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破解“垃圾圍村”全國性難題 廣東擬為垃圾處理設施選址立法

作為全國性的難題,農村垃圾治理首先難在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選址上,廣東打算用立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1月29日,《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選址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決定(草案)》)提交審議。當天下午,廣東省人大十二屆人大常委會還就推進農村垃圾管理工作情況向省政府進行了專題詢問。

村民反對拖慢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

據住建部測算,我國農村約有6.5億常住人口,僅生活垃圾如果按每人每日產生0.5公斤計算,一年可產生約1.1億噸垃圾,但其中有0.7億噸未作任何處理。

垃圾以村為單位統一收集,經轉運,運送至垃圾處理站處理,這是目前國內解決農村垃圾問題的普遍模式。

但在垃圾處理站的選址問題上,因擔心環境衛生問題,不少村民反對將站點建在村莊附近,導致在垃圾處理站的選址問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鄰避問題”,從而嚴重制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而繼續沿用簡易填埋垃圾的做法將造成土壤、河流水體、大氣等方面環境汙染加劇,垃圾圍村問題也就久攻不下。

今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明確提出全面完成“一縣一場”建設任務,但截至今年10月底,仍有6個縣區沒有完成建設任務,其中2個由於選址問題至今仍未開始動工。

為此,《決定(草案)》明確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的公益性,強調選址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如果垃圾集中處理設施服務多個區域的,選址時可以由所服務的區域分別確定一個備選選址方案,然後進行備選選址方案比選。

《決定(草案)》還提出兩個原則——公開和誰汙染誰付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表示,選址的整個過程必須公開,“公開就會造成公眾參與,參與的過程會造成一個博弈,博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相對公平的、互相讓渡的過程,就是取得一個最大公約數”。

黃龍雲同時認為,一次性征地補償是不合理的,一旦處理設施選址確定,該設施服務區域的其他村鎮應當付費給設施所在村鎮,也就是長期補償。

垃圾分類處理不完善致源頭減量難

2015年11月,住建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中央政府層面第一個專門針對農村垃圾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全國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並且,提出了六大治理舉措,即建立村莊保潔制度、推行垃圾源頭減量、全面治理生活垃圾、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資源化利用、規範處置農村工業固體廢物、清理陳年垃圾。

其中,推進垃圾源頭減量是一大難點。從2012年起,廣東就力推農村垃圾治理,不僅出臺了多個文件,省人大常委會在四年里專題詢問了3次,以督促政府落實責任,但是根據最新的省政府報告,目前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的比例僅為33.55%,相對去年提升幅度很小,離2017年年底要達到50%以上的目標仍有不小的距離。

廣東省住建廳副廳長杜挺指出,主要是群眾的參與度還不夠高,另外,垃圾分類處理的鏈條還不完善也是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比例低的原因。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環保咨詢專家陳善坤表示,農村生活垃圾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平時吃剩的東西可以作為肥料再回到土壤,另一方面,有些工廠生產的包裝物需要被充分回收,因為它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經過這兩項的減量後,一些產品確實不能再回收利用的,還是要逐步回到收運系統。

對於一些偏遠的地區,不僅要源頭減量,還要就近處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辛瀑提議,在農村使用小型的專用垃圾焚燒爐對垃圾就地集中焚燒處理,“現在有這種小型的爐具,產生的預熱先把垃圾烘幹,然後再進爐子高溫焚燒,垃圾燒到800度以上二惡英那些基本上沒有了,效果非常好”。

辛瀑認為,農村垃圾就地焚燒是根本性出路,既可解決轉運模式上高負擔、高成本、高管理等問題,也可解決垃圾處理站選址困難問題。

不過,陳善坤認為這些小型的爐具存在問題。一方面,國內還未形成針對這種小型爐的技術標準,另一方面,它產生的灰渣到底能不能夠再做堆肥處理回到土壤,這還需要進行檢測。

對此,辛瀑呼籲政府加強研發創新力度。據悉,廣東省政府明年考慮專項安排一個基於鎮一級垃圾處理專項設備的研發經費,加強在這方面的創新和研發。

垃圾處理不規範造成二次汙染

來自住建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國58.8萬個行政村中,對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和非無害化處理的僅占37%,全國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只有11%。同期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為95%,其中無害化處理率達89%。

在廣東,目前全省已經建成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場113座,但是其中仍然有45.1%的處理廠沒有達到無害化等級標準處理的要求。另外,省人大委托第三方的評估發現,有相當部分的垃圾處理廠里面存在著作業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甚至對周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

對此,廣東省人大代表莫坤寶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借鑒汙水處理廠24小時在線監控手段,對垃圾處理站加強監督。另一方面,將處理站每噸垃圾的處理質量與企業的資金結算掛鉤,而非“僅僅按量付費”。

除垃圾處理站點外,村里的垃圾收集點長期堆積垃圾,反成汙染源。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建議引入PPP模式交給專業化的公司來運營,定時收集垃圾收集,“專業化的企業有很多技術,包括它的垃圾桶的設計,或者說它根本就不需要垃圾桶,直接來進行收運”。

此外,從垃圾收集到終端的垃圾處理,整個垃圾處理流程離不開“錢”。在十部門意見中,主要渠道是各級政府投資,除了中央財政,省、市兩級財政給予積極支持,費用將納入財政預算。另一個渠道則是鼓勵村集體出資和村民繳費,或者引入社會資本。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政府運用財政手段,減少廳局的專項資金,增加轉移支付,使市縣政府財政兜底農村垃圾處理的所有費用,倒逼一系列與垃圾處理相關的制度的完善、落實。

“縣政府、鎮政府就應該去做這個事,特別是縣鎮政府財政兜底後,就必須對垃圾處理進行思考、完善和管理。省里的相關廳局就是管理和考核。”黃雲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