該係北電香港嘅發言人。左丁山寫北電(香港譯名)之資料,取材於彭博通訊社網站,冇睇過北電之新聞稿。Zoe Chan附上中文新聞稿畀左丁山睇,謹此多謝。新聞稿話北電在亞洲地區的分公司、子公司和在加勒比海地區和拉丁美洲地區,以及北電政府解決方案業務都不會 受到這些問題(按:即破產法第十一章)的影響,將繼續正常運作。

此外又強調:「北電(Nortel)是全球公認的領先通訊業界領袖。」北電係業界領袖,冇 人懷疑,股民(特別係加拿大股民)只係驚訝、驚恐,為何一個業界領袖會由科網股高峯期嘅股價一千二百幾元(加元),下跌至今天的十零個仙,渣都冇晒!

另一 位讀者C太大概係會計師,佢話以佢之經驗,美國好多CPA十分水皮,連香港考到倫敦商會LCC Higher識嘅佢哋都唔識,一位考美國CPA成績甚佳之人,唔識現金流報表,唔識做綜合賬,唔識做權益賬,點樣去做內部稽核與合規工作呀,C太又話: 「美國證交會平時問嘢多多,但啲問題係廢嘅,根本冇用,只係用嚟等D會計不停做,只計量不計質,只要快不要質,加上而家D audit將貨就價,D新仔又冇sense──收到季報有鬼用咩──short-termism,過咗海就係神仙……美國上市嘅股份Report有幾真, 我就慷慨D畀個大折扣!」

左丁山之會計學知識只係比LCC Higher(倫敦商會試高級會計程度)高少少,讀中五時考到Higher,已經年代久遠,入咗大學又必修會計學原理與選修成本會計,料子係咁多,如果C 太話一啲美國CPA嘅會計造詣不如香港一個會計部高級簿記員,咁就真係得人驚一啲。C太又講到美國公司之短視,當然就係每季發表業績報告之直接結果,左丁 山對季度業績發佈,甚有保留,認為一來不足以保護小投資者,二來會增加上市公司overhead(間接費用),減少公司利潤,到頭來只係益咗啲對沖基金利 用季度業績之預期嚟炒上炒落,香港交易所千祈咪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0

中大二年級學生祖父母棺材本鼓勵少年股神30萬賺200萬

2009-02-16  AppleDaily


【本 報訊】金融海嘯來襲數月,大富翁小市民統統成為股滙輸家,但年僅20歲06年才首次投資的中大學生洪龍荃,卻以準確眼光改為投資人民幣及內銀股,以之前從 股市贏得的200萬元本金,逆市中再賺取30萬,奇兵突出。雖已貴為百萬富翁大學生,但他依然節儉,希望將賺到的金錢到內地興建學校扶貧。記者:梁美寶

中文大學英文系二年級學生洪龍荃(洋名Larry),04年參加花旗銀行舉行的股票模擬投資比賽,以賺得10倍資本獲得冠軍,並贏得「少年 股神」稱號。06年他在父親及祖父母的鼓勵下,決定涉足真正的股票市場,祖父母更將畢生辛勤儲回來的30萬,給他用作第一筆資本。洪龍荃坦言,當時感到很 大壓力,擔心將祖父母的錢輸光,但獲父親及叔父鼓勵,終肯放膽投資。06年9、10月期間,他集中火力將大部份資本購入20,000股中國人壽,該股票升 值至30多元時,他沽出大部份股票,並開始購入小量中交建、建設銀行等內銀股。

去年改購人民幣

雖然投資戰場一帆風順,但07 年底他開始感到不妥:「我記得當時好多人唱好08年香港股市,又有奧運、美國總統選舉等,恒指又日日升,又有好多股神出現。」他跟父親、叔父討論股市,各 人均覺得情況不正常、太誇張,洪龍荃開始分批撤離股票市場。08年起他開始逐步將股票賣掉,9月將套現所得的資金投入100萬買入人民幣,餘下手持約80 萬則用作趁低吸納股票。去年10月27日港股暴跌12.7%當日,他以2.68元低位購入10萬股建設銀行,4.5元、4.6元時將之賣出。單於金融海嘯 來襲的三個多月,他改變的投資組合,已賺取約30多萬,成為海嘯下的小數贏家。

不炒高風險窩輪

洪龍荃坦言每日約花一小時閱讀 財經相關的知識,課餘時又修讀金融課程,考取相關牌照,希望將來畢業後有助投身金融界。他強調個人投資有五大原則,包括不借貸、不炒高風險的孖展、窩輪 等、須持續進修及集中火力投資。「雖然好多大學生會借孖展炒股,但我都覺得太高風險,應量力而為,同埋最緊要係眼光準,有啲人選擇買來賣去,但我反而覺得 睇準啲,集中投資效果會更好。」投資得利,洪龍荃並無打算炒股當正職,仍希望當全職學生,努力完成學業,上課時更從不帶電腦看股價作買賣。「我都見過有啲 同學上堂都掛住睇股市,我寧願專心啲讀書,再抽時間投資,仲要揀穩健方法。」

現時持現金為上

至於今年投資方向,他認為股市波幅仍然太大,故不打算作大量資金投資,反而多持現金為上,看準時機才再度出擊。他不時會在網上發表投資意見,網誌為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

少年股神投資主要戰績

‧香港交易所(0388)

購入價:約69元(07年3月)

賣出價:200多元

數量:3,000股

盈利:約40萬元

 

‧滙市購入人民幣

購入價:1港元兌0.875人民幣(08年9月、10月)

賣出價:目前仍然持有

數量:100萬元

盈利:約4、5%

 

‧建設銀行(0939)

購入價:2.68元(08年10月27日)

賣出價:約4.6元

數量:10萬股

盈利:約20萬元

 

‧中國人壽(2628)

購入價:14、15元(06年9月至10月)

賣出價:30多元

數量:2萬股

盈利:約30萬元

註:以上組合只屬洪龍荃主要投資,另有買賣其他股票及持有現金

資料來源:洪龍荃

特稿投資所得擬助內地失學童

人稱Larry的洪龍荃雖然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但他堅持不會用投資獲利所得的金錢,仍然努力做兼職賺取生活費,他更是「慳仔」一名,在學校用膳每餐不超過20元。這名大學生股神更希望將來能把賺來的金錢,用以協助內地失學兒童。

三份兼職省吃儉用

即 使投資有道,Larry堅持不會依賴投資所得度日,目前仍有三份兼職,每月約賺取兩、三千元作生活費,該筆以百萬計的巨款只作不動產。「人有錢嘅時候,我 擔心會養成懶性。200萬對社會嚟講其實可能係好細數目,我覺得我只係人生過客,錢係帶唔走,希望將賺到嘅錢將來可以回饋社會。」他現在仍是無車、無樓一 族,生活與一般大學生無異,還繼承了父母及祖父母的節儉傳統。他表示除了每月花數百元交通費外,每日三餐在學校用膳的花費分別不能超過20元,也從不買名 牌。為了保持個人儲蓄習慣,每月也會把千多元存入基金,以備不時之需。Larry說,將來希望把所賺到的金錢,用以協助內地失學童,為他們興建學校,令更 多人獲得知識。他說,祖父祖母在內地為醫生,但來港後沒有考取有關牌照,只能在工廠內當工人,即使父親也因當時經濟不佳,未有機會升讀大學,故他年幼時已 明白讀書、獲得知識非常重要,更需要辛勤工作及儲蓄,才能把所得回饋社會。他每次投資得利時,也必定會捐錢予慈善機構。本報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9

正泰集團南存輝 鼓勵外派業務代表娶當地老婆 中國開關大王靠十萬溫州軍打天下

2010-11-01 TWM




今年初在A股掛牌上市的正泰集團總裁南存輝,年輕時必須靠補鞋才能供應全家人生活,現在卻是電器開關大王,還連續六年拿下中國電器開關產銷第一,可說是中國「開放改革」後,「富起來」的最佳例證。

撰文‧林宸誼

九月的最後一個周末,一位身材不高,濃眉大眼的中國企業家,悠閒地坐在飯店大廳角落,用黑莓機發簡訊,與遠在浙江總公司聯絡業務;走在大街上若不仔細觀察,你可能不知道,他就是全中國電器開關市占第一大的正泰集團總裁南存輝。

少 年磨難 是人生的大財富在中國,從三峽大壩到北京首都機場T3航廈、北京奧運場館,甚至中央電視台轉播中心、上海世博場館,遍布於百貨公司裡的手扶梯,以及家庭使 用的冰箱裡,都有正泰集團所生產的電器開關蹤跡。根據九月十五日中國《富比世》首度公布的二○一○年「中國最佳上市家族企業五十強」中,正泰集團的南存輝 家族,位居第四十四名。

今年才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的正泰集團控股子公司﹁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人民幣六十三億︵ 約新台幣二百九十一億︶,截至十月二十一日止,總市值為人民幣二百二十五.○二億元︵約新台幣一千零四十一.四億元︶,二○○九年稅後純益達人民幣五.七 億元︵約新台幣二十六.三三億元︶。

正泰集團資本額僅人民幣五萬元,總資產卻能達到人民幣六十三億元,並且連續拿下六年產銷量第一,身為正泰集團靈魂人物的南存輝功不可沒。

個性大而化之的南存輝,接受專訪時,不像其他一般大老闆正襟危坐,而是索性盤腿而坐,流露出溫州草根創業家勇往直前的精神。

自從二○○七年南存輝在東方衛視開唱〈愛拚才會贏〉,紅遍全中國,他回想起這段往事,笑著說,雖然這是一首閩南語歌,但歌詞意境相當寫實,其中一段﹁??好運歹運,總是要照起工來行??﹂彷彿就是他年少時的寫照。

﹁少年成長磨難,是人生當中一筆巨大的財富。﹂從不諱言自己是補鞋匠出身的南存輝,認為假如沒有年少時最底層的磨練,恐怕很難面對公司成立後種種的曲折考驗。

南存輝十三歲就得挑起全家重擔,靠補鞋支撐家中生計。當時電器開關在溫州柳市成為相當熱門的生意,十八歲的他與好友合夥辦起一個﹁前店後廠﹂的小作坊,開始電器開關生意。

一九八四年,南存輝與做裁縫的胡成中等四個朋友,籌資人民幣五萬元開辦了﹁求精開關廠﹂,就是現在的正泰和德力西電氣的前身,胡成中現在是德力西集團董事長。一九九一年,他與胡成中分道揚鑣後,改與美國一位親戚合作,成立中美合資的溫州正泰電器有限公司。

曾對正泰集團有深入觀察的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任上海交大海外學院金融所所長金岩石曾表示,﹁這個行業只要南存輝做,別人基本上不是出局,就是找外國人。﹂說明了正泰在中國電器開關難以動搖的地位。

正 泰的基礎就在溫州十萬供銷大軍,南存輝說,早期幫忙銷售正泰商品的行商,特地挑選信譽良好升格為代理商。﹁而且還有特別但書﹂,南存輝表示,被派到某地的 是男性代理商,就鼓勵他們娶當地老婆;要是女性代理商,還沒交男朋友,就鼓勵她們找當地男朋友。因此一個個連接起來,至少超過二千多家銷售網點,讓正泰集 團穩坐中國電器開關龍頭。

面對三面夾擊的挑戰

翻開正泰電器的招股說明書,裡頭詳細記載每一年股份轉讓的人數以及數量,包括南存輝在內,總共有一百二十名股東,南存輝目前擁有二六.六四%股份,是第一大股東。這似乎與很多家族企業經營的溫州老闆,想法南轅北轍。

﹁很多白手起家的人,沒有想到過靠資本市場力量崛起。﹂南存輝笑著說,他是以﹁減法﹂的方式把企業做大。因為家族企業勢必要慢慢轉型,成為由專業經理人治理。換句話說,從公司成立開始,南存輝藉由不斷推行股份制,成功吸引不少人才與新的資本加入。

﹁南存輝對品質要求從不馬虎。﹂長期銷售正泰電器產品的廠商(該廠商的發言並非批評正泰,所以最好具名)指出,十年前某一家分公司所出產的一批電器開關出現問題,消費者一狀告到總公司,南存輝當下立刻找來分公司負責人對質。

沒 想到那人竟不服氣辯稱,是運輸出現問題,產品質量肯定比柳州所出產的還要穩定。讓南存輝相當生氣,﹁質量(品質)比柳州好就滿足了嗎?產品到了客戶手上出 了問題,代表根本還不合格。﹂南存輝不僅馬上向消費者道歉,還要求分公司立刻退貨,並承擔所有的損失。﹁這是唯一看過南總發這麼大的脾氣。﹂廠商表示。

而正泰與德力西之爭,一直是中國媒體常常討論的話題,對於以前是同班同學變成合作夥伴,後來因為理念不和而分道揚鑣,南存輝曾這樣說,﹁有個對手天天盯牢你,使你不敢睡覺﹂,正泰才有驚人發展。

現 在正泰集團旗下已有上市公司,南存輝把目前處境,比喻為前有洋兵壓境,後面有鄉兵團勇追上來,同時還有國有企業的老虎剛醒過來,三面夾擊的威脅,可說是相 當嚴苛的挑戰。一改昔日對媒體來者不拒,南存輝這次來台的行程相當低調,或許對他來說,中國開關大王開始要面向世界,挑戰才正要開始。

南存輝

出生:1963年

現職:正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學歷:北京工商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求精開關廠廠長

正泰電器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南存輝

主要業務:電器開關、輸變電設備、儀器儀錶、建築電器、汽車電器等近三年營收:(億元/人民幣)      2009年 48.0       2008年 44.4       2007年 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2

興建風場 不如鼓勵節能 林本利

2011-11-03  NM

中電計劃斥資50至70億元,在清水灣以東海面興建67台風力發電機。若一切進展順利,風場將在2016年落成投產,預計市民每年要多付2%電費。
在利潤保障計劃下,中電主要是倚靠擴大資產值去增加利潤。特別是2008年簽訂的管制計劃,政府大幅度將中電的准許回報率由13.5%至15%削減至大約10%,中電自然希望透過加快擴大資產值,去彌補准許回報率的下降。


中電原本打算投資100億元在大鴉洲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每年可以多賺10億元准許利潤。但特區政府在2008年與國家能源局簽署諒解備忘錄,確保香港未來20年的管道天然氣供應,令中電的如意算盤無法打響。
中電於是又提出興建風力發電機,因屬再生能源,每年可以獲得11%的准許回報率。若以70億元投資額計算,每年可以獲得7.7億元的准許利潤。用戶除了要支付准許利潤外,每年還要負擔兩億多元的折舊開支(假設70億元分25年支付)。
現時中電的發電容量是8,888兆瓦,計劃興建的風力發電機組,發電容量只得200兆瓦,只佔整體容量大約2%。但為了要增加這小量可再生能源,中電的資產值將由現時的800多億元增加50至70億元,增幅達6%至8%。
去年中電的系統最高需求量是6,766兆瓦,備用電量達到2,122兆瓦(8,888兆瓦減6,766兆瓦),超出最高需求量三成多。換言之,即使中電不興建風力發電機組,現有的發電容量足可以應付未來幾年的電力需求。
事實上,最有效改善空氣質素,減少環境污染的方法,就是鼓勵電力用戶節約用電。今年八月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一份名為《紓緩氣候變化:從樓宇節能減排開始》的文件,邀請公眾對如何減少建築物用電量發表意見。


現 時建築物用電佔全港耗電量接近90%,亦佔本地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60%。四個主要建築物用戶群組包括住戶、辦公室、零售和餐飲,只要政府能夠制定合適政 策,鼓勵這些用戶群組節約用電,便毋須再增建任何發電設施。現時本地兩間電力公司的發電容量總共12,624兆瓦,若能夠成功鼓勵建築物用戶降低最高電力 需求10%,便可以節省超過1,000兆瓦的發電機組。 在利潤管制下,兩電缺乏足夠誘因去大力推廣節能。政府實應改變政策,容許兩電若成功鼓勵用戶節能,即可以和用戶一同分享節省下來的投資成本和准許利潤。 例如中電若有效地鼓勵用戶每年減少最高電力需求200兆瓦,以致毋須投資70億元興建風力發電機組,便可以和用戶攤分節省下來的投資成本和准許利潤。原先 用戶要為興建風力發電機組多付2%電費,現在只須要多付1%電費。而電力公司不用投資70億元便可以加電費1%,電力公司和電力用戶雙方都可以得益。由於 毋須興建風場,清水灣一帶的環境亦不會受到破壞。 此外,要有效地降低夏季的最高電力需求,兩電亦應引入分時段收費計劃。在用電高峰期(早上11時至晚上8時)調高電費,在其他時段則調低電費,鼓勵商業和 住宅用戶減少在高峰期用電。當本地最高電力需求下降,兩電就毋須再大肆擴張去增加發電容量。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81

無薪假再起 你只能「被鼓勵休假」? 戴勝益等三專家傳授成功創業九大祕訣

2011-10-31  TWM




經濟動盪,台灣八百萬名呆薪族危 機意識高漲,有一半以上想在五年內靠創業翻身,其中勞力又勞心的中高階主管,更有七成以上想要自己當頭家,創業真是職涯的最終解藥嗎?

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

撰文‧方沛晶、鄭淳予

春燕不來,無薪假就來了!

看著電視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公司運動會上承諾,今年、明年不放無薪假、不會裁員。陳亮吉(化名)不禁感慨,同樣是晶圓代工廠,為什麼自己所服務的企 業,現在就已經在放無薪假了?

其實,陳亮吉才到這家知名大廠就職兩個月,現在每個雙週的星期五,就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他更不敢想像,春燕不來的明年會怎麼樣?「無薪假現在是竹科人不 能說的祕密,因為公司都對外宣稱是『鼓勵』員工休假,但其實都是『強制』不支薪休假。」三年前的金融風暴,當時還待在小廠的陳亮吉,做二休二,薪水變相減 少三分之一以上。他以為待在有規模的大廠會好一點,所以跳了槽,沒想到,卻還是擺脫不了放無薪假的命運。但這一次,陳亮吉不想再被公司擺弄,趁著無薪假, 乾脆報名職訓局舉辦的烹飪班,預計明年開一家快餐店。

無薪假再起 創業市場有加溫趨勢「為公司賣命,不如自己拚命!」三十五歲的他無奈地說,竹科新貴早就是竹科「不貴」了,每天上班超過十二個小時,月薪不過五萬元,上一 次放無薪假,更成了竹科「下跪」,房貸都快繳不出來,只好拿之前存的小孩教育費來應急。這一次無薪假再起,他想趁著還有搏一次的勇氣,為自己拚一拚。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於二○一一年十月合作完成的「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有八成的受訪民眾擔心無薪假會捲土重來,更有超過五 二%以上的人計畫在五年內創業。

回溯二年前無薪假風暴來襲時,一○四創業網所做的「上班族二○○九創業意向調查」,當時居然有八二%的上班族有創業意願,其中甚至有超過兩成的人打算劍及 履及,要在一年內創業。

「在當前超工時、物價漲薪水不漲、無薪假再起的威脅下,上班族的就業心情浮動,為了不像○八、○九年前金融海嘯時,職場老鳥被迫成為創業菜鳥,最近的創業 市場已經開始有加溫的趨勢。」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李培芬表示,資深上班族雖然對於產業環境,以及如何做行銷、爭取顧客比較有概念,但如果真要走上創 業路,最好是計畫型創業,而不是因為裁員、放無薪假的被迫型創業。

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的調查,這一波最具創業意願的上班族,以三十到四十四歲年齡層的青壯年最多(圖一),他們並不是22K的基 層員工,而是中高階主管!月薪八萬元以上的人,有近五八%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而月薪十萬元以上更高達六八%(圖二、圖三)。

職場精英開始想「做自己的主人」以職業來看,經理級(含)以上更有超過七成想在五年內創業,而一般的基層員工,創業意願只有四八%。「這群一般人認為的 『職場精英』,通常成就動機強烈,能力在職場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是上班族創業中最常見的計畫型創業者。」李培芬表示,這群人通常也是背負來自上司、 下屬雙重壓力的「職場三明治」,不僅勞力、更勞心,心中一直有高不成、低不就的遺憾,所以想闖一番自己的事業、做自己的主人。

職場精英最想創業,這也和全球的創業調查數據相符。擁有全世界一億人完整工作資歷的LinkedIn網站,發現有六五%的創業者都是在三十歲之後才展開創 業之路,而且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所謂的「精英族」,念過史隆、史丹福等知名大學、曾經待過像是Adobe、蘋果、eBay、EA、谷歌、微軟、雅虎等大企 業,在前一份工作上至少做了二.五年。

「三十五歲以前創業的成功機率很低,因為還在試探各種事業的方向,最適當的創業年紀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說,這個年紀還保有失敗 了、再來一次的勇氣,而且遇到問題時能幫忙的人才多。

其實,不論年齡、薪水或職位高低,想創業的人,除了追求理想、自我實現的心理因素之外,最普遍的動機,就是想獲得更高的收入(圖四)。

根據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進行的《二○一一年高影響力創業全球報告》指出,成熟市場的企業家創業,主要是為了尋求獨立,而新興市場中,有近四成企業家創業是為了增 加個人收入。

不過,創業者通常也都有「以小搏大」的迷思。根據《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合作的調查顯示,有超過七二%的人計畫拿出來的創業資金在一百 萬元以下(圖五),但事實上,最容易成功的中小企業,平均資本額要比一百萬元高出五倍!

中小企業協會「創業家圓夢計畫」統計發現,○四年至一○年總共有一六七九家公司參與該計畫,其中存續超過三年者將近七成,而這些成功存活下來的中小企業, 平均資本額約六百萬元。

用「借錢法」檢視自己是否有本事創業戴勝益建議,一個人最大的創業資產就是閱歷和關係網,初創業可以先設定五百萬元的資金門檻。「拿房子抵押貸款和拿父母 親退休金都不算,你去向朋友借十萬元、二十萬元,借到五百萬元看看,如果二、三十個人都願意拿錢支持你,表示大家都看好你,那你做什麼事都會成功;如果最 後借不到十萬元,人緣那麼差,還創什麼業!」戴勝益說,這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不見得是要你一次投入,開一間大公司,主要是測試創業者解決問題、組織人脈 的能力,一旦創業過程中有任何問題,也有足夠的「顧問團」可以幫忙。

如果籌到了五百萬元,接下來就是思考要做什麼事業?

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是民以食為天的餐飲業(三五%),低成本的網購業(一八%),以及為了圓夢而創的民宿、精品店等休閒生活業(一四.六%)。李培芬認 為,這些行業相對來說門檻低、競爭高,甚至還有連鎖店來跟你競爭,其實自行創業成功的機率不到二成(以三年存續率為基準)。

找好加盟品牌 減少創業初期的焦頭爛額而此次調查中也發現,有高達三三%的人認為,「市場飽和、競爭激烈」會是未來創業時,可能遇到的最大問題(圖六)。戴勝益建議初創 業者,如果無法切進具有獨特利基的新興產業,而是要從普羅大眾市場開始做起,一開始最好先找一個好的加盟品牌,才不會什麼都是從頭開始,做得焦頭爛額。先 挑對好的加盟品牌,學習人家的SOP流程,創業的成功機率可以提高七○到八○%。

「什麼是好的加盟品牌?你得去查資料、探聽老闆的為人處世,至少要有五年以上、一百家以上的加盟分店,接著要去訪問他們的五十間加盟店,問問看總部對他們 如何?老闆怎麼樣?就可以找到一個最適當的加盟店。」戴勝益說,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看一下就加盟了,如果這個品牌只有兩、三家店,不就等於拿自己的錢幫人 家做實驗嗎?

不過,即使有能力、人脈,拿得出超過五百萬元的創業資金,甚至切進門檻較高的新興產業,創業路還是不如你想像得輕鬆。

四十五歲的楊慶壽,加州大學MBA畢業,是燦坤3C第一代的展店部隊,由他負責規畫開店的桃園大有店,曾經創下一個月三千七百多萬元的業績,之後一連開了 三家旗艦店,他也成為當時董事長吳燦坤眼前的紅人。

「全省店長會議時,吳燦坤要大家多向我學學,這一誇獎就不得了了,之後其他店長有的不願意配合調貨,有的背地裡放冷箭,我真的不想捲進這種鬥爭當中。」捨 棄七萬元月薪,○五年,楊慶壽決定拿出自己的存款及家人資助共五百萬元,和友人集資創業,以二千萬元資本開設當時最夯的液晶顯示器組裝廠。

當時,楊慶壽滿懷雄心壯志,一心想著要當大老闆、公司要上市上櫃。沒想到,還不到兩年,奇美、BenQ也切入組裝市場,加上韓國三星、LG等國際大廠競 爭,讓液晶報價直直落,就在金融海嘯那一年,公司賠個精光。

「工廠收掉之後,有一陣子,我整個人都傻掉了,每天恍神恍神的,反正什麼都沒了,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某天,友人找他到埔里的番茄園參觀,看到紅豔豔 的牛番茄,楊慶壽冷掉了的心突然被觸動,他一個人跑到大溪山上,用一年二萬元租下一分地,開始研究牛番茄栽培。

現在,楊慶壽利用自動化的灌溉及溫網設備,自己照料超過六千株牛番茄,第一年產量五噸,去年的產量已增加到十五噸,年收入已近百萬元。

「很多上班族創業就像我當初一樣,心很大,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但卻忘了什麼叫作快樂工作。」楊慶壽說,以前當店長的工作時間是早十晚十,當老闆卻是 三天睡眠不足、四天瞇著眼做,現在經營踏實的精緻農業,雖然少了物質享受,卻也才知道人生不過是零與一,而零與一的中間就是健康、快樂。

不要落入創業的「成功」迷思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說,一般人創業都有一種迷思,就是「成功」創業代表的就是大、就是超人!例如賈伯斯的死亡證明 上,在職業一欄填上的就是entrepreneur(創業家),很多人也認為創業就要像賈伯斯一樣,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規模。

「這其實是錯誤的假設和觀念。很多人幻想中的創業,就是想一個超強idea,把它化為產品推出,消費者為之瘋狂,自己也功成名就,但事實剛好完全相反。」 林之晨說,創業是很多很多的小成功累積而成的,即使是iPhone,也是從先前的iPod經驗累積而來的;即使是iPod,前兩代也是無人問津。

「規模大的可以學習很多東西,但大的學費貴,如果謙卑地從小的做起,賣個小東西也可以,不一定要做大生意、大理想。」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說,初創業一 定要專注、簡單、遵守減法守則,來提升成功率。

「上班族想創業,理由可以有千百種,但要記得,創業絕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戴勝益說,職場上有太多人,因為自己的意志力不堅強、耐壓性太低,導致頻換工 作,最後不知道要換到哪裡去,只好「假藉」創業名義,逃避現實壓力。這不會是苦勞翻身,而是人生沉淪。

不管是因為厭倦職場,或是因為無薪假、裁員潮而被迫創業,這都不是創業最好的理由。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三十年前創業時,沒有人脈、沒有錢、沒有成功賣出 過一間房子,他憑藉的是一份每天都能為客戶燃燒的熱情,以及每天都以消費者角度來修正自己的態度,創造了一個年營業額百億元的房仲傳奇。

「如果創業只是為了自己高興,自己賺很多錢,那是辦不到的事情!」周俊吉說,初創業時有可能你在短時間內賺到了錢,但同仁因為不開心而離職,也有可能客人 覺得被騙,一段時間後也會離你而去。「所以,想要創業,一定要先問自己,你的創業對各個利害關係人(客人、同仁、股東)有什麼幫助?」或許這也是上班族在 創業之前,最應該想清楚的問題。

多數人都想自己當頭家!──2011年呆薪族翻身創業大調查1.你五年內是否有計畫創業?

19~24歲 44.2% 25~29歲 50.0% 30~34歲 63.3% 35~39歲 59.4% 40-44歲 52.9% 45-49歲 42.4% 2.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平均月收入

2萬以下 53.6%

2.1-3萬 49.0% 3.1-4萬 54.2% 4.1-5萬 53.7% 5.1-6萬 56.0% 6.1-8萬 43.8% 8.1-10萬 57.9%

10萬以上 67.9%

3.計畫在五年內創業者的職業

一般上班族 48.3%

經理級(含)以上主管 70.1% 自由業自營者 67.9%

專業人士 63.6%

勞動工人 55.4%

軍公教人員 33.7%

其他 51.4%

4.你計畫要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擔心現有工作不保 13.9% 想獲得較高的收入 50.6% 現有工作沒有發展性 16.3%

立志當老闆 13.7%

其他 5.5%

5.你計畫花費多少預算來創業?

50萬元以下 37.3% 51~100萬元 34.8% 101萬元~200萬元 18.1% 201萬元~300萬元 6.3% 301萬元以上 3.6% 6.未來創業時,你覺得可能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景氣動向難以捉摸 16.9% 資金周轉不靈 19.4% 市場飽和、競爭激烈 33.3% 不知道如何包裝、行銷 10.6% 找不到主力產品 9.9% 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7.2%

其他 2.7%

本調查由《今周刊》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網路調查合作 資料來源:EOLembrain東方快線聽聽創業老將、新兵怎麼說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上班族創業3觀念:

1. 創業不是跳槽的最終解藥,建議一個人一輩子最好只換5個工作(包括創業)。

2. 35歲以內不宜創業,最適當的年紀是35到45歲。

3. 在兩個職場之間應該給自己一段空檔出去走走,創業前的沉澱不該是在家裡。

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祕書長

李培芬

上班族創業3建議:

1. 做一個「計畫型創業者」,先透過工作來展開自己創業計畫。

2. 不要排斥加盟創業,尤其是門檻低、競爭高的行業。

3. 即使是小本創業,也要規畫好營運計畫書,甚至要訂定一些競爭分析。

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

上班族創業3想法:

1 創新就是最好的創業動機,尤其是沒被解決的問題、沒被做出來的產品或服務。

2. 破除天才迷思,沒有人天生就厲害,如果你願意比別人更努力學習,最後就會比別人更強。

3. 從市場端思考,成功創業者都是先解決問題,而不是先去做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5

鼓勵公司每個層面參與創新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28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其總部坐落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霍華德·舒爾茨是星巴克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和CEO。


  C:你覺得企業如何做才能維持一個比較低的人員流動率?


  S:要維持比較低的員工流動率,就要在面對公司客戶建立一個成功的品牌形象之前,必須首先在公司內部,也就是在員 工和夥伴中建立一個非常成功的品牌形象。對於一家成功的公司來說,品牌的一個重要性格特徵,就是信任。而這種信任是要經過很多年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努力,一 起建立起來的。通過管理層和員工之間建立起非常強的信任關係,然後才可能通過員工和顧客或者客戶建立起非常強的信任關係。


  如何建立這種信任感?其實就是給員工提供廣闊的晉陞機會,讓員工可以覺得自己是在跟公司一起發展他們的事業。如此這般,一個公司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建 立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因為我一直覺得,一家公司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之一就是重視員工。我認為,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最重要的職能部門就是人力資源,但 是事實上,很多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有時候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我們公司來講,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必須在公司最高的領導層有一席之地,而且人力資源的 戰略必須是公司整體戰略當中不可分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C:但是信任其實也是不堪一擊的,尤其對於一個品牌而言,是嗎?


  S:一個成功的品牌,不單是以交易為基礎的,而更是以與顧客之間的感情關係為基礎的。一個品牌要成功,就要能夠超出員工和顧客的期望。


  但是,成功是一個非常脆弱的,轉瞬即逝的東西。一家公司即使在本土市場取得成功,不代表它可以在其他市場也取得成功。一家美國公司來到中國,就必須為 在中國取得成功努力,必須要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必須要不斷創新,必須要認識到現在的狀況並不足夠好,還有改進的餘地。這個意識是最重要的,執行和戰略 等,反倒是第二位的。


  C:你強調一個公司的每個層面都可以參與到創新中來,也就是說,每個員工都可以參與公司的創新?


  S:事實上,對一個公司來說,可以在各個層面都推動企業家精神和創新。對消費品公司而言,要取得成功,就要提供給 消費者所需要的東西,或者他們期望提供的東西。事實上,全球範圍內消費者的行為都在發生變化,而且是非常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意味著對所有公司、任何一個 品牌,都不能僅僅停留在現有固守的一些成功經驗。而瞭解消費者最新需求的,其實是一線員工,所以消費品公司的所有人都要保持創新精神。


  另外我還想指出一點,創新不僅僅是存在在產品當中的。事實上公司管理層如何跟員工進行交流,也是可以存在創新的。比如舉行員工家屬論壇,為何不請員工 的家人一起參與公司發展的願景和公司發展的計劃呢?通過管理層和員工的互動,可以激發出更多創新,也能夠幫助公司獲得更加持久的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1

企業微博運營:如何鼓勵粉絲生產內容?

http://xueyuan.cyzone.cn/yingxiao-pinpai/234099.html

天涯、微博最美好的地方就是UGC,你不需要自己完成全部內容生產的工作,只要引導運營的好,就會有用戶為你製造高質量的內容。那麼,在微博上,你如何引導你的用戶,鼓勵你的粉絲為你生產優質內容呢?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末句引導,一類是活動鼓勵;

如何引導你的用戶與你互動?

\

將無關變有關,將原本無聯繫的華師(華南師大)學生與華師(華東師大)校友劉翔聯繫起來,引起用戶討論「原來劉翔也是華師的,可惜是華東師大的」等等。

\
\

末句留下一個疑問,引導網友討論,而網友討論往往會出現各種亮點的轉發評論,請用好這些內容。

\

收尾來個口氣強烈的反問句,會帶起用戶情緒,轉發和評論,讓他們來生產內容。

如何鼓勵你的粉絲們展現才華?

如果沒記錯,@杜蕾斯 的粉絲活動曾經做過一期中英文翻譯的,給一句英文,讓粉絲翻譯成中文,評優質翻譯給獎品,而這些英文的內容的要求:1.與你的微博定位相關;2.足夠有 趣,能夠吸引用戶參與;操作上要求:遇到有才的內容,請轉發出來,作為一個粉絲,很享受被明星轉發掛出來的感覺。

\

最粉絲活動,對詩。

\

誰不想獲得「高手」名號呢?

\

@杜蕾斯 的每一個→_→就是將網友的優質內容轉發出來

有才網友千千萬,再有才的作家,也比過數以萬計的網友,高手總是在民間,引導用戶產生優質內容,包你事半功倍!

最後,推薦大家關注@果殼網 的微博,他們也是精於此道的高手。

\

不論是矩陣運作,順著熱點運營,還是利用UGC,果殼網的微博都是做的非常好的!而且做的非常用心!值得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08

鼓勵壟斷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205/18090337
如有標準工時法例,大企業雖然成本上升,但可以應付,影響不大,但香港有好多中小企,最受衝擊。睇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為強積金管理局所做嘅研究報告,第25頁講到香港強積金管理成本高,有六個原因,第二個就係:「小規模僱主及自僱人士所佔的比例較高,令交易量增加。」既然香港有咁多小規模僱主,有硬性標準工時及男性產假嘅話,調動人手當然困難得多,唔駛講得咁複雜,就如港交所要延長交易,削減午飯時間,現在有一個鐘,將來零個鐘,此議受工聯會屬下證券業工會激烈反對,但A組經紀(外國經紀大行佔多數)則無異議。無他者,大行有不少人可以輪班當更,交替出外吃午飯,中小本地經紀行嘅員工可能一眼望晒,經理係佢,交易員係佢,聽人客電話係佢,出外聽基金講座、上市公司IR(投資者關係)演述嘅又係佢,唔俾時間出外吃午飯喎,點做生意呀?假如將來有兩個男職員、女職員同時放埋產假,公司幾乎可能暫停營業㖭。
施永青憑本身經營經驗,就講述政府愈多監管條例,愈多工作法規要企業遵從嘅話,中原地產代理就愈壯大。小經紀代理公司難以生存,不如摺埋,老闆走去中原/美聯打工!所以施永青估計,有咗男士產假之後,更不利中小企,更有利於企業集中(講唔好聽就係大吃細),政府與工會及一啲壓力團體不明此理,得把口去反壟斷,保護工人,但佢地叫擁護嘅政策,無一不鼓勵壟斷,摧毀個體企業。
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有好嚴密嘅保障工人權益法例,結果就係大量年青人失業(希臘與西班牙嘅年青人失業率超過50%,歐盟整體失業率逾11%),冇法子搵到工作,要政府救濟,加重政府財政負擔。香港工會及立法會內之泛工黨正邁向意大利西班牙方向前進,香港市民不可不警惕。最低工資,無資產審查長者生活津貼,標準工時,一步一步進逼,最後就係搞全民退休保障;港大王于漸教授大聲疾呼,全民保障是錯的,唔知特區政府領導人聽唔聽得到,希望佢地除咗應付僭建之外,搵啲時間諗清楚:習近平話道路決定命運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59

阿里金融路:證監會鼓勵和監管並行 難撼動銀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133.html

騰訊科技 王可心 6月22日報導

證監會對支付寶餘額寶備案程序的一次點名提醒,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6月21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支付寶餘額寶業務中有部分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並未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也未能向監管部門提交監督銀行的監督協議,違反了相關規定。

監管部門已於近期要求支付寶就餘額寶業務所涉及未備案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限期補充備案,逾期未備案的,將根據相應法律規定進行調查處罰。證監會同時表示,餘額寶順應網絡消費大趨勢,監管部門支持創新。

支付寶回應,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主管部門的相應要求,餘額寶業務不會暫停。

據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寶餘額寶與10幾家銀行均有合作,但因溝通不暢,只向證監會報備了和三家銀行的合作,此次證監會是要求餘額寶報備齊全。

這也顯示出,支付寶在初次嘗試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尚不熟悉備案和送審流程。

證監會提醒、補交材料在金融機構屬於正常情況。而餘額寶被點名之所以受到外界關注,是因為其是第三方支付與基金的首次密切合作,外界將其評價為基金渠道銷售的一次創新,而同時對其政策風險表示擔憂。

監管機構的兩手準備

好貸網創始人李明順(微博)透露,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做兩手準備:一是鼓勵創新。正如此次對餘額寶點明提醒中說,餘額寶順應網絡消費大趨勢,監管部門支持創新。二是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一樣,互聯網金融也要符合相關規定,需要報備、符合程序。

據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證監會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但由於和互聯網接觸少,目前與支付寶溝通不如傳統金融機構溝通順暢。證監會計劃成立專門的小組,從事互聯網金融監管。

「金融是國家管制較嚴的行業,准入門檻較高。互聯網金融需要踰越一些准入門檻的障礙。支付寶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最終怎麼踰越,需要一套自己的辦法。」一位互聯網金融創業者說。

在CCTV 13《新聞直播間》欄目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侯若石認為,金融業的監管,特別是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各國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很重要的任務。「互聯網金融,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金融業務領域,而且滲透到其他的經濟領域。比如,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原因在於金融業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在互聯網領域擴散,就對經濟穩定構成了威脅。」

「對於更廣泛的金融產品交易業務,比如證券業務、基金業務的監管還有欠缺,在金融制度發達的國家,監管尚且欠缺,我們的金融市場還不夠發達,我們的金融支付還不夠健全,我們的金融管理還有待改進,這種情況下,餘額寶的出現,無疑提出了金融業管理、監管的新課題。這種創新,肯定會對經濟發展、金融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也有負面影響,因為業務範圍比較廣,監管起來比較困難。」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我們承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可能出現風險,畢竟沒有獲得金融牌照,而有一些類金融的業務,對風險的確要有一些把控,防止形成一些大的風險。」

不過專家也認為,對網絡金融的新形勢要寬容,對網絡金融的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對於中國的金融監管力度問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在6月初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稱,中國的金融監管過度,呼籲進一步放開對中國金融業牌照發放的監管力度。

馬云在採訪中說:「中國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服務了20%的客戶,我看到的是80%沒有被服務的企業。」「作為一個外行者,我不懂金融……金融應當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自己圈裡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博弈

阿里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呈現博弈、競合關係,雙方各取所需。

據互聯網金融創業者透露,傳統銀行對阿里金融同樣持兩種態度:

一方面,阿里金融的一些業務,與傳統金融企業存競爭和利益衝突關係,例如阿里小貸與銀行貸款業務部分重合,餘額寶則被外界認為搶用戶存款的生意。

另一方面,阿里擁有大量用戶群,有一些銀行為了獲得這些用戶群,願意與其合作。例如,支付寶擁有8億註冊用戶。

阿里的多項金融產品皆離不開銀行。阿里小貸資金來源於四大方面,一是旗下浙江、重慶兩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總計16億元;二是面向銀行融資;三是資產證券化;四是將面向越來越多的銀行開放。今年4月,阿里小微金融推出「信用支付」,信用支付的資金來源於合作銀行。阿里集團也多次強調,不會成為一家銀行,而是要做平台,向銀行開放。

傳統銀行已經對阿里金融產生警惕。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接受《福布斯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很明顯,阿里金融對銀行業已經形成挑戰了。在支付業務領域,去年光棍節那一天他們的交易額達到了191億。目前網絡支付近1/3都來自支付寶,這是很可怕的一個數據。」

多位金融領域研究人士則認為,阿里金融仍難以撼動傳統銀行。

首先,阿里小貸主要基於自己的用戶群,放貸的額度比較有限。截至2012年11月,阿里小貸累計放貸超過300億元。一位互聯網金融創業者指出,由於資金會重複使用,真正運用的資金可能只有幾十億,只相當於傳統銀行一個網點的規模。

「阿里小貸的瓶頸在於離不開淘寶,客戶群以賣家為主,不會產生太大的貸款需求。銀行之所以貸款規模大,是因為面向大宗貿易、工程建設等客戶群。在商品交易領域,規模做大的可能性不大。」金融領域分析人士江南憤青說。

第二,餘額寶對傳統銀行挑戰有限。「支付寶的核心是銀行的支持,如果銀行受到衝擊,完全可以停掉和支付寶的合作。銀行可能會去平衡,與支付寶合作帶來的收益,是否低於因餘額寶競爭導致存款減少的收益。實際上,支付寶的餘額規模對銀行的影響非常有限。雖然構不成太大衝突,仍會有讓銀行遠離的可能性。」江南憤青說。

第三,不要迷信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比傳統金融有一定的優勢,如獲取用戶的效率更高,並會掌握一些數據。「但傳統銀行對於風險控制的管理,對於金融的理解,對交易的理解,比互聯網公司更有經驗。這種優勢不會短期內被取代。」李明順說。「大數據背後,無非是瞭解商家一年多少流水和交易額,主要還是對商家的控制能力,這才是他們的核心。」

一位金融領域分析師認為,金融帶有很大的風險特性。「狹義的金融是貨幣的轉移。資金從一個主體轉移到另外一個主體,轉移是有成本的。金融的理念是救急不就窮。大多數屌絲不會成為金融服務對象,因為願意還款並不關鍵,前提是有能力還款。挑戰這種金融模式,就是在挑戰救急不救窮的理念,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大勢好的時候,怎麼做都是對的。大勢不好的時候,就要考驗你的風險控制能力。阿里小貸推出三年時間,這種模式是否經得起考驗還需觀察。」上述分析師說。

據接近傳統金融行業的人士透露,傳統金融行業對阿里金融系列動作持觀望態度,但「馬云讓銀行睡不著覺還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0

學習高盛好榜樣,摩根大通鼓勵初級員工周末休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612

在華爾街的投行工作意味著高薪與人們羨慕的眼光,但同時也意味著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 但在兩個月前,高盛突然發表聲明,表示將改革初級員工的工作制度,鼓勵員工在周六進行休假,讓他們放松緊張的神經。 高盛公司今年初成立了一個“初級銀行人員工作小組”,以改善員工們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生涯發展。據稱,高盛2014年將新聘分析師332人,較2012年增長23%。 現在,摩根大通緊追高盛的步伐。來自Dealbreaker的Bess Levin和紐約雜誌的Kevin Roose報道稱,摩根大通將確保讓年輕的銀行家們每月至少有一個周末的休息時間。 Roose稱:“摩根大通將在下一年度招聘更多的初級員工來降低人均工作時間。讓人均工作時間從每周“數億小時”回歸正常水平。 Steven Perlberg認為兩件事解釋了為什麽在華爾街工作的年輕銀行家們需要忍受令人瞠目的長工時: 一是他們高的離譜的工資和獎金;二是那些督促他們加班的老板們當年也是這麽熬過來的。 摩根大通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出於對公司更人性化的管理。 而更大的原因,是因為摩根大通面臨著來自科技公司等其他行業的人才競爭。年輕的人才不斷流失到科技公司。在那里,就算工作強度依然很大,但員工起碼可以穿的隨性。 事實上,整個華爾街的銀行們(特別是大銀行)都有留不住員工的苦惱。為了留住人才很多公司都不得不開始考慮員工生活、工作之間的平衡問題。 高盛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期望公司的員工要多學習金融以外的知識。恐怕大家都想不到Blankfein是學歷史出身,而他的前任Paulson居然學的是英語文學專業。Blankfein對員工們說:做一個有趣的人吧,你必須在狹窄的辦公桌之外找到自己獨特的興趣點,不然除了工作,都沒有人願意與你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