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6/160213.shtml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王儲 王儲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VR行業還處在“等風來”的階段。少點炒作,多點真誠,給點時間和耐心讓概念變成現實。

就在今年初,全球知名的投行高盛將VR和AR稱為“下一代計算平臺。”在給這個行業帶上高帽之後,他們也對未來十年的VR市場規模進行預測:“到2025年,VR和AR的軟硬件年銷售額將達到800億美元。如果解決了電池和移動的問題,年營收可以達到1820億美元。即使VR、AR仍受困於延遲、顯示、隱私安全這些基礎問題,年營收也可實現230億美元的水平。”但近幾個月,還未爆發的VR行業仿佛迎來了寒冬。

VR行業遭遇寒冬

最近國內VR行業風波不斷,暴風魔鏡深陷裁員風波。業界知名的米多娛樂、眾景視界等被爆出欠薪事件。錘子科技的VR項目也被爆遭分拆。

與此同時,國外一家非常有名的金融分析機構HIS在去年的時候曾經預測,HTCVive將達到44萬臺的出貨量,事實上今年這款設備只賣出了14萬臺。從大量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VR市場走向飽和,大量公司的出貨量達不到預期。

而風險投資對垂直領域投資額的變化曲線,也是衡量行業熱度的一個重要維度。根據美國數據公司CBInsights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風險投資對VR產業的投資金額對比第一季度有不少的下降。這諸多的事件表明,VR行業正在被市場看衰。

為什麽VR還未大規模普及就被大規模看衰?

首先,國內的VR創業公司缺乏對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因為VR頭顯本身的技術很複雜,想要做出好產品,其實有非常大的門檻。而國內企業在研發層面對資本和人才的投入,和國外巨頭相比差距非常大。

其次,大部分VR設備對用戶體驗問題的解決連及格線都夠不上。因為缺乏對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紗窗效應、眩暈等體驗問題長期存在。這些非常嚴重的用戶體驗也導致這個行業還沒能培育出一定體量的用戶群,這反過來也影響了行業與資本的投入力度。

另外,上市公司炒作VR概念讓政策加強監管力度。因為VR行業前景一度被看好,因此非常多上市公司打這個概念進行炒作。這也使得VR 這樣能讓上市公司產生高溢價的項目被監管部門重點考察,一系列的監管舉措也影響到大量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

曾經的VR行業人士朱晨叉說過:“將 VR 頭顯定義為一臺個人數字終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稍稍逆推一下也能發現,一種解決不了任何剛需、技術上還存在不少提升空間(恰好這些空間背後正是阻攔它真正走向普及的一道天塹)、普及程度完全可以被忽視、幾乎是唯一優點的沈浸感還被人詬病會帶來頭暈的設備,是完全沒有理由讓人們忽略門檻奮不顧身進行投入的。”

事實上,伴隨摩爾定律的逐漸消失,整個產業都還沒能找到足以支撐起“下一代計算平臺”的革命性技術及應用場景。VR行業還處在“等風來”的階段,指望普通消費者這時候去購買一臺差強人意的VR設備是不現實的。在這個階段,VR行業應該少點概念的炒作,踏實進行技術突破和內容制作,才能真正迎來行業的春天。

VR 資本寒冬 消費升級 消費級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