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掘金深港通 有些“財技”須提防

按既定安排,深港通於12月5日正式通車,滬、深、港的“兩地三市”也將由此正式形成,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一步擴大。

滬港通的成功運行經驗在前,人民幣貶值和資產荒的趨勢未變,資金南下需求依然旺盛;深港通以及新增的恒生綜指小盤股的吸引力凸顯。而互聯互通機制的深遠影響也不容小覷。A股投資者占比的提升,正悄然改變著香港市場的流動性、估值乃至定價體系。

但與此同時,兩地市場之間的市場規則和交易機制,甚至信息披露和企業治理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異,對市場交易的穩定、健康發展提出新挑戰。兩地監管層正不斷完善監管協作機制,欲掘金深港通的A股投資者更需要加強對港股市場陷阱和雷區的防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從特征梳理,港股上市公司的董監高信息、審計師聘任情況、停牌特點和資本運作里,其實都“暗藏玄機”。

深港通這次有何不同?

“與滬港通不同的是,深港通增加了恒生小型股指數成份股,交易標的更加多元,但這對投資者風險控制、選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東方證券港股投資研討會上,東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分析員張揚強調道。

如其所言,標的股票擴容是深港通此次的最大看點。統計顯示,深港通新增A股標的881只,新增港股標的102只。新納入深港通投資範圍的恒生綜合指數小盤股,此前並不在滬港通南下資金的配置範圍之內,這或將成為增量資金的新機會。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就強調,A/H溢價收窄仍然是一個長期趨勢,而小盤股的A/H溢價幅度明顯高於大盤股。恒生綜指小盤股年初以來累計仍走跌,跑輸恒生綜指大盤股;但小盤股估值也低於大盤股,這與A股市場小盤更貴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

此次深港通啟動後的另一新趨勢,是產業資本或將成為南下資金的新主力。

申萬宏源港股分析師王海濤就指出,伴隨南向總額度的取消,產業資本或更有動力通過滬港通進行股權投資;不並表,投資港股高股息股票依然可以為內地上市公司增厚業績。華夏基金(香港)副總裁陳國富也表示,產業資本未來在港股市場將大有作為。國內機構投資者南下的當前陣營中,資金以理財資金、信托資金等為主;從投資標的情況來看,目前內地企業估值、市值、流動性等相關指標都高於港股市場,產業資本可能會通過協議轉讓控制權或並購等方式加速南下。

“增量資金之下香港小盤股的彈性更高。”王海濤稱。但其同時強調,港股市場中小盤魚龍混雜,多數股票流動性差,很容易成為港股通投資者的資金黑洞。其還舉例稱,若某個治理存在問題、流動性差且估值低的中小型港股公司,在南下資金量增大時迎來股價提升,此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可能會迅速低價配售,但此時港股通投資者不能參與;隨後,由於南下資金流動性充裕,該股東或還以市價將配售股份賣給港股通投資者,隨後再啟動供股,稀釋南下資金所持股份,造成港股通投資者虧損。

揭秘港股公司的那些財技

就在“兩地三市”大市場全面打通之際,A股投資者不僅亟待加強對港股市場規則、發行制度的了解,更要加強對上市公司常用財技的甄別。在港股市場,供股、合並分拆、削股等都是合規的發行和再融資手段,但部分公司通過利用一連串的合並拆分和供股,脫離主業經營來圈錢套現,侵吞小股東權益。此類財技屢見不鮮。

張揚表示,供股本身會導致發行股數大幅增加,對小股東來說每股可分配盈利、派息、凈資產值等都會被攤薄。還要註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會以奇怪的比例進行供股,如10股供0.45股等,這會造成小股東手上有不足1手的碎股。如果小股東希望將“碎股”套現,多半需要折價轉讓;而此時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市場進行碎股收集,曲線完成低價增持上市公司股權的交易,小股東收益蒙受損失。

王海濤也強調稱,上市公司是否出現過大幅折價的配售以及供股,是投資者選股時的重要參考之一。其還表示,港股市場也確實出現過一些公司頻繁更名掩蓋過往歷史、長年虧損且不分紅,但卻頻繁進行合股和供股的遊戲,實際業績難以維系,最終成為港股通投資者的資金黑洞。

其次,還有港股公司利用一連串的合股和削股,為發新股鋪平道路,進而連續融資。張揚舉例稱,某公司先把已發行股份進行五股合一股的合並,將面值為5分的5股合並為25分面值的1股;之後再把合並股份的面值進行股本削減,從25分削減至1分;然後,再把未發行的股票面值繼續拆分,以1分面值進行新股發行。至此,這家公司可以不斷發新股進行融資;同時制造了更多股份,讓日後的供股更為便捷。

除了發行手段上的財技之外,財務報表上也可以進行巧妙地粉飾。

港股市場對現金的定義,目前可以細化為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其中,現金等價物不僅可以是存款,還可以是短期流動性非常高的投資工具,部分上市公司財報中也會對此做詳細解釋。但現金等價物的價格是持續波動的,極端情況下也會存在極大風險。

港股公司常見的處理手段包括,將短期流動性非常好的債券歸於現金等價物中,但此舉也易造成上市公司現金虛高的情況。亦有部分港股公司將信托存款存在非銀金融機構中;但實際上,這類機構可能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關聯企業,而這筆存款實際可能是應收賬款。此外,張揚還介紹稱,港股公司財報中時而出現關聯信貸交易這一項目,部分交易可能是通過私人企業之間的一連串信貸活動中、上市公司派生出的存款,這些均是人為推高現金的情況。

上述這類財務粉飾的最終惡果是,港股公司財報中的現金額看似充裕,但實際上風險、流動性、還款能力都存疑。張揚也總結列舉了其他幾種值得警惕的財務預警,包括中小型上市公司以物換物、以非現金的實物交易美化收入的情況,上市公司突然出現與主業無關的收購與融資動作,新年或節前進行大量貸款再融資,實為避免銀行強制還款。此外,一些港股上市公司財報中會與銀行訂立很多金融衍生產品的合約,這類合約的違約風險和波動風險也需要密切關註。

信息披露藏玄機

面對深港通中的新機遇,多位分析師與機構人士均強調,加強港股公司基本面研究、提高風險控制和防範意識,是馳騁港股市場的必要途徑。

張揚就強調,港交所是以披露為本的交易市場,投資者自身的選股和決策對最終投資收益影響很大。在加強對公司基本面研究的同時,也需要警惕部分港股上市公司在規避和掩蓋風險時的慣用技巧。如,通過對公司聘任審計師情況進行分析,就可能會提前識別出存在風險的停牌股。

在港股市場停牌超過3個月之後,港交所會將公司定義為長期停牌公司,並發布定期報告。按照分類情況,A類停牌公司是出現年終財務困難、終止業務運作等的公司,B類是涉及某些違規行為,正在被監管機構調查的公司,C類是沒有及時公布相關情況的公司。

張揚介紹,統計發現長期停牌的公司中出現財務問題概率較大,而這類公司聘任審計師的情況也有一些共性。如75%的長期停牌公司的審計師都不來自於四大會計事務所,且更換審計師頻繁,今年內有超過六成的長期停牌公司至少更換過一次審計師。此外,長期停牌公司都出現過延期公布業績的情況,更有部分公司甚至不發布業績報告。“如果一家港股公司的審計師辭職、頻繁更換,或者由四大的審計師突然換成不知名的審計機構和審計師,以及上市公司延期推出甚至不發定期財報時,這可能是公司即將出現問題的先兆。”

此外,港股公司的董監高信息披露中也藏有端倪。按照港交所現行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管理層資歷和進一步背景資料,但對披露的詳細程度沒有明文規定。港股公司對此類信息的披露尺度也大不相同。“現行港股規則並未要求華人董事必須披露中文名字,另一家港股公司也曾因此出現過大股東、財務總監偽造文件,將大股東旗下公司出售給上市公司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