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畢馬威:三季度風險綜合評級全面落地

作為償二代最關鍵的指標之一的風險綜合評級在保險業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全面落地。根據畢馬威近日發布的《償二代2016年三季度公開信息披露分析》報告,就保險公司三季度表現,與償一代下的評級結果相比,人身險公司在償二代下的分類監管評級較償一代下降,相反財產險公司呈現提升的結果。

第三季度,保監會總共對160家保險公司進行了償二代下的風險綜合評級。根據各家公司披露情況來看,總共有148家公司公布了第二季度的風險綜合評級。其中A類公司有50家,B類公司有95家,C類公司1家,D類公司有2家。風險程度較低的A類和B類公司合計占比達到98%。

報告稱,綜合考慮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和非量化風險管理水平的評級是償一代下分類監管的升級版,更加科學全面,進一步提升了償付能力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償二代第二支柱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要求與評估(SARMRA)首次監管評估順利推進,計劃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保險公司編制今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時,將根據本次SARMRA評分計算最低資本要求,實現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是“真金白銀”的激勵約束機制。

“總體上來看,大多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償一代的評級相比較為穩定。從可獲得的披露信息來看,人身險公司有9家公司分類監管評價結果上升,同時有16家下降;財產險公司有15家公司分類監管評價結果上升,有7家下降。”畢馬威表示。

從保險公司已披露的風險評級結果看,人身險公司中風險較低的A、B類公司占比上升為97.1%,而風險較高的D類公司只有2家。壽險公司最近兩個季度分類監管評級的變動主要集中在A類和B類公司。總體來說人身險公司在償二代下的分類監管評級較償一代下降,特別是銀郵系保險公司。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壽險公司有6家公司分類監管評價結果由B上升到A,同時有15家由A下降為B。與其他類型公司相比,中資中小壽險公司風險較高,風險綜合評級較低。在償二代下,大部分人身險公司在第二季度被評級為B類公司。

而從財產險公司已披露風險評級結果看,風險較低的A類和B類公司占比為98.5%,風險較高的C類公司只有1家。報告分析稱,財產險公司第二季度償二代下總體風險綜合評級要優於第一季度償一代下的評級,例如風險評級上升的公司有15家,而下降的只有7家。

對於第二季度險企出現惡化趨勢的現金流情況,第三季度不管是人身險還是財產險均有所好轉。報告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保險行業總體凈現金流較上季度有所好轉。凈現金流為負的公司由第二季度的61家減少到第三季度的58家。

不過,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主管合夥人李樂文表示,“對於壽險公司,市場風險依舊是最重要的風險類型。不同類型的壽險公司最低資本結構不盡相同,傳統大型公司由於長期儲蓄業務較多,資產負債管理難度較大,市場風險占比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壽險公司,同時因保障型業務較多,保險風險占比也較大。而外資中小壽險公司經營策略較為保守,最低資本結構較為均衡,保險風險占比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保險公司。”

此外,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全面實施之後,一方面車均保費的下降和綜合賠付率的下降體現出改革的紅利,另一方面綜合費用率的上升也給產險行業的經營帶來了明顯的壓力。預期下一階段監管部門將從擴大車險產品條款和費率市場化改革深度,以及落實市場行為檢查和監管進一步發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財產險及再保險行業方面,報告認為2016第三季度財產險行業保險風險占比略有下降,市場風險占比則略有上升,信用風險占比基本不變。再保險公司的保險風險占比上升,而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占比則有所下降。

報告同時還分析稱,與上一季度分析結果比較,5家中小人身險和8家中小財產險公司整體綜合實力從中上降到了較低的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保費收入波動較大(無論是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以及因虧損或凈利潤減少導致凈資產收益率下降。中小保險公司在快速發展業務的同時,應該兼顧業務的結構和質量,以提升自身的資本充足水平和可持續經營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